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淋巴細胞活化過程中信號轉導的分子基礎--第一節 TCR/CD3...

2021-01-11 生物谷

第八章 淋巴細胞活化過程中信號轉導的分子基礎

  淋巴細胞是免疫系統中重要的免疫活性細胞,其活化過程的信號轉導(signal transduction)及其分子基礎極為複雜,是目前分子免疫學及免疫生物學中研究的熱點。目前對T淋巴細胞活化過程中信號轉導及其分子基礎的研究較深入,而對B細胞的研究資料還較缺乏。本章著重介紹T淋巴細胞活化過程中信號轉導的分子基礎。

  所謂信號轉導是指外部的信號通過細胞膜上的受體蛋白傳到細胞內部,並激發出諸如離子通透性、細胞形狀或其它細胞功能改變的應答過程。信號轉導的最終結果是活化了某些蛋白分子,活化後的蛋白發生構型變化,具有了轉錄因子的功能,它們作用於靶基因,使一些基因打開或使一些基因關閉,從而引起細胞功能的改變。T淋巴細胞活化是一個涉及多種細胞表面受體以及一系列相關多肽的複雜過程。T細胞受體(TCR)提供了識別和結合配體的結構,而多種相關分子則是作為信號轉導途徑中的介體(mediators)。抗原或T細胞受體(TCR)複合體相應抗體的刺激,激活了T細胞多種信號傳導途徑,它們各自發揮級聯(cascade)反應,調節最初的活化步聚,並將信號轉導進入細胞核內,觸發在遺傳上預先確定的若干個途徑中的某一個或幾個途徑,並誘導T細胞的增殖和分化,從而發揮其效應功能。

  目前認為T細胞的活化途徑除經典的磷脂醯肌醇(phosphatidylimositol)代謝途徑之外,還包括蛋白酪酸激酶途徑以及T細胞活化旁路途徑。磷脂醯肌醇代謝途徑可在T細胞及其它多種細胞類型中發揮作用,通過磷脂醯4,5-二磷酸肌醇(PIP2)的水解以及1,4,5-三磷酸股醇(IP3)和1,2-二醯基甘油(diacylglycerol,DAG)第二信使的形成,導致細胞內鈣離子的流動,從而活化絲氨酸-蘇氨酸特異的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圖8-1)。蛋白酪氨酸激酶途徑是一種不同於磷脂醯肌醇代謝途徑的新的T細胞活化途徑,主要是通過蛋白酪氨酸激酶(protein tyrosine dinase,PTK)以及一些調控PTK的酶而活化T細胞的。T細胞活化旁路途徑是指由T細胞表面多種分子參與活化信號傳遞的途徑,在小鼠T細胞參與旁路途徑活化的表面分子有Ly-6、Thy-1和Qa-2;有人類有CD2、CD5、CD28、CD55、CD59、CD73和VLA-5(CD49e/CD29)等。酪氨酸磷酸化及去磷酸化是T細胞淋巴活化過程中重要的早期事件,並受到多種酶的控制,這些酶通過與T細胞活化過程中的其它分子的密切聯繫,一起控制淋巴細胞活化過程中的信號轉導。

  T淋巴細胞活化通常需要克隆型TCR(clonotypic TCR)同抗原提呈細胞(APC)表面主要組織相容性複合體(MHC)分子所提呈抗原多肽相互作用。TCR/CD3複合物中TCR提供特異性結合抗原的結構,CD3分子參與受體的裝配及信號傳遞。目前認為,在TCR/CD3結合抗原後可以導致一個或多個與之相關PTKs的活化,隨後發生多種底物酪氨酸磷酸化以及磷酶Cγ1(phospholipase C γ1,PLCγ1)的活化,後者使PIP2水解形成DAG和IP3,這些第二信使可引起細胞內鈣離子嘗試突然升高,最後導致T細胞的活化增殖。經TCR介導信號傳遞過程中涉及到許多相關分子,主要包括TCR/CD3複合體、G蛋白、PTKs、蛋白酷氨酸磷酸酯酶(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PTPase)、PLC以及PKC等。

圖8-1 磷脂醯肌代謝途徑(模式圖)

  註:抗原與TCR結合後可激活磷脂醯肌醇特異的磷脂酶C,隨後它作用於PIP2,使之產生IP3和DAG。IP3和A23187可使細胞內鈣離子濃度升高;DAG和TPA可以激活PKC。

  TCR:T cell receptor,T細胞受體

  PLC:phospholipase C,磷脂酶C

  PI:inositol phospholipids,磷脂醯肌醇

  PIP2:phosphatidyl inositol P2,磷脂醯肌醇二磷酸

  IP3:inositol P3,肌醇三磷酸

  PKC:protien kinase C,蛋白激酶C

  DAG:diacylglycerol,二醯基甘油

  A23187:鈣離子載體

  TPA:12-0-tetradecanoyl phordol-13-acetate,乙酸豆寇佛波酯

  PI-PIC,磷脂醯肌醇特異性的磷脂酶C

第一節 TCR/CD3複合體

  TCR/CD3複合體中的兩個多態型亞單位(TCRαβ或TCRγδ)主要功能是識別結合MHC分子的抗原,而胞漿區非常短;CD3分子的主要功能是參與TCR/CD3複合體的裝配和穩定以及信號轉導(表8-1)。CD3分子亞單位的胞漿內部分含有一個共同的序列,即D/EX2YX2L/IX8YX2L/I,其中含有兩個YXXL/I結構。由於其序列同淋巴細胞抗原識別後淋巴細胞的活化及信號轉導關係密切,因而把此序列稱為抗原識別活化基序(antigen recognition acivation motifs,ARAMS)其中含有兩個YXXL/I結構。由於其序列同淋巴細胞抗原識別後淋巴細胞的活化及信號轉導關係密切,因而把此序列稱為抗原識別活化基序(antigen recognition activation motifs,ARAMS)。其中CD3γ、ε、δ各含一個ARAM,η鏈含二個,ζ鏈含三個。此外,在B細胞受體(b cell receptor ,BCR)α鏈(Igα、CD79a)和β鏈(Igβ、CD79b)、FcγRⅢ以及Fcεr I的γ鏈、FcεR I β鏈等中也含有類似結構的ARAM。經突變及嵌合分子等研究證實,ARAM是TCR信號轉導的結構基礎,單獨分離的ARAM能夠轉TCR介導的信號。TCR與抗原結合後可激活一些PTKs,包括TCR相連的p59fyn、ZAP-70(ζassociated protein-70)、CD4/CD8相連的p56lck以及其它src相關的PTKs(圖8-2),隨後引起多種底物的酪氨酸磷酸化。

圖8-2 TCR與抗原結合後導致一些激酶的活化

  目前證實TCR激活的PTKs底物有原癌基因產物Vav、42kDa的微管相關蛋白激酶(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kinase,MAPK)、PLCγ1及CD3ζ鏈(圖8-3)。這些磷酸化的蛋白在信號轉導中具有重要作用。

  TCR/CD3複合體根據結構特點可分為三組:(1)兩個多態型亞單位即TCRβ或TCRγδ,屬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員,各含有一個V區和一個C1區;(2)CD3γ、δ和ε鏈,亦屬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員,各含有一個C2區;(3)ζ和η鏈,胞膜外區很短,不屬於免疫球蛋白超家庭的成員(圖8-4)。

圖8-3 TCR同抗原結合後所引起的PTKs底物磷酸化

  一、TCRαβ和TCRγδ

  TCRαβ和TCRγδ中兩個多態型亞單位具有類似免疫球蛋白可變區(V)和恆定區(C)的結構域,其中V區能同抗原特異地結合。αβ或γδ鏈通常以異源二聚體形式表達在T細胞表面,成熟的T淋巴細胞根據其細胞表面表達的異源二聚體受體類型不同可分為兩個亞群:TCRαβ亞群,包括大多數的外周成熟T細胞;TCRγδ亞群,主要是定居在組織上皮中大多數淋巴細胞。

  (一)TCRαβ

  CD4陽性TCRαβ T細胞可識別非已MHCⅡ類抗原(同種異體抗原)或自身MHCⅡ類抗原與外來抗原複合物。CD8陽性TCRαβT細胞則可識別非已MHC I類抗原或自身MHC I類抗原與外來抗原的複合物。α鏈分子量44-60kDa,等電點為4.4-4.7;β鏈40-55kDa,等電點6.0-6.2。α和β鏈各由一個可變區(V區)和一個恆定區(C區)組成,與Ig的V區和C區大小相似。每個功能區系由二硫鍵相連的50-60胺基酸殘基組成的環肽。此外還有一個穿膜區和一個烄短的含親水胺基酸的胞漿部分(5個胺基酸殘基)。α和β鏈的連接肽(connecting peptide)處由二硫鍵連接為雙體。在空膜部分各含一個賴氨酸,可能同CD3中γ、ε和δ鍵穿膜部分的天冬氨酸或穀氨酸形成鹽橋,與TCR信號通過CD3傳遞有關。

  (二)TCRγδ

  γ鏈分子量為40-60kDa,δ鏈為40-60kDa,γ與δ鏈由非共價鍵相連。在小鼠和部分人的TCR中,γ和δ也可由二硫鍵相連接,這種二聚體中γ和δ鏈分子量分別為36-40kDa和43kDa。

相關焦點

  • ...研究組發文報導B細胞受體跨膜信號轉導和B淋巴細胞免疫活化新進展
    清華生命學院劉萬裡研究組發文報導B細胞受體跨膜信號轉導和B淋巴細胞免疫活化新進展清華新聞網12月1日電 11月28日,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劉萬裡研究組在《細胞報導》(Cell Reports)期刊發表題為《磷脂醯肌醇4,5-二磷酸和磷脂醯肌醇3,4,5-三磷酸平衡以及胞質分裂作用因子2蛋白的招募和活化調控B細胞抗原受體微簇體成熟》(Growth
  • B細胞活化和T細胞活化
    這個過程需要SIg鄰近分子Ig-α和Ig-β的幫助才能傳遞抗原信號,就象CD3協助TCR一樣。抗原刺激構成了B細胞活化的第一信號,可使B細胞初步活化,開始表達粘附分子、MHCⅡ類分子和細胞因子受體等,以便向TH遞呈抗原和接受TH細胞的幫助。首先TD抗原與BCR-Iga/Igb複合體結合形成第一信號,這一個信號不足以激活B細胞,所以需要第二信號,第二信號需要協同刺激分子。
  • 第七章 淋巴細胞群及其亞群--第一節 B淋巴細胞的分化和表面標誌
    圖7-1 骨髓幹細胞和免疫細胞的分化 第一節 B淋巴細胞的分化和表面標誌   與其他造血細胞相似,B淋巴細胞的祖細胞存在於胎肝(胚胎小鼠14天或通順兒8-9周)的造血細胞島(islanks of haemopoietic cells)中,此後B淋巴細胞的產生和分化場所逐漸被骨髓所代替
  • 科學家發現酸性磷脂調控記憶性B淋巴細胞活化的分子機制
    記憶性免疫應答在保護機體抵禦病原體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記憶性B淋巴細胞為其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幾乎所有現行疫苗發揮作用的免疫學基礎。該研究發現,酸性磷脂通過靜電相互作用調控IgG型抗原受體的活化,從而精準控制記憶性B淋巴細胞的免疫活化過程。  記憶性免疫應答在保護機體抵禦病原體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記憶性B淋巴細胞為其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幾乎所有現行疫苗發揮作用的免疫學基礎。相比於初始型B細胞的IgM型抗原受體介導的初次抗體反應,記憶性抗體反應能夠快速產生大量高親和力的抗體。
  • 《分子與細胞》第二章第一節 細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教學設計
    本節內容是第二章「組成細胞的分子」中的第一節的內容,是「細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的內容。本節內容是第二章的內容基礎,為本章後續的小節內容的學習,奠定了學習基礎。本小節的內容與初中生物的內容相比,比較複雜、抽象。
  • 前沿 | 小分子探針與信號轉導
    細胞中的各種信號轉導過程決定了細胞的命運,也直接關係到正常的生理過程和疾病的病理過程,針對「細胞是如何進行信號轉導的」這一重大科學問題,化學生物學研究有著巨大的空間,並由此確定了以化學小分子探針為工具,通過對信號轉導通路的探測、監控,以達到解析這一複雜生命網絡的內部結構和功能的目的。
  • 報導機械力調控B淋巴細胞免疫活化閾值效應的新進展
    of IgM- or isotype-switched IgG- and IgE-BCR exhibits distinct mechanical force sensitivity and threshold)的研究論文,報導了初始型和記憶性B淋巴細胞的抗原受體(BCR)在啟動免疫活化過程中感受機械力調控的異質性閾值效應。
  • 難點+重點 生理 細胞信號轉導
    細胞信號轉導在生理和生物化學均會考察,而且每年必考,天天師兄已在十年真題的各年份中串講完了生理+生化的細胞信號轉導所有核心考點,建議同學們不留死角的整體複習。cAMP、IP3/Ca2+、DG(DAG)參與G蛋白耦聯受體信號轉導通路;Ca2+本身可參與鈣調蛋白(CaM)信號轉導通路;cGMP參與鳥苷酸環化酶型受體信號轉導通路;PIP3參與酪氨酸激酶型受體信號轉導通路。所以BD對。
  • 科學家揭示記憶性B細胞抗原受體基底水平信號的分子機制
    記憶性免疫應答在保護機體抵禦病原體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記憶性B淋巴細胞為其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幾乎所有現行疫苗發揮作用的免疫學基礎。靜息態的記憶性B細胞存在基底信號轉導,其中關鍵抗原受體IgG-BCR有低水平的酪氨酸磷酸化,可能介導了細胞的存活。目前IgG-BCR本底磷酸化的分子機制並不清楚。
  • Science:揭示LMBR1L基因調節淋巴細胞生成機制
    2019年5月18日訊/生物谷BIOON/---Wnt/β-連環蛋白信號轉導是哺乳動物發育的關鍵調節因子。在造血系統中,Wnt/β-連環蛋白信號轉導促進造血幹細胞(HSC)的存活和更新以及定向分化為造血祖細胞和淋巴細胞。然而,Wnt/β-連環蛋白的表型效應是較為複雜的,這是因為過量或不足的β-連環蛋白活性具有有害後果。
  • T細胞-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分子遺傳學改變和靶向治療新進展
    近年來,利用基因表達晶片和新一代序列分析技術等進一步了解T-ALL發生發展過程中多種重要基因的遺傳學改變特點,及其在T細胞惡性轉化中的主要分子機制,對疾病預後預測和靶向治療研究有重要意義。現主要介紹2012年第54屆美國血液學會(ASH)年會中有關T-ALL分子遺傳學研究進展及其在臨床上可能具有的診治意義。
  • 醫學資料筆記-2 T細胞的活化、增殖和分化
    這是T細胞活化的第一信號(抗原刺激信號),同時與T細胞接觸的APC也被活化,並上調共刺激分子等活化相關分子的表達。活化T細胞誘導性表達一系列細胞因子和細胞因子受體,而活化的APC也產生多種細胞因子,這些均為T細胞增殖和分化奠定基礎。如缺乏共刺激信號,第一信號非但不能有效激活特異性T細胞,反而導致T細胞失能。
  • 第四章 細胞因子及其受體--第一節 細胞因子的概念和作用特點
    第四章 細胞因子及其受體   細胞因子(cytokine)是指主要由免疫細胞分泌的、能調節細胞功能的小分子多肽。在免疫應答過程中,細胞因子對於細胞間相互作用、細胞的生長和分化有重要調節作用。
  • Bruton酪氨酸激酶在B細胞腫瘤中的研究進展
    既往認為Btk在漿細胞中不表達,但最近通過基因表達譜分析研究表明,在大部分多發性骨髓瘤患者的惡性漿細胞和原發性巨球蛋白血症患者的漿細胞樣淋巴細胞中可檢測出Btk表達水平增高叭Btk在B淋巴細胞的生長、增殖、分化和信號轉導中起重要作用,其基因功能缺失將阻斷祖B淋巴細胞(Pro-Bcell)向前B淋巴細胞及前B淋巴細胞向成熟B淋巴細胞轉化,抑制成熟B淋巴細胞的產生
  • 清華劉萬裡課題組發文報導自身免疫疾病相關的調控B淋巴細胞活化和...
    因此探究SLE的發病機制一直是基礎免疫學和風溼免疫病學關注的重點和難點。B淋巴細胞是抗體免疫應答的核心效應細胞。在生理條件下,其通過分泌防護性抗體來清除入侵機體的病原體,從而保護人體的健康,並且留給人體記憶性免疫力。然而,在病理條件下,具有自身反應性的B細胞在被異常激活後能夠分泌識別自身抗原的抗體,這些自身抗體進而對自身組織進行攻擊並引起抗體介導的免疫反應,對機體造成損害。
  • 夏總平:固有免疫和炎症反應的信號轉導通路和細胞生物學基礎
    浙江大學生命科學研究院夏總平教授參加了此次大會,並作了題為"固有免疫和炎症反應的信號轉導通路和細胞生物學基礎"的精彩報告。固有免疫和炎症反應在集體抗細菌、病毒、真菌等感染中很重要。NF-kB信號轉導通路在介導這個過程中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
  • PI3K/AKT信號轉導通路在膠質瘤中的研究進展
    膠質瘤是中樞神經系統中最常見的惡性腫瘤,本文就PI3K/AKT信號轉導通路的主要組成部分及在膠質瘤中該信號通路相關上下遊分子的調節和通路抑制劑靶向治療等方面的研究進展作一綜述。 1.VEGFR-2(KDR/Flk-1)、VEGFR-3(Flt-4),其中VEGFR-2在膠質瘤新生血管形成過程中起重要作用,VEGF與VEGFR-2結合使其酪氨酸殘基磷酸化,激活自身酶活性並引起下遊PI3K活化,調控新生血管內皮細胞的增殖、分化,並提高新生血管的通透性。
  • 第三節 抗體形成過程中免疫細胞間的相互作用
    第三節 抗體形成過程中免疫細胞間的相互作用   在抗體生成過程中,對TD抗原的應答已證明是由Mφ、T系細胞和B系細胞相互作用的結果,那麼Mφ直接呈遞抗原的對象是T細胞還是B細胞?或者二者都是?就現有資料分析,它們可能存在著Mφ與T的相互作用,T與B的相互作用以及Mφ與B細胞之間的相互作用。
  • 【會議通知】第八屆細胞結構與功能的信號基礎研討會 第二輪會議通知
    獲取更多CSCB2020相關資訊為推動中國細胞生物學的發展與探索,促進細胞生物學領域研究人員深入交流最新研究進展,展現國內細胞生物學相關領域的高水平系列代表性成果,推動細胞生物學研究的拓展與範式集成,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細胞信號轉導分會」和「細胞結構與細胞行為分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