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學家是否觀察過「紫移」,它和藍移有什麼聯繫

2020-12-04 天文在線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天文航天系列徵文賽。

(圖解:藍移不代表一個物體最終變成藍色,而是整個光譜的頻率會上升。注意這是一個示意圖而不是實際數據;圖源:Christopher S. Baird)

紫移時常發生,我們管它叫藍移。當恆星吸收光,在地球上觀察到的光的顏色取決於它相對地球的運動。如果恆星朝地球移動,它的光被轉移到光譜上跟高的頻率(朝向青/藍/紫/紫外線/X射線/伽瑪射線光譜的尾端)

更高的頻移叫做「藍移」,恆星朝地球移動得越快,就有更多的光被轉移到更高的頻率。相反,如果恆星正在遠離地球,那麼它的光線就被轉移到光譜上更低的頻率(朝向橙/紅/紅外線/微波/無線電頻率尾端)。低頻移被稱為「紅移」,當恆星遠離地球的速度越快,就有更多的光被轉移到低頻的顏色。這個現象被稱為「都卜勒頻移」。這和你在工作中遇到的情景是同樣的原理,當救護車向你駛來時,警報器的音調很高,當救護車從你身邊經過時,警報器的音調就會變低。都卜勒頻移也在警察的雷達槍中運用,通過無線電波在頻率中的轉移來測量你的汽車經過速度有多快。

《天文答案書》的作者查爾斯·劉說到:「當一個物體吸收光,其波長被縮短。相反的,當該物體移動,其波長則出現增長的趨勢。對於可見光來說,光譜偏藍色部分的波長更短,紅色部分的光譜越長。因此,如果光源朝向觀察者移動,那麼對於光的都卜勒效應被稱為「藍移」,朝相反方向為「紅移」。

天文學家可以從觀察恆星的光的顏色,通過都卜勒頻移發現恆星相對地球移動的速度。如果光源的運動是正確的,任何光譜顏色都能轉移成其他顏色。因此,如果一個橙色的光束髮生藍移,不代表其最終的顏色是藍色。而意味著其最終的顏色已經被轉移到光譜的藍色尾部。例如:其顏色已經發生頻移。一束橙色的光因經過「藍移」最終變成黃色。一束橙色的光最終變成紫色也是經過「藍移」。相反的,一束紫色的光經過頻移後變成橙色則是被「紅移」了。當我們講到都卜勒效應,「紅移」應該被稱為「下移」而「藍移」應該被稱為「上移」。舉個例子,如果紫外線(比藍色的頻率跟高)的頻率被升高以至於它最終的顏色變成X射線,我們還是稱之為「藍移」,即使它其實是從藍色轉移開。這種情況只有在你把「藍移」理解為「上移」而不是「向藍色移動」才說得通。

現在有個很有趣的問題出現了,我們管下移叫做「紅移」因為紅色是電磁光譜的可見部分尾端的顏色。紅色也是彩虹的第一個顏色,根據這個推理,我們應該把上移稱為「紫移」因為紫色是電磁光譜可見部分的最頂端顏色。紫色也是彩虹的最後一個顏色,但是我們並不這樣分類。為什麼我們要把上移稱為「藍移」而不是紫移呢?原因是雖然人類理論上能看到紫色,但並不能很好的觀察到紫色,所以它是可見光譜中的最頂端的顏色。結果,藍色成為實際的可見光譜中頂端的顏色,這就是為什麼上移被稱為「藍移」。如此令人困惑的事情似乎可以避免,但事實上得出用藍色作為可見光譜的頂端顏色這一結果一部分是因為人類得出的經驗。

天空包含了所有顏色的光,並在不同時間顯示出不同的顏色。科學地說,天空的色彩峰值從日出到中午發生頻移:紅外線、紅色、橙色、黃色、綠色、藍色、紫色、紫外線。但是人類看到的則是:紅色、橙色、黃白色、白色、藍色。造成這種差別的原因有三種:(1)我們的眼睛看不到紫外線或紅外線。(2)我們的眼睛不能很好的分辨紫色。(3)我們的眼睛把所有顏色都混合為白色。對於我們如何感知天空,光譜從紅色開始到藍色結束。對於在蠟燭上或者營火的白熾火焰也是一樣的。 科學地說,火焰的顏色根據最冷到最熱的排列為:紅外線、紅色、橙色、黃色、綠色、藍色、紫色、紫外線。但是人類能看到的是:紅色、橙色、黃白色、白色、藍色。從平時的經驗可以得出,藍色似乎是可見光譜的頂端顏色。這就是為什麼一個往上的都卜勒效應為稱為藍移。如果「紫移」代表著上移,那麼它和藍移的意思其實是一樣的。

(圖解:當恆星的光朝向觀察者移動,光的頻率被升高導致光看起來更「藍」,也被稱為「藍移」,反之亦然,當光源遠離觀察者移動,光的頻率降低導致光看起來更「紅」,也就是「紅移」; 圖源:google)

都卜勒頻移的使用讓天文學家做出了許多有趣的觀察。來自我們星系群以外的恆星的光平均都位紅移。恆星的距離越遠,其更多的光就會被紅移。這個事實揭示了我們的宇宙正在膨脹,並且所有在我們恆星群以外的恆星都在遠離我們。當一顆恆星旋轉時,恆星的一邊相對於它的中心向我們移動,而另一邊則在遠離我們。結果,恆星其中一個邊緣的光會被稍微的紅移而另一邊緣稍微地被藍移。天文學家可以利用這兩種頻移來計算該恆星旋轉的速度有多快。同樣的,該方法也可以用來計算星系旋轉的速度有多快。

參考資料

1.WJ百科全書

2.天文學名詞

3. 質子教授- Dr. Christopher S. Baird-wtamu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天文學家曾觀測到紅移和藍移,那麼是否存在可觀測的紫移?
    紫移一直在發生。我們稱之為藍移。一顆恆星發出光,在地球上所觀察到的光的顏色取決於恆星相對於地球的運動。如果一顆恆星正在向地球移動,它的光就會偏移到光譜上更高的頻率段(光譜的綠色/藍色/紫色/紫外線/x射線/伽瑪射線端)。更高的頻移稱為「藍移」。圖解:紅移圖,藍移並不意味著物體最終變成藍色的。
  • 在宇宙中是否存在藍移的星系呢?
    天文學家將靜止不動的星系擁有的速度稱為「哈勃後退速度」。任何偏離這個方向的運動速度都是它的「本動速度」。所以,簡而言之,如果一個星系的本動速度是朝向我們的,並且大於它的哈勃退行速度,那麼它的光就會出現藍移。這對於像仙女座星系那樣離我們很近的星系來說是可能的,但是隨著星系離我們越來越遠,它們的哈勃後退速度將快到使得它們可能有的任何本動速度都無法超越。
  • 你需要知道「紅移」和「藍移」
    恆星遠離我們時,光的波長變長,移向光譜的紅色端;恆星靠近我們時,光的波長變短,移向光譜的藍色端。聲音和光:聲音的波長變化效果,最早在1800年被提出,由於光也有波長,這意味著光也能和聲音一樣產生波長的伸展和收縮。
  • 你需要知道「紅移」和「藍移」
    恆星遠離我們時,光的波長變長,移向光譜的紅色端;恆星靠近我們時,光的波長變短,移向光譜的藍色端。  聲音和光:  聲音的波長變化效果,最早在1800年被提出,由於光也有波長,這意味著光也能和聲音一樣產生波長的伸展和收縮。由於光的速度是聲音的100萬倍,因此只有快速移動的物體才能出現紅移或藍移。
  • 你需要知道「紅移」和「藍移」
    當恆星離我們很遠時,光的波長變長並移向光譜的紅端;當恆星離我們很近時,光的波長變短,移到光譜的藍端。聲與光:改變聲音波長的效應在首次被提出,因為光也有波長,這意味著光可以像聲音一樣伸縮波長。由於光速是音速的一百萬倍,只有快速移動的物體才會有紅移或藍移。通過的觀測,科學家發現幾乎所有的星系都在遙遠的地方,這使得科學家提出了宇宙膨脹的想法。
  • 哈勃望遠鏡觀察到奇怪藍移星系向我們靠近!
    這張照片結合了美國宇航局/歐洲航天局哈勃太空望遠鏡上的廣域紅外、紫外線和可見光以及行星照相機2。這架相機在1994年至2010年間投入使用,拍攝出的圖像具有不同尋常的樓梯狀,如下圖所示。這是因為相機是由四個具有重疊視野的光探測器組成,其中一個的放大率高於另外三個。當四幅圖像在一幅圖像中組合在一起時,為了使圖像正確對齊,需要減小高倍圖像的大小。
  • 移液管和移液槍比較!
    小編跟很多實驗室分析人員探討過這個問題,但答案卻出乎意料,多數人認為,如果配標準溶液一般用移液管,其它對準確度要求不高的用移液槍,如做重金屬前處理加濃硝酸和雙氧水用移液槍很方便,做灰分實驗加硝酸時也很方便。很多實驗室都會採用移液槍來配置標液,使用移液槍,大都會關注移液槍是否校準過,除此以外,你是否自己校準過呢?
  • 紅移與藍移——都卜勒效應和膨脹的宇宙
    例如,一顆恆星向你靠近,它發出的光波將像手風琴一樣壓縮,於是它的波長便會變短,原本黃色的恆星顏色會看起來有些發藍。同樣,一顆恆星離你而去,它的光波會伸展,波長變短,顏色會看起來有些發紅。移動的速度越快變化就越明顯。因此,只要知道星光頻率的移動就能確定它的速度。1912年,天文學家維斯託·斯裡弗發現這些星系以極大的速度離地球而去。
  • 【都卜勒效應】中的「紅移」和「藍移」現象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現實生活中我們總是會碰到這種現象站在賽道旁邊聽來往的賽車,我們會發現,當賽車靠近我們的時候,我們聽到的聲音越來越尖銳,而當汽車遠離我們的時候,我們聽到的聲音變得越來越低沉,糾其原因物體輻射的波長因為波源和觀察者的相對運動而產生變化所造成的,其實這就是都卜勒效應。
  • 光速相對於任何參考系不變,那為什麼會有光的紅移,藍移現象呢?
    圖註:與中間星系相比,近距離和遠距離的星系較少,但這是由於星系合併和演化的綜合作用,也無法看到超遠、超微弱的星系本身。在理解來自遙遠宇宙的光如何發生紅移時,有許多不同的效果在起作用。如果光在膨脹的空間中移動,其速度是否與潛在的空間膨脹有關?對於光速來說,紅移或藍移意味著什麼?
  • 在引力透鏡的作用下,光是否會發生藍移?
    作為一名業餘愛好者,我對暗物質的了解僅僅是,它解釋了為什麼看上去宇宙膨脹的速率在增加。我想到的是,光傳播得越遠,它穿過的引力場就越多。這裡更近的光源指的是離哪裡更近的光源,引力場嗎,為什麼更近的光源有更大的平均紅移呢?不是說減少了紅移嗎?,給人一種膨脹的速率在增加的感覺?
  • 移液管、滴定管的使用
    1.檢查儀器檢查移液管的管口和尖嘴有無破損,若有破損則不能使用;2.洗淨儀器先用自來水淋洗後,用鉻酸洗滌液浸泡,操作方法如下:用右手拿移液管或吸量管上端合適位置,食指靠近管上口,中指和無名指張開握住移液管外側,拇指在中指和無名指中間位置握在移液管內側,小指自然放鬆;左手拿洗耳球,持握拳式,將吸耳球握在掌中,尖口向下,握緊吸耳球,排出球內空氣,將吸耳球尖口插入或緊接在移液管
  • 移液管和刻度吸管的區別
    移液管使用詳細說明圖解來啦!(此篇是對上篇的補充,彌補昨天犯得錯誤)1. 移液管即胖肚吸管,單標線吸管。常用的移液管有1ml、2ml、5ml、10ml、15ml、25ml和50ml等規格(特製另說),是定量試驗中必備量器。2.
  • 宇宙擴張會有盡頭嗎?科學家:除了紅移現象以外,還有藍移的可能
    科學家:除了紅移現象以外,還有藍移的可能自自從宇宙大爆炸理論推廣以後,很多人看宇宙開始有了一種敬畏感,在那茫茫的宇宙中,人類和地球本來就是那樣的渺小,而這個龐大到極致的宇宙還在不斷的擴張,就人類所感覺到的範圍裡面就已經達到了930億光年,傳說我們的宇宙還在以超越光速的速度擴張,面對這種情況,很多人也不由得感慨一句,未來的宇宙擴張真的會有盡頭嗎?
  • 「立體重構」—移面法、箭頭法(下)
    本篇繼續補充「立體重構」—移面法、箭頭法怎麼移?什麼時候需要移?
  • 移液管、吸量管、內容量移液管都有啥區別?
    我們都知道,要求準確地移取一定體積的溶液時,可用各種不同容量的移液管。常用的移液管有1OmL,25mL,和50mL等。移液管的中間為一膨大的球部,上下均為較細的管頸,上端還刻有一根標線。在一定的溫度下,移液管的標線至下端出口間的容量是一定的。   另外還有一種帶分刻度的移液管,它的中間沒有球部,一般稱為吸量管。
  • 進水後iPhone X面容移低移高
    蘋果iPhone X面容移低移高分為兩種情況,第一種:手機軟體錯誤或系統部分BUG所導致面容移低移高;第二種:手機內部進水後導致的面容硬體損壞。蘋果iPhone X手機具有IP67等級的防水性能,一般掉入水中手機的內部並不容易進水,如果手機之前遭受磕碰或是長久浸泡在水中,內部就會有進水的風險。所以第一步要確認手機的內部有無進水。
  • 移液管、吸量管、內容量移液管的區別(1)
    很多人說,帶刻度的叫吸量管,不帶刻度有玻璃肚的叫移液管,是這樣嗎?我們都知道,要求準確地移取一定體積的溶液時,可用各種不同容量的移液管。常用的移液管有1OmL,25mL,和50mL等。移液管的中間為一膨大的球部,上下均為較細的管頸,上端還刻有一根標線。在一定的溫度下,移液管的標線至下端出口間的容量是一定的。
  • 從原子、超星系團的特徵就能夠推測出,本宇宙是有中心、有邊界的
    這一推斷就跟宇宙有邊界的推測相矛盾。這便可能導致從遙遠星系發出來的光,經過漫長的宇宙空間,在極其複雜的宇宙環境中,光要跟太多粒子發生碰撞而造成衰變,所觀察到的紅移現象,不一定是距離拉大造成的。這就造成了觀測的結果顯示,同一星系在地球上觀察,有的時期在紅移,有的時期在藍移、紫移。
  • 被爆裁剪不齊和藍移效應
    一是在一些測評機中,iPhoneX屏幕出現藍移效應(blueshift),就是傾斜角度屏幕偏藍的情況。與前不久谷歌發布的OLED屏幕手機Pixel 2 XL同病相憐。二是iPhoneX備受討厭的「劉海」再出問題。國外測評師AppleInsider拿到的iPhoneX測評機出現了劉海剪裁不整齊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