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初一家長留言說,孩子現在的成績和小學相比分數、排名都相差太大了,該怎麼辦呢?
面臨著全新的環境,新老師新的講課和交流方式可能正對胃口,也可能不盡如人意;
新課程可能學得津津有味,也可能連入門基礎知識都覺得很難,甚至考試很難取得好名次。
所以家長、學生一定要了解初中各年級的特點!
一、初一適應不好,影響整個初中
初中學習和小學是完全不同的,不僅僅是課程增加、難度增大,而且老師上課的方式,學生學習的方式都應該做適當調整,否則,就會被適應能力強的同學遠遠甩下。
1、絆倒初一孩子的主要因素
主觀上:
1) 步入中學大門,開始了全新的學習生活,在新的環境下要適應群體,結交新的朋友、新的老師、新的教學方法等。
2)有些方面遇到困難,沒有小學那麼順利,不像小學時那樣受到老師的關注,稍不順心,就對新的環境產生畏懼、牴觸情緒,甚至有自我封閉的心理,逃避競爭。
3)對自己要求不嚴格,或者學習基礎較差,競爭不過其他同學,沒有品嘗到成功的喜悅,自信心受挫。
4)自控能力不強。受到電子遊戲、網絡、結交了不好的朋友等外界消極因素的幹擾。
對學習提不起精神,上課不能專心聽講,作業不能認真完成,複習也不能到位。
客觀上:
1)十二三歲的初中生處於從童年期的幼稚向青年期的成熟發展的過渡階段。這是一個半幼稚、半成熟、各種心理矛盾交織的時期。
這一時期的個體看問題還不夠全面,個性心理傾向還不夠穩定,在個體心理發展中難免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
2)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是很大的,父母過分的照顧和呵護使孩子的耐挫力較差,產生了脆弱的心態;
同時,有部分家長認為孩子剛剛升入初中,離三年後的中考還比較遠,對孩子的平時發展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
往往等到孩子問題嚴重了才開始著急起來,而此時,孩子的不良習慣已經形成。
2、如何輕鬆過渡初一階段
1)攻克課業增多之難
在課程設置方面,除了小學開設的課程以外,初中增加的課程會更多,而且每門學科的內容都趨向專門化和系統化。
如數學,小學是學算術,初中開始學習代數和幾何。
另外,學科新舊知識聯繫密切,概念性強,提高了對空間想像力的要求,對抽象邏輯思維能力的要求;題目的難度與小學相比也加大了許多。
2)適應思維方式轉變
小學老師講課形象生動、活潑,他們比較重視使用教具、掛圖、標本等直觀教學手段。
教學的設計注重變換形式、創設情境、學娛結合,這些都與小學生的思維特點相適應。
孩子們只要跟著老師走,掌握知識完全沒有問題。
可升入初中後,根據孩子思維發展的特點,老師往往注重引導孩子由原先的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
並且更注重講清概念,課堂上分析演示較多,不再像小學時那麼形式多樣。
3)做好心理落差調整
小學的時候,孩子們可能會非常容易得高分甚至滿分,初中如果還沒適應好,很容易不及格。
你和孩子是否能夠接受這樣的落差?
4) 邁過學習態度之關
初中更注重培養學生學習的獨立性、自主性。
老師不可能再天天盯著孩子,而是大膽地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學,自覺性、主動性是初中生必須過關的。
做好以上四點,就可以輕鬆搞定初一,進入初二爬坡期。
二、做好初二銜接,才能完勝中考
升入初二的同學馬上能感覺到初二知識的難度和初一不是一個級別。
比如初二數學含中考60%的考點,中考幾何最難的輔助線構造是在初二進行學習。
同時初二開始學物理的緣故,精力會相對分散一些,也加大了學習的難度。
它是孤身奮鬥的階段,是一個與寂寞為伍的階段,是一個耐力、意志、自控力比拼的階段。
1、初二孩子成績滑落主要原因
1)初二一年的知識量要超過整個小學六年的二倍,不努力是學不好的。
這對之前靠聰明就能輕鬆得高分的孩子來說,是一個不小的考驗。
尤其是老師和家長對孩子小聰明錯誤的讚揚和鼓勵,使孩子養成了做事馬虎,不求甚解,怕吃苦等不良習氣,扭轉起來頗要費些功夫。
學習的實質並不在於知識量,而在於學習過程中學生思維的深度和廣度。
對知識的簡單應用是「淺層次思維」,進行抽象邏輯思維是「深層次思維」。
2)小學生、初一學生中,一部分學生貪玩好耍成性,不思進取,學習習慣非常糟糕。
不好的習慣造成的後果在初二時候初露端倪,表現在預習時不知從何下手,聽課時抓不住重點,試卷批改後不知如何利用,錯題本拿出來條理錯亂。
3)由於學生剛進入初二,心理發展不成熟,對自己的認識不足,困難面前,找不出或不想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採取自我安慰,自我放棄。
又由於學習的長期性,需要學生堅持不懈地學習,但部分學生缺乏起碼的意志和毅力。
怕吃點苦,怕受點累,就產生應付的心態,造成學習不紮實,分化下來就是必然的了。
4)十三四歲孩子的一個最重要的變化,是青春期的來臨。
生理上,開始發生變化,特別是女生,比較關注自己生理的變化,造成學習不專心。
心理上,起伏較也大,體驗深刻。有的學生開始注重穿著打扮,出現分心。
5)青春期孩子對人際關係比較敏感。
性格比較狹隘、偏激的學生,或內向而不善於交流的學生,容易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處理不好人際關係。
人際關係問題會嚴重影響孩子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成績。有的因人際上孤獨而出現心理疾病,有的會交壞朋友,有的會從遊戲和網絡上尋找寄託。
6)家庭關係不和睦會對孩子造成非常大的影響。親子關係的對立,也是常見的分化原因。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正值發育期,生理上的變化也讓他們更需要個性發展,更希望讓父母了解、尊重自己的真實想法。
表現出來就是「初二孩子逆反心理較重,反叛的行為比其他年級更明顯」。
2、如何輕鬆過渡初二階段
1)要特別關心幾何、物理和英語的學習。
這三門課能取得好成績,其他科目一般是能順利通過的。因此,家長一定得設法讓孩子喜歡這三門課,一方面幫助他們認識這三門課的重要性;
另一方面,讓他們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堅信經過努力是完全可以學好的。
如果發現他們落後和掉隊的跡象,及時與老師溝通,尋找根源,老師和家長共同配合解決問題。
2)偏科!杜絕偏科現象的出現
偏科相當的可怕,有些初二同學幾乎每個數學壓軸題都能做出來,但是做完之後就在那「默寫」某個課文。
一問才知道,偏科,語文總在70邊緣徘徊,對於考學是非常不利的。
偏科的危害就不用我說了,可是同學們可能不知道,到初三再想補「瘸腿」是多麼的難——原因很簡單,每科都在複習!
所以初一、初二階段,尤其是初二階段千萬不要出現偏科現象!
3)培養孩子刻苦、勤奮的品格。
現在網絡發達,家長可以通過各種途徑搜集到關於因勤奮而獲取回報的案例,也有各種流傳甚廣的雞血用以給孩子鼓勁加油。
把這些傳達給孩子,讓他們逐漸領悟到,要想活得光鮮亮麗,必須在吃苦的年紀勤奮上進。
4)要養成細緻、紮實、嚴謹、高效的學習習慣,包括學習方面、思考方式上、生活方式上。
越是聰明的學生,越要注意學習的計劃性,思維的邏輯性,書寫的條理性。培養他們經常反思的習慣。
5)對孩子崇拜歌星影星、痴迷上網、痴迷遊戲、交壞朋友等要密切關注。
要儘可能地避免正處於初中階段的孩子頻繁接觸這些東西,少受不良影響。最好在孩子上初一時就與孩子講清道理,說透危害,「約法三章」。
出現這些問題的苗頭時,及早發現,早做工作。
三、天下初三一般黑
初三實在太短暫了,我們沒有辦法去做所有的事,我們只能用它來做最有價值的事。初三是特殊的時期。
「天下初三一般黑」,都會是腦神經累得迷迷糊糊,生物鐘扭得亂七八糟,身心忙得疲憊不堪,每天感到天昏地暗。
告別了喜歡的籃球場,離開了誘人的電視機,會有成打的試卷,成摞的草稿紙,使你整天背朝天棚,臉朝書桌。
只要生命不息,就得奮鬥不止;只要中考沒完,就得不停地做題不停。
很苦,沒關係,這就是初三;
很累,應該的,這就是初三;
不要命,這才對,這就是初三;
想偷懶,沒機會,這就是初三。
對孩子來說,初三是學習生涯的轉折點,因此在這場「中考大戰」的準備階段,孩子的壓力可謂無處不在,無時不有。
中考給孩子帶來的壓力,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
1)自我壓力。
2)家庭壓力。
3)社會壓力。
4) 心理起伏。
5)青春期問題集中爆發的高危期。
6)孩子人生的第一個困惑期。
孩子升入初三後,由於年齡甚小,社會經驗欠缺,在面臨可能左右自己人生走向的關鍵時刻,孩子們極易陷入困惑中。
孩子們的困惑主要表現在:不明白學習的意義
如果不明白人生的意義,就會迷失前進的方向,以後的人生就很可能在忙忙碌碌,甚至在渾渾噩噩中度過;
如果不明白學習的意義,就很可能會產生厭學心理,進而失去學習興趣。
1、如何過渡初三階段?
1)做好定位,穩住陣腳。
定位,主要是指平時孩子的定位和中考學校的選擇定位。
每個孩子的學習水平是不一樣的,尤其是到了初三綜合複習和中考全面考察的階段,孩子們的差距會明顯的區分出來。
這時,要做好定位、穩住陣腳,把好方向。
家長也是這樣的,如果孩子著急,自我否定,家長要穩住,不要比來比去,助長孩子的不良情緒。
2)玩學結合,不要壓制過猛。
初三的學生,還是處於一個好玩的年齡,雖然他們的學習生活很累很緊張,但是他們有時候還是會有強烈的玩耍的欲望的。
學習固然重要,但適宜的玩以及交友,對他們的學習生活也是不無裨益的。
3)與孩子的朋友保持聯繫。
孩子長大了,進入青春期,由於生理和心理特點的變化,使得他們喜歡把心事告訴朋友。按他們的話就是「朋友年齡相近,想法也相同」。
但這一時期的孩子終歸是孩子,他們還不具備處理問題的能力,有了煩惱和問題,唯一能做的僅僅是向朋友傾訴,傾訴完了,他們依然手足無措。
因此,如果家長從孩子的朋友著手,與其保持聯繫,那麼就可以掌握孩子的第一手資料,從而發現孩子的問題,並幫助其解決。
4)做到「四要,四不要」。
要多多鼓勵,不要嘮叨批評;
要輕鬆愉快,不要過分緊張;
要重視態度,不要強調分數;
要合理定位,不要期望過高。
家長一定要幫孩子合理定位,制定「跳一跳,夠得著」的目標,激勵孩子向著目標奮鬥,通過努力實現目標。
孩子在實現目標的同時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建立起信心,這將成為孩子向更高目標邁進的強大動力。
5)做好家校溝通工作。
不要把初三的孩子當成大人,雖然他的年齡增長了、個子長高了,但心智還不成熟,因此還需要家長的幫助。
這就要求家長要時刻關注孩子,時刻掌握孩子的情 況,一旦發現問題,及時採取措施解決。這個了解孩子情況的渠道在哪裡呢?就在老師那裡。
本文來源簡單初中生,轉自初中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