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HLA基因圖及其遺傳特徵

2020-12-02 生物谷

二、人HLA基因圖及其遺傳特徵

  在人類MHC稱為HLL(human leucocyte antigen),是迄今為止所知的人類最複雜的基因族。除成熟的紅細胞外,HLA抗原幾科分布於人體的各種有核細胞以及血小板。由於此組抗原首先在人外周血白細胞上發現,同時表達抗原水平較高,目前多採用外周血淋巴細胞來檢測這類抗原的型別,故稱為人類白細胞抗原(HLA)。

  (一)HLA基因定位

  HLA基因群定位於第6號染色體的短臂(圖6-2)。

圖6-2 人類第6對染色體上已知的基因(或基因群)

  至1991年底,HLA基因座位已確定確定近60個,正式命名的等位基因278個。這些基因分類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兩種。(1)傳統的分類法,即把HLA分為與小鼠H-2相似的I類、Ⅱ類和Ⅲ基因,(2)1991年Bodmer建議將它重劃分的三類:第一類包括傳統分類中的HLA-Ⅰ類和Ⅱ類,還包括一對DMA和DMB;第二類稱為免疫功能相關基因,包括C4、Bf、C2、TNFA、TNFB、HSP70、TAP1、TAP2和TAP7等;第三類是一些與上述無關的基因。本章仍按傳統分類法進行介紹。

  HLA佔第6號染色體很窄的一個區帶,估計佔人體整個基因組的1/3000,長約3500kb(圖6-3、6-4)。

圖6-3 人MHC基因圖(根據WHO HLA命名委員會1991年修正)

圖6-4 人HLA基因簡圖

圖6-5 小鼠H-2和人HLA中基因座位排列的比較

  利用交換率越大基因座位距離越遠,交換率越小基因座位距離越近的原理,可以通過交換率的計算作基因圖,經過家譜分析和交換率的計算作基因圖,A-B座位的交換率為0.8分摩(centi Morgan,cM。是基因交換率在基因圖上的圖距單位,重組頻率在1%的兩個連鎖基因之間的距離為1cM),A-C為0.6cM,B-C為0.2cM,B-D為0.8cM,HLA基因群全長距離約為4cM。

  自1964年以來,每隔3-4年召開一次國際組織相容性工作討論會(International Histocompatibility Workshop,IHW),最近一次於1991年11月在日本橫濱召開,並預定於1995年在法國召開第12次IHW。經過這些會議陸續報告了HLA的許多基因及大量的行裝位基因。現知在HLA-I類基因區中,除已知的HLA-A、-B、-C座位外,還發現了-E、-F、-G、-H和-J,新發現的這些I因基因座大多數偽基因。現A座位已發現等位基因41個,B座位61個,C座位18個,E座位4個。在HLA-A與-E之間可能存在著重組熱點。在HLA-Ⅱ基因中,已發現了近30個基因座位,等位基因更多,其中DR、DQ、DP均由一條A鏈與一條B鏈組成異源二降體分子(參後述),而A鏈基因與B鏈基因及其等位基因為數甚多,後者如DRB1座位60個,DRB3座位4個,DRB5座位4個,DRB6座位3個;DQA1座位14個,DQB1座位19個;DPA1座位8個,DPB1座位38等等。DDRA編碼DRα鏈;DRB1編碼β1鏈,決定的特異性為DR1、DR2、DR3、DR4、DR5等;DRB2為偽基因;DRB3編碼DRβ3鏈,決定DR52及Dw24、Dw25、Dw26等特異性;DRB4編碼DRβ4鏈,決定DR53特異性;DRB5編碼DRβ5鏈,決定DR51特異性;DRB6、B7、B8、B9均為偽基因。DQA1編碼DQα鏈;DQB1編碼DQβ鏈;DQA2、B2尚末得知其表達;DQB3為偽基因。DOB編碼DOβ鏈DMA編碼DMα鏈;DMB編碼DMβ鏈。DNA編碼DNα鏈、DPA1編碼DPα鏈;DPB1編碼DPβ鏈;DPA2和DPB2為偽基因。此外與肽運轉至內質網有關的基因TAP1(transporter of antigen peptides)、TAP2和與抗原加工有關的基因稱之為低分子量多肽或稱大的多功能蛋白酶LMP2(low molecular weight polypeptides or large multifunctional protease-2)、LMP7也位於Ⅱ類基因區。Ⅲ類基因區包括補體C2、C4、B因子,此外,21羥化酶A與B、HSP70(heat shock protein70,熱休克蛋白70)和腫瘤壞死因子α、β基因也在這裡。21A是假基因,21B具有編碼21羥化酶功能。21羥化酶是腎上腺皮質合成皮質醇和醛固醇必不可少的酶,如酶缺乏,可導致先天性腎上腺皮質增生症。

  HLA和H-2基因的比較見圖6-5。小鼠H-2的 Tla為存在於胸腺細胞和某些胸腺白血病細胞上的抗原(thymus-leukemia antigen);Tla與H-2D之間還有Qa區。Qa區中有17個Qa基因,還有12個Qa基因在Tla區,但大部分Qa基因是靜息基因(silent gene)。目前已測得6個Q基因有表達,其中Qa2、Qa3、Qa4、Qa5由Qa區基因編碼,Qa1和Qa6由Tla區編碼。

  (二)HLA血清學抗原的命名

  目前已確定的HLA敵國清學抗原共有161個,其中A有27個,B有59個,C有10個,D有26個,DR有24個,DQ有9個,DP有6個。C座位上的抗原編號是公認的,為了避免與補體C相混淆特標以「W」。某些抗原數字後帶有括號的抗原編號,表示括號前的抗原為括號內抗原的裂解產物,如A23和A24是A9抗原的裂解產物(表6-4)。

表6-4 HLA血清學抗原特異性總表(1991)

A B C D DR DQ DP A1 B5 B49(21) Cw1 Dw1 DR1 DQ1 DPw1 A2 B7 B50(21) Cw2 Dw2 DR103 DQ2 DPw2 A203 B703 B51(5) Cw3 Dw3 DR2 DQ3 DPw3 A210 B8 B5102 Cw4 Dw4 DR3 DQ4 DPw4 A3 B12 B5103 Cw5 Dw5 DR4 DQ5(1) DPw5 A9 B13 B52(5) Cw6 Dw6 DR5 DQ6(1) DPw6 A10 B14 B53 Cw7 Dw7 DR6 DQ7(3)   A11 B15 B54(22) Cw8 Dw8 DR7 DQ8(3)   A19 B16 B55(22) Cw9(w3) Dw9 DR8 DQ9(3)   A23(9) B17 B56(22) Cw10(w3) Dw10 DR9     A24(9) B18 B57(17)   Dw11(w7) DR10     A2403 B21 B58(17)   Dw12 DR11(5)     A25(10) B22 B59   Dw13 DR12(5)     A26(10) B27 B60(40)   Dw14 DR13(6)     A28 B35 B61(40)   Dw15 DR14(6)     A29(19) B37 B62(15)   Dw16 DR1403     A30(19) B38(16) B63(15)   Dw17(w7) DR1404     A31(19) B39(16) B64(14)   Dw18(w6) DR15(2)     A32(19)Dw B3901Dw B65(14)   Dw19(w6) DR16(2)     A33(19) B3902 B76   Dw20 DR17(3)     A34(10) B40 B70   Dw21 DR18(3)     A36 B4005 B(70)   Dw22       A43 B41 B72(70)   Dw23 DR51     A66(10) B42 B73           A68(28) B44(12) B75(15)   Dw24 DR52     A69(28) B45(12) B76(15)   Dw25       A74(19) B46 B77(15)   Dw26 DR53       B47 B7801             B48                 Bw4               Bw6          

  (三)HLA的家系遺傳及多態性

   1.HLA的家系遺傳 HLA單體型可作為一個單位遺傳給子代,其遺傳示意圖見圖6-6。a、b、c、d是雙親或子代HLA單體型的代號;1、2、3是HLA-A抗原,?為末檢出HLA-A抗原;5、7、8、12是HLA-B抗原。

   基因頻率和基因平衡定律基因頻率指在群體中某一等位基因出現在機率與該群體全部等位基因可以世代維持不變。HLA基因頻率亦符合這一定律。在群全中,一個抗原頻率反映了控制這一抗原的基因頻率。

  HLA中的基因之間也有一定的交換和重組機率,一般取決於兩個基因之間的距離。但HLA多基因座組成的單體型並非完全隨機,有些基因比其它基因更多地連鎖在一起,稱為連鎖不平衡(linkage disequilibrium)。換名話說,實際觀察到睥兩個或更多基因出現在同一條單倍體上的頻率大於按照獨立分配規律所預期的頻率。如在白種人中A1的基因頻率為0.12,B8的基因頻率為0.17,A1和B8基因出現在同一條單倍體上的預期頻率為0.12*0.17=0.02,但實際觀察到的頻率為0.09。HLA的連鎖不平衡與對某些疾病的易感有關。

  已被檢出的眾多的HLA抗原在不同人種甚至不同地區的人群中的分布存在著很大的差別。如白種人HLA-A1、A3、D8檢出率較高;黃種人以A24、B46、B54的檢出率較高,黑種人以HLA-A36、A43、B53檢出率最高。在單體型的栓出率也同樣有情況,如北歐人以HLA-A1、B8、HLA-A8、B7兩個單體型最常見,黃種人以HLA-A9、B15HLA-A2、B空白抗原的單體型較常見,我國漢族人以HLA-A2、B46、HLA-111、B40和HLA-A2、B40單體型最常見。在研究HLA系統與疾病之間的關係時必須以所研究同一地區正常人群作為對照。

表6-5 MHC三類基因產物特徵及其功能

  Ⅰ類 Ⅱ類 Ⅲ類 基因產物 H-2 K、D 1區(Aα、Aβ、Eα、Eβ) C4、C2、Bf、Slp   HLA A、B、C D/DP、DQ、DR C4、C2、Bf 分  布 幾乎所有細胞表面 B細胞、活化T細胞巨噬細胞、樹突狀細胞、郎罕氏細胞、精子等 血清及體液中 多肽鏈組成 α44kDa α34kDa C4α 90kDa   β12kDa β29kDa  β 70kDa        γ 30kDa       C2 100kDa       Bf 90kDa 檢出方法 血清學方法 HLA-DR、DQ血清學方法 血清學方法   DNA分型法 DNA分型法 化學方法       高壓電泳       等電聚焦 功  能 為同種異體抗原,誘導同種異體排斥反應,誘導抗體和Tc形成;Tc殺傷病毒感染靶細的MHC限制  為同種異體抗原,誘導同種異體排斥反應,誘異抗體產生及Th細胞增殖,體外刺激Mφ、LC提呈抗原作用;免疫調節(Ir基因),約束Mφ-T、T-B間相互作用。

形成C3 轉化酶

 (C4b2a,C3bBb)激活C3 

  2.HLA的多態性(polymorphism)現象多態性指在同一相互交配的群體中,同一基因座可編兩種以上的基因產物。HLA的多態性主要是由於復等位基因和共顯性所致:(1)復等位基因(multiple alleles),位於一對同源染色體上對應位置的一對基因叫等位基因。由於群體的突變,同一基因座的基因系列稱為復等位基因,對某一個體來說一個基因座只有一對等位基因,復等位基因是群體的概念。HLA存在為數眾多的復等位基因。(2)共顯性(codominant),共顯性狀態是雜合狀態,這一對等位基因所控制的性狀都表現出來,HLA每個基因座上的等位基因都是共顯性。

圖6-6 HLA單體型的家系遺傳

相關焦點

  • 第六章 主要組織相容性複合體--第一節 MHC基因圖及其遺傳特徵
    隨著免疫球蛋白分子水平的研究,在一段時期內,免疫遺傳學又主要研究免疫球蛋白多肽鏈的遺傳標記。目前機體免疫應答遺傳控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幾方面:一是與主要組織相容性系統連鎖的免疫應答基因,控制著機體對特定抗原產生免疫應答的能力,並通過編碼細胞膜上與免疫應答有關的表面抗原分子或可溶性分子,控制免疫細胞之間相互作用。
  • 基因揭秘:孩子身上的哪些基因遺傳媽媽?哪些基因遺傳爸爸?
    孩子生下以後,不管是在外貌、身高,還是在性格上都能看到父母的影子,因為他是同時受到父母兩人基因影響的。大家也都知道,基因的力量是很強大的,就像我們平時在生活中常常說:「哎呦這孩子簡直是跟他爸爸一個模子裡刻出來的」。那麼在孩子的基因遺傳方面,到底哪些是來自母親,哪些來自父親呢?
  • 顛覆生物學經典概念:遺傳不僅僅靠基因
    通過閱讀有關這類研究的最新綜述,然後再翻閱任何一本本科生物學教材的介紹性章節,每個人都可以感受到其中越來越嚴重的不協調。傳統遺傳概念中顯然缺少了某些東西,它宣稱遺傳完全由基因介導,否認了環境和經驗的某些影響傳遞給後代的可能性。如果某些非基因突變是可遺傳的,那麼隨之而來的是,這些突變也能對自然選擇做出反應,並且在沒有基因變化的情況下產生跨世代的表型變化。
  • DNA無法解釋所有遺傳生物特徵
    原標題:DNA無法解釋所有遺傳生物特徵   科技日報北京4月3日電 (記者常麗君)英國愛丁堡大學一項最新研究顯示,代代之間遺傳下來的特徵並非只取決於DNA,還可以由細胞中的其他物質來攜帶。如組蛋白上的標記構成了獨立的表觀遺傳信息。相關論文發表在最近的《科學》雜誌上。
  • 測基因就能區分中國人和日本人(圖)
    近日,中科院上海生科院計算生物學研究所的科研人員從基因和表達譜層面,首次揭示了中國漢族與日本人在基因轉錄水平上的差異,發現在與身高、血液生化特徵、某些疾病相關的許多基因上,中國人和日本人存在顯著的表達差異。這項研究成果發表在最近出版的 《醫學遺傳學雜誌》上,為闡明近緣人群之間表型差異的分子機制提供了線索。
  • 改進遺傳算法的支持向量機特徵選擇解決方案
    基於改進遺傳算法的特徵選擇  遺傳算法是一種新近發展起來的搜索最優化算法[2~5]。遺傳算法從任意一個的初始生物種群開始,通過隨機的選擇、交叉和變異操作,產生一群擁有更適應自然界的新個體的新一代種群,使得種群的進化趨勢向著最優的方向發展。圖1中所示的是標準的遺傳算法的流程框圖。
  • 父親的基因到底有多強大?這3個特徵很容易遺傳,看一下你中了沒
    今天我們要為大家帶來的內容就是:父親的基因到底有多強大?這3個特徵很容易遺傳,看一下你中了沒?其實對於每對父母來說,都希望能夠生一個非常漂亮的寶寶,因為寶寶長得漂亮,那麼說明父母的記憶也是非常好的,其實確實如果父母的基因好的話,確實能夠讓寶寶更加的好看。那麼父母之間到底誰的基因更加強大呢?
  • 這不是雙胞胎,是遺傳基因!
    每個人都是在父親的精子細胞和母親的卵子細胞結合後,由受精卵逐步發育而來的。因此,每個人都帶有父母的遺傳基因,在相貌、體格、膚色、頭髮等方面與父母很像。】摘自《中國少年兒童百科全書·環境與生命》第292頁    這個毋庸置疑,無數科學研究和實例證明,子女的身高70%來自遺傳,30%來自後天因素的影響。
  • 改進遺傳算法的支持向量機特徵選擇解決方案介紹
    因此遺傳算法被廣泛應用在知識發現、組合優化、機器學習、信號處理、自適應控制和人工生命等領域。  基於改進遺傳算法的特徵選擇  遺傳算法是一種新近發展起來的搜索最優化算法[2~5]。遺傳算法從任意一個的初始生物種群開始,通過隨機的選擇、交叉和變異操作,產生一群擁有更適應自然界的新個體的新一代種群,使得種群的進化趨勢向著最優的方向發展。圖1中所示的是標準的遺傳算法的流程框圖。
  • 新研究首次揭秘中國人群基因遺傳特徵—新聞...
  • 備孕二孩的家庭青睞基因檢測
    而近期,中國首個「腫瘤遺傳諮詢門診」在廣州開業,其成為針對腫瘤「高危人群」的個體化健康管理領域的新軍。據悉,「腫瘤遺傳諮詢門診」可為高發生率和高死亡率的腫瘤病人及其家屬提供腫瘤遺傳諮詢服務,評估其在不同年齡段的患癌風險,指導相應的規避措施。目前,有不少備孕二孩的市民過來諮詢、檢測基因。
  • 貧窮能影響基因 還會遺傳給下一代?這真不是開玩笑
    一說到「窮」這個話題,很多人可能都會有共鳴,為了改變現實的經濟條件,許多人都在通過自己勤勞的雙手,不斷努力地創造財富。什麼「996、8116+8」的,全都不在話下,只為有朝一日,就算成為不了首富,也能成為雙十一銷量貢獻榜的前幾名。
  • 解碼生命:從多視角看生命|遺傳|人類基因組計劃|解碼生命|基因組|...
    01從多學科的視角向讀者展現出生命本身的複雜特徵及其關聯性以及在不同遺傳和環境作用下產生的多樣性單體型圖及其性質 342.3.7 SNP位點之間的關係及代表性 362.3.8 基於HapMap數據的標籤SNP選擇和評估 372.4 HapMap數據揭示的人類基因組 392.4.1 結構變異及其多態性 392.4.2 全基因組的重組率和LD的人群圖譜 422.4.3 自然選擇和人群演化信號 422.5
  • 八分之一的癌症患者或有遺傳突變,基因檢測可幫助親人預防癌症
    遺傳因素在多種癌症的患病風險中起著關鍵作用。識別種系易感性對治療決策、降低風險幹預、癌症篩查和受影響患者及其近親的種系檢測具有重要意義。基因檢測可以發現遺傳的遺傳突變,並可以個性化癌症治療,提高生存率,在親人中控制癌症並突破精密醫學的界限。
  • 聊聊SSR•遺傳多樣性(二)
    遺傳多樣性主要是指生物種內基因的變化,包括種內顯著不同的種群之間以及同一種群內的遺傳變異。因此遺傳多樣性實際研究的就是個體間遺傳基因和群體間遺傳結構的差異,簡單來說就是遺傳變異性的高低和遺傳變異分布格局即居群(種群群體)的遺傳結構。
  • IF~9|全新的疾病特徵基因篩選策略
    儘管當前進行了大量疾病特徵基因篩選的研究,但是這些獨立研究所確定的特徵基因具有高度的不一致。導致這種不一致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當前使用的特徵選擇方法並未完全考慮從不同數據集發現的特徵基因之間的可重複性。所以,開發具有新穎策略的生物信息學工具至關重要。
  • 《生命的基因密碼:遺傳》第一章 生命之謎遺傳概述
    這個神奇的現象誕生了一個新的概念,生物學家稱它為「遺傳」。  什麼叫遺傳?遺傳和什麼關係最密切呢?  我們通常理解的遺傳一般是指親代的性狀又在下代表現的現象。但在遺傳學上,指的是遺傳物質從上代傳給後代的現象。例如,父親是色盲,女兒視覺正常,但她由父親得到了色盲基因,並有一半機會將此基因傳給她的孩子,使其顯現色盲性狀。
  • 其實未必,這些遺傳特徵你知道幾條?
    關於這個問題,很多人都說娃一定好看,如果不好看那就不是親生的,其實這完全是一個偽命題,因為很多影響顏值的特徵都是有一定的遺傳機率的,如果剛好碰上顯性遺傳,那麼就會有一定的機會生出來「醜」娃哦!那麼父母的各種特徵都是以什麼樣的規律遺傳給寶寶的呢?
  • 人與黑猩猩基因差多少? 探秘生物進化與遺傳規律
    南方網訊  人和黑猩猩的基因差異只有0.75%,這0.75%導致了二者決然不同。同類生物的遺傳為什麼各不相同?什麼原因導致了它們進化得不一樣?科學界對此一直沒有好的解釋。加拿大學者向培健將部分動物、生物、微生物的基因組序列進行對比,以期從分子生物學的角度,看看究竟是哪些基因及其功能的不同,導致了它們的進化及遺傳差異。
  • 基因差異 墨西哥人具有驚人遺傳多樣性
    這項研究的領導者之一、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史丹福大學遺傳學家Andrs Moreno-Estrada說,「然項研究分析了100萬墨西哥人的遺傳變異,並獲得了分屬20個本土人群以及11個混血人群的數據。研究人員發現,本土的人群之間具有驚人的差異。例如,與對歐洲人與中國人之間的遺傳差異進行的一項分析結果相比,來自墨西哥北部與南部的兩個人群——分別是塞利人與拉坎敦人——彼此之間竟然比前者具有更多的遺傳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