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移液管的使用
根據所移溶液的體積和要求選擇合適規格的移液管使用,在滴定分析中準確移取溶液一般使用移液管,反應需控制試液加入量時一般使用吸量管。
1.檢查儀器
檢查移液管的管口和尖嘴有無破損,若有破損則不能使用;
2.洗淨儀器
先用自來水淋洗後,用鉻酸洗滌液浸泡,操作方法如下:用右手拿移液管或吸量管上端合適位置,食指靠近管上口,中指和無名指張開握住移液管外側,拇指在中指和無名指中間位置握在移液管內側,小指自然放鬆;左手拿洗耳球,持握拳式,將吸耳球握在掌中,尖口向下,握緊吸耳球,排出球內空氣,將吸耳球尖口插入或緊接在移液管(吸量管)上口,注意不能漏氣。慢慢鬆開左手手指,將洗滌液慢慢吸入管內,直至刻度線以上部分,移開吸耳球,迅速用右手食指堵住移液管(吸量管)上口,等待片刻後,將洗滌液放回原瓶。並用自來水衝洗移液管(吸量管)內、外壁至不掛水珠,再用蒸餾水洗滌3次,控幹水備用。
3.吸取溶液
搖勻待吸溶液,將待吸溶液倒一小部分於一洗淨並乾燥的小燒杯中,用濾紙將清洗過的移液管尖端內外的水分吸乾,並插入小燒杯中吸取溶液,當吸至移液管容量的1/3時, 立即用右手食指按住管口,取出,橫持並轉動移液管,使溶液流遍全管內壁,將溶液從下端尖口處排入廢液杯內。如此操作,潤洗了3-4次後即可吸取溶液。
將用待吸液潤洗過的移液管插入待吸液面下1~2cm處用吸耳球按上述操作方法吸取溶液(注意移液管插入溶液不能太深,並要邊吸邊往下插入,始終保持此深度)。當管內液面上升至標線以上約1~2cm處時,迅速用右手食指堵住管口(此時若溶液下落至標準線以下,應重新吸取),將移液管提出待吸液面,並使管尖端接觸待吸液容器內壁片刻後提起,用濾紙擦乾移液管或吸量管下端粘附的少量溶液。(在移動移液管或吸量管時,應將移液管或吸量管保持垂直,不能傾斜)
4.調節液面
左手另取一乾淨小燒杯,將移液管管尖緊靠小燒杯內壁,小燒杯保持傾斜,使移液管保持垂直,刻度線和視線保持水平(左手不能接觸移液管)。稍稍鬆開食指(可微微轉動移液管或吸量管),使管內溶液慢慢從下口流出,液面將至刻度線時,按緊右手食指,停頓片刻,再按上法將溶液的彎月面底線放至與標線上緣相切為止,立即用食指壓緊管口。將尖口處緊靠燒杯內壁,向燒杯口移動少許,去掉尖口處的液滴。將移液管或吸量管小心移至承接溶液的容器中。
5.放出溶液
將移液管或吸量管直立,接受器傾斜,管下端緊靠接受器內壁,放開食指,讓溶液沿接受器內壁流下,管內溶液流完後,保持放液狀態停留15s,將移液管或吸量管尖端在接受器靠點處靠壁前後小距離滑動幾下(或將移液管尖端靠接受器內壁旋轉一周),移走移液管(殘留在管尖內壁處的少量溶液,不可用外力強使其流出,因校準移液管或吸量管時,已考慮了尖端內壁處保留溶液的體積。除在管身上標有「吹」字的,可用洗耳球吹出,不允許保留)。
6.清洗儀器
洗淨移液管,放置在移液管架上。
注意事項1.移液管(吸量管)不應在烘箱中烘乾。
2.移液管(吸量管)不能移取太熱或太冷的溶液。
3.同一實驗中應儘可能使用同一支移液管。
4.移液管在使用完畢後,應立即用自來水及蒸餾水衝洗乾淨,置於移液管架上。
5.移液管和容量瓶常配合使用,因此在使用前常作兩者的相對體積校準。
6.在使用吸量管時,為了減少測量誤差,每次都應從最上面刻度(0刻度)處為起始點,往下放出所需體積的溶液,而不是需要多少體積就吸取多少體積。
7.移液管有老式和新式,老式管身標有「吹」字樣,需要用洗耳球吹出管口殘餘液體。新式的沒有,千萬不要吹出管口殘餘,否則引起量取液體過多。
二、滴定管的使用
滴定管的使用要遵循:「兩檢、三洗、一排氣,正確裝液,注意手法,邊滴邊搖,一滴變色」的使用原則。
(1)兩檢
一是檢查滴定管是否破損;二是檢查滴定管是否漏水,如是酸式滴定管還要檢查玻璃塞旋轉是否靈活。
(2)三洗
滴定管在使用前必須洗淨。
一洗:當沒有明顯汙染時,可以直接用自來水衝洗。如果其內壁沾有油脂性汙物,則可用肥皂液、合成洗滌液或碳酸鈉溶液潤洗,必要時把洗滌液先加熱,並浸泡一段時間。所有洗滌劑在洗滌容器後,都要倒回原來盛裝的瓶中。鉻酸洗液因其具有很強的氧化能力,而對玻璃的腐蝕作用極小,但考慮到六價鉻對人體有害,不要多用。無論用肥皂液、洗液等都需要用自來水充分洗滌。
二洗:用蒸餾水淌洗2~3次,每次用5~10ml蒸餾水。
三洗:用欲裝入的標準溶液最後淌洗2~3次,每次用5~10ml溶液,以除去殘留的蒸餾水,保證裝入的標準溶液與試劑瓶中的溶液濃度一致。
(3)標準溶液的裝入
裝入標準溶液之前先將試劑瓶中的標準溶液搖勻,裝時,先把活塞完全關好。然後左手三指拿住滴定管上部無刻度處,滴定管可以稍微傾斜以便接受溶液,右手拿住試劑瓶往滴定管中倒溶液。小瓶可以手握瓶肚(瓶籤向手心)拿起來慢慢倒入,大瓶可以放在桌上,手拿瓶頸使瓶傾斜讓溶液慢慢傾入滴定管中,直到溶液充滿零刻度以上為止。注意裝液時,決不能藉助於其他儀器(如滴管、漏鬥、燒杯等)進行,一定要用試劑瓶直接裝入。如標準溶液在容量瓶中,則由容量瓶直接裝入。
(4)排氣
即排除滴定管下端的氣泡。將標準溶液加入滴定管後,應檢查活塞下端或橡皮管內有無氣泡。如有氣泡,對於酸式滴定管可以迅速轉動活塞,使溶液急速流出,以排除空氣泡。對於鹼式滴定管先將滴定管傾斜,將橡皮管向上彎曲,並使滴定管嘴向上,然後捏擠玻璃珠上部,讓溶液從尖嘴處噴出,使氣泡隨之排出。橡皮管內氣泡是否排出橡皮管對光照著檢查一下。排除氣泡後,調節液面在「0.00」ml刻度,或在「0.00」刻度以下處,並記下初讀數。
(5)滴定管的讀數手拿滴定管上端無溶液處使滴定管自然下垂,並將滴定管下端懸掛的液滴除去後,眼睛與液面在同一水平面上,進行讀數,要求讀準至小數點後兩位。讀數方法如下。
普通滴定管裝無色溶液或淺色溶液時,讀取彎月面下緣最低點處;對溶液顏色太深,無法觀察下緣時,應從液面最上緣讀數。讀取時,視線和刻度應在同一水平面上,最好面向光亮處,滴定管的讀數是自上而下的,應該讀到小數點後第二位(即要求估計到±0.01ml),在裝好標準溶液或放出標準溶液後,都必須等1~2分鐘,使溶液完全從器壁上流下後再讀數。為了便於讀數,可採用讀數卡。讀數卡是用塗有黑色的長方形(約3cm×1.5cm)的白紙製成的。讀數卡放在滴定管背後,使黑色部分在彎月面下約1mm處,即可看到彎月面的反射層成為黑色,然後讀此黑色彎月面下緣的最低點。溶液顏色深而讀取最上緣時,就可以用白紙作為讀數卡。
(6)滴定操作
使用酸式滴定管滴定時左手控制活塞,大拇指在前,食指和中指在後,手指略微彎曲,輕輕向內扣住活塞,注意手心不要頂住活塞,以免將活塞頂出,造成漏液。右手持錐形瓶,使瓶底向同一方向作圓周運動。
使用鹼式滴定管時,左手拇指在前,食指在後,握住橡皮管中的玻璃珠所在部位稍上處,向外側捏擠橡皮管,使橡皮管和玻璃珠問形成一條縫隙,溶液即可流出。但注意不能捏擠玻璃珠下方的橡皮管,否則會造成空氣進入形成氣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