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冰葬,你會想到什麼?冒著寒氣的冰塊,冷凍人體……?不不不,冰葬其實某種程度上跟火葬很像,都是把遺體降解為顆粒,化為灰燼。
冰葬用的不是冰,而是液氮。冰葬需要經歷五個步驟:
1.遺體被移入處理室中急凍,然後用液氮浸泡或噴射;
液氮:液態的氮氣,溫度極低,未經防護接觸可致凍傷。因其極低溫度和化學惰性,常被用作製冷劑
液氮溫度達-196°C,這種極低的溫度能夠迅速改變人體結構,使人體結晶。想像下乾裂的土塊,是不是手一捏就碎了?冰葬就是如此,遺體經過液氮處理流失了大量水分,變得乾裂易碎。
截圖自冰葬公司Promessa宣傳片
2.震動幾分鐘,將結晶的遺體化為微粒,也就是原始的骨灰;
截圖自冰葬公司Promessa宣傳片
3.骨灰倒入乾燥裝置中進行進一步的冷凍乾燥;
截圖自冰葬公司宣傳片
4.利用磁力等篩選裝置分離出骨灰中的金屬,比如補牙用的汞合金等;
截圖自冰葬公司宣傳片
5.最終處理後的骨灰被放入用玉米澱粉製造的可生物降解的棺材中,埋在土壤表層,經過半年到一年的時間即被分解,可為土壤和植物提供養分,真正做到塵歸塵、土歸土。
截圖自冰葬公司宣傳片
冰葬目前仍只是一個概念,這個概念由瑞典生物學家瑞典生物學家Susanne Wiigh-Mäsak提出,於2004年申請發明專利。
冰葬不像火葬需要耗費大量燃料,也不會排出汙染物進入空氣,經過處理的骨灰可直接融入土壤,相當環保。另外冰葬處理效率高,相比起火葬的焚燒爐更為省時。這種環保理念自然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但同時冰葬技術也引來無數質疑,許多專家認為實踐過程中難以做到將遺體凍幹並搖碎成微粒,現實也確實印證了發展這項技術困難重重:發明者創建了公司試圖將冰葬商業化,但目前為止沒有系列設備成功投入生產並運轉。這家公司也於2015年破產清算,中止了所有生產活動。
這些年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提升,也可能隨著地價的攀升,越來越多人放棄了複雜的殯葬方式,轉而接受更為綠色環保的觀念。越來越多人開始認同生態葬的理念,即把骨灰埋入土中,再在上面栽種樹木或花草,或是將骨灰灑向海洋等自然環境中。但我們也要看到,火葬在國內推廣了數十年,至今仍未完全代替土葬。因此,殯葬技術固然有待發展,但更重要的是如何轉變人們的觀念意識。
你怎麼看呢?
References:
http://www.promessa.se/
https://www.thelocal.se/20110413/33178
http://www.dailyundertaker.com/2008/09/promession-return-to-living-soi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