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美了!中國古代工匠竟然能把動物角做的如此之美,30件角類文物

2020-12-06 玉齋博物館

中國是一個擅長創造的國家,尤其是在文藝方面,更是3000年來遙遙領先於全球。文學方面自不用說,中國是詩詞的國度,更是文章大國,相比之下,西方的那些所謂的詩實在不叫詩;在藝術方面,中國更是個絕對的巨無霸的存在,中國人特別擅長製作工藝品,在古代長時間作為世界單一的工藝品輸出大國,西方人無不以得到一件中國景德鎮瓷器為傲,似乎,中國人天生就是一個製造者,其心靈手巧之程度,遠遠高於黑人和白人。

明 雕犀角螭龍杯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中國人特別擅長利用自然之物,比如金、石、玉、木、牙、瓷土等等,中國人利用所有自然世界能夠直接發現的東西來進行創造活動,同時也從自然中提煉那些不能直接發現的金屬來創造,從其貌不揚的原材料,到巧奪天工的藝術品,是中國人對美的孜孜不倦的永恆追求。

清 十八世紀 雕犀角花籃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動物的角和牙是中國藝術家經常會用到的材料,從簡單工藝製作的鹿角座椅到複雜工藝富有文人氣息的鹿角山子,當我們看到這些工藝品時,不得不驚嘆古人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清前期 雕犀角山水人物盃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普通動物的角在非洲人手上也許是用來吹響的號角,在北美印第安人手上也許是用來佩戴在胸前的裝飾、在西方野蠻人手上也許是用來懸掛在家裡的象徵徵服的勝利品,但是在中國高超的工匠手上,就能變成價值連城的藝術品!今天,玉齋君就帶領大家一起來看看我們的先人是怎樣把一件件其貌不揚的角變成了令人驚嘆的藝術品的。

皇太極御用鹿角椅

皇太極御用鹿角椅 瀋陽故宮博物院藏

皇太極御用鹿角椅的靠背正中,精心雕刻著乾隆皇帝御製詩一首,是乾隆十九年(1754)第二次東巡盛京,拜謁祖宗山陵之後,瞻仰了太宗的乘椅後,不禁詩興大發,遂賦詩舒懷,其詩曰:「彎弧曾逐鹿,制器以乘龍;七寶何須羨,八叉良足供;庫藏常質古,山養勝新茸;那敢端然坐,千秋示儉恭。」落款為「乾隆甲戌秋九月御筆」下方為乾隆連珠方印一枚。字為陰刻,工整秀麗。所刻詩句均有貼金,顯得輝煌奪目古樸明朗。

清 鹿角椅

清 鹿角椅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椅為圈椅式,椅背用一隻鹿的全形製成,角根連於鹿的頭蓋骨上。此椅將鹿角的自然形態與椅子的造型及使用功能巧妙地相結合,顯示出匠師大膽創新的精神和高超的藝術才能,成為清代特有的家具品種。椅背刻有隸書乾隆御製詩,此詩作於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從詩句中可以得知,此椅系用康熙帝親獵之鹿製成。

制椅猶看雙角全,烏號命中想當年。

神威詎止群藩讋、聖構應謀萬載綿。

不敢坐兮恆敬仰,既知樸矣願捐妍。

盛京惟遠興州近,家法欽承一例然。

清康熙 御用紫檀鹿角椅

清康熙 御用紫檀鹿角椅 私人收藏

鹿角椅,是清代宮廷獨有的家具,其以我國特產的麋鹿(俗名四不像)的角製成。清初皇族為了保持滿族武功騎射傳統,每年都要進行圍獵活動,麋鹿是其中重要的獵物之一,雌性麋鹿有大角,適合製作鹿角椅。野生麋鹿至清晚期在國內滅絕,最後一批是在北京南海子,被外國人買走,解放後又引種至國內。

製作鹿角椅的傳統,也自皇太極始,今瀋陽故宮藏有其御製鹿角椅,臺座式,以漆為主,扶手和部分靠背則以一對大鹿角製成,尚屬於漆木和鹿角混合製作階段。當然,瀋陽故宮所藏鹿角椅,依然沒有逃脫被乾隆皇帝點讚題刻御製詩的命運,在靠背板上刻有其御製詩(圖2)。

清早期 御製鹿角憑几

清早期 御製鹿角憑几 私人收藏

憑几指古時供人們憑倚而用的一種家具,形體較窄,高度與坐身側靠或前伏相適應。可見是供輔助用的家具。本例鹿角龍紋憑几,其實與天然木憑几接近。作為遊獵民族的滿族以馬上得天下,入主中原後,帝王貴胄沿襲遊獵傳統,刻意保持尚武勇敢的民族特性,故而經常進行狩獵活動,木蘭圍場等地都是專為騎馬狩獵所置,其中麋鹿是重要的獵物之一。以麋鹿角製作器具,也成了清代皇族獨有的習慣。

清乾隆 鹿角染色雕麻姑獻壽擺件

清乾隆 鹿角染色雕麻姑獻壽擺件 私人收藏

麻姑獻壽圖,材質為鹿角染色,寓意喜慶祥和。麻姑獻壽為我國傳統吉祥圖案。古時為女性祝壽多贈麻姑像,取名麻姑獻壽,以示祈求圓滿、幸福長壽之意。《麻姑獻壽》圖就源於此典,常用於祈福祝壽之用。

清 鹿角茜色隨形如意

清 鹿角茜色隨形如意 私人收藏

茜色為清代廣東地區製作牙骨類材料的重要裝飾技法,即用天然染料對材料進行染色,來表現並突出主題。茜色有單色和多色之別,此件作品即屬單色茜色。整體觀之,草綠顏色有深淺濃淡,成暈染效果,富有層次感。器物隨形而作,不刻意雕琢以留天然趣味,時代氣息撲面而來。

清 鹿角山子

清 鹿角山子 私人收藏

山子以鹿角底部角盤部位之整料雕琢而成,在崇山峻岭間數字高士於此相會,其間松風清疏,亭臺掩映,頗具雅趣。

清 鹿角羅漢立像

清 鹿角羅漢立像 私人收藏

清 鹿角如意

清 鹿角如意 私人收藏

鹿角別名斑龍角,為梅花鹿或馬鹿已骨化的老角。此如意即以鹿角製成,如意頭不甚規整,如意柄曲折扭轉,上有數個角根突起。整隻如意色澤沉黃,外殼龜裂,形成變化多樣的肌理,極富自然之態。配以隨形木座,置之於文房案幾之中品賞,別有韻味。

清早期 鹿角擺件

清早期 鹿角擺件 私人收藏

清 乾隆 鹿角筆山

清 乾隆 鹿角筆山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天然麋鹿角,一端平削,使能橫立案上。角之岐瓣,朵狀轉擺如峰巒起伏,恰可為筆山。木座兩面均刻字填金。其座面隸銘:「茸長八叉老,蛻然去不留,棄從別麋麈,又幾閱春秋。形欲成花朵,堅將變石頭,雅宜供架筆,毛穎本同遊。」印:「乾」、「隆」。座底篆銘:「角僊石友」,印:「 看雲」,及乾隆十六年(1751)楷銘:「今秋行圍木蘭,得此於山中,形如芝,橫列作案頭清供。鹿蛻角乃至變化如此,木變石又不足異矣。乾隆辛未嘉平御識。」印:「比德」、「 朗潤」。

清中期 鹿角

清中期 鹿角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此器乃是一隻鹿角,因入土久,已略變質。清嘉慶十九年(一八一四)此器出於常熟渚,由石雲潤之祖獲得,石雲潤於光緒年間述其原委,命人勒於器表,並刻入曾觀賞之友人。全器有數處銘,共一百八十七字。石雲潤,字雨之,號頑石,江蘇常熟諸生。工花卉,宗惲壽平,書法亦專摹惲,可亂真,兼工篆刻。

清乾隆 御製羚羊角柄鎏金銅刃義仗刀

清乾隆 御製羚羊角柄鎏金銅刃義仗刀 私人收藏

清 羚羊角水注

清 羚羊角水注 私人收藏

水注以羚羊角製成,設計巧妙,整隻隨形而雕呈一古木老杆。主杆之上一支杆呈過橋狀,搭於兩側口沿上。支杆上並有藤蔓相繞,雕琢十分精細,且頗具自然奇物之美。雕件腹身頗廣,可作水盂之用。腹身一側並有長流,亦可作水注之用。

十九世紀作 羚羊角柄淑女傘

十九世紀歐洲中產階級形成,社會奢靡之風日盛,頻繁的聚會和出遊等社交活動成為一時風尚。紳士淑女裝扮體面,以體現尊貴的地位和良好的教養。其時,較為重要的社交活動如舞會、野餐、出遊等常在戶外舉行,洋傘既實用又具裝飾性,因而無不選料精良,做工考究。在法國著名印象派畫家皮埃爾·奧古斯特·雷諾瓦的畫中,洋傘即是貴族富商身份的象徵。

淑女傘傘柄以羚羊角製成,接榫處以活動環扣固定,可摺疊收放,設計奇巧。環扣及頂扣鏨花鎏金,氣息華麗。全器工藝精良,傘柄筆直,傘面圓順,為少見的角雕實用器。後配絲質傘面。

宋羚羊角茶具

宋 羚羊角茶具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取一段羚羊角,磋磨細薄,一端成筒狀,並雕出一半環鈕;此外全器三分之二削除,端緣並磨出弧形。按:宋人嗜碾茶如浮綠螘,此器用以挑茶末入盞;以羚羊角琢磨而成,而且薄如蟬翼,實屬少見之精品。

清 犀角雕葵花紋杯

清 犀角雕葵花紋杯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杯隨形鏤雕,作折枝蜀葵式。主枝至腰處分裂為二,於杯口處合抱,又有小枝盤繞其間,穿插轉側,變化多端。花瓣形之杯口隨犀角紋路作螺旋式。杯內底挖刻花蕊。

為角形所限,枝葉、花苞的彎曲均略作誇張,但總體而言,較為寫實。折枝之刀口表現得一絲不苟,鏤雕、浮雕、淺刻等技法運用得遊刃有餘。染色於枝幹處稍深,至花葉處趨淡,使角杯於古雅中見妍媚,是犀角雕刻中的精品。

清代犀角雕螭紋三足爵杯

清代犀角雕螭紋三足爵杯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杯廣角制,淺棕色,仿古代青銅爵形。作者將犀角尖部鋸開,分出三足,經加熱使之外撇呈象牙狀。杯口呈長橢圓形,兩端上翹,口沿陰刻雷紋。外壁飾菊紋,並在杯身上鏤刻三條蟠螭。一條尾分雙叉,躬身昂首,於右側鏤刻成杯柄。正背兩面各有一條浮雕的蟠螭,口銜靈芝向杯口攀爬,靈芝上伸出杯口成為兩隻鏤空的朝天耳。杯口內還有一條浮雕的小螭向上遊動,宛如嘗足美酒後心滿意足地迴轉。

此件爵杯是仿古器皿中的佳作,設計巧妙,造型新穎,紋飾活潑生動,頗具古韻,不落俗套。螭為異獸,獸與壽諧音,靈芝為瑞草,古人稱之為長生草,此二種紋飾組合成的圖案喻「靈仙祝壽」之意。

犀角雕天然式尖底杯

犀角雕天然式尖底杯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犀角雕荷葉式杯

犀角雕荷葉式杯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杯以一隻整角雕成,身有流,作「一把蓮」式。杯身為一枝大荷葉,又鏤雕數小枝盤旋環繞,並雕蓮葉、蓮蓬、蓮花、花苞及一莖蓼草作為襯託。近口沿處雕一螃蟹,以螯剪荷莖,憨態可掬,饒有生趣。杯流稍高於杯口且微曲,使作品愈顯纖秀,其中空與杯內空處相通,似暗合「心有靈犀」的詩意。

此器造型新穎,工藝精湛,其高明之處在於身與流並非粘接,而是先取犀角施以雕刻,再慢慢加熱,使其彎曲,加工而成。此杯是這一時期犀角雕中較為傑出的作品。

·

清 犀角雕螭紋匜式杯

清 犀角雕螭紋匜式杯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 犀角雕花蝶圖杯

清 犀角雕花蝶圖杯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 犀角雕布袋僧

清 犀角雕布袋僧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像系用亞州犀牛額前端的小角雕刻而成,呈古慄色,上深下淺。底凹窪處填有木板,以保護微薄的雕刻邊角。作者以圓雕技法隨犀角的形狀進行刻制。僧像廣袖長衣,袒胸露腹,赤足曲肱,右手持桃,左手撐地,仰首倚袋而坐。

身前一童在其雙足間抻他的腰帶,另一童在拽布袋的繩。其肩上也有二小童,一個抓住他的大耳,替他掏耳,另一個雙手持痒痒撓,坐在他的後衣領內給他抓癢。布袋僧縮頸聳肩,開口大笑,眼睛笑成一條縫,下頜重疊,臉上肉紋突起,肚皮鼓起,雙足腳指內扣,動作滑稽,神情慈祥,憨態可掬。

清 犀角雕天然式杯

清 犀角雕天然式杯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 犀角雕鼎

清 犀角雕鼎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 雕犀角人物乘槎

清 雕犀角人物乘槎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一仙人坐於船上,展書閱讀,四周以老樹殘枝花卉為背景,有月季、菊花、茶花、楓葉等,樹幹懸掛葫蘆一個,槎前方雕飾樹枝,底部有水波紋。整體依犀角原有形狀加以修潤雕刻,器形渾然天成。附波濤紋木座一隻。

清 犀角雕山水人物圖杯

清 犀角雕山水人物圖杯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 犀角雕饕餮紋小方瓶

清 犀角雕饕餮紋小方瓶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 犀角雕獸面紋三足爐

清 犀角雕獸面紋三足爐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 犀角雕光素杯

清 犀角雕光素杯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 犀牛角

清 犀牛角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自犀牛身上取下後未曾加工的犀牛角,保持原有型態,自底面看,可知為實心的組織;犀牛角與牛羊的角不同,是皮膚的衍生物,如同人的指甲一樣,以角質類的成分居多。古代除中藥的藥用用途外,工藝上大多取其原形,挖空做成杯、觥之類的器形。

相關焦點

  • 對話美的工匠:何為中國式「工匠精神」
    美的集團副總裁王金亮對此深有體會,美的專注白色家電領域36載,擁有過萬名科研人員,這個人員數量甚至比清華大學現有教職工還多,近三年專利申請總量24235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8634件,相當於愛迪生一生發明專利數量的7倍。如此巨大的創作動力,是靠龐大的工匠群體支撐的。「許多美的科技明星、工程師,都是從青澀的大學畢業生成長為行業頂級專家。常有人說,日本、瑞士的工匠一輩子一個工作,只幹一個事業。
  • 野生犀牛在中國已經絕跡,這件文物卻記載了它的最後身影
    他將這件青銅器抬到家中,小心清理了一下,結果是一件似牛非牛的奇特文物。村民沒有貪心,立即將這件文物出土的消息通知了當地政府。通過茂陵文管所接受後,幾經輾轉,現在入藏於國家博物館。眾所周知,國家博物館文物薈萃,不是精品文物根本入不了庫,那這件青銅器到底是什麼呢?
  • 中國古代金器藝術之美
    西周芮國金韘 中國古代工匠匠心獨運,他們把對自然的敬畏、對作品的虔敬中國古代八大制金工藝:鎏金、花絲鑲嵌、錘鍱、金銀錯、掐絲、炸珠、鏨花、累絲,就是最好的明證。 1 鎏金 近代稱「火鍍金」。系將金熔於水銀之中,形成金泥,塗於銅或銀器表面,加溫,使水銀蒸發,金就附著於器表,謂之鎏金。
  • 《愛的帕斯卡》:是大國工匠也有人之尋常
    規則誰都懂,如何面對規則不能說絕對對錯,但足以顯示一個人到底想什麼和做什麼。這件事說明,在侯先生心中,學術重於一切。飾演侯先生的是80歲的許還山先生。許先生曾演過古代科學家張衡、當代科學家錢學森。他飾演的侯先生,有高級知識分子的操守,又有尋常人家的普遍性格,作為觀眾沒有覺得高不可攀,反而是能觸手可及的大師。侯先生是典型的大國工匠,是給國家作出巨大貢獻、帶來巨大榮譽的科學家,但同時,他又是那樣真實可見而非偉光正般難以企及。
  • 弘揚工匠精神 成就中國「智」造
    原標題:弘揚工匠精神成就中國「智」造 「『連鋼創新團隊』的工匠精神、拼搏精神和團結協作精神是這個時代的產物,也是這個時代最需要的力量。」在看完「連鋼創新團隊」的故事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微電子學院副院長、半導體量子點量子晶片研究方向帶頭人郭國平給記者發來了這樣一段文字。
  • 雞你太美蔡徐坤是什麼梗和意思 只因你太美歌曲雞你太美歌詞
    最近大家應該經常聽到身邊的人開玩笑說雞你太美吧,很多人乍一聽還沒有聽懂什麼意思,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帶來了雞你太美這個梗的意思、出處介紹,還有關於只因你太美裡的歌曲雞你太美歌詞分享。這首歌曲的名字是叫做《只因你太美》,其中有句歌詞「只因你太美」聽起來有點像「雞你太美」所以就被網友調侃成雞你太美了,沒聽過的網友可以去聽一下,真的非常的像,配合MV食用更佳哦。
  • 中國古代歷朝刀劍圖
    和秦始皇同時期的西方世界,還沒有出現能超過30釐米的銅劍,而兵馬俑裡發現的那些古青銅劍,平均都將近1米長,至今寒光逼人。青銅劍-鋒利和柔韌完美結合1965年。世界上其他古代文明的青銅時代,大都流行短劍而極少見到超過50釐米的長劍,古埃及、兩河流域、希臘和羅馬莫不如此。在歐亞大陸的草原地帶,從黑海北岸直至蒙古草原,曾盛極一時的所謂「斯基泰式」銅劍(中國學者多稱之為「北方式銅劍」),更無一例外都是短劍,長度一般在30釐米左右。那麼,這把長劍是如何鑄造的呢?《考工記》只記載了一句「黃白雜則堅且韌」,所謂黃,就是青銅,白就是錫,怎麼個雜法?
  • 模型裡的工匠之心
    老顧的工作很忙,經常全國各地出差,但做汽車模型的愛好一直沒落下,現在他都不記得做了多少了,精心保管在上海和成都的家裡。這些精緻的汽車模型一點都不輸商店裡賣的,當問到他有沒有人找他買這些模型時,老顧連說沒有,他說就是單純地喜歡做模型,沒想過要賣給別人,有人喜歡送給他們便是。
  • 中國復刻版「馬爾地夫」,在這也能看到藍眼淚奇觀,太美了!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在如今生存著70多億人口的地球上,每天都在發生著各種各樣的奇聞異事,並且世界上還有著各種各樣的景觀,同時也有著很多事物不得而知,等待著人類發掘,人類也在不停的研發科技,為了探尋這絕大部分沒被發掘的星球。
  • 中國現存的四大未解之謎,竟然如此恐怖!
    引題:關於未解之謎的話題,從古至今,每個時代似乎都會留下屬於各自時代的影子,以備後世人追溯探索。我中華文明,源遠流長,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波濤滾滾,流至如今大放異彩。江山如此多嬌,處處都是熠熠生輝的大國文明。
  • 古代工匠鑄劍時,為什麼要用「活人獻祭」,不全都是迷信
    古代有很多東西,在現代人看來是迷信。但有些東西不是全都是迷信,它也有一定的科學依據。例如古人鑄劍時,為何用活人「獻祭」?幹將、莫邪是中國古代的十大名劍之一,兩把劍的來歷令人動容。據東漢末年的《吳越春秋》記載,幹將是吳國一位優秀的鑄劍師,打造的劍鋒利無比。
  • 中國古代十大歷史真相,完全可以顛覆你的三觀!
    下面是唐朝的離婚協議書:凡為夫婦之因,前世三生結緣,始配今生之夫婦。若結緣不合,比是冤家,故來相對……既以二心不同,難歸一意,快會及諸親,各還本道。願娘子相離之後,重梳嬋鬢,美掃蛾眉,巧呈窈窕之姿,選聘高官之主。解怨釋結,更莫相憎。一別兩寬,各生歡喜。
  • 出土時一隻無法直立的玉杯,竟然是名副其實的「國之重寶」
    中國考古史上很多著名的國寶擁有濃厚的傳奇意味,因為它們很多都是在城建、農耕或者開山等作業中無意被發現的,今天要說的這件國寶,就是在挖地基的時候閃耀登場的。
  • 人民日報:讓工匠精神深入人心
    邁向新徵程,揚帆再出發,急需一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勞動者,亟待讓工匠精神在全社會更加深入人心。不論是傳統製造業還是新興製造業,不論是工業經濟還是數字經濟,工匠始終是中國製造業的重要力量,工匠精神始終是創新創業的重要精神源泉。
  • 不懂牛頓 也不知道阿基米德 中國工匠造出的弓箭為何就是科學
    世界上最早的弓箭都是單體弓(即用一種材料製造的弓箭),中國工匠在實踐發現弓箭的彈性和弓箭弓臂的厚度成正比,因此把桑木和拓木當成是製造單體弓最好的材料。這種把弓箭做短做粗的結果就是弓箭增加了彈性,但壽命也受到了很大影響,因為弓身要承受更多的自身壓力。
  • 中國楷書界的第一等人,一平尺能賣50多萬,世上僅剩30多件!
    相信很多人給出的答案是從楷書學起,其實在中國書法史上的不同階段,初學書法時候的書體並不相同。比如晉人,他們在初學書法的時候,往往以隸書和草書為主,到了初唐時期,已經是以為基礎了,而到了中晚唐時期,才逐漸確立了唐楷的地位。後世之人則難以越過唐楷這一高峰而上追前人,所以後世便形成了以楷書為入門書體的學書範式。
  • 雞你太美是什麼梗 雞你太美原版是什麼歌?
    最近在網際網路特別是B站上開始流行一個新鮮的詞語——雞你太美!很多人不知道這個到底是什麼梗,原版雞你太美是什麼歌,下面就來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雞你太美。
  • 《衣尚中國》:《國家寶藏》之中國傳統服飾版
    01.文字之美《衣尚中國》,讓中國美給你看。為了這臺節目的臺詞,我竟然把節目整整看了兩遍。劇中的解說詞太美了,深具文學色彩,美得我都好奇,誰是這些臺詞的作者?結果一查,覺得美成這樣並不意外,《衣尚中國》和《國家寶藏》的文學總撰稿是筆出同人:央視編導於新玲。從《國家寶藏》起,我便驚嘆其中苑若珍珠的文字,將一件件寶藏穿連直起,看到語言精妙之處,甚至一人看節目也要情不自禁地鼓掌喝彩。
  • 30多年前,永嘉發現一瓷罐,裡面居然藏有這麼多寶貝!
    位於河北省邯鄲市的磁縣,古時被稱作磁州,是著名的中國磁州窯文化的發祥地。而磁州窯是中國古代北方最大的民窯體系,也是著名的民間瓷窯,有「南有景德,北有彭城」之說。南宋磁州窯白釉黑彩花卉紋荷葉形蓋瓷罐30多年前,永嘉縣出土了一件南宋磁州窯白釉黑彩花卉紋荷葉形蓋瓷罐,當人們打開罐蓋時,發現其中竟還藏著60餘件銀器。
  • 太美了!太美了!你絕對沒見過的老樹開花
    滿樹的花,美遍了一條街生長在河邊的樹,連倒影都是如此美麗這樹花真的是太美了一串串的垂下來,好迷人這,連樹枝都如此妖嬈哇,這一片,小編無法形容了,實在太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