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淋巴細胞群及其亞群--第一節 B淋巴細胞的分化和表面標誌

2020-12-05 生物谷

第七章 淋巴細胞群及其亞群

  繼胚胎早期卵黃囊、胎肝造血後,骨髓是胚胎和生後主要的造血器官。髓骨不僅提供了所有免疫細胞的來源,而且是許多免疫細胞分化成熟的場所,因此骨髓是機體重要的中樞免疫器官。

  骨髓的多能造血幹細胞(multipotential haemopoietic stem cell)具有複製和分化的特點,在骨髓微環境中基質細胞、各種集落刺激因子(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CSF)和其他造血因子(如紅細胞生成素、白細胞介素)誘導下,分化為各種免疫細胞(圖7-1)。

  本章主要討論T淋巴細胞及其按功能和表面標誌不同所區分的T細胞亞群,B細胞發育和分化,NK細胞的表面標誌和功能特點,以T細胞或NK細胞在高劑量IL-2刺激下所誘導的LAK細胞的功能。

  

圖7-1 骨髓幹細胞和免疫細胞的分化

第一節 B淋巴細胞的分化和表面標誌

  與其他造血細胞相似,B淋巴細胞的祖細胞存在於胎肝(胚胎小鼠14天或通順兒8-9周)的造血細胞島(islanks of haemopoietic cells)中,此後B淋巴細胞的產生和分化場所逐漸被骨髓所代替。B淋巴細胞(b lymphocytes)簡稱B細胞,是淋巴幹細胞在鳥類法氏囊和哺乳類動物的骨髓中分化成熟而來,成熟的B細胞主要定居於淋巴結皮質淺層的淋巴小結和脾臟的紅髓和白髓的淋巴小結內。B細胞在抗原刺激下可分化為漿細胞,合成和分泌免疫球蛋白,主要執行機體的體液免疫(humoral immunity)。

  一、B細胞的分化

  哺乳類動物B細胞的分化過程主要可分為前B細胞、不成熟B細胞、成熟B細胞、活化B細胞和漿細胞五個階段。其中前B細胞和不成熟B細胞的分化是抗原非信賴的,其分化過程在骨髓中進行。抗原依賴階段是指成熟B細胞在抗原刺激後活化,並繼續分化為合成和分泌抗體的漿細胞,這個階段的分化主要是在外周免疫器官中進行的。

  1.前B細胞(pre-B cell) 前B細胞是從骨髓中淋廠幹細胞分化而來,只存在於骨髓和胎肝等造血組織。前B細胞胞漿中可檢測到IgM的重鏈μ鏈,但無輕鏈,也無膜表面Ig的表達,因此缺乏對抗原的反應能力。末端脫氧核甘酸轉移酶(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TdT)以及共同型急性淋巴母細胞白血病抗原(common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aemia antigen,CALLA)即CD10可表達在前B細胞,進入非成熟B細胞後這兩種標誌即消失,因此TdT和CD10對於區分前B細胞與B細胞其它發育階段非常有用。CD19、CD20和MHCⅡ類抗原在此階段開始表達。前B細胞對抗原沅應答能力。

  2.不成熟B細胞(immature B cell) 開始表達mIgM,但如與抗原結合,則產生負應答,使B細胞轉變為受抑制狀態,不能繼續分化為成熟的B細胞,這是形成自身免疫耐受的機制之一。不成熟B細胞CD19、CD20和MHCⅡ類抗原表達量增加,並可開始表達CD21抗原。

  3.成熟B細胞(matrue B cell) 骨髓中發育成熟B細胞經血液遷移至外周淋巴器官,此時膜表面同時表達mIgM和mIgD,mIgD的表達防止了B細胞與抗原結合後所引起的免疫耐受。成熟B細胞表達補體受體1(CR1)、致有絲分裂原受體以及多種細胞因子受體。

  4.活化B細胞(activated B cell) 成熟B細胞被相應抗原或多克隆刺激劑刺激後成為活化B細胞,斷而發生增殖和分化,在此過程中,膜結合Ig水平逐漸降低,而分泌型Ig逐漸增加,並可發生免疫球蛋白基因重鏈類別的轉換。活化B細胞中的一部分可分化為小淋巴細胞,停止增殖和分化,並可存活數月至數年,當再次與同一抗原接觸時,很快發生活化和分化,產生抗體的潛伏期短,抗體水平高,維持時間長,這種B細胞稱為記憶B細胞(memory B cell)。

  5.漿細胞(plasma cell,PC) 又稱抗體分泌細胞(antibody secreting cell)。成熟B細胞接受抗原刺激後,在抗原提呈細胞和Th細胞的輔助下成為活化B細胞,進而分化為漿細胞,合成和分泌各類免疫球蛋白,同時獲得了PC-1(plasma cell antigen-1)等漿細胞特異性標誌,而mIg,MHCⅡ類抗原、CD19、CD20、CD21等標記消失。

相關焦點

  • 第八章 淋巴細胞活化過程中信號轉導的分子基礎--第一節 TCR/CD3...
    第八章 淋巴細胞活化過程中信號轉導的分子基礎   淋巴細胞是免疫系統中重要的免疫活性細胞,其活化過程的信號轉導(signal transduction)及其分子基礎極為複雜,是目前分子免疫學及免疫生物學中研究的熱點。
  • 公衛·科普 | 淋巴細胞亞群檢測的臨床意義
    淋巴細胞亞群的方法原理是:基於流式細胞技術手段,外周血中淋巴細胞表面抗原經過抗體孵育後形成抗原抗體複合物,抗體偶聯的螢光素標記在雷射激發下發出特定螢光,不同抗體發射的螢光在通過過濾片後通過光電倍增管收集並轉化為電子信號傳導到電腦,並以模擬信號的形式予以呈現。
  • Immunity:NK B 細胞調節天然淋巴細胞抗感染機制
    2016年7月20日 訊 /生物谷BIOON/ --天然免疫系統是宿主抵抗微生物感染與惡性腫瘤的第一道屏障。天然淋巴細胞,包括NK細胞與最近鑑定出來的ILC(defined innate lymphoid cells)等對於天然免疫反應具有重要的作用。這些天然免疫細胞存在於宿主的不同組織,在組織損傷,感染以及炎症反應中起到了最初的保護作用。
  • 蘭州中醫白癜風醫院T淋巴細胞亞群檢測新技術發布
    T淋巴細胞亞群檢測儀,用於檢測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功能,對分析白癜風疾病發病機理、指導臨床用藥、監控病程發展、觀察療效及監測愈後等有著重要指導意義。【什麼是T淋巴細胞亞群檢測】T淋巴細胞亞群的測定是檢測機體細胞免疫功能的重要指,通過檢測可以了解患者機體的免疫功能是否處於平衡狀態。
  • 雖然T細胞有表達TCR和CD7等共性,但這是一個非均一性的複雜群體
    3.其他表面標誌主要包括以下幾類:(1)組織相容性抗原: T細胞主要表達MHIC I類抗原,個別活化的T細胞可表達MHCII類抗原: MIC及其意義見第六章。(3)病毒受體:淋巴細胞表面還存在病毒受體,例如麻疹病毒受體和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 受體等,通過這類受體,病毒可以選擇性地感染某個T細胞亞群:例如HIV可以通過CD4感染輔助性T細胞引起愛滋病。
  • T淋巴細胞和B淋巴細胞的區別
    T淋巴細胞(T lymphocyte)簡稱T細胞,是由來源於骨髓的淋巴幹細胞,在胸腺中分化、發育成熟後,通過淋巴和血液循環而分布到全身的免疫器官和組織中發揮免疫功能。B淋巴細胞亦可簡稱B細胞。來源於骨髓的多能幹細胞。這種淋巴細胞受抗原刺激後,會增殖分化出大量漿細胞。漿細胞可合成和分泌抗體並在血液中循環。
  • 第四章 細胞因子及其受體--第一節 細胞因子的概念和作用特點
    第四章 細胞因子及其受體   細胞因子(cytokine)是指主要由免疫細胞分泌的、能調節細胞功能的小分子多肽。在免疫應答過程中,細胞因子對於細胞間相互作用、細胞的生長和分化有重要調節作用。
  • 生化細胞所蘇州研究院細胞表型檢測
    一、服務簡介細胞間相互識別的物質基礎是細胞膜分子,包括細胞表面的多種抗原、受體或其他分子,細胞生長發育過程中,處於不同階段的細胞或不同亞型的細胞,其表面有不同的標記,根據這些不同的標記,使用相應的抗體將細胞進行分析檢測,稱之為細胞表型檢測。
  • 淋巴細胞 淋巴細胞百分比偏高的原因
    淋巴細胞淋巴細胞分為T和B細胞。T細胞的主要功能是調節B細胞製造抗體,當外來抗原增多時,T細胞就促進B細胞製造大量抗體,當外來抗原減少時,T細胞就抑制B細胞的功能,從而起到免疫監控作用。此外,T細胞還能分泌一些細胞因子,如白細胞介素—2、轉移因子、幹擾素等來調控免疫反應和直接殺傷有害的抗原性物質。
  • 兒童淋巴細胞分類參考值建立
    >近日,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重慶市兒童感染免疫重點實驗室趙曉東教授團隊等完成的中國兒童外周血淋巴細胞分類正常參考範圍的最新研究成果論文,在過敏和臨床免疫全球排名第一的雜誌《過敏與臨床免疫》上發表。
  • 淋巴細胞是什麼 淋巴細胞百分比偏高的原因
    在我們現實生活中,往往有許多人會出現淋巴細胞百分比偏高以及淋巴細胞百分比偏高低的情況。那引起淋巴細胞百分比偏高與偏低的原因有哪些呢?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一一解答一下。想知道的朋友就來看一下吧。淋巴細胞是什麼淋巴細胞(lymphocyte)白細胞的一種。
  • B細胞的免疫應答及免疫記憶
    T細胞依賴的抗原活化B細胞在細胞表面同時表達MHCⅠ類和II類分子,因此,它們可以向CD4Th和CD8T細胞毒性淋巴細胞呈遞細胞內和胞外抗原。當它們呈遞的抗原肽,與它們自己產生的抗體結合的抗原肽相同時,它們作為抗原呈遞細胞(APC)的作用得到增強。
  • 二、B細胞的膜表面分子
    二、B細胞的膜表面分子   B細胞表面有多種膜表面分子,籍以識別抗原、與免疫細胞和免疫分子相互作用,也是分離和鑑別B細胞的重要依據。B細胞表面分子主要有白細胞分化抗原、MHC以及多種膜表面受體(圖7-2)。
  • 四、NK細胞的功能
    現已知淋巴細胞功能相關抗原-1(LFA-1)與靶細胞表面的細胞間粘附分子-1(ICAM-1)的作用參與NK細胞的識別過程,抗LFA-1或抗ICAM-1McAb可抑制NK細胞的殺活性。此外CD2與LFA-3(CD58)結合以及CD56也可能介導NK細胞與靶細胞的結合。有關白細胞分化抗原和粘附分子分別參見第一章和第二章。   2.殺傷介質 主要有穿孔素、NK細胞毒因子和TNF等。
  • 正確理解B細胞與T細胞的相互作用
    少數抗原直接刺激B細胞,B細胞受到刺激後,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開始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為漿細胞,產生抗體,小部分形成記憶細胞。但有不少教師在「體液免疫」課堂教學中卻延用了這樣的說法:T細胞能將經呑噬細胞處理過的抗原呈遞給B淋巴細胞,從而使B細胞分化為記憶細胞和漿細胞。那麼T細胞能否將抗原遞呈給B細胞?T、B細胞之間的相互作用是如何的呢?
  • T細胞與B細胞的區別是什麼?
    T細胞和B細胞都是淋巴細胞,他們的區別是來源不同,T細胞在胸腺中分化成熟,T是胸腺的拉丁文首字母,B細胞在類囊組織或器官中分化成熟,B是囊的拉丁文首字母
  • 先天淋巴細胞最新研究進展(第1季)
    2018年6月30日/生物谷BIOON/---先天淋巴細胞(innate lymphoid cells, ILC),也被稱作固有免疫細胞,是一類不同於T細胞和B細胞的淋巴細胞亞群,位於腸道黏膜表面中,增強免疫反應,維持黏膜完整性和促進淋巴器官形成。它們缺乏克隆性的抗原受體,在分化過程中也沒有經歷Rag基因的重排過程。
  • 第四十九章 抗惡性腫瘤藥--第一節 抗惡性腫瘤藥的作用及分類
    第四十九章 抗惡性腫瘤藥   惡性腫瘤是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常見病、多發病,是世界各國醫學科學領域中的重大科研課題,目前尚無滿意的防治措施。治療惡性腫瘤的方法仍為手術切除、放射治療和化學治療,後者仍為臨床治療的重要方法。
  • ...研究組發文報導B細胞受體跨膜信號轉導和B淋巴細胞免疫活化新進展
    清華生命學院劉萬裡研究組發文報導B細胞受體跨膜信號轉導和B淋巴細胞免疫活化新進展清華新聞網12月1日電 11月28日,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劉萬裡研究組在《細胞報導》(Cell Reports)期刊發表題為《磷脂醯肌醇4,5-二磷酸和磷脂醯肌醇3,4,5-三磷酸平衡以及胞質分裂作用因子2蛋白的招募和活化調控B細胞抗原受體微簇體成熟》(Grow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