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電商產品設計有哪些共性——商品模塊

2020-12-05 騰訊網

編輯導讀:每年新產品層出不窮,但如果你仔細觀察會發現,很多產品在設計時都有其共性。如果你能把握其中的共性,那麼在產品設計時就能節省很多功夫。本文作者以電商產品中的商品模塊為例,聊聊產品設計中的那些共性,希望對你有幫助。

今天我從產品設計角度來聊聊電商產品有哪些共性。之所以想聊這個話題,是因為我發現很多產品在設計中都有其共性存在。我試著將這些共性總結出來,以便在日後設計產品的時候,會省去很多時間。

當然,今天的話題希望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有什麼欠妥的地方還請多多批評。

電商的很多業務邏輯和場景都來自於實體經濟。這裡多說一句,很多網際網路行業的業務邏輯和展現形式都來自於實體經濟多年的積累,如果想要做好某一行業的數位化產品,必須深耕這一行業。作為產品經理有那麼一點網際網路思維、會畫個原型、寫個文檔是不夠的。

一、電商的分類

說回電商,在現實生活中你能看到很多種商品交易場所,比如說大到大型的超市、賣場、商場。小到樓下的專賣店、街邊小攤,甚至你手機裡的微商。

同樣電商的分類也有很多種分類,但是站在角度的不同,所以分類的名稱也就不一樣。比如說站在消費者的角度來說,可以分為B2C、C2C、B2B等等,站在行業角度來說,可以分為垂直電商和綜合電商。

這些分類你可以不用記,但是你要了解,因為分類不同,具體到業務上面就不同。以最常見的B2C和C2C來說,這兩個分類的業務邏輯就不一樣。一個是以商家作為出發點進行電商交易,用戶只是用戶。而另一個是,用戶不僅僅是用戶,還有可能成為銷售商品的商家。運營者僅僅是一個平臺而已。當然,B2C和C2C的概念很早就已經出現了,我在這裡就不再贅述了。如果不知道的可以自行搜索。

二、電商的模塊

那既然分類不一樣,業務邏輯不一樣。那我們就先抓住共性的東西形成主線。當主線有了之後,我在再把分支和不同帶入到主線中。當然,我這裡只是講一些主線的東西。至於分類和不同,這就看你工作中的業務需求了。

一般來說,電商分為這幾大模塊。

商品模塊:集合電商平臺所有的商品相關的數據,包括屬性、規格、大小、數量等信息。

訂單模塊:管理查看電商平臺所有的訂單、以及對訂單各種狀態進行操作。

支付模塊:支付相關功能設置。

促銷模塊:對電商平臺促銷活動設置,如滿減、團購等等。

CMS模塊:電商平臺多有對外發布的文章、幫助文檔等。

評價模塊:評論內容的管理、評論等級的設置等等操作。

店鋪模塊:如果電商平臺是C2C模式,則運營人員管理著各個店鋪。

財務模塊:對帳、記帳查詢模塊。

這些是電商平臺的主要模塊,除了這些,還有庫存、採購、物流等等模塊。也是根據業務不同,平臺所處的階段不同,產生出不同的模塊。

初期商品模塊中就可以包含商品管理、庫存模塊、評價模塊的內容,隨著平臺的狀態,就會不斷有的功能拆分出來形成獨立運行的模塊。

在這些模塊中,最重要的是商品、訂單、支付模塊。畢竟電商品臺的作用就是交易、賺錢。

每個模塊並不是獨立的,在他們當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在了解他們之間的聯繫之前。我們先看看各個模塊的功能。今天我們先來看看最重要的商品模塊。

三、商品模塊

商品模塊的功能很廣泛,商品的品類、商品的展示、商品搜索等等都在商品模塊範疇之列。

1. 商品的品類

很多人分不清商品的品類和分類,或者說品類就是商品的分類,其實則不然。商品的分類是以商品屬性為基礎,比如說按照價格分類、按照使用用戶分類、按照產地分類。而品類則是以商品角色進行分類,比如說食品品類分為餅乾、糖果、薯片等等。

品類的概念來自於線下商超,當你進入商場時,你就會看到各種各樣的品類。比如家電、食品、日用雜品等等,這些實際上都是品類。

品類是商品管理和運營的基礎,如果沒有品類,商品管理只能支持很少的商品或者僅僅支持一類商品的展示。就算垂直電商也不敢說不需要品類就可以管理好商品。因為沒有品類,無法實現商品展示的標準化展示和訂單流程的個性化。畢竟不同商品因為品類不同,展示方式也是不同的。

後端品類管理原型

同一品類擁有相同的屬性,在展示時,會方便形成固定的模板進行展示。同樣的相同的品類因為屬性相同,其訂單、物流也會相同。比如說食品和手機,展示的內容一定是不同的。比如說食品有原料,有產地、有保質期,但是手機沒有。我們也沒有聽說這個食品搭載的是IOS系統還是安卓系統的。

從管理者角度,因為相同屬性的原因,其產品的數據、產品的結構都得到的規範。其組織和查詢內容時更加地容易,也更容易獲取用戶畫像,對用戶進行分析。

當然這裡說的品類是針對於後臺來說的,而對於前臺可以根據營銷的需要進行分類。比如說減肥食品這個分類和無糖食品這個分類就有重合,這個在做設計時一定要考慮到。

既然品類這麼重要,那麼要如何設計。

來自於企業。企業內部對產品品類的使用習慣和約定。

來自於行業,如果企業沒有硬性的規定或者是企業剛剛起步,可以參考行業的分類標準。比如我們國家的統計用產品分類目錄,就對我國目前所有的行業進行分類。

可以參考消費者的心理認知,不過這一點在前端做產品分類的時候可以作為參考。

在設計品類的時候,需要考慮的是結構性不要太複雜和可擴展性高。

所謂的結構性就是品類之間呈現關係。在設計品類時不要將品類設計成俄羅斯套娃,一層套一層,這會致使品類鏈條過長,不利於後期的管理和維護。至於幾層比較合適,我的建議是三層比較合適。

大類:電商的主要品類,覆蓋市場。

中類:以商品特性作為依據,考慮商品的差異性。

小類:細分市場,針對某一特定特性進行分類。

所謂擴展性是為了為後期維護減少工作量。雖然說電商不同於實體行業,增減品類時,需要修改的地方很多,甚至在新增或者刪減品類時,需要幾年來完成。但是由於品類關係到商品特性和交易流程,需要產品經理在設計上要考慮進去。基本能通過後臺的一些相應配置進行。

上面說的是後臺的品類,那在設計前臺品類時需要注意什麼呢?

前端分類管理原型圖

儘量支持多個系統多個品類的設計。APP、小程序、微信公眾號每一個平臺要做出單獨的品類分類。

後臺的品類和前臺的品類可以是一對一的關係、也可以是一對多、多對多的關係。配置一定要靈活。

可以用產品的某一個屬性作為分類。比如說手機中作業系統、相機中的感光度等等。

前臺分類配置一定要靈活多變,可刪除、可添加。

品類的設計與規劃是電商系統的起點。從這裡開始。我們正式開始電商設計的旅程。

2. 商品搜索

相對於百度這樣的搜索平臺,電商的搜索系統的標準是快和準,如何能快速地查詢並精準地給出搜索的結果是考驗電商水平的標準。不過作為產品經理來說,這些都不是我們能決定的,我們能決定的是如何通過讓用戶進行少量的操作來購買到心儀的商品。

那麼我們看看前端如何設計。

一般來說,搜索大概分類這幾部分:

第一,帶有搜索框的首頁或者其他頁面,這是搜索的起點。

第二,搜索頁,這是搜索動作的操作頁面,這個頁面包括搜索熱詞、歷史搜索記錄和相關搜索推薦。

第三,就是搜索結果頁。

淘寶搜索的流程

搜索框一般來說會在首頁的頂部,用戶打開APP後第一眼就能看到。搜索框會連帶著默認詞。用戶只要點搜索,就可以搜索默認詞的內容。默認詞可以通過算法算出,也可以在後臺進行手動維護。

當用戶點擊搜索框的時候,就會進入一個搜索頁面。不知道你有沒有考慮過,為什麼會進入一個搜索頁面。這裡有用戶體驗的原因、這裡有運營的原因。其實更重要的還是技術原因。

據說像在頁面上直接恐怕在安卓和IOS都無法實現,我不是一個懂技術的人,如果有偏差還請指正。

因為無法實現,索性在一個單獨的頁面上進行搜索。而這個偏偏這個空白的搜索頁,有人在上面加了熱搜、有人在上面加了廣告位,有人在上面加了歷史記錄。不管怎麼說,從運營的角度來說,這個頁面是成功的。就算現在的技術可以實現直接在首頁搜索,恐怕也沒有人願意摒棄這個搜索頁。

點擊搜索後,呈現出來的是結果,也就是搜索的落地頁。

這就是大概前端搜索涉及到的頁面和流程。

後臺的邏輯則是基於前端呈現而設計。雖然說很多功能都是由程序開發進行實現,比如說分詞、數據查詢等等,但是還是有幾個是通過人工幹預進行的。比如說熱詞維護,這個功能是運營經常用到的,這裡的熱詞可以出現在搜索框下面、可以出現在搜索頁裡面,也可以出現在搜索框中的默認搜索中。

我在網上看到近義詞設置,上下詞義設置、容錯設置等等。這個就要從實際出發,看看運營是否需要。因為不常用,我在這裡就不贅述了。

3. 商品推薦

你有沒有這樣的經歷,當你在電商購物的時候,在一些區域網站會主動向你推薦一些其他的商品,而這些商品與你瀏覽過的商品有關。比如說你買了一個相機,系統會搭配你推薦SD卡,或者你剛剛預訂完一張電影片,網站會推薦給你一包爆米花。

這就是電商運營的核心功能之一:關聯性推薦。

相關焦點

  • 電商產品面面觀:從設計方法到發展趨勢(上)
    導讀目錄前言:開始在線交易重新認識電商產品設計:電商產品的定義/特點電商產品的產品架構電商產品的前臺設計:信息架構/用戶體驗設計/組件化/混合應用電商產品的後臺設計:認識後臺/業務模塊/交易鏈路因此賣方或平臺方需要通過精巧的產品設計、頁面布局和運營手段來向客戶精準的傳達商品信息,使客戶了解產品、產生興趣並最終轉化為購買決策。此階段涉及的產品功能模塊包括商品搜索、商品分類、商品列表、商品詳情及促銷活動宣傳等。
  • 通過商品流轉了解系統模塊組成
    接二連三地寫了十幾篇關於電商財務的內容,都是些粗淺的介紹與總結,這部分只是財務系統的一部分,相對於電子商務公司的系統和業務來說更是很小的一部分。羅馬帝國不是一天建成的,正是因為有了這些微小系統的組成才形成了一個龐大的系統架構。這裡想根據商品的生命周期來介紹一下我所了解的電商公司的系統模塊組成。
  • 產品分析:小米有品——崛起的品質電商
    用戶來源:上線初,通過在網易自家產品(門戶類、遊戲類)對網易嚴選宣傳造勢,將原有的用戶導入其中。 商品來源:網易嚴選進入市場初期從家具這一非標品類切入電商市場,商品採購直溯ODM ,通過尋找優質供應商和設計團隊豐富SKU;ODM指的是原始設計製造商,產品的設計、生產都是出自上遊製造商,然後再貼上網易嚴選的品牌去銷售。
  • 眼鏡商家跨境電商如何實現商品爆單?
    雲鏡發現,有很多眼鏡商家在各大跨境電商平臺上線了自家的店鋪,將自家的眼鏡產品銷往國外。 這是一個很好的經營策略,畢竟人人都懂得,不能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 跨境電商和國內電商齊頭並進,一起運營,總歸是有好處的。
  • 叮咚買菜產品分析:叮咚買菜是如何成為生鮮電商行業一匹黑馬?
    同時,在購買完產品之後,通過售後/退款等服務的設計,讓用戶感到更加的放心。  第五,分類齊全的菜譜功能,為了解決用戶不知道吃什麼以及怎麼燒的需求,叮咚買菜在商品詳情頁的推薦做法和直播功能模塊中的做法靈感提供了豐富的食譜。同時,食譜中也提供了一鍵購買食材的功能,方便用戶下單。
  • 考拉海購產品分析報告:跨境電商行業的運轉邏輯
    正是由於藉助網易集團雄厚的資源,使考拉平臺迅速熱啟動,很快便在跨境電商行業中佔據了一席之地。同時在這個階段主要是完善考拉海購的基礎功能,完善電商產品的主要功能,如物流追蹤,在線客服,實時搜索等功能;同時有不少促銷活動,分享優惠活動,拉取新用戶。
  • B2C電商系統產品架構:全局分析系統定義與職責
    對產品內力來講,更多文章分享聊的是方法論、他人心得,每個人可以體會,但是想吸收還是需要結合日常逐漸消化才可以。而領域經驗,則更多聊的是別人成熟的做法,有時候能很快拿來借鑑,結合自身就能立竿見影。本人在過去七八年的職業經歷中,從事的都是複雜業務的解決方案,更多聚焦在電商系統上下遊,所以電商系統產品架構也算我的產品領域之一。
  • 什麼是社交電商?社交電商的主要類別有哪些?
    社交電商,是電子商務的一種新的衍生模式,通過社交互動、來輔助商品的購買和銷售行為,並將關注、分享、溝通、討論、互動等社交化的元素應用於電子商務交易過程的現象。社交電商的出現,使得購物趨向於場景化,在與人社交、娛樂的互動中產生需求、解決需求、極大地提高了用戶購物的體驗感,更好地適應了消費者消費觀念的變化。
  • 跨境電商APP競品分析:小紅書、網易考拉和達令
    三款軟體均有搜索歷史功能,考慮到海淘商品價格較高的特殊性,用戶在購買產品時較容易躊躇不定,重複搜索商品的頻率較高,達令的搜索歷史模塊放在熱門搜索下方,加上搜索時自動彈出的鍵盤覆蓋,使搜索歷史展示的面積特別小,不利於用戶直接選擇歷史搜索內的商品直接進入,直接影響用戶的搜索體驗。
  • 以蘑菇街和網易考拉為例,看電商產品如何選取內容化功能
    電商產品內容化功能選取方法論的演繹過程及實例分析2.1 電商內容化功能選取方法論我們將從這三個步驟演繹推理出電商產品內容化功能選取方法論了解傳統消費需求路徑了解根據需求路徑節點設計的內容化現有功能有哪些了解內容化功能特性分類(1)傳統消費需求路徑分為兩種
  • 後臺產品經理的原型設計規範
    後臺產品是對前端信息架構的映射,前端要展示什麼後臺就要有什麼,比如PMTalk提供的體驗報告。 針對C端、B端原型設計,兩者聚焦的點一個是核心功能,一個是每個業務的主要功能。
  • 聚焦社區的全品類零售電商超級平臺 | 每日優鮮產品分析報告
    此文就每日優鮮app產品從產品功能框架,市場、用戶、產品功能細節等4個方面進行詳細分析,並對每日優鮮的發展現狀作出總結。產品結構複雜龐大,筆者初入門產品,或有思慮不周,不足之處,歡迎探討與指正。
  • 大洋洲跨境電商平臺有哪些?大洋洲十大跨境出口電商平臺最新排名...
    澳洲的電商市場正在蓬勃發展,下面介紹一下澳洲跨境電商平臺有哪些? 以下排名不分前後: (1)ebay澳洲站 美國電商巨頭eBay成立於1995年,目前已經擴展到包括澳大利亞在內的20多個國家,出售產品範圍包括汽車、電子產品、時裝、家居和園藝產品、體育用品、玩具、商務用品和工業品等。
  • 深度長文(一):什麼是產品架構?
    比如:這是一個電商平臺,那麼核心流程一定是選購商品,添加購物車,下單完成支付。當然B端複雜的業務場景往往會有多條主業務流程,並且附帶了很多分支流程。我們在畫流程的時候,首先要定義橫縱向維度,其次就是劃分模塊。一般來說,流程圖的縱向維度可以做成職能部門/角色/平臺層;流程的橫向維度可以進行平臺層/模塊層的劃分。
  • 色彩系列|解讀「黑色」在電商設計中的運用
    鑑於在之前的一篇文章「5招帶你玩轉電商最常用的色彩搭配!」裡我講到了關於熱鬧促銷型的電商設計最常用的顏色「紅色」在電商設計裡的運用,那麼今天我就講一下熱鬧促銷型的電商設計最忌諱的顏色「黑色」在電商設計裡的運用吧。
  • 考拉海購,為何領跑跨境電商行業?
    下面我們分別去探究一下這兩方都有哪些需求,以及考拉海購是如何很好的滿足他們的需求的。3.1 消費者跨境電商的目標用戶大都集中在80、90後白領等有一定購買力的中產階層。根據艾媒諮詢數據顯示,中國進口跨境電商用戶主要集中在個人收入5000元以上、居住於一二線城市的青年人群體。
  • 產品分析報告 | 「新草」App,用頭條邏輯打造內容電商
    產品功能架構圖新草的主要功能模塊可以拆分為五部分:看筆記、發筆記、話題廣場、筆記信息流卡片、個人中心。產品定位及背景新草是今日頭條繼app「值點」後,推出的第二款電商app,它目前的市場定位為好物內容社區,主要用於好物的分享、種草。當前app內有部分內容關聯了商品,用戶可以在商品界面看到淘寶或天貓的參考價格,但是還不能在app內完成購買行為只能點進連結去第三方平臺購買。這有點像抖音最早的電商嘗試。
  • 一個好的電商小程序有什麼?
    線上電商經濟已經發展多年了,而很多電商活動都是由線下場景演變過來的,而根據線下的需求,線上電商軟體自然會衍生出一些,做電商必須具有的功能。那麼做電商通常需要哪些板塊,我們來列一下:商品板塊用於上傳商品,展示商品必要信息,包括商品圖片、類別、規格、尺寸等商品信息。
  • 跨境電商供應鏈的組成有哪四個部分
    跨境電商供應鏈的組成有: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交易鏈。這四個部分都是在全球範圍內進行和實現的供應鏈。 (1)產業鏈: 主要圍繞產品的實現來定義。主要環節包括需求規劃、設計、研發、試生產、採購、生產、交付和售後服務。產業鏈展示了一個產品輸出的過程,它使我們能夠清晰地理解產業鏈中的所有環節,從而理解產業鏈中所需的資源和能力。
  • 產品分析 | 脫穎而出的每日優鮮,背後的邏輯是什麼?
    本文以產品分析的視角,從行業背景、業務模式、成長路徑、產業鏈、核心業務、產品迭代、產品結構和產品運營等幾個模塊帶你深入了解每日優鮮發展的核心驅動力。下面我們分別去探究一下這兩方都有哪些需求,以及每日優鮮是如何更好的滿足他們的需求的。4.1 消費者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品質、易購得性(線上購物物流配送、線下購物店鋪距離)、價格是消費者線上或線下購買生鮮產品關注最多的三個因素。同時,結合現實生活,將食品安全和購買效率也同樣作為考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