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MHC I類限制性抗原與腸球菌噬菌體之間的交叉反應

2021-01-07 科學網

腫瘤MHC I類限制性抗原與腸球菌噬菌體之間的交叉反應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8/21 18:40:48

法國古斯塔夫·魯西癌症園區(GRCC)Laurence Zitvogel和Guido Kroemer研究組合作取得最新進展。他們發現腫瘤主要的組織相容性複合物(MHC)I類限制性抗原能夠與腸球菌噬菌體進行交叉反應。相關論文於2020年8月21日發表於《科學》。

他們在噬菌體腸球菌基因組中的噬菌體尾長捲尺蛋白(TMP)中鑑定了MHC I類結合表位。用環磷醯胺或抗PD-1抗體進行免疫治療後,攜帶該噬菌體的平腸埃希氏菌感染的小鼠,產生了TMP特異性H-2Kb限制的CD8 + T淋巴細胞應答。經改造可表達TMP表位的細菌菌株改善了小鼠的免疫治療。在腎癌和肺癌患者中,糞便中腸球菌的存在以及腫瘤TMP交叉反應抗原的表達與PD-1阻斷療法的長期獲益相關。在黑色素瘤患者中,檢測到識別與微生物肽交叉反應的天然加工的癌症抗原T細胞克隆。

研究人員表示,腸道菌群能夠誘導與腫瘤相關抗原交叉反應的共生特異性記憶T細胞。

附:英文原文

Title: Cross-reactivity between tumor MHC class I–restricted antigens and an enterococcal bacteriophage

Author: Aurélie Fluckiger, Romain Daillère, Mohamed Sassi, Barbara Susanne Sixt, Peng Liu, Friedemann Loos, Corentin Richard, Catherine Rabu, Maryam Tidjani Alou, Anne-Galle Goubet, Fabien Lemaitre, Gladys Ferrere, Lisa Derosa, Connie P. M. Duong, Meriem Messaoudene, Andréanne Gagné, Philippe Joubert, Luisa De Sordi, Laurent Debarbieux, Sylvain Simon, Clara-Maria Scarlata, Maha Ayyoub, Belinda Palermo, Francesco Facciolo, Romain Boidot, Richard Wheeler, Ivo Gomperts Boneca, Zsofia Sztupinszki, Krisztian Papp, Istvan Csabai, Edoardo Pasolli, Nicola Segata, Carlos Lopez-Otin, Zoltan Szallasi, Fabrice Andre, Valerio Iebba, Valentin Quiniou, David Klatzmann, Jacques Boukhalil

Issue&Volume: 2020/08/21

Abstract: Intestinal microbiota have been proposed to induce commensal-specific memory T cells that cross-react with tumor-associated antigens. We identified 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MHC) class I–binding epitopes in the tail length tape measure protein (TMP) of a prophage found in the genome of the bacteriophage Enterococcus hirae. Mice bearing E. hirae harboring this prophage mounted a TMP-specific H-2Kb–restricted CD8+ T lymphocyte response upon immunotherapy with cyclophosphamide or anti–PD-1 antibodies. Administration of bacterial strains engineered to express the TMP epitope improved immunotherapy in mice. In renal and lung cancer patients, the presence of the enterococcal prophage in stools and expression of a TMP–cross-reactive antigen by tumors correlated with long-term benefit of PD-1 blockade therapy. In melanoma patients, T cell clones recognizing naturally processed cancer antigens that are cross-reactive with microbial peptides were detected.

DOI: 10.1126/science.aax0701

Source: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69/6506/936

Science:《科學》,創刊於1880年。隸屬於美國科學促進會,最新IF:41.037

相關焦點

  • 腫瘤免疫治療:CAR-T的靶向抗原
    CAR-T靶向的腫瘤抗原可分為兩類:  腫瘤特異性抗原:特異性地在腫瘤細胞表面表達,在正常組織中無表達,這是最理想的抗原。靶點抗原的特異性越高,CAR-T細胞就可越專一地針對特定的腫瘤細胞,對正常細胞不作用,從而降低機體不良反應。這種理想的抗原並不多,目前受到關注的有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FGRvIII和前列腺特異性膜抗原PSMA等。
  • 通過單態性MHC I類相關蛋白MR1可實現普遍性T細胞腫瘤靶向
    通過單態性MHC I類相關蛋白MR1可實現普遍性T細胞腫瘤靶向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5 10:53:32 英國卡迪夫大學Andrew K.
  • 綜述 | Cancer Letters:腸道菌群與腫瘤免疫治療(國人作品)
    1 微生物群與腫瘤所有與宿主相關的微生物都是在出生後通過垂直傳播獲得的,然後通過整個生命中的環境暴露而繼續進化。腸道菌群在天然免疫和獲得性免疫反應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腸道菌群可以實現調控炎症、感染、食物和共生抗原耐受之間的微妙平衡。
  • 發現MHC-非限制性細胞毒性淋巴細胞殺傷腫瘤細胞的新調控因子
    與T細胞不同的是,MHC-非限制性的細胞毒性淋巴細胞(包括自然殺傷(NK)細胞)可以不受MHC的限制而殺死對T細胞有抗性的腫瘤細胞。探索MHC-非限制性的細胞毒性淋巴細胞的機理對於發展免疫治療的新策略具有重要的意義。
  • Sci Adv丨MHC-非限制性細胞毒性淋巴細胞殺傷腫瘤細胞的調控因子
    不同的腫瘤對免疫療法的響應不同,這主要是受腫瘤組織主要組織相容性複合物(MHC)途徑的影響。與T細胞不同的是,MHC-非限制性的細胞毒性淋巴細胞(包括自然殺傷(NK)細胞)可以不受MHC的限制而殺死對T細胞有抗性的腫瘤細胞。探索MHC-非限制性的細胞毒性淋巴細胞的機理對於發展免疫治療的新策略具有重要的意義。
  • 胰腺癌能靠自噬消除表面MHC-I類抗原,讓免疫細胞失去目標而無從下手
    如果癌細胞表面的MHC-I類抗原少,抗原提呈細胞就不會把這些抗原加工,然後交給CD8+T細胞識別,抗腫瘤免疫應答自然就被削弱了。此前的研究顯示,在60%的胰腺癌中,會出現癌細胞表面MHC-I類分子的大量減少[3]。
  • 超級抗原是何物?從I類新藥到增強免疫保健品,探尋協合生物集團產業...
    1999年,一款名為「金葡素注射液」的I類新藥獲批上市,成為我國首款獲批的生物製品藥品,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個超級抗原生物製劑,已知最強大的生物免疫調節劑之一。
  • 第二節 MHC抗原
    (一)HLA-Ⅰ類分子   所有的HLA-Ⅰ類分子均含有二條分離的多肽鏈,一條是由MHC基因編碼的α鏈或稱重鏈(44kD)。根據對HLA-A2和Aw68分子的晶體結構分析,Ⅰ類分子可分為四個區:(圖5-5):①氨基端胞外多肽結合區:該區由二個相似的各包括90個胺基酸殘基的片段組成,分別稱為α1和α2。該功能區含有與抗原結合的部位。
  • 促進腸球菌獨特生物學和內在抗生素耐藥性的基因
    編輯:李欣雨 佘尼卓嘎 王嘉瑩 魏韜(華南農業大學食品學院)腸球菌是耐多藥醫院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以其對環境的堅固性而著稱,並延伸至固有的最後,Michael團隊鑑定了在最接近的非腸球菌親戚vagococci中不存在的基因,這些基因在選擇和不選擇抗生素的情況下對適應性都有重要貢獻,從而增進了對腸球菌獨特生物學的理解。腸球菌是醫院傳播的抗生素耐藥性感染的主要原因。
  • 耐萬古黴素腸球菌感染的管理,這三點尤為重要!
    此外,噬菌體的應用也可能成為一種從腸道內清除VRE的新策略。《耐萬古黴素腸球菌感染防治專家共識》建議定期對醫護人員,尤其是重點工作部門(ICU、麻醉科、外科)工作人員進行VRE定植的篩查;對於外科醫生如確定VRE定植,建議暫停其手術,避免手術汙染;定期對醫院長期住院患者進行VRE定植的篩查;制定本院VRE定植動態監測體系,觀察變化趨勢。
  • 【盤點】cell report:交叉呈遞—腫瘤免疫療法潛在藥物靶點
    (即CD8陽性T細胞)反應,起到殺傷腫瘤的作用。而交叉呈遞的發現讓研究者們開始考慮Fc受體介導的細胞內吞對DC交叉呈遞激活CD8+T細胞的影響。之前已經有研究表明:IgG的受體FcγR1能夠促進DC的交叉呈遞。體內游離的抗原與IgG結合後會形成抗原-抗體複合物,這一複合體能夠被DC表面的FcγR1識別而發生結合。與經典的FcR功能相似。這種結合導致了DC對抗原-抗體複合體的內吞作用,並最終促進了特遠特異性的交叉呈遞反應。
  • 學了這麼多年免疫,終於搞懂MHC和抗原肽的結合方式
    昨天被一個可以直接錨定在MHC-I類分子上的抗源遞呈方式整弱智了,今天特地惡補了一下姿勢,終於揭開了天天掛在嘴邊的MHC和抗原肽的結合方式。MHC以其產物結合併提呈抗原肽供TCR識別,必然涉及MHC分子和抗原肽的結合。MHCⅠ、Ⅱ類分子接納抗原肽的結構,是位於該分子遠膜端的抗原結合槽 。
  • Nature:胰腺癌通過自噬降解MHC-I促進免疫逃避!
    圖片來源:Nature在過去的十年裡,免疫療法在治療許多實體癌症(那些不是由血細胞形成的)方面取得了驚人的進展,這些實體癌症對早期的治療嘗試沒有反應。其中一個進步是檢查點抑制療法的發展。觸發免疫反應時,T細胞識別呈遞癌細胞表面並綁定到主要組織相容性複合體(MHC)類分子上的肽片段(稱為抗原)。腫瘤細胞不會呈遞抗原是解釋腫瘤細胞躲避免疫系統的一個原因。這些分子由一個不變的β2-微球蛋白質(由B2M基因編碼)和HLA基因編碼的蛋白質組成,HLA基因編碼的抗原結合位點各不相同,從而使不同的抗原結合不同的MHC分子。
  • 蟑螂相關菌與人類健康風險|梭狀芽孢桿菌|沙雷氏菌|擬桿菌|腸球菌|...
    然而,沒有直接證據表明蟑螂會傳播醫院感染,根除蟑螂與降低感染率之間的聯繫可能與更普遍的清潔度改善有關。最近一項強調蟑螂與傳染病之間關係的綜述得出結論,儘管蟑螂會增加風險,醫院不應容忍蟑螂,但目前還沒有確切證據證明蟑螂直接參與了傳染病向患者的傳播。
  • 益生菌的分類介紹--(糞腸球菌)
    應用C多糖抗原,根據蘭氏(Lancefield)血清學分類,可將鏈球菌分成許多群。糞鏈球菌屬於D群。D群鏈球菌分腸球菌和非腸球菌兩類。前者包括糞鏈球菌(S.faecalis)、屎鏈球菌(S.faecium)和堅忍鏈球菌(S.durans),後者有牛鏈球菌(S.bovis)和馬腸鏈球菌(S.equinus)。
  • 抗擊呼吸道病毒,腸-肺軸與肺部免疫有何關係?
    研究發現,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等很多慢性肺疾病患者,常同時患有炎症性腸病(IBD)或腸易激症候群(IBS)等胃腸道疾病;此外,哮喘患者往往存在腸黏膜功能或結構的改變,COPD患者的腸黏膜通透性顯著增加。 需要注意的是,「腸-肺軸」是雙向的。
  • 第五節 癌胚抗原的免疫細胞化學
    第五節 癌胚抗原的免疫細胞化學   一、癌胚抗原的特點   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CEA)是分子量約20萬的糖蛋白,具有二級以上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