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教材
《伴性遺傳》選自人教版生物必修二第2章第3節。本節課講述伴性遺傳的現象和特點以及在實踐中的應用。本節以及本章的其他兩節《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基因在染色體上》都是在第一章認識孟德爾遺傳規律的基礎上,沿著科學家探究基因在細胞中位置的腳步而設計的。本節又為《人類遺傳病》的學習打下基礎。
二、說學情
在之前學生已經知道基因位於染色體上,這為他們理解本節課基因和性染色體行為一致打下了基礎。生活中學生知道遺傳病的概念但並不了解伴性遺傳病的特點,因此適合帶領學生以探究的方式學習伴性遺傳。高中學生的邏輯思維已經接近成熟,而且通過之前的學習具備了一定的科學分析思維,可以對伴性遺傳的例子紅綠色盲症遺傳進行探究。
三、說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概述伴性遺傳的特點。
【能力目標】
(1)通過分析資料,總結出伴性遺傳的規律;發展分析問題,揭示事物規律的能力。
(2)通過伴性遺傳規律在生產實踐中應用的學習,提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通過道爾頓發現紅綠色盲症的過程,養成善於發現生活中小問題的習慣,形成探究生活中現象的意識。
(2)形成生物聯繫生活生產的觀念,用生物學知識解決生活中問題的意識。
四、說教學重難點
根據教學目標確定本節課教學重點為:伴性遺傳的特點。本節課主要以紅綠色盲的分析為例學習伴性遺傳的特點,所以難點為:分析紅綠色盲遺傳。
五、說教法學法
本節課主要是以紅綠色盲為例進行問題探究,因此我會準備足夠的資料,引導學生自主閱讀、小組討論,對問題進行自主的探究和討論,得出伴性遺傳的特點和應用。
六、說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首先是導入新課環節。為了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我會請同學們根據PPT上的紅綠色盲檢查圖,檢測自己的色覺。此時學生會積極的參與到檢測和討論中。之後教師引出:有一種色覺不正常的病症叫紅綠色盲症,它是一種伴性遺傳病,請大家說說什麼是伴性遺傳。在忙碌的高中學習生活中,教師採用這樣的導入可以很迅速的引起學生的興趣,在不知不覺中帶領學生進入本節課伴性遺傳的學習。
2.新課展開
接下來就是我的新課展開環節,將分為三步進行:
第一步是探究人類紅綠色盲症,首先我會出示紅綠色盲症家系圖。提出問題串:①家系圖中患病者是什麼性別?說明色盲遺傳與什麼有關?②Ⅰ代中的1號是色盲患者,他將自己的色盲基因傳給了Ⅱ代中的幾號?③Ⅰ代1號是否將自己的色盲基因傳給了Ⅱ代2號,這說明紅綠色盲基因位於X染色體上還是Y染色體上?④為什麼Ⅱ代3號和5號有色盲基因,而沒有表現出色盲症?通過觀察思考學生能知道紅綠色盲症是伴X隱性遺傳病。此時我會展示人類男性和女性的染色體組型圖,請學生看圖思考為什麼色盲基因只存在於X染色體上?學生通過觀察會得出:因為X染色體和Y染色體形態差異,Y染色體上沒有色盲基因的等位基因。整個過程我用問題引導學生的思路,學生通過觀察圖得出結論,這樣可以發展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接著請學生自己用表格總結出紅綠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現型並且分析為什麼色盲男性患者多於女性?通過以上的學習學生能夠得出正確結論,此時我會請學生代表上講臺展示他的結果,師生對他進行評價。用表格做總結可以幫助學生理清思路,養成對比總結的習慣。
接下來帶領學生分析正常女性與男性紅綠色盲婚配、女性紅綠色盲基因攜帶者與正常男性婚配的遺傳圖解。在學生學會如何分析遺傳圖解後,為了發展學生的分析能力。請學生以生物小組為單位分析女性紅綠色盲基因攜帶者與男性紅綠色盲婚配、女性紅綠色盲與正常男性婚配的遺傳圖解。師生共同總結出紅綠色盲的遺傳的特點是交叉遺傳、患者男性多於女性、一般為隔代遺傳。
第二步是探究抗維生素D佝僂病遺傳特點,由於已經帶領學生對人類紅綠色盲症做了分析,他們有了一定的分析思路和知識基礎,所以我會讓學生以生物小組為單位自主學習抗維生素D佝僂病遺傳這一部分的內容。在學生討論過程中我會巡視指導,參與到他們的討論中。經過討論,我會請一位學生化身小老師上臺講這一部分的內容,之後我會注意總結抗維生素D佝僂病是伴X顯性遺傳病,其遺傳特點是:女患者多於男患者、世代連續、男患者的母親和女兒定是患者。
第三步是學習伴性遺傳的實踐應用,學習生物科學不是為了單純的學習知識,而是為了提高生物科學素養,用知識改變生活。所以生物學習要緊密的聯繫實踐。這一部分我會給學生多舉一些例子,如通過眼色區別子代果蠅的雌雄,通過蘆花羽毛區別雛雞的雌雄,通過分析家系圖決定生男生女等。生活真實的例子更能直觀的體現出這一部分學習的價值。
這一部分的知識有一定的難度,為了加深學生的理解。我會讓學生做教材上的基礎題,並請有興趣的同學把拓展題也做了。通過分層次習題的練習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也可以讓我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以便針對性輔導。
3.小結作業
在課程結尾我會帶領學生一起回顧本節課內容,總結伴X顯性遺傳病和伴X隱性遺傳病的遺傳特點,幫助學生形成完整的知識框架。並請同學們課後收集一個血友病患者家族的家系圖,嘗試分析血友病是什麼遺傳病。下一節課的時候進行分享。這樣的作業既能應用本節課所學到的知識,同時也鍛鍊學生搜集、分析資料的能力。
七、說板書設計
下面說一說我的板書設計,我用表格的形式把本節課的重點呈現在黑板上,做到整潔清晰、大方明了。這就是我的板書設計。
《植物體的結構層次》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描述構成植物體的各種組織是通過細胞分裂和分化形成的。
(2)識別植物體的幾種組織。
(3)說明植物體的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植物體。
【能力目標】
(1)通過對植物體六大器官的學習,提高觀察能力、邏輯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
(2)通過對動、植物體結構的比較,提高歸納總結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對植物體結構層次的學習,進一步形成生物體是一個整體的生物學觀點。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植物的幾種主要組織。
【難點】
植物的幾種主要組織。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複習導入:動物體的結構層次是怎樣的?那植物體的結構層次又是怎樣的呢?是否跟動物體一樣?引導學生回答,聯想植物體的結構層次是怎樣的,由此導入新知識的學習。
(二)新課展開
1.綠色開花植物有六大器官
教師展示綠色植物實物,提出問題,學生觀察思考回答。
(1)綠色開花植物是怎樣生活的?(根吸收土壤中的水和營養物質,在有陽光、溫度適宜的環境下生活。)
(2)綠色開花植物有哪些器官,分別有何功能?(根、莖、葉、花、果實、種子。根、莖、葉與植物的營養有關,稱為營養器官。如根從土壤中吸收水分、無機鹽,莖運輸水分、無機鹽和有機物,葉通過光合作用製造有機物。花、果實、種子在綠色植物的一生中出現比較晚,它們與植物的生殖有關,稱為生殖器官。)
2.植物的幾種主要器官
學生觀察課前準備的植物標本,教師提出問題,小組討論回答,教師補充。
(1)植物是怎樣由受精卵形成組織的?與動物一樣嗎?(植物體是由受精卵分裂形成分生組織,分生組織再分化形成其他各種組織。不同之處在於動物體是由受精卵分裂為一群細胞,再分化成為四種組織。植物體是從分生組織分化出其他組織的,組織名稱也不一樣。)
(2)植物器官是由哪些組織構成的?(以甘蔗、橘子為例:甘蔗的莖以機械組織、輸導組織為主,剝去的皮是保護組織,咀嚼到的甜汁來自營養組織,咀嚼後剩下的絲絡為輸導組織;橘子的果實中營養組織居多,剝去的橘子皮為保護組織,「筋絡」為疏導組織,果肉主要為營養組織。)
學生分角色扮演植物不同器官,教師總結植物是一個統一的整體。
(3)植物體是一個整體嗎?為什麼?(植物體與動物體的生長發育相似,也是從受精卵開始的。受精卵經過細胞分裂、分化,形成組織、器官,進而形成植物體。可描述為:植物體是由六大器官組成的;每一種器官都由幾種不同的組織構成;每一種組織都由形態相似、結構和功能相同的細胞聯合在一起形成的,可概括為:細胞→組織→器官→植物體。)
教師列表比較動植物結構層次的異同,學生填表,鞏固本課新知。
(三)小結作業
小結:學生分享本課所學。
作業:課下觀察家中的蔬菜水果,區分它們分別是什麼器官,與同學分享。
四、板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