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小夥伴因為考場的緊張情緒,沒能寫出一份適合的教案,結果臨場發揮不佳,導致面試失敗。
所以,教師之夢每天都會給大家分享各個學科的面試試講模板,每個學科的都會推送,具體內容請看文末的「往期回顧」哦!希望大家看了以後能多加練習~
小學科學《沉浮與什麼因素有關》試講稿
1、課前,將實驗器木才發放給學生並在小組選一組長和記錄員。這樣,有助於組織教學。 2、一上課就出示( 課件)潛水艇的遊戲,讓學生觀察,然後提出問題「你們都看到了什麼現象?」(複習「沉浮的現象」,導入本課課題。) ①「這是一個蓋緊的空瓶,把它放在水裡觀察沉浮現象。」 ②「這是一個同樣大小的瓶子(瓶內裝滿沙子蓋緊蓋不讓學生發現),放入水中觀察現象」(同學匯報,看到沉下了。) ③提問「為什麼同樣大小的瓶子,在水中會出現不同的現象呢?」 (前排的同學很容易發現,第二個瓶子裡有東西。學生會說「第二個瓶子裡有東西重,就沉下去,第一個瓶子輕就浮起來。」) ④「請你把『沉』的瓶子取出來,檢驗你的回答是不是正確。」 ⑤提出「大家想:有什麼方法,把這個沉下去的瓶子讓它浮上來?」(學生能想出:「把沙子倒掉」的方法。) (1)講明實驗要求————「在我們每組實驗臺上有一些物體,(出示:小石塊,泡沫塑料塊,橡皮泥,乾淨的粗沙一包,帶蓋玻璃瓶,浮標,易拉罐,帶蓋小塑料瓶,吸管,橡皮筋。)這些物體有的沉在水底,有的浮在水面,你們可以借鑑改變玻璃瓶的沉浮方法,使沉在水中物體浮上來;浮上來的要想方法讓它沉下去; ②提出小組活動規則(排好輪流操作次序,大家想方法,每次1-2人操作,互相合作) ③分組開展活動:(教師巡視,進行指導,在巡視中重點指導學生用沙子改變玻璃瓶和浮標的沉浮;用橡皮筋把重的物體與泡沫綑紮,增加物體的體積,就會浮起來。啟示把橡皮泥的形狀變成船形。) ①學生說出具體的操作方法時,要提示:「這樣做對××物體會有什麼影響?」(增加或減少了物體的重量,體積大小) ②學生如果沒有用沉浮關係說明現象時,要追問:「你根據什麼要這樣做?」 ③適時針對「方法」把缺項(「增加減小物體的重量」「增加減少物體體積」)填充在表格中 1、學生利用自帶吸管和空易拉罐,分小組操作,然後學生在講臺上演示。 2、活動後研討:易拉罐做成的「潛水艇」與真的潛水艇相比較,它們的沉浮有什麼相同的地方?(進水增加重量,下沉,排水減少重量上浮。) 2、介紹材料,講解製作方法,要求(如課本內容及插圖) 3、教師先演示,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也試一試。思考:擠壓瓶子與「潛水艇」的下沉有什麼關係?(擠沉,鬆浮)
本文提供的教案,適用於教師考試和在職教師參考,試講的朋友可以在原基礎上在進行精簡,小編爭取為大家整理全面!需要其他題目的模板請在本頁面底部進行留言(格式:小學語文:白鵝),小編會根據點讚數排名高低進行逐步推送,謝謝大家!
希望大家點下右下角並且多多轉發
支持一下我們的,非常感謝!
註:以上「說課稿」來源於「中公教育」,如有侵權,請聯繫小編:wangyao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