人們在零下196度結冰後是什麼樣子?冰葬會取代火葬嗎?

2020-12-06 風起的那一天

人們在零下196度結冰後是什麼樣子?冰葬會取代火葬嗎?

眾所周知,中國傳統文化注重「死者為大」,聖人孔子提倡「厚葬」,因此我國的殯葬制度一直比較繁瑣,整個過程需要七八天的時間差不多。傳統的土葬不僅佔用了大量的土地,而且花費了大量的金錢,因此近年來,我國開始實行火葬制度,殯葬從簡得到了很多人的認可。

畢竟我國現在是一個擁有13.95億人口的大國,如果他們都埋在地下,再過左右,我們的子孫後代可能會建在墓地上。火葬系統雖然耗時、勞動密集、汙染環境,但減少了土地資源的浪費。據筆者了解,之前許多國家科學家正在研究一些新的埋葬方式,「冰葬」就是其中之一。

冥王星的發現者湯博死亡後,他的28克骨灰被裝在一個直徑5釐米的鋁罐中,並於攜帶新視野探測器前往冥王星。

這種冰葬技術與一些影視作品的情節非常相似:人被機器加工成一坨易碎的冰雕,然後易碎的冰塊就會在振動下消失,回歸自然。實際上,這不是新鮮技術,他是由瑞典生物學家Susannewiigh-Msak發起的,早在2001時,她就在2001創辦了一家PromessaOrganic的殯葬公司,並對冰葬過程展開了詳細的概念演示,稱該技術將更環保。

這種新的埋葬方式需要按照幾個過程來處理,首先,將死者屍體置於-18首都的環境中進行冷凍處理,經過12天的冷凍,屍體被放在特殊的機械設備上,屍體「結晶化」用零下196度的液氮處理,最後,屍體被超聲波粉碎成粉末。

與火葬相比,冰葬具有環保的優勢,火葬每年釋放680萬噸二氧化碳,牙科填充物中的汞齊在火化過程中會蒸發,造成汞汙染,火化後的二惡英和呋喃的排放量也佔全球總排放量的0.2%。冰葬比土葬的優點在於節約土地,如果全世界70多億人實施安葬,他們將來甚至可能不得不掏空錢買墓地。冰葬最大的缺點在於價格昂貴,一套生產液氮的設備需要投資100萬元,之前技術還不成熟。

相關焦點

  • 「冰葬」將取代火葬,人體在零下196度粉碎,第一試點在武漢?
    不論是土葬或是後來興起的火葬都是要入土的,可是土葬需要佔用大量的耕地面積,火葬又比較汙染環境。 要完成冰葬,需要總共五個步驟。
  • 未來最先進的「冰葬」,身體在零下196度中粉碎,葬一次費用30萬
    以前,我國人民在人去世後會把其屍體進行土葬,但是現在土葬已經逐步被火葬代替。從以前的一個個墳堆到現在的一個個骨灰盒,不變的只有生者對死者的思念。不過,一種新型的屍體處理方式出現了,就是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冰葬。瑞典科學家發明出冰葬的喪葬方式,就是將人的屍體放置在液態氮氣中處理。
  • 什麼是冰葬,為什麼有人說「冰葬」要取代火葬?
    冰葬是一種新的葬禮方式,是來自韓國殯葬業引進的一種新型技術,原使用者為愛斯基摩人,這種葬禮方式是將人存儲在零下196℃的低溫下,同時利用液態氮氣儲存死者遺體。這種方式能夠快速地將人的遺體進行改變。根據科學研究表明,當將死者的遺體放置在液態氮氣中進行處理的時候。氮氣要進入液體狀態需要零下196攝氏度的低溫,這個時候的液氮環境就能夠製造出極低的溫度環境。
  • 冰葬將代替火葬?人體在零下190度中可迅速粉碎,武漢已在試行
    ——《周易.繫辭下》人在死後將如何被處理,這是人盡皆知的,就是進入火葬場火葬,火葬後的骨灰被保存在小盒子中,那是人類肉體的安息之處。不過,隨著時代的發展和人們對於環境保護的意識,人們能夠清楚地意識到,火葬對環境有著一系列的負面影響,在科學界的不斷研究下, 終於將一種新的環保的埋葬方式展現在了世人眼前。
  • 我國引進「冰葬」技術,人在零下196度粉碎融化,已在湖北試運行
    先秦時期,人們敬重鬼神,雖然沒有完整的地府體系,但也有魂魄一說:「人死曰鬼,鬼者歸也,精氣歸於天,肉歸於地」,在古來的傳統習俗當中,人們認為人死後形體需要埋在地下,靈魂才能歸於天。
  • 化妝品零下幾度會結冰 凍成冰了還能用嗎
    ­  化妝品,這是液體,液體只要到了足夠冷的地方,就會結冰的,就算是裡面的雜質比較多,也是會結冰的,來看看化妝品零下幾度會結冰?化妝品凍成冰了還能用嗎:­  化妝品零下幾度會結冰:­  那得看產品裡的成分了,每種成分的結晶點不一樣,比如最常用的爽膚水,一般水到0度就開始結冰了,但爽膚水裡含有酒精(一點點),所以還需要再冷個三四度才結冰,濃度越高,越不容易結冰。­  不同化妝品的冰點都不一樣,主要看配料和成分,不同的成分混合冰點都不同,是沒有統一的冰點的。
  • 我國武漢引進冰葬技術,零下196度人體瞬間粉碎,老漢說:我不敢
    直到建國後,才開始全面頒布:只留骨灰,不保留遺體、不建墳墓。 改革土葬,節約殯葬用地,實行火葬。其實火葬的歷史,從商朝就已經開始了,當時民間大部分平民都是火葬。除非達官貴族才會土葬。簡單點來說就是,將遺體在零下196度的液氮冷凍,然後利用超聲波粉碎,最後利用設備進行真空處理抽取殘留的水分,去除掉屍體中殘留的不可分解的雜質。整個過程只需要幾個小時就能完成。
  • 冰葬會被普及嗎?在-196℃低溫中變成碎末,減少環境汙染!
    冰葬會被普及嗎?在-196℃低溫中變成碎末,減少環境汙染!在前段時間網絡上出現了一種新型的埋葬方式叫做冰葬,實現了真正的落葉歸根,並不是回到自己的家鄉,而是回歸到大自然,這個過程中也將會汙染降到最低,那麼冰葬究竟是怎樣的一種方式呢?
  • 未來「冰葬」將取代火葬?人體在零下190℃瞬間震碎成粉無汙染?
    現如今,在殯葬方面,人們會根據不同的想法,而選擇火葬或是土葬。逝去的人應該同植物一樣,入土為安,而入土為安的形式是不固定的,不論是火葬、土葬還是冰葬,最終都要進入土壤,都足以讓逝者安息。而冰葬,就是對大自然的一種回報,大自然能夠接受到來自人類的反饋,自然也會更好的對待人類。
  • 「冰葬」技術被引進,零下190度低溫將屍體粉碎,卻遭老年人反對
    我國引進的冰葬技術是在人死後,將屍體放在冰櫃中,進行封閉冷凍處理,當打開以後人體已經成了一個大冰塊,再整體將人體放在零下190度的設備中,進行身體粉碎,最後在通過科學技術將內部雜質分離,剩下的就是骨灰了。這樣的方式在國外很多地方已經實行了起來,但是在中國實行卻遭到了困擾,因為中國傳統的思想影響著世世代代的人。
  • 零下13度,邊洗邊結冰!這個「鍋」冰不背
    楚天都市報1月8日訊(記者餘淵)1月7日,江蘇沭陽一網友將自己在室內洗鍋時,一邊洗一邊結冰的視頻發布在網絡平臺,引發眾多網友熱議。拍攝視頻的葉女士告訴楚天都市報記者,視頻是在7日晚拍攝的,當時沭陽的溫度僅有零下13度。
  • 火葬將被淘汰?新型殯葬方式在武漢試行,150斤重的人有20斤骨灰
    火葬已悄然替代土葬,在注重環保持續發展的時下局面,火葬所產生的的空氣汙染已引發社會關注,為使遺者乾淨離開,一種即將取代火葬的殯葬方式正悄然試行,這種驚為天人的殯葬方式從何而來?一、沿用冰葬、武漢試行2020年初,冰葬作為新型殉葬方式一經發布就在網絡上掀起軒然大波,很多人對已在武漢設置試點的冰葬方式萬分質疑:「實行冰葬,人豈不是只剩冰渣?冰葬又是何時悄然入住中國的?冰葬為何會在武漢設點?」這一切都與一個韓國人有關。
  • 不管你願不願意冰葬來了,看最後的冰與火之歌
    氮氣要進入液體狀態需要零下196攝氏度的低溫,因此液氮環境就能夠製造出極低的溫度環境。在這樣的低溫下浸泡,有機組織很快就會脫水,再利用超聲波,遺體就會粉末化成為骨灰。超科幻的有木有,感覺基本就是被冰系法師放了一個大招就over了。冰葬比傳統火葬的效率要高出許多倍,而且不會產生環境汙染問題。
  • 冰葬或將取代火葬?環保節能又高效,可惜有個大問題
    聽到冰葬,你會想到什麼?冒著寒氣的冰塊,冷凍人體……?不不不,冰葬其實某種程度上跟火葬很像,都是把遺體降解為顆粒,化為灰燼。因其極低溫度和化學惰性,常被用作製冷劑液氮溫度達-196°C,這種極低的溫度能夠迅速改變人體結構,使人體結晶。想像下乾裂的土塊,是不是手一捏就碎了?冰葬就是如此,遺體經過液氮處理流失了大量水分,變得乾裂易碎。
  • 冒煙冰淇淋溫度底達零下196度 醫生:有凍傷可能
    據說「液態氮常壓下可達零下196度,接觸皮膚兩秒,即可造成凍傷」。這種冰淇淋到底是怎麼回事?但是加工過程中使用的液態氮,畢竟溫度低達零下196度,是否存在安全隱患呢?我們聽聽專家的說法。溫度低達零下196度液氮在醫院應用較廣在杭州燒傷專科醫院, 皮膚科主治醫師蘇一平告訴記者,其實液氮在醫院裡, 應用比較廣的。
  • 水在零度會結冰,為什麼我們血液不會,而且能在零下22度遊泳?
    大家都知道水在零下會結冰,前不久有個網友私信問到我,為什麼水在零下幾度會結冰,而我們遊泳時候,零下20多度,那我們血液為什麼不會結冰。今天小編要說的就是這個話題,為什麼零下20度遊泳,水會結冰,血液不會?
  • 零下200攝氏度的液體,竟有這些神奇用處
    液氮的神奇用處1:冰葬冰葬是瑞典生物學家Wiigh-Msak研究出的一種新型埋葬方式,是指遺體零下200度冷凍後被震成骨灰,它的秘密武器就是液氮。第二步是低溫冷凍,屍體將在-196℃液氮環境中冷凍,使整具遺體結晶。第三步是振動,身體在幾分鐘內就會分解成顆粒。第四步是冷凍乾燥,將顆粒在乾燥室中冷凍乾燥,留下約30%的原始重量。第五步是金屬分離,通過磁力篩分除去金屬(例如,假牙等)。最後一步是將這些有機粉末放在由玉米澱粉製成的可生物降解的棺材中,再將棺材埋在土壤的頂層。好氧細菌會在6-12個月內將有機粉末分解成腐殖質。
  • 火葬可能會被取消?武漢已在試行新措施,網友:是我孤陋寡聞了
    01從古至今,我國人民對於身後事都十分看重,尤其是就漢族而言,親人去世後一定會竭盡全力讓自己的親屬走得風光體面一點,其中最體面的方式就是如王侯將相、達官貴人一樣,埋葬在豪華的陵墓之中,甚至還會陪葬一些價值連城的寶物。
  • 人在零下196度的液氮中,瞬間變粉末,可能是最環保的下葬形式!
    人在零下196度的液氮中,瞬間變成粉末,可能是最環保的下葬形式!人類在死亡之後,必經的一個過程就是下葬。在古代,君王們大多都相信,人在死亡之後其實是有靈魂存在的。因此他們大多都會在生前,就為自己建造一些陵墓,希望自己在去世之後,還可以延續生前的繁華。
  • 零下的水要結冰,呼倫貝爾不凍河零下40度竟不結冰,專家:是地熱
    據地質專家考證,這裡集聚著豐富的地熱資源,流經此地的河流,零下40度的氣溫下也不會結冰。零下40度的環境,讓人怎麼也想不通:為什麼水不結冰?因此吸引了大量的遊客不顧寒冬前來參觀。讓人驚喜的是,除了能看到零下不結冰的水,還能看到水中有藻類遊來遊去。除此之外河兩岸的霧凇帶來了童話般的世界。河面的霧氣更是給這裡渲染了一層靜謐。大概最美好的畫面就是靜中有動,動中有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