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始終無法看到真實的宇宙,展現我們面前的可能只是假象?

2020-08-30 科學書屋

月球和地球相隔38萬公裡,它反射的光需要1.3秒到達地球,因而咱們眼中的月亮,是它1.3秒前的姿態;

太陽在1.5億公裡之外,光跨越這段間隔要花8分20秒,所以咱們只能看到8分鐘以前的太陽;


火星和地球的間隔根據彼此公轉周期的不同,從5500萬公裡到4億公裡不等,因而我們觀察到的是3分鐘到20多分鐘之前的赤色星球;

土星間隔咱們最近的間隔也有10億公裡,如果有一天土星華麗的光環突然消失,咱們在一小時之後才會看到不戴「帽子」的土星;


跳出太陽系,來到浩瀚的星海中,光「秒」或光「分」已不足以衡量如此巨大的尺度,科學家只能藉助於光年(光在一年中走的旅程,大約9.5萬億公裡)。

半人馬座比鄰星是距離太陽最近的恆星,相當於地球和太陽距離的27萬倍,即4.2光年。假如三體文明的高階議會經過侵犯地球的抉擇,潛伏在那裡的地球密探立即把這個信息發回地球,當我們收到時,早已經成為4年前的舊聞了!


由此可知,科學家只能觀測到16萬年前的大麥哲倫星雲和250萬年前的仙女座星系。憑藉大口徑天文望遠鏡,人類能將難以計數的星系納入視界,但其中許多星光都是幾億甚至幾十億年前的!

下面這幅圖像中那些暗淡的光斑代表類星體,距離地球有120億光年。也就是說,咱們親眼目睹了只要18億年前史,處於嬰兒時期的世界是何種現象!要知道,整個太陽系的前史才45億年,咱們竟然能夠看到人類甚至地球誕生前發生的事!


那麼科學家再加把勁,能讓咱們看到世界誕生的過程嗎?實際上,太空探測器檢測到的世界微波背景輻射,就相當於一副大爆炸38萬年之後世界的「快照」。

如此說來,咱們始終無法看到真實的世界,展現在咱們面前的是否有可能僅僅一種假象呢?

黑洞的研討表明,當黑洞吸收一份信息時,其表面積會添加一個十分準確的值,兩者之間份額極小,只有1.6 x 10^-35米——這與日常認知截然相反,通常來說,三維空間的物體每吸收一份「信息」,體積會相應添加,而表面積改變十分小。咱們知道黑洞內部的奇點和世界大爆炸奇點有異曲同工之處,如果一個處於三維空間中的黑洞其性質完全可以用二維平面來代表的話,那麼咱們地點的世界是否也是一個二維平面呢?


想像一下,你坐在電影院中,透過3D眼鏡看到的栩栩如生的三維景象,都是從二維屏幕上生成的。全息世界理論以為,咱們看到的星空也許僅僅一個龐大而複雜的全息圖,人類看到、聽到和感受到的全部,包括對時間和重力的感知都是一種錯覺,而整個世界類似一個精心編碼的體系,呈現出的是電腦虛擬的結果。持此觀念的科學家還宣稱,他們已經經過大型望遠鏡在世界微波背景輻射中找到了全息世界的證據。

相關焦點

  • 我們看到的真實或是假象,只是其它真實在全像銀幕上的影像?
    我們過去認為地球是扁平的,但航海家證明了這是一種錯覺,地平線看起來是平坦的,是因為地球很大。如果飛得夠高,改變視角,就能看到地球的弧度。如果重力也是一種錯覺,那我們能找到一個新的視角,然後真正地了解它嗎?
  • 我們生活在二維宇宙中?眼前的一切只是假象?科學家:可能是真的
    我們可能永遠看不到此時此刻宇宙的真實面貌——月球距離地球38萬公裡,它的反射光到達地球需要1.3秒,所以我們眼中的月球是1.3秒前的樣子;太陽距離地球1.5億公裡,穿過這個距離,光到達地球需要8分20秒,我們只能看到8分鐘前的太陽;火星和地球之間的距離根據彼此的公轉周期從5500萬公裡到4億公裡不等,所以我們觀察到的是3分鐘到20多分鐘前的紅色行星
  • 宇宙到底是什麼形狀的?為何愛因斯坦說我們看到的全是假象?
    按照科學家們的介紹,自從誕生後,宇宙始終都處於不斷成長膨脹的階段,如今宇宙中的各類天體更是多到數也數不清,那麼,宇宙究竟是我們潛意識裡的一個圓形,還是其它我們想不到的形狀呢?讓我們一起看看科學家們是如何推測的!
  • 我們所看到的宇宙是真實的嗎?
    在無雲的夜晚凝視星空,繁星點點,皓月當空,讓我們不經感慨宇宙的宏偉,這麼宏偉的宇宙有沒有可能並不是真實的? 如果2000光年外的外星人能看到地球,那麼它看到的是秦始皇登基的場面,而非現在的地球狀況,同理,我們看2000光年外的某顆星球也只是它
  • 我們看到的世界是真實的嗎?還是只是某種設定的程序?
    先說我們看到的影像資料,那些所謂的大片戰爭場景,幾乎都是通過後期合成而來,真實的場景或許就只是一個人和一塊幕布,僅此而已!但你看到的效果卻是令你熱血沸騰!你或許會說電影本來就不是真實的世界,那肯定只是視覺上的效果,那麼我們回到我們的真實世界來看看。先說說我們所看到的顏色,我們所看到的色彩。我們之所以能夠看見地球上萬物的五彩斑斕,這都是來源於物質對光的反射。
  • 揭秘:眼見為實可能不是真相,生活中我們能看見的大多是假象
    原創:子正先生來源:文教在線公眾號研究發現,我們眼睛看到的很多都是假象,看不到的可能才是真相。因為我們的眼睛能看到的所謂「實像」其實只是真相表現出來的假象。1、人天學研究者:虛空中有無數我們看不見的生靈和物質。在《薛丁格的貓》中有個讓人難以理解的奇怪實驗。
  • 科學家:可能就在我們身邊,但我們永遠無法感知
    科學家:可能就在我們身邊,但我們永遠無法感知相信大家都接觸過科幻電影,在影視作品中,導演們用那種挑戰視覺的科幻元素,讓我們深切的感受到了它的魅力,例如像外星人、星球大戰,還有宇宙大爆炸,種種挑戰視覺的科學理論元素讓我們震撼不已,不過這些科幻作品在表達之時,老是若隱若現的牽扯到了一個隱晦的存在,它就是四維生物。
  • 我們看到的是假象,宇宙中只有一個電子?
    在這些試圖揭示宇宙真理,探索世界本源的理論中,有一個不起眼,但常常讓人感覺匪夷所思並大呼神奇的理論,那就是由惠勒提出的「單電子宇宙」理論。如果這個理論是正確的,那麼我們宇宙的真相將遠遠不是我們現在看到的樣子。那麼這到底是個什麼理論呢?
  • 其實死亡可能只是假象
    其實死亡可能只是假象死亡一直是大多數人都非常忌憚談論的一個話題,這是因為死去的人將會永遠的離開他們的親朋好友,不論對於離開的人,又或者對於留下的人來說,都是非常悲傷和痛苦的一件事情,人們討厭死亡,是因為他們將再也無法見這位朋友了,那如果人死亡之後,僅僅只是到了另外一個維度時空生活的話,也許人類就不會如此忌憚死亡兩個字了!這裡就涉及到一個問題,人的離開是真的永遠消失了嗎?
  • 人類和宇宙被毀滅,我們真的該責備程心嗎?我們可能忽略了這一點
    人類和宇宙被毀滅,我們真的該責備程心嗎?我們可能忽略了這一點以往讀三體時,老感覺宇宙實在是太殘酷了,裡面劉慈欣用最冷酷的筆法,寫出了宇宙深處的危機,似乎在宇宙面前所有的一切都只有生存和死亡,人類的人文主義精神,在黑暗森林法則面前變得那樣的軟弱無力。
  • 為什麼說「我們看到的世界,只是真實世界的影子」?
    同理,我們如何確定人類看到的世界是真實的呢?大多數人看不見的東西,就真的不存在嗎?這世界究竟可知嘛?柏拉圖認為我們看到的世界只是真實世界的影子我們看到的世界只是光投射到牆壁上時,事物的影子,而真正的樣子可能是一群人拿著東西在有規律的走動。這個比喻很形象的說明了,我們看到的世界或許只是表象,但他的確也是規律。
  • 人類生活在四維時空裡,愛因斯坦的預言,為何我們始終無法證實
    人類生活在四維時空裡,愛因斯坦的預言,為何我們始終無法證實?人類生活在四維時空裡,愛因斯坦早就抽象出來了,但大部分人直到今天也不明白,因為人類的想像都是受限於現實的經驗,眼睛接收的都是2維畫面,大腦的想像也就只能是2維畫面。
  • 其實死亡可能只是假象
    其實死亡可能只是假象死亡一直是大多數人都非常忌憚談論的一個話題,這是因為死去的人將會永遠的離開他們的親朋好友,不論對於離開的人,又或者對於留下的人來說,都是非常悲傷和痛苦的一件事情,人們討厭死亡,是因為他們將再也無法見這位朋友了,那如果人死亡之後,僅僅只是到了另外一個維度時空生活的話,也許人類就不會如此忌憚死亡兩個字了!
  • 多元宇宙很可能是存在的,我們的宇宙之外,還可能存在其他宇宙
    這些我們還無法擁有相應的技術以及證據去證明,不過我們人類之所以能夠達到目前的科技社會,正是因為我們的大腦不斷的在設想一些假設,它們的表現形式和我們所看到的是不一樣的,如果我們身處其中,我們的三觀很可能會被顛覆,這主要的原因是因為多元宇宙之間的運行規律是不一樣的。
  • 我們生活的世界可能是虛擬的嗎?科學家猜測宇宙可能只是一段代碼
    隨著人類科學技術的提高,我們對待世界的認知正在不斷加深,許多人可能都有這樣的想法,那就是我們目前所生存的這個世界究竟是不是真實存在的?換一種說法就是,我們是不是生活在一個巨大的計算機模擬世界中。或許你認為這樣的想法很瘋狂,但是在很久以前,我們中國的莊子就思考過這個問題,莊子晚上有一天做夢夢到了蝴蝶,醒來以後感到十分的困惑,他提出來一個千古之問,究竟是蝴蝶夢到了我,還是我夢到了蝴蝶呢?有科學家曾提出過一個有趣的觀點,那就是我們的世界會隨著我們科學的不斷進步而變得越來越不可捉摸,例如在VR技術沒有出現之前,我們可能都無法想像虛擬世界竟然如此精彩,並且如此逼真。
  • 哲學家王東嶽:我們都生活在假象中卻不知客觀世界是什麼
    ,不構成知識我前面講,存在都是假象,到了古典哲學發生之前,西方出現了一個稱不上是哲學家的思想者弗蘭西斯·培根,提出了四聯假象說,說我們看到的萬物都是假象:第一叫種族假象。比如我們人類獲得外部信息的方式是通過五官,視覺、聽覺、味覺、觸覺、嗅覺,視覺佔信息量的80%以上。可是,蝙蝠是沒有眼睛的,獲得外部信息的方式是通過超聲波。請大家設想,我們和蝙蝠處在同一個山洞之中,我們用感光接受信息,蝙蝠用超聲波接受信息,兩者看到的表象一定是不同的。誰是真理,誰是假象?無從判斷。你的感知形式,決定了對象的展現樣態。
  • 科普:為什麼我們永遠無法到達宇宙的邊緣
    而量子物理學卻提供了一些可能的解決辦法,量子糾纏似乎繞開了光速,因為兩個粒子似乎可以遠距離即時通訊,但這一切只是一個猜測。一些研究人員認為量子糾纏並沒有真正打破光速,因為通訊雖然是即時的,但沒有真實的信息在糾纏的粒子之間通過。
  • 既然我們看到的星光都來自過去,為什麼無法看到宇宙大爆炸?
    所以我想問,特定的時間量的說法是否有意義(儘管它們實際上只是估計值)?或者說我真正的意思是,大爆炸剛發生時的時間和我們現在所認為的時間是同樣的東西嗎?畢竟現在沒法實地測量一下它們到底是否一樣(給沒有像我一樣提這種淺顯事實的人加分哦:-))。不過我在想,舉例來說,如果從那些原初物質中的粒子或者亞原子粒子的角度來看,時間會不會非常慢?大爆炸開始時,時間是如何運作的呢?
  • 地球在宇宙面前有多麼渺小?放在超極顯微鏡下,可能都看不到
    可是隨著人類的發展,尤其是走進科技時代之後,我們知道地球並不是無限大,而是有限的一個星球。也知道太陽比地球大很多,可是在沒有真正走出地球之前,我們還無法真切感受到宇宙的浩瀚,地球的渺小。只有當我們真正走出地球之後,才知道地球在宇宙面前是多麼的渺小。
  • 我們的宇宙有沒有可能是電腦模擬的
    我們人類是無法未經過濾地感受宇宙的本質的,因為我們的感覺器官和大腦僅能處理一小部分世界,所以我們必須使用各種概念和工具,了解現實的本質,周月三舊調用,科技進步不僅拓寬了我們對宇宙的認識,也讓我們意識到令人不安的可能性,模擬整個宇宙在未來將成為可能,但如果這是一種可能我們如何否認這還沒有發生,如果……我們不是創造者,而是被造物,有沒有可能我們不是真實的,同時我們甚至對此毫不知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