嗎啡與海洛因

2020-12-05 中國新聞網

  嗎啡與海洛因

  ——兩個原本響亮漂亮的字眼

  如果考察一下各種毒品名稱在西方語言中的來龍去脈,人們就不難發現毒品在人類中蔓延的一些軌跡。

  從assassin 一詞談起

  倘若我們要從歷史術語中選出與毒品有關、且影響最大的一個專用名詞,名列榜首的當推「鴉片戰爭」——英國軍艦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鴉片阿芙蓉。英語詞彙assassin雖說無法與「鴉片戰爭」(Opium-War)這樣的詞在影響上相提並論,但它也是一個與毒品有關的歷史術語。

  翻開英漢詞典,它會告訴你,assassin 的意思是「刺客」、「兇手」,或指「十字軍東侵時,暗殺十字軍要員的穆斯林秘密團體成員。」該詞與毒品又有什麼聯繫呢?

  從詞源上講,英語的assassin 來自義大利語的assassino,後者則來自阿拉伯語hassas——原意為「服用大麻者」。據記載,被稱為assassin的刺客,在1096至1291年期間,在十字軍東侵的阿拉伯土地上,閃電般地突然接近他的刺殺對象,迅速密集地刺出致命的數刀,而後——為了萬無一失,刺客又以耍雜技般的身段,加大對方的傷情,使其必死無疑。當遇刺者倒地之時,刺客早已消失得無影無蹤……這些刺客在行動前,總要服用大麻,因此得到了這樣的名稱。在這樣的關聯上,assassin的完整意思應為「習慣在服用大麻後行動的刺客」——該如何把這樣的意思壓縮為一個中文詞呢?「大麻刺客」?「服用大麻刺客」?「癮君子刺客」?

  在毒品中,除了現代新型的化學合成毒品外,傳統的毒品有三類:有剛才提到的大麻,還有古柯鹼和鴉片。而鴉片類毒品嗎啡和海洛因,從提煉加工成功到粉墨登場,則是到了19世紀、20世紀的事情了。

  嗎啡

  鴉片是取自罌粟蒴果的一種毒品,而嗎啡則是鴉片中的主要生物鹼。德國西部小城帕德博恩的一個藥房技師澤蒂爾納,1804年首次提煉出嗎啡以後用於生產、銷售。嗎啡(morpheum morphine)這個名字也是澤蒂爾納取的:morpheum和 morphine兩詞均源自希臘神話中夢幻之神的名字——莫耳甫斯(Morpheus)。在希臘神話中,他是睡神許普諾斯的兒子。用夢幻之神來命名鴉片中的這種主要生物鹼,無疑,取名者是試圖能引起人們對此的一種好感。

  1820年,德國達姆施塔特地方的默克藥廠開始生產和銷售該廠的嗎啡製品。嗎啡有極強的鎮痛作用,故在美國南北戰爭(1861―1865)、1866年普奧戰爭和1870―1871年普法戰爭期間,在救治傷員中被無節制地大量使用,然而被注射了嗎啡的傷兵,雖暫時解除了疼痛,自此卻染上了終身無法解脫的嗎啡毒癮。美國醫生本特利曾在1878年設法用1860年方從可卡葉中提煉出來的古柯鹼(cocaine)來治療有嗎啡毒癮者。治療的結果是:治療者非但沒有擺脫對嗎啡的依賴,還增加了對古柯鹼的依賴。

  雖然在戰爭中,濫用嗎啡產生了範圍極大的嚴重問題,但一直到普法戰爭之後,大部分醫生對這一問題都採取迴避態度:把傷兵的嗎啡毒癮問題說成是傷兵的心理精神問題——在這裡除了醫學觀點、學術見解外,很顯然,在醫藥公司、軍隊後勤部門和醫生之間存在著一根又粗又大的利益鏈!

  由於濫用嗎啡弊病的真相被隱蔽,而嗎啡又展現了無限的魔力,故而19世紀末在德國、法國時髦的文藝界,出現了眾多的嗎啡上癮者:高更、波德萊爾、諾瓦利斯、法拉達、貝恩……人們不是還會常常聽到「解放前中國舞臺上的有些名角在演出前要『扎嗎啡』」這樣的說法嗎?

  海洛因

  海洛因(二乙醯嗎啡)由嗎啡與化學品加工提煉而成,它的毒性是嗎啡的六倍。

  1897年8月21日,就職於德國拜爾公司的化學家霍夫曼在實驗室成功合成提煉出海洛因(他並非是在實驗室製作成功海洛因的第一人)。如獲至寶的拜爾公司竟於1898年就「強力震撼推出」新產品「海洛因」。二乙醯嗎啡的商品名——海洛因(heroin),也是拜爾公司頗費心思地策劃給取的:Heroin由希臘語「hero」(英雄)派生——當時,拜爾公司一出手就不同凡響地用12種語言在全世界做廣告,它的新產品需要一個響亮的名字。作為靈丹妙藥推出的藥品「海洛因」,在廣告上除了大肆渲染它的止痛、止咳作用外,還宣傳對至少40種病症有治療作用。在這樣的廣告攻勢下,加之任何人當時在藥房都能不受任何限制地購買海洛因,後果自然是災難性的。經過長期、反覆、艱辛的鬥爭,德國拜爾公司在巨大的壓力下,在生產海洛因30多年後,終於在1931年停止了海洛因的生產!

  在漢語中,從西文翻譯過來的鴉片類毒品「嗎啡」、「海洛因」是採取音譯的辦法,其實它們原本是兩個響亮而又漂亮的字眼。如果我們意譯這兩個詞,那麼,我們該稱「嗎啡」為「夢幻之神藥劑」,該把海洛因叫做「英雄粉劑」。如果我們把「海關官員在機場抓獲攜帶一千克海洛因的毒販」這句話改為「抓獲攜帶一千克英雄粉劑的毒販」,您會有怎樣的感覺呢?

  (作者: 金海民)

相關焦點

  • 海洛因
    海洛因即二乙醯嗎啡,鴉片毒品系列中最純淨的精製品,是目前我國吸毒者吸食和注射的主要毒品之一。1874年英國化學家C· 萊特在嗎啡中加入冰醋酸等物質,首次提煉出鎮痛效果更佳的半合成化衍生物二乙醯嗎啡即海洛因。海洛因為白色粉末,微溶於水,易溶於有機溶劑,鹽酸海洛因易溶於水,其溶液無色透明。
  • 海洛因的真面目
    海洛因有傳統毒品之王的稱號。然而,海洛因的發明卻與毒品毫不相干,其是治療頑固性咳嗽以及根除嗎啡成癮等的一款藥物。因為療效特別顯著,發明者拜耳公司在學名二乙醯嗎啡基礎上,給它起了一個特別榮耀的名字:heroin,即英雄,中文譯做「海洛因」。
  • 毒品中最純淨的精製品:海洛因
    和人們希望嗎啡能治好鴉片造成的毒癮的想法一樣,起初人們又把海洛因當成戒除鴉片及嗎啡毒癮的藥物,但它比嗎啡的水溶性更大,吸收亦更快,且其脂溶性也較大,易通過血腦屏障進入中樞發揮作用,而它本身的成癮性更強烈,它對個人和社會所導致的危害後果,已遠遠地超過了其醫用價值。1912年在荷蘭海牙召開的鴉片問題國際會議上,到會代表一致贊成管制鴉片、嗎啡和海洛因的販運。
  • 毒品檔案:海洛因
    毒品檔案:海洛因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6月25日 08:43 來源:新華網     海洛因,學名二乙醯嗎啡,俗稱白粉。它是鴉片的衍生物,是嗎啡與其它化學物品混合加熱合成的。成品為粉末或顆粒狀。
  • 海洛因是被當做麻藥發明的
    海洛因是被當做麻藥發明的(東方IC供圖) 方舟子:對,它這改變了,就實際上起到一個麻醉的作用,所以有人就說我把裡面的這種物質給提取出來,比如說能夠起到麻醉作用這個物質提取出來,是不是就能夠代替鴉片,而且能夠沒有鴉片那種副作用,就能夠讓人上癮的,所以最開始就是在19世紀的嗎啡就被提取出來了,嗎啡就是鴉片裡頭活性的物質,的確能夠起到麻醉的作用,但是它也能夠讓人上癮,而且比鴉片更能讓人容易上癮。
  • 既是天使又是魔鬼,此人發明阿司匹林救人,也發明了海洛因殺人
    歐美人中,有一小部分人長大之後喜歡上了吸食海洛因,然後變得面目全非窮困潦倒,在很多歐美的影視劇中,我們知道了海洛因是一種毒品,會在人的體內帶去無法彌補的傷害,不僅是在容貌,而是在所有方面都會造成傷害。說了這麼多,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海洛因究竟是如何被發現的,海洛因的發明者最初跟青黴素的發現者一般,最初的目的都是要緩解痛苦,卻陰差陽錯做出了可能造福世界或毀滅世界的東西出來。
  • 這種止痛藥是嗎啡藥效的幾十倍,在美國泛濫成災,死亡率排名第一
    他說到美國有一種藥物比海洛因便宜,且藥效又比其強數十倍,導致越來越多的癮君子把目光投向此物。據數據統計,該藥物在美國藥物濫用導致的死亡人數排名第一,這就是醫學上面常用於各種疼痛及外科、婦科等手術後和手術過程中的止痛、鎮痛藥物-芬太尼。美國政府日前公布,去年全國因藥物過量致死人數高達6.4萬,創歷年新高。
  • 阿司匹林與海洛因竟同出自他一人之手,究竟是懸壺濟世還是禍國殃民?
    1900年代,一位婦女神情焦急地走進街尾的藥店為她久咳不止的兒子買了一瓶特效藥海洛因1910年代,一位中年人手中託著幾粒海洛因藥片餵給他胃癌晚期的父親後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嗎啡雖然擁有來源於夢神美麗優雅的名字但它可不如希臘神話裡的神仙那般靜謐美好嗎啡的前身是臭名昭著的阿片(鴉片Opium)早在十九世紀初,同樣是一位德國的藥劑師從阿片中分離純化出嗎啡
  • 左手魔鬼右手天使:發明了阿司匹林的他,11天後又研製出海洛因
    天使和魔鬼雖然是兩大敵人,但撒旦在成為魔鬼之前,曾經是上帝耶和華座前的六翼天使,是地位最高的天使之一,但他想要跟耶和華平起平坐,但被上帝驅逐了出來,撒旦就召集了三分之一的天使反叛上帝,成為了惡魔,僅僅一念之差,就造就了兩種不同的「生物」,而阿司匹林和海洛因就如同天使和惡魔一樣。
  • 左手天使右手魔鬼:他發明了阿司匹林,同時也創造了海洛因
    人類的魔鬼海洛因被發現費利克斯霍夫曼發明了阿司匹林以後,發現提純一些老物質會有新發現。於是他繼續提純水楊酸鈉,然後經過化學合成,生成了一種新的物質二乙醯嗎啡,並給他取了個名字叫做海洛因。因此,各國都有一個願望,那就是希望找到治療嗎啡的良藥,讓更多的人脫離毒品的危害。費利克斯霍夫曼發現海洛因以後,他以為找到了治療嗎啡的良藥。可是結果卻出乎意料。為了檢測海洛因的療效,費利克斯霍夫曼讓海馬和貓都吃了海洛因,但是他們都沒有受到任何影響,依然活著。
  • 是天使亦是魔鬼:發明出阿司匹林的他,11天後卻發明了海洛因
    就像曾經發明了阿司匹林的人,在把這個曾經在戰爭年代救了全世界的藥品發明出來十一天之後,又發明了抽骨吸髓,致人成癮毒品海洛因,所以人是天使亦是魔鬼,所謂上帝耶和華,所謂地獄撒旦都不過是人的其中一面。吸食成癮、破骨吸髓的毒品費利克斯·霍夫曼並沒有選擇停下自己研究的腳步,就在這個造福世界的阿司匹林問世的十一天之後,一個殘害世界的藥物也被發明出來,那就是二乙醯嗎啡,它還有一個名字叫做海洛因
  • 毒品基礎知識(三):傳統毒品—嗎啡
    常見品種:嗎啡鹼,從鴉片中直接提取的生物鹼,在毒品交易中常被稱作「黃皮」、「黃砒」等,其中嗎啡含量約為60% ~ 70%,呈淺咖啡色,有鴉片氣味,呈細粒狀;粗製嗎啡,在毒品交易中常被稱作「1號海洛因」,其中鹽酸嗎啡的含量為70% ~ 90%,顏色有深褐色、米色和白色等,呈粉末狀或塊狀;嗎啡片,合法生產的麻醉藥品,有鹽酸嗎啡、硫酸嗎啡之分;顏色有米色或黃色
  • 嗎啡的前世今生(下)
    上期我們介紹了嗎啡的「前世」,提到了嗎啡的名字是怎麼來的,也介紹了1803年一位德國藥劑師從鴉片中分離出嗎啡的故事。更多詳細內容,請點擊文末的閱讀原文來查看上期內容。現在才開始採取的這些管控措施,讓依賴要開具阿片類藥物處方的癮君子們承受著脫癮而帶來的煎熬,有的人只好去黑市上購買他們的所需,而有的人則轉而投向了能給他們帶來同樣歡愉的海洛因的懷抱。
  • 德國化學家霍夫曼:先發明阿司匹林,11天後又發明海洛因
    左手天使,右手魔鬼1897年8月21日,距離費利克斯·霍夫曼發現水楊酸之後僅僅只有11天,他又在實驗室合成了二乙醯嗎啡,它的止痛效果遠遠高於能讓人上癮的嗎啡。霍夫曼的初衷是尋找止痛效果好的藥物,他也確實合成了這種藥品,拜耳公司將其註冊為"海洛因",在德文中是英雄的意思。
  • 他發明了救命藥阿司匹林,但卻也研究出毒品海洛因
    費利克斯·霍夫曼發明的兩種藥物過於極端,一個是阿司匹林,一個是毒品海洛因。阿司匹林是一種緩解、消炎的藥物,現在在各大正規的藥店都是有出售的,可以給被疼痛纏繞的患者減輕痛苦,它在醫藥歷史上功不可沒,是三大經典藥物之一,在醫學界是一項偉大的發明。
  • 「致命」芬太尼:80倍嗎啡效力的麻醉藥與每年殺死2萬人的毒品
    與嗎啡、海洛因有所不同,芬太尼(Fentanyl)是一種強效阿片類止痛劑,起效迅速、作用時間極短,一般認為芬太尼比嗎啡效力高50至100倍,歐洲毒品和毒癮監測中心認為其效力至少是嗎啡的80倍。「芬太尼是作為藥品研製出來的,作為基藥,芬太尼注射液可用於複合全身麻醉、神經安定鎮痛麻醉、心血管『快通道』麻醉、門診/日間手術麻醉、術後鎮痛等,而且與嗎啡比較,具有效價高、不良反應少的特點。」
  • 抗海洛因毒品疫苗首次通過臨床前測試,在猴子身上實驗成功
    6 月 6 日,位於加州洛杉磯的斯克裡普斯研究所(TSRI)的研究人員宣稱,他們成功研製出了可以阻斷海洛因引起快感的疫苗,並已在非人靈長類動物中證明有效!圖丨斯克裡普斯研究所(TSRI)迄今為止,這是第一個成功通過臨床前測試階段的針對阿片類物質(海洛因是阿片類物質的一種)的疫苗。
  • 瑞士通過海洛因計劃 允許政府提供處方海洛因
    據新華社電 瑞士11月30日全民公投通過一項決議,允許政府向吸毒者提供處方海洛因的計劃作為長期政策推行下去。  路透社報導,大約68%的投票者贊成這一名為「海洛因處方」的計劃。在此之前,瑞士議會已通過有關這項計劃的決議,但瑞士人民黨一直主張就此進行全民公投,希望推翻議會決議。
  • 國家禁毒辦:新列管32種新精神活性物,有的「毒」過海洛因
    鄧明說,許多新精神活性物質的毒理作用比海洛因、嗎啡等傳統毒品更加強烈,本次列管的四氫呋喃芬太尼和4-氟異丁醯芬太尼兩種芬太尼類物質藥效也為海洛因的數倍。鄧明介紹,我國政府高度重視新精神活性物質管制工作,積極推動立法,完善管制機制,強化執法打擊,務實開展國際合作。早在2001年,我國將氯胺酮列入管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