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液管PK移液器!實驗告訴你哪個更精確

2021-01-08 騰訊網

內容來源:實驗與分析

首先,我們要知道移液管與移液器按照各自的計量標準(JJG 196與JJG 646)標定(校準)的方法是完全一樣的,即使用稱重法對移液體積進行標定。

標定的操作大致描述如下:

1、在恆溫恆溼環境下,將稱量容器在分析天平上去皮;

2、吸取標稱量程(即最大量程)的蒸餾水,注入稱量容器稱重得到排出蒸餾水的重量Δm;

3、 在對應水溫下將蒸餾水的重量Δm使用水的Kt值換算成體積,即V=Kt*Δm。Kt值的公式可以查看相應的計量標準。從公式中可以知道Kt值的主要影響因素為水的密度。

其次,從測量方法上來看,移液管與移液器標定體積的方式幾乎是完全一樣的,如果標稱精度一致,真實操作蒸餾水以外的液體時精度表現是否完全一致呢?答案是否定的。

為了理解這一點我們需要知道移液管和移液器的結構與吸液原理的差異。

移液管(左)與移液器(右)的定體積原理的差異

移液管為簡單的物理結構,一般為玻璃材質,以刻度確定體積。標定對應體積的對應刻度時,採取的方法即上述校準方法,對應體積的蒸餾水對應的質量是一定的,那麼如果吸液後排出的蒸餾水的質量是「正確的「,代表吸液後排出蒸餾水的體積是」正確的(達到了標稱值所允許的誤差範圍以內)「,那麼吸液時蒸餾水所在凹液面的最低點所代表的吸液體積是」正確的「,這個點也就是相應體積的刻度所在。一旦這個點確定了,就物理地確定了移液管內部的容積,這個容積之後幾乎不隨外部因素,比如液體密度,氣壓等因素變化而變化。

通常意義上的移液器為空氣活塞式移液器,當移動移液按鈕時,內部的活塞位置發生變化,進而產生負壓,從而將液體吸入吸頭內。吸液體積的確定是由內外壓差和一系列其他的因素決定的,但是主要決定因素是內外壓差。當標定時,如果吸取的蒸餾水排出後的質量是「正確的「(稱重法),代表吸液後排出的蒸餾水的體積是「正確的(達到了標稱值所允許的誤差範圍以內)」,那麼代表了吸液的體積是「正確的」。因此,用蒸餾水確定了一把移液器的移液體積時,實際確定的是移液器內外壓差以及一系列其他因素的綜合作用正好能夠吸取正確體積的蒸餾水。

這時,就很好理解,移液器在吸取不同類型液體,以及在不同環境條件下時,表現會有明顯的不同。比如當環境條件沒有變化,即壓差是恆定的情況下,如果液體的密度不同於蒸餾水,即同等體積液體的質量不同於蒸餾水時,為了平衡內外壓力,必然吸液的體積會有所不同。我們舉個不太嚴謹的慄子來驗證這一點。看一下結果如何?

實驗部分

1、儀器與試劑

(1)儀器

使用10 mL刻度移液管一支;

10 mL移液器一支;

HandStep Touch電子連續分液器一支;

移取75%的乙醇排至同一個10 mL A級容量瓶。

註:所有儀器均來自於德國BRAND,如圖1所示。

圖1 從左至右分別為BLAUBRAND刻度移液管(左一),Transferpette S移液器(左二),HandStep Touch電子連續分液器(右二),BLAUBRAND容量瓶(右一)

(2)試劑

75% 乙醇。

2、實驗步驟

步驟一、為了減少乙醇蒸發對實驗的影響,製造合適實驗環境。

我們把整個實驗環境用塑料臺布罩住,如圖2所示,並將75%乙醇倒在燒杯中置於測試環境超過2個小時以儘可能飽和環境中乙醇的分壓,降低操作時乙醇的蒸發速率。

圖2 實驗環境

步驟二,對比用移液管(左)和移液器(右)分別吸取10 mL 75% 乙醇排入同一個容量瓶,如圖3所示。

從圖3可以看出,在相同條件下,吸取10 mL 75%乙醇排入同一個容量瓶,移液器比移液管明顯多一些。我們知道乙醇的密度低於蒸餾水,即乙醇比水輕。因此在移液器內外壓差一定的情況下,吸取乙醇的體積會比吸取水的體積更多。而移液管標定時直接標記的就是體積,因此,移液管吸取乙醇並排出之後的體積相比水的差異非常之少。排入容量瓶之後的結果驗證了這一點。當然,由於乙醇的高揮發性,以及其他影響移液器吸液的因素存在,乙醇相比水的密度差異並不是完全按比例體現在移取體積差異上。

圖3 用移液管(左)和移液器(右)分別吸取的10ml 乙醇結果對比

從上面的分析和實例來看,移液管確定體積的原理更直接,因此一般來說在相同標稱精度之下,移液管相對移液器會有更優的實際移液精度表現。當然,影響移液管和移液器移液精度的因素有很多,我們並不能一概而論地說在任何情況下對於任何液體,標稱精度相同的移液管實際移液精度表現都優於移液器。

我們上面比較的移液器為實驗室最常見的空氣活塞式移液器。然而,還有另外一種移液器類別——外置活塞移液器。從吸液排液原理上來說,外置活塞移液器在移取高揮發,高粘度的液體時,表現會優於空氣活塞式移液器。我們在進行本次比對實驗時,結合移液管與空氣活塞式移液器的實驗結果,也使用了外置活塞原理的HandyStep Touch的移液模式做了一個比對。

步驟三、HandyStep Touch配合10 mL PD吸頭吸取10 mL 75% 乙醇排入一個10 mLA 級容量瓶,結果如圖4所示。

圖4 使用HandyStep Touch配合10 mL PD吸頭移取10 mL 乙醇結果

結果表明,精度表現優於同量程的空氣活塞式移液器。

誠然,移液器的量取範圍更小,移液器的使用更為便捷,移液器的移液方式也更易於掌握,但是不可忽視的是移液器不論在精度定義還是在實際工作表現中,都不能完全與移液管相提並論。當然,提高移液器移液精度還有很多辦法,比如使用低吸附吸頭,比如就不同液體對於移液器進行再校準,比如使用外置活塞移液器。但是,總體而言,移液器的優勢更多地體現在方便性與更小的量取範圍上。

在實際工作中,應該根據實際的工作需要來決定使用移液管還是移液器進行液體的量取,如果是精度不能妥協的實驗,恐怕移液管,尤其是胖肚移液管是不二之選,反之,實驗速度與效率如果是優先考慮的要素,則移液器當仁不讓。

相關焦點

  • 移液管和移液槍比較!
    移液管、移液器都是大家平時配標準品和量取液體的常用實驗器具。但是要問移液管與移液器(槍)哪個更精確?
  • 移液管、吸量管、內容量移液管都有啥區別?
    「吹」與「不吹」 移液管、刻度吸管一般標有:「快」、「A"、「B」、「吹」四種符號。     1.寫「快」或者「B"的表示:你看到液體放完,再等三秒鐘,轉移的液體量就達到標明的液體體積了。    4.A」管甚少有帶「吹」的——帶「吹」的一般都是「B」或「快」的管子。 移液管和吸量管區別 規格上:因為移液管只有幾個固定規格,所以使用上受到限制。吸量管基本上可以隨意量取,所以應用上廣泛。而且還看你實驗要求的精度,一般分析實驗挑選合適的吸量管也可以滿足要求了。
  • 移液器使用與維護
    移液器使用與維護標準操作規程1.目的:確保移液的精確性,正確使用移液器。保證移液器加量的準確性。2.適用範圍:本實驗室使用的可調式移液器。c.此種方式適用於高粘度液體;易起泡沫的液體或極小量的液體4.2.3 重複操作法:重複操作移液法可以快速、簡便地重複轉移同體積的同種液體。a.將操作按鈕向下壓至第二停點位置。b.將移液管管嘴浸入液面下2~3mm深處,然後慢慢鬆開按鈕吸入液體。待移入管嘴吸滿液體後,將管嘴貼在容器瓶壁上防止形成液滴滴入瓶中。c.輕輕壓下操作按鈕至第一停點位置,放出液體。
  • 移液管、吸量管、內容量移液管的區別(5)
    移液管使用注意事項1.移液管(吸量管)不應在烘箱中烘乾。  2.移液管(吸量管)不能移取太熱或太冷的溶液。
  • 移液管與吸量管的使用
    使用移液管或吸量管移取溶液的方法是:(1) 洗滌。使用前移液管和吸量管都要洗滌,直至內壁不掛水珠為止。方法與洗滌滴定管一樣,先用洗液洗,再用自來水衝洗,最後用蒸餾水洗滌乾淨。(2) 潤洗。為保證移取溶液時溶液濃度保持不變,應使用濾紙將管口內外水珠吸去,再用被移溶液潤洗三次,置換移液管或吸量管內壁的水分。潤洗後的溶液應該棄去。(3) 吸取溶液。吸取溶液時,用右手大拇指和中指拿在管子的刻度上方,插入溶液中,左手用吸耳球將溶液吸入管中(預先捏扁,排除空氣)。
  • 移液管和刻度吸管的區別
    刻度吸管,即具有分刻度的玻璃管。常用的刻度吸管有1ml、2ml、5ml、10ml等規格(特製另說)。    規格上:因為移液管只有幾個固定規格,所以使用上受到限制。刻度吸管基本上可以隨意量取,所以應用上廣泛。而且還看你實驗要求的精度,一般分析實驗挑選合適的刻度吸管也可以滿足要求了。
  • 移液管、吸量管、內容量移液管的區別(1)
    很多人說,帶刻度的叫吸量管,不帶刻度有玻璃肚的叫移液管,是這樣嗎?我們都知道,要求準確地移取一定體積的溶液時,可用各種不同容量的移液管。常用的移液管有1OmL,25mL,和50mL等。移液管的中間為一膨大的球部,上下均為較細的管頸,上端還刻有一根標線。在一定的溫度下,移液管的標線至下端出口間的容量是一定的。
  • 移液管的使用訣竅
    移液管是檢化驗經常使用的玻璃計量儀器,有各種形狀,最普通的是中部吹成圓柱形,圓柱形以上及以下為較細的管頸,下部的管頸拉尖,上部的管頸刻有一環狀刻度
  • 移液管、滴定管的使用
    1.檢查儀器檢查移液管的管口和尖嘴有無破損,若有破損則不能使用;2.洗淨儀器先用自來水淋洗後,用鉻酸洗滌液浸泡,操作方法如下:用右手拿移液管或吸量管上端合適位置,食指靠近管上口,中指和無名指張開握住移液管外側,拇指在中指和無名指中間位置握在移液管內側,小指自然放鬆;左手拿洗耳球,持握拳式,將吸耳球握在掌中,尖口向下,握緊吸耳球,排出球內空氣,將吸耳球尖口插入或緊接在移液管
  • 技術 移液管的正確使用
    常用的移液管有5,10,25,和50mL等規格(而通常又把具有刻度的直形玻璃管稱為吸量管。常用的吸量管有1,2,5,和10mL等規格),移液管和吸量管所移取的體積通常可準確到0.01mL。移液管的使用主要分為三部分: 1.清洗移液管先用自來水淋洗,後用鉻酸洗滌液浸泡,操作方法如下:用右手拿移液管或吸量管上端合適位置,食指靠近管上口,中指和無名指張開握住移液管外側,拇指在中指和無名指中間位置握在移液管內側,小指自然放鬆;左手拿吸耳球,持握拳式,將吸耳球握在掌中,尖口向下,握緊吸耳球,排出球內空氣,將吸耳球尖口插入或緊接在移液管
  • 移液管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
    1. 使用前:使用移液管,首先要看一下移液管標記、準確度等級、刻度標線位置等。使用移液管前,應先用鉻酸洗液潤洗,以除去管內壁的油汙。洗淨後的移液管內壁應不掛水珠。移取溶液前,應先用濾紙將移液管末端內外的水吸乾,然後用欲移取的溶液涮洗管壁2~3次,以確保所移取溶液的濃度不變。 2. 吸液:用右手的拇指和中指捏住移液管的上端,將管的下口插入欲吸取的溶液中,插入不要太淺或太深,一般為10~20 mm處,太淺會產生吸空,把溶液吸到洗耳球內弄髒溶液,太深又會在管外沾附溶液過多。
  • 田禾院士《德國應化》光響應水凝膠納米移液器用於高度保存單細胞
    其中,納米移液器技術是一種很有前途的單細胞研究策略,它提供了一種具有高空間解析度的有效原位單細胞操作平臺,該平臺將保留細胞微環境,而不是常規細胞裂解。納米移液管的內腔為貨物裝載提供了狹窄的空間。在單細胞操作過程中,納米移液器會在循環和跨膜過程中物理穿孔目標細胞並「消除」複雜生理環境的不利影響,從而擴大了其生物學用途,成為具有單分子精度的多功能工具。
  • 糧油檢驗常用的化學分析儀器:託盤天平、移液管、容量瓶等
    今天,我們一起來看下在糧油檢驗中常用的化學分析儀器,包括託盤天平、分析天平、移液管、容量瓶、滴定管等。一、託盤天平1、託盤天平一般用於精確度要求不高的稱量。2、託盤天平不宜稱量熱的物品。三、移液管1、移液管是用來準確吸取試液的容量器具。2、移液管按吸量體積的不同有多種規格。3、移液管使用時必須經過洗滌。4、吸取試劑時,移液管下端伸入液面下1~2㎝即可。5、吸液時,左手拿洗耳球,右手拇指及中指拿住移液管的標線以上部位,右手食指用於封堵移液管的上口。
  • Echo聲波移液:12分鐘Pooling 384個NGS文庫
    經過數小時乃至幾天的實驗,初始樣品終於變成濃度、片段大小都符合質控指標的library嗷嗷待測。Pooling實驗通常由兩位操作者協作。根據表單信息將文庫歸一化到一定濃度,再將想要合併測序的文庫混合,耗時耗力。
  • RNA提取實驗步驟
    實驗步驟主要參見trizol試劑的說明書,以下步驟僅供參考。(1)取離心管做好標記,0.2g樣品液氮研磨成粉末狀,加1mlTrizol,漩渦混勻,室溫靜置5min。可提前將離心管放液氮涼一會;一定要將材料研磨充分,且一旦研磨完畢立刻加入Trizol混勻。這一步是能否提出RNA的關鍵。(2)加200µl氯仿,上下顛倒15s,室溫靜置3min。提前打開冷凍離心機,若在夏季進行實驗需開啟製冷開關。(3)12000 r/min 4℃離心15min。
  • 通過光響應水凝膠納米移液管系統進行高保護性單細胞操作
    通過光響應水凝膠納米移液管系統進行高保護性單細胞操作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9 21:51:25 華東理工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張雋佶課題組開發出了用於高保護性單細胞操作的光響應水凝膠納米移液管
  • 攻克ELISA實驗,你需要搞定這些問題
    LISA是蛋白定量的金標準,也是免疫學研究中最常用的實驗方法之一。很多人覺得ELISA很簡單,其實不然。東澳生物帶你繞開ELISA實驗中出現的各種問題,輕鬆搞定ELISA實驗~  酶聯免疫吸附實驗  1971年瑞典學者Engvail和Perlmann,荷蘭學者VanWeerman和Schuurs分別報導將免疫技術發展為檢測體液中微量物質的固相免疫測定方法,即酶聯免疫吸附測定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 數字微流控技術能否革新實驗?
    新方法則以計算好的程序通過電控方式移動印刷電路板上的液滴,可以使實驗更高效、更經濟、更大規模地進行。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新系統開發負責人Udayan Umapathi指出,「傳統的微流控裝置會用到微通道、微閥和微泵,意味著它們都是機械式的,會時不時地出故障。三年前我就注意到這個問題,當時我在一家合成生物公司,在那裡我建立了一些微流控裝置,以及能夠與之相互作用的機械式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