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其他表面標誌主要包括以下幾類:
(1)組織相容性抗原: T細胞主要表達MHIC I類抗原,個別活化的T細胞可表達MHCII類抗原: MIC及其意義見第六章。
(2)致有絲分裂原受體:致有絲分裂原(mitogen)簡稱絲裂原,可通過相應受體刺激靜止期淋巴細胞轉化為淋巴母細胞,發生有絲分裂而增殖。絲裂原種類很多,常見的有植物血凝素(phythemagglutinin, PHA)、刀豆素A
(concanavalinA, ConA) 等。因此可利用PHA和ConA等活化I細胞,也可藉此進行淋巴細胞轉化試驗,判斷細胞免疫的功能狀態。
(3)病毒受體:淋巴細胞表面還存在病毒受體,例如麻疹病毒受體和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 受體等,通過這類受體,病毒可以選擇性地感染某個T細胞亞群:例如HIV可以通過CD4感染輔助性T細胞引起愛滋病。
另外,T細胞表面尚有多種白細胞介素受體(見第五章)、綿羊紅細胞受體(CD2)、整合素(integrin)受體、轉鐵蛋白(transferrin)受體等:還有多種粘附分子,例如LFA-I和CD2等:這些均與T細胞活化有一定的相關性。
(二) T細胞的亞群及其功能
雖然T細胞有表達TCR和CD2、CD3、CD7等共性,但這是一個非均一性的複雜群體;可以分化為表達不同CD分子、具有不同免疫活性的亞群(subset) ,其中較為明確的兩個業群是輔助性T細胞和細胞毒性T細胞。T細胞的這種分化是不可逆的。
輔助性T細胞(helpTcell,T)是能夠幫助B細胞分化成抗體產生細胞和放大細胞免疫應答的一個細胞群,表達CD4但不表達CDB. T.活化後可釋放細胞因子,可以調節工細胞、B細胞、單核一巨噬細胞和其他免疫細胞的活性。Tu表面的CD4分子主要是與MICII類分子相關,而不是與輔助功能相關:因此部分CD4"細胞有細胞毒活性,面某些CD8「細胞有輔助作用。
根據產生細胞因子的不同,T.可被分成3型: Ta. T和Tm T.產生1L-2和IFNY,可以增強細胞免疫應答,促進B細胞合成IgM和IgG2.活化巨嗽細胞:T產生1L-4和11-5,增強1gG1和IgE的合成,增加局部和循環中嗜酸性粒細胞的數量: T.產生中述4類細胞因子,兼具T和Tm的生物活性。不同的抗原誘導的免疫應答可以由不同類型的T.控制,例如編蟲感染的免疫應答由Tm控制,導致IgE血清水平升高和嗜酸性粒細胞數量增加:而原蟲(如利什曼原蟲)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