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補體的編碼基因
補體系統的成分非常複雜,各成分的編碼基因也分散在不同的染色體上,其中的大多數基因已被成功地克降出來,其產物的胺基酸順序也得到測定。補體成分的許多蛋白質分子具有同種異構現象,顯示其具有遺傳多態性。幾乎所有的補體蛋白均為單位點常染色體等顯性遺傳。
編碼人C4、C2及B因子的基因在第6對染色體短臂上,與MHC系統的基因相鄰,被命名為I1類組織相容性基因,此種排列的意義尚不清楚。但有趣的是,第6對染色體上各有2個C4基因位點,分別編碼C4A和C4B,兩者具有不同的生物活性。現已清楚C4基因中至少有1個無效等位基因(nullallele) 可能與自身免疫的發病有關。
與C4和C3反應的許多調節蛋白的基因被組合在一起,在第-對染色體上形成1個超基因家族(superfamily). 此超基因家族編碼的蛋白現已知的有: H因子、C4bp、DAF、CR1、CR2 等:這些產物都有1個60個胺基酸殘基組成的反覆重複排列的同源區,可能來自間1個基因前體。
(二)補體合成的器官和細胞
人類2周齡胚胎已具有補體溶血活性,出生時其臍血中的補體溶血活性已達成人的一半,出生後1周時即接近其母體水平。由於補體的產生比抗體產生早,故補體對機體的早期抗微生物感染具有重要意義。
肝是產生補體的主要器官,大部分補體可在肝細胞內合成。其他的些器官和組織也能產生不同的補體成分,主要細胞是巨噬細胞(表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