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主要組織相容性複合體--第一節 MHC基因圖及其遺傳特徵

2021-01-09 生物谷

第六章 主要組織相容性複合體

  免疫遺傳學是基礎免疫學中的一個重要分枝,它是研究機體免疫應答遺傳控制或基因控制的一門學科。1900年Landsteiner發現ABO血型系統開創了免疫遺傳學,以後從輸血發展到器官移植。隨著免疫球蛋白分子水平的研究,在一段時期內,免疫遺傳學又主要研究免疫球蛋白多肽鏈的遺傳標記。目前機體免疫應答遺傳控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幾方面:一是與主要組織相容性系統連鎖的免疫應答基因,控制著機體對特定抗原產生免疫應答的能力,並通過編碼細胞膜上與免疫應答有關的表面抗原分子或可溶性分子,控制免疫細胞之間相互作用。二是免疫球蛋白和T細胞受體(TCR)的基因結構和控制以及免疫球蛋白和TCR的多樣性、同種異型、獨特型的遺傳控制。此外,免疫遺傳學還涉及到免疫系統的進化,血型抗原的基因控制,補體、細胞因子、粘附分子基因表達,H-Y抗原與性別分化及某些遺傳疾病的發病機制等。本章著重討論主要組織相容性複合體(MHC)及其在臨床的應用。

表6-1 免疫遺傳學發展簡史

年代 學  者 主要貢獻 1900 Landsteiner*(1930) 確定人紅細胞主要的同種抗原  1912 Carrell* 器官移植  1948 Snell和Gorer 發現小鼠H-2系統及其與組織移植的關係 1953 Snell*(1980) H-2系統由K、D兩個位點組成  1958 Dausset*(1980) 發現第一個人類白細胞抗原(Mac)  1962 Van Rood 鑑定出一個新的等位基因系統,即HLA-B座位  1969 Amos 發現HLA-D座位 1967 Benacerraf*(1980)和McDevitt 發現並證明Ir基因存在於MHC中  1970 Sandberg 鑑定出HLA-C座位 1975 Doherty  小鼠H-2D、K抗原對Tc殺傷病毒感染細胞的限制作用 1978 Rosenthal Ir基因產物Ia抗原參與Mφ-T相互作用 1978 Zinkernagel  MHC對T細胞發育分化的影響 1987 Tonegawa*  Ig的基因結構 1990 Murray和Thomas* 腎移植和骨髓移植

  *諾貝爾獎獲得者,括號內為獲獎年代

   1980年諾貝爾醫學和生理學獎授予在免疫遺傳學上作出突出貢獻的Snell、Dausset和Benacerraf三位學者。Murray和Thomas在腎臟、骨髓移植研究的成就又獲得1990年諾貝爾醫學和生理學獎。免疫遺傳學發展簡史參見表6-1。目前免疫遺傳學的研究已深入到基因和分子的水平。WHO在上海設立了免疫遺傳培訓中心,我國從70年代初開始了對我國不同民族、地區HLA抗原頻率調查,組織配型和臟器移植,HLA和疾病的相關性以及某些基礎理論研究工作。

第一節 MHC基因圖及其遺傳特徵

  同種異體移植物(allograft)移植後常發生免疫排斥反應,引起這種排斥反應的抗原稱為移植抗原或組織相容性抗原。動物和人具有多種組織相容性抗原,根據引起排斥反應的移植抗原的強度將組織相容性抗原分為:(1)主要組織相容性抗原系統,編碼這一組抗原的是一組連鎖基因,稱為主要組織相容性複合體(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或主要組織相容性系統(min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2)次要組織相容性抗原,由次要組織相容性複合體(min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s)或次要組織相容性系統(minor histocompatibility system)所編碼。

  MHC指某一物種的某一號染色體(如人HLA在第6號染色體,小鼠H-2在17號染色體)上一組密切連鎖的基因,它在主要組織相容性抗原識別以及清除外來和內在抗原起重要作用。人的MHC稱為HLA,在小鼠稱為H-2。其餘靈長類和某些非靈長類動物的MHC有了新的命名規定與建議,原MHC的後兩個字母HC改為小寫,即Mhc(表6-2和6-3)。

表6-2 靈長類動物主要組織相容性複合體的新、舊命名

動 物 種 名 Mhc 名 稱 普   通 科 學 新 名 舊 名 Chimpanzee(小黑猩猩) Pan troglodytes Patr ChLA Gorilla(大黑猩猩) Gorilla gorilla Gogo GoLA Orang-utan(猩猩) Pongo pygmaeus Popy OrLA Rhesus macaque(monkey)(獼猴,恆河猴,短尾小猴) Macaca mulanta Mamu RhLA Pigtail macaque(髮辮猴) Macaca nemestrina Mane   Crab-eating macaque(cynomolgus monkey)(食蟹猴) Macaca fascicularis Mafa   Olive Baloon(橄欖狒狒) Papioanubis Paan   Northern night(owl)monkey(貓頭鷹猴) Antus trivirgans Aotr OMLA Black spider monkey(黑蜘蛛猴) Ateles paniscus Atpa   Common squirrel monkey(普通松鼠猴) Saimiri sciureus Sasc   Cotton-top tamarin(絨頂檉柳猴) Saguinus oedipus Saoe   Common marmoset(絹猴) Callithrix jaccus Caja MaLA

表6-3 某些非靈長類動物主要組織相容性複合體的建議名稱

動  物  種  名 Mhc名稱 普  通 科  學 現用 建議 Deer mouse(鹿鼠) Peromyscus maniculatus   Pema Cotton mouse(棉鼠) Peromyscus gossypinus   Pego Field vole(棉鼠) Microtus agrestis   Miag Montane vole(田鼠) Microtus montanus   Mimo Wood vole(山鼠) Apodemus sylvaticus   Apsy Golden(Syrian)hamster(木鼠) Mesocricetus auratus Hm-1 Meau Mole rat(金倉鼠) Spalax ehrenbergi Smh  Speh Guinea pig(豚鼠) Cauia porcellus GPLA Capo Europea rebbit(歐洲兔) Oryctolagus cuniculus RLA  Orcu Domestic dog(家犬) Canis familiaris DLA  Cafa Domestic cat(家貓) Felis canus FLA  Feca Domestic cattle(家牛) Bos taurus BOLA  Bota Domestic pig(家豬) Sus domesticus SLA  Sudo Domestic horse(家馬) Equus caballus ELA  Eqca Domestic sheep(家綿羊) Ovis aries OLA  Ovar Domestic goat(家山關) Capra hircus GLA  Cahi

  各種動物MHC的作用基本相似,包括:(1)MHC編碼的抗原廣泛頒布於淋巴細胞和其它有核細胞的表面,與同種內移植排斥有關,也是刺激混合淋巴細胞反應(MLR)和移植物抗宿主反應(GVHR)的主要刺激抗原;(2)控制機體對抗原的免疫應答或免疫抑制,以及免疫活性細胞之間相互作用;(3)編碼補體系統中的某些組分;(4)MHC中某些抗原出現的頻率與對某些疾病的易感性有關。

  一、小鼠H-2基因圖

  小鼠的組織相容性抗原有幾十種以上,由常染色體H-1、H-2、H-3……、H-30等基因編碼(H表示組織相容性histocompatibility),此外,還受小鼠性染色體基因(雄性為XY,雌性為XX)控制。其中H-2抗原為小鼠主要組織相竄性抗原系統,而其他抗原均系次要組織相容性抗原系統。MHC在小鼠即為H-2,目前對H-2系統研究得較為清楚,位於第17對染色體,長度約佔0.5分摩。H-2抗原具有高度q多態性。用血清學方法檢出H-2I類抗原特異性在100個以上,可分為入有抗原(private antigen)和公有抗原(public antigen)。私有抗原是某一近交系(inbred strain)小鼠特有的抗原標誌,在某一特定近交系小鼠只能檢出一個K區和一個D區的私有抗原。公有抗原是在不同品系小鼠中都可檢出的一些交叉抗原,每一品系小鼠通常都可檢出多個公有抗原特異性。根據血清學檢定抗原的反應格局,可將近交系小鼠分為不同單體型的品系,用H-2右上方小寫的英文字母表示,如H-2x、H-2d和H-2b等。

  H-2基因群中可分為K、I、S和D四個區,I區又可分為I-A、I-E等亞區。按其編碼抗原結構和功能不同,又可將H-2複合體分為三類基因:(1)I類基因,位於K和D區,包括K、D基因座,最近又增加了K2、L和L2(?)新的基因座;(2)Ⅱ類基因,位於I區,包括Aα、Eβ和Eα等基因座;(3)Ⅲ類基因,包括補體C4、C2、Bf和編碼雄性激素結合蛋白性限蛋白(sex limited protein Slp)基因座(圖6-1)。由於小鼠H-2基因群含有I(羅馬字)類基因,不同區中有I(因文大寫)區,應注意鑑別,切勿混淆。此外,H-2中有些基因位於Qa和TL區,可能參與H-2多態性的形成以及TCRγδ T細胞識別抗原時的遺傳限制。

相關焦點

  • 普通絨猴大腦中主要組織相容性複合體I類分子的表達差異調查
    德國靈長類動物中心的Ulrike Rolleke團隊對普通絨猴(Callithrix Jacchus)的大腦中主要組織相容性複合體I類分子的表達差異進行了調查> 主要組織相容性複合體(MHC)代表脊椎動物基因組中的基因密集區域,本質上控制免疫反應 這種控制主要由I類和II類基因介導,它們是脊椎動物基因組中多態性最強的基因 除了這種顯著的多態性,MHCⅠ類和II類基因的另一個特徵是基因家族的形成(多基因)
  • 第六章 群體遺傳學--第一節 群體中的遺傳平衡
    第六章 群體遺傳學   群體(popualtion)是指同一物種生活於某一地區並能相互雜交的個體群。人種大約50多億的成員分為許多不同的亞群體,其中最大的通常稱為種族(races)。不同的群體,作為大群體其基因庫也是彼此不同的。
  • 第八章 淋巴細胞活化過程中信號轉導的分子基礎--第一節 TCR/CD3...
    第八章 淋巴細胞活化過程中信號轉導的分子基礎   淋巴細胞是免疫系統中重要的免疫活性細胞,其活化過程的信號轉導(signal transduction)及其分子基礎極為複雜,是目前分子免疫學及免疫生物學中研究的熱點。
  • 二、人HLA基因圖及其遺傳特徵
    二、人HLA基因圖及其遺傳特徵   在人類MHC稱為HLL(human leucocyte antigen),是迄今為止所知的人類最複雜的基因族。除成熟的紅細胞外,HLA抗原幾科分布於人體的各種有核細胞以及血小板。
  • 《生命的基因密碼:遺傳》第一章 生命之謎遺傳概述
    第一章  生命之謎——遺傳概述  第一節 神奇的生命——遺傳  在我們居住的地球上,生活著各種各樣的動物、植物以及其他的一些物質,它們生活得自由自在,生機勃勃,可是你知道它們是怎麼來的嗎?它們的起源是什麼?是從地球存在的那一刻就存在嗎?
  • 八上第四章生物的遺傳與變異複習提綱和思維導圖
    第四章 生物的遺傳與變異第一節 遺傳的物質基礎1、遺傳的概念:生物學上把子代與親代之間,以及子代個體之間相似的現象叫做遺傳。遺傳的本質:親代的遺傳物質傳遞給子代。5、DNA上有許多與遺傳特徵相關的片段叫基因。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6. 細胞核內有多條染色體,每條染色體上通常含有一個DNA分子,每個DNA分子包含許多基因。
  • 第六節 酶在體內存在的幾種主要形式
    第六節 酶在體內存在的幾種主要形式   一、酶原   有些酶在細胞內合成時,或初分泌時,沒有催化活性,這種無活性狀態的酶的前身物稱為酶原(zymogen)。酶原向活性的酶轉化的過程稱為酶原的激活。酶原激活實際上是酶的活性中心形成或暴露的過程。
  • MHC I 和 MHC II 類分子的差異在哪?
    主要組織相容性複合體(MHC)是存在於哺乳動物中的具有高度多態性的基因簇。主要組織相容性抗原(MHA)由主要組織相容性複合體(MHC)控制表達。MHC在人類中稱為HLA複合物,在小鼠中稱為H-2複合物。
  • 生物說課稿模板:《伴性遺傳》
    一、說教材《伴性遺傳》選自人教版生物必修二第2章第3節。本節課講述伴性遺傳的現象和特點以及在實踐中的應用。本節以及本章的其他兩節《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基因在染色體上》都是在第一章認識孟德爾遺傳規律的基礎上,沿著科學家探究基因在細胞中位置的腳步而設計的。本節又為《人類遺傳病》的學習打下基礎。
  • 高中生物說課稿《伴性遺傳》
    《伴性遺傳》 說課稿一、說教材《伴性遺傳》選自人教版生物必修二第2章第3節。本節課講述伴性遺傳的現象和特點以及在實踐中的應用。本節以及本章的其他兩節《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基因在染色體上》都是在第一章認識孟德爾遺傳規律的基礎上,沿著科學家探究基因在細胞中位置的腳步而設計的。
  • 跟著高老師學七年級生物上冊第一單元第一章第一節《生物的特徵》
    第一單元 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 認識生物 1. 觀察 是科學探究的一種基本方法。 2. 調查 是科學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第一節 生物的特徵 1. 生物的生活 需要營養 (P4) (1) 綠色植物通過 ________ 製造 ________ 。營養方式為自養。
  • 強直性脊柱炎易感基因多態性的研究進展
    、外周關節侵犯為特徵的慢性進展性炎性疾病,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但主要集中在青少年男性。M1家族中的一員,其在抗原加工中起關鍵性作用,主要是在遞呈至組織相容性複合體Ⅰ類分子的抗原肽加工中發揮作用。 2人白細胞抗原-B27基因 人白細胞抗原-B27(human leukocyte antigen-B27,HLA-B27)基因為主要組織相容性複合體基因,具有高度的遺傳異變性,目前已知的亞型有105個,命名為HLA-B*27:01-HLA-B*27:106,由132個等位基因編碼。
  • 第十一章 遺傳病的防治--第一節 優生學
    第十一章 遺傳病的防治   降低人口數量,提高人口質量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也是實行計劃生育的主要要求。積極採取優生措施,貫徹優生法規,努力防治遺傳病,則是達到上述目標必由之路。
  • 第七單元第二章《生物的遺傳和變異》第三節 基因的顯性和隱性1
    第七單元第二章《生物的遺傳和變異》第三節 基因的顯性和隱性1 來源:中考網整理    作者:若冰    2014-03-14 07:28:02 [標籤:初二生物 電子課件 生物課件]說兩句
  • 第二十一章 病毒的一般性狀--第一節 病毒的形態與結構
    第二十一章 病毒的一般性狀   病毒(Virus)是一類非細胞形態的微生物。主要有以下列基本特徵:(1)個體微小,可通過除菌濾器,大多數病毒必須用電鏡才能看見;(2)僅具有一種類型的核酸,或DNA或RNA;(3)嚴格的活細胞(真核或原核細胞)內複製增殖;(4)具有受體連結蛋白(receptor binding protein),與敏感細胞表面的病毒受體連結,進而感染細胞。病毒與其他微生物的主要區別見表21-1。
  • 第一章 蛋白質化學--第一節 蛋白質分子的組成
    第一章 蛋白質化學(Chemistry of Protein)   蛋白質(Protein)是生物體的基本組成成份。在人體內蛋白質的含量很多,約佔人體固體成分的45%,它的分布很廣,幾乎所有的器官組織都含蛋白質,並且它又與所有的生命活動密切聯繫。
  • 【中英對照】《鑽石晶片離奇失竊案》第六章第十節
    第二章第七節【中英對照】《鑽石晶片離奇失竊案》第三章第一節【中英對照】《鑽石晶片離奇失竊案》第三章第二節【中英對照】《鑽石晶片離奇失竊案》第三章第三節【中英對照】《鑽石晶片離奇失竊案》第三章第四節【中英對照】《鑽石晶片離奇失竊案》第三章第五節【中英對照】《鑽石晶片離奇失竊案》第三章第六節【中英對照】《鑽石晶片離奇失竊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