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6年12月24日 周六
地點:清華大學 青年廣場
2016年即將結束,這是年前來清華作最後一次的自然觀察。綠園離西門很近,來的次數最多,而位置稍遠的青年廣場內仍有一些想要記錄的植物,還沒來的及細細觀察,於是在校內租了輛自行車,直奔青年廣場。今天的室外溫度很低,仍有輕度的霧霾,校園內的行人不多,一路穿行而過。
進入廣場內,蕭瑟的冬季,沒有了葉片的遮掩,視野變得十分開闊,此時灰褐、枯黃是園區內的主色調。土坡上,有幾叢紅瑞木(山茱萸科 棶木屬),約一人高的灌木,枝幹紫紅色,上面散生著淡黃色的小皮孔,略為突起。紅瑞木在小區及公園內很常見,秋季時葉片和枝幹都是火紅一片,尤為惹眼,收集過紅瑞木的葉片,壓製成標本十分漂亮。進入冬季雖然沒有了葉片,紅瑞木仍是不錯的觀枝植物。
沒有葉子和果實,僅憑光禿禿的枝椏辨識不熟悉的樹種,是挺有難度的,當看到化香樹(胡桃科 化香樹屬)枝頭特徵明顯的果序時,頓感欣喜。
胡桃科下的化香樹屬僅有2種植物,其一的化香樹在我國及朝鮮、日本都有分布,而另一種圓果化香樹則是我國的特有植物,與化香樹的主要區別在於果序的形態,主要分布於廣東、廣西和貴州地區。青年廣場內有兩株化香樹,相隔不遠,灰褐的樹皮,主幹並不粗壯,成小喬木狀。
化香樹的花序比較有特色,由單性的雄花序及兩性花序共同形成直立的傘房狀花序束,雄花序通常3-8條,生長在外圍,較為細長,兩性花序位於中央頂端,並且雌雄花序相對獨立,上部是細長的雄花序,下部是矮粗一些的雌花序,所有的雄花序完成了傳粉的使命後便會脫落,只留下授粉後的雌花序,進而形成木質化的果序,即現在枝頭可見的部分。
化香樹的果序結構與松塔相似,由木質化的苞片成覆瓦狀密集排列而成,苞片形似瓜子殼,先端急尖,俯視果序的先端,仿若層層疊疊的睡蓮花瓣,結構精妙。
取下一枚果序,在掌心上輕磕,掉出幾枚黃褐色的果實,小堅果狀,兩側生有狹翅,整體呈桃心狀,小巧喜人,其種子可榨油。
本篇是「清華植物筆記」系列的終結篇,明天是2016年的最後一天,祝願森林小夥伴們2017年新年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