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HC I 和 MHC II 類分子的差異在哪?

2021-01-10 行雲流水老師

主要組織相容性複合體(MHC)是存在於哺乳動物中的具有高度多態性的基因簇。

主要組織相容性抗原(MHA)由主要組織相容性複合體(MHC)控制表達。

MHC在人類中稱為HLA複合物,在小鼠中稱為H-2複合物。

MHC基因和功能:

它是6號染色體上一段長DNA內的基因的集合,該基因編碼3類分子

I類MHC基因:編碼幾乎所有有核細胞表面表達的MHC I 類分子;包括:B,C,A等基因座位;

I類基因產物的主要功能是呈遞抗原肽至Tc細胞。

2.II類MHC基因:主要編碼APCs上表達的糖蛋白;

包括:DP,DQ,DR等基因座位;

它們在那裡向T h 細胞呈遞加工的抗原肽。

3.III類MHC基因:主要編碼具有免疫功能的各種分泌蛋白;

包括補體系統的成分和與炎症有關的分子(例如C4,TNF,熱休克蛋白)。

I類MHC和II類MHC之間的主要區別(包括它們的抗原加工和呈遞途徑):

相關焦點

  • 第二節 MHC抗原
    其後,其它HLA-Ⅰ、Ⅱ類分子結構的研究也取得了進展,從而對這些分子的生物學功能提供了較確切的解釋。   (一)HLA-Ⅰ類分子   所有的HLA-Ⅰ類分子均含有二條分離的多肽鏈,一條是由MHC基因編碼的α鏈或稱重鏈(44kD)。
  • 第三節 MHC分子的功能
    因此,只有MHC-Ⅱ類分子陽性細胞才具有抗原呈遞能力,且細胞表面Ⅱ類分子密度與其抗原呈遞能力呈正相關。   TC與病毒感染的靶細胞相互作用受MHC-Ⅰ類抗原的約束。TC的TCR聯合識別靶細胞表面的病毒抗原以及MHC-Ⅰ類分子α2和β2功能區的多態性決定簇。同時,TC表面的CD8分子識別Ⅰ類分子α3區的非多態性決定簇。
  • 全基因組篩選鑑定出調節MHC-I和MHC-II的譜系和腫瘤特異性基因
    全基因組篩選鑑定出調節MHC-I和MHC-II的譜系和腫瘤特異性基因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4 13:10:01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Jonathan W.
  • 學了這麼多年免疫,終於搞懂MHC和抗原肽的結合方式
    昨天被一個可以直接錨定在MHC-I類分子上的抗源遞呈方式整弱智了,今天特地惡補了一下姿勢,終於揭開了天天掛在嘴邊的MHC和抗原肽的結合方式。MHC以其產物結合併提呈抗原肽供TCR識別,必然涉及MHC分子和抗原肽的結合。MHCⅠ、Ⅱ類分子接納抗原肽的結構,是位於該分子遠膜端的抗原結合槽 。
  • Nature:胰腺癌通過自噬降解MHC-I促進免疫逃避!
    胰腺癌的腫瘤微環境中含有多種抑制細胞毒性T細胞功能的免疫細胞,包括髓細胞、腫瘤相關巨噬細胞和調節性B細胞。此外,癌細胞自身釋放的信號(通常是由腫瘤促進基因(如編碼Ras和Myc蛋白的基因)異常激活介導的)在創造這種深度免疫抑制環境中起著關鍵作用。此外,腫瘤微環境中的成纖維細胞分泌物質,產生物理屏障,阻止T細胞進入腫瘤部位。
  • 胰腺癌通過自噬降解MHC-I促進免疫逃避!
    胰腺癌的腫瘤微環境中含有多種抑制細胞毒性T細胞功能的免疫細胞,包括髓細胞、腫瘤相關巨噬細胞和調節性B細胞。此外,癌細胞自身釋放的信號(通常是由腫瘤促進基因(如編碼Ras和Myc蛋白的基因)異常激活介導的)在創造這種深度免疫抑制環境中起著關鍵作用。此外,腫瘤微環境中的成纖維細胞分泌物質,產生物理屏障,阻止T細胞進入腫瘤部位。
  • 腫瘤MHC I類限制性抗原與腸球菌噬菌體之間的交叉反應
    腫瘤MHC I類限制性抗原與腸球菌噬菌體之間的交叉反應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8/21 18:40:48 法國古斯塔夫·魯西癌症園區(GRCC)Laurence Zitvogel和Guido Kroemer研究組合作取得最新進展
  • 【Remix】關於腫瘤細胞MHC-I一個可做的點
    細胞內存在LC3相關內吞,很自然的,會把這兩篇文章的發現和LC3相關內吞聯繫到一起,可文獻[1]排除了這種可能:FIP200、ATG14、ATG13、Ulk只和自噬有關,沉默它們後,細胞表面MHC-I上調(a-j);Rubicon
  • 自噬通過降解MHC-I促進胰腺癌的免疫逃逸
    PDAC細胞在細胞表面顯示MHC-1的表達降低,而在自噬體和溶酶體中表現出主要的定位。明顯地,自噬的抑制恢復了MHC-1的表面水平,並導致改善了抗原呈遞,增強了抗腫瘤T細胞反應並降低了同源宿主小鼠的腫瘤生長。 因此,通過消耗CD8+T細胞或減少MHC-1的表面表達來逆轉自噬抑制的抗腫瘤作用。
  • 掛金燈Physalis alkekengi var. franchetii
    掛金燈Physalis alkekengi var. franchetii茄科酸漿屬別名:紅姑娘,酸漿
  • 雙相II型和I型是否存在不同的基因型?——臨床現象學差異
    在雙相譜系概念發展的早期,就有報導稱UPD、BD-II和BD-I之間存在差異。名BD-II患者的病程和自殺行為,發現在自殺行為變量方面沒有顯著差異,並指出用自殺率來區分兩組幾乎沒有用。雖然BD- II的非典型特徵和抑鬱混合狀態明顯多於UPD,但進一步分析發現,非典型和早髮型UPD與BD-II之間存在聯繫。在發病年齡、復發情況、BD-II家族史等方面,BD-II患者與非典型UPD患者無顯著差異,但與典型UPD患者卻存在顯著差異。在非典型特徵、復發及BD-II家族史方面,BD-II與晚發UPD有顯著差異,但與早發UPD無顯著差異。
  • . | 多重定量免疫肽組學平臺揭示MHC I結合肽變化
    White教授,課題組的研究方向是利用基於質譜的蛋白質組學與計算模型相結合來定量分析正常和病理生理過程的細胞信號網絡變化,並定義新的治療靶標和治療策略。I類主要組織相容性複合物(class I 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es,MHC I)呈遞的肽可以作為免疫細胞識別的靶標。
  • 螺旋藻中的肽類分子或具有明顯的降血壓效應
    研究人員通過研究從螺旋藻中分離出了一種肽類(由胺基酸組成的特殊分子),當在實驗室中對離體的動脈和動物模型進行研究後他們發現,這種肽類能夠擴張動脈血管,從而產生抗高血壓的效應。研究者Albino Carrizzo表示,我們首先模擬螺旋藻提取物在機體中的消化過程,換句話說,我們能夠再現攝入這種肽類物質後人類機體腸道所發生的改變,這樣研究人員就能夠分離出被機體所吸收的肽類分子。
  • 新型肽類分子如何改善人類健康?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多篇研究成果,共同解讀科學家們如何利用肽類分子抵禦多種疾病,改善人類健康!分享給大家!【7】Ang Chem Int Ed:科學家開發出新型大環肽類分子 有望治療阿爾茲海默病和2型糖尿病doi:10.1002
  • 揭示MHC-II在其中的重要作用
    這個領域的大多數研究和新的療法都集中在CD8+ T細胞上。作為一種類型的免疫細胞,CD8+ T細胞識別和破壞其他的展示出癌症抗原(有助於導致腫瘤產生的突變蛋白)的細胞。與此同時,另一種類型的免疫細胞---CD4+ T細胞---和它們識別的分子信號很少受到人們的關注。
  • SARS-CoV-2的ORF8通過抑制MHC-I促進免疫逃逸
    比如,COVID-19的潛伏期更長,無症狀感染和康復後又復陽的情況更常見。  而MHC-I分子對於機體的抗病毒免疫至關重要。被病毒感染細胞表面的MHC-I可以把信息傳遞給CD8+ T細胞,從而清除被感染細胞,阻斷病毒傳播。HIV等病毒可以下調宿主細胞表面的MHC-I,逃避免疫系統的監察,促進慢性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