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品造舊、紙制皮靴、便溺泡蝦,古代人的假冒偽劣,紀曉嵐都中招

2020-12-03 畫筆中的歷史

假冒偽劣是一直以來都存在的問題,儘管法律一再禁止,但是很多不良商販還是抵擋不住利益的驅使,嚴重傷害消費者的權益。人的貪婪是與生俱來的,假冒偽類也不是現代社會的產物,在古代就已經出現,而且歷史悠久。老物造舊;飲食增重;以次充好;以假亂真,一個個"白日賊"的造假欺詐手段簡直是五花八門,面面俱到。連紀曉嵐這樣的大學者都不免中招的風險。

物品造舊:給紀曉嵐上了一堂生動的社會課

"人情狙詐,無過於京師",這是來源於紀曉嵐的評價。這或許是因為紀曉嵐身在京師的緣故,也是一個假冒偽劣事件中一個普通受害者的無能狂怒。明朝人羅小華是古代的造墨大家,名列"明朝徽墨四大家"。羅小華墨第一出自名家之手,第二也有歷史積澱,所以也是深受一些文人墨客的喜愛。

紀曉嵐曾經在市面上購買十六塊羅小華墨。這些墨塊按照紀曉嵐的判斷,"漆匣黯敝,真舊物也。"然而回家一試傻了眼,墨塊是捏弄泥團染黑製成的,上面的白霜也是在陰冷潮溼處刻意製作的。連紀曉嵐這種學貫古今的大家,終日與筆墨紙硯相伴的文人都中了槍,可見這些不良商販在老物造舊上的精湛手段。

《閱微草堂筆記》:"試之,乃摶泥而染以黑色,其上白霜,亦庵於溼地所生。"

飲食增重:有一斤酒,一斤水,一斤瓶

缺斤少兩是一種極其常見的假冒偽劣的手段,或許是最常見,最沒有風險的一種。宋朝人有一首《行香子》,就是一首調侃假冒偽劣的小詞。作者買了一瓶酒,重量大概三斤左右。結果其中有一斤是瓶子的重量,剩下的二斤酒當中,也兌了一半的水分。

《行香子·浙右華亭》:浙右華亭。物價廉平。一道會、賣個三升。打開瓶後,滑辣光馨。教君霎時飲,霎時醉,霎時醒。聽得淵明。說與劉伶。這一瓶、約迭三斤。君還不信,把秤來秤。有一斤酒,一斤水,一斤瓶。

在酒中兌水只是"缺斤少兩組"中的弟弟行為,屬實上不了臺面。按明人田汝成所作的《西湖遊覽志餘》中的記載,古人在缺斤少兩的方面是非常豐富。比如在酒水裡摻灰;往雞肚子裡頭放沙子;"鵝羊吹氣,魚肉貫水",各種飲食增重給消費者安排得明明白白。

在宋人袁採所作《袁氏世範》中也有飲食增重的現象的記載,賣米麥的小販將穀物弄潮溼來增重;肉食就灌水增重。可見注水肉根本就不是一個新鮮玩意,而是古人用爛的套路。

《袁氏世範》:"米麥之增溼潤,肉食之灌以水"

以次充好:置消費者身體健康安全於不顧

物品造舊、飲食增重,侵害的是消費者的經濟權益,還屬於"要錢不要命"的範疇,相對而言以次充好的不良商販更加可惡,為了一些蠅頭小利,置消費者的身體健康安全於不顧。

比如宋人周密所著的《癸辛雜識》中記載,馬或者驢自斃之後,它們的肉是不能夠食用的,會給人的身體造成巨大危害。就連剝皮的時候,尋常人也不能靠近,有患病的風險。然而一些不良商販卻將死馬肉冒充為鹿肉販賣,全然不顧食用的危害。

《癸辛雜識》:"今所賣鹿脯多用死馬肉為之,不可不知。"

《清波雜誌》中的記載更加噁心,無論是生理還是心理,或許都會給人造成不適感。宋朝的蝦米運送到京師,但是由於運輸的時間太長,蝦米早就變得乾枯發黑。這種賣相顯然是不討消費者喜歡的,而且味道也不鮮美。於是商販將蝦米放到便溺中浸泡一夜,等到撈出來洗乾淨,就和新鮮蝦米沒有什麼分別,進入千家萬戶的餐桌上了。

《清波雜誌》:"以便溺浸一宿,水洗去,則紅潤如新。"

除此之外還有楊梅刷墨成紫黑色;母雞插上長尾毛,假裝成敦雞來販賣,欺騙往來的客戶商販。林林總總不一而足,這些被記載下來的騙術,相信只是古代以次充好的冰山一角。

《賢博編》:"楊梅用大棕刷彈墨染紫黑色。老母鶏撏毛插長尾,假敦雞賣之。"

以假亂真: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不良商販做不到

缺斤少兩、以次充好的騙術還在常規的範疇內,而"以假亂真組"的技術含量更高一些。其實紀曉嵐買羅小華墨的事情也算是以假亂真的範圍,不過偽造的是古董,比其他的物品更高級一些。所以小編將它單獨敘述。那麼除了羅小華墨以外,古代還有哪些以假亂真的騙術呢?

還是紀曉嵐在《閱微草堂筆記》中的吐槽。紀曉嵐曾經買過一些蠟燭,但是取用的時候無法點燃,仔細一看才知道是泥土裹著羊油;紀曉嵐的從兄買過一隻掛爐烤鴨,買回家後一看簡直哭笑不得。這隻烤鴨的肉都被剃光,只剩下骨頭,其中用泥土填充,在外面裹上一層"炙爆之色"的塗油的紙。整隻烤鴨只剩下鴨頭和鴨掌能吃。

還有一種騙術就離譜。紀曉嵐的僕人趙平買過一雙皮靴,有一次下雨天喜滋滋地穿著皮靴出門,回來的時候就光著腳了。原來這雙所謂的"皮靴"的靴靿是用烏黑光亮的高麗紙做的,揉出皺褶以假亂真;靴底是用布包著敗絮而已。這個手藝多多少少還是有點東西。

周密所著《武林舊事》中也有用紙來製作衣物的說法,除此之外還有用銅鉛等金屬冒充金銀貴金屬;用土木冒充香藥。這些人被稱為"白日賊",大概是說他們是大白天出沒的盜賊,盜取別人的財物又難以被發現。

《武林舊事》:"又有賣買物貨,以偽易真……變換如神,謂之'白日賊'。"

古代對假冒偽劣現象的打擊

假冒偽劣的現象自古有之,打擊假冒偽劣的法律也一直存在。周朝時候有司市一職,專門負責管理市場,其中就包括打擊假冒偽劣。比如說不符合尺度的用具;劣質狹短的布匹;不應時的穀物蔬果或者木材,這些都是禁止販賣的範圍。

《周禮·地官司徒·司市/掌節》:"凡市偽飾之禁,在民者十有二,在商者十有二,在賈者十有二,在工者十有二。"《禮記·王制》:"用器不中度,不粥於市……布帛精粗不中數、幅廣狹不中量,不粥於市……果實未熟,不粥於市。木不中伐,不粥於市。"

《唐律疏議》中有這樣一條法律:脯肉有毒導致人生病的話,剩餘的脯肉要全部銷毀,如果違反規定杖九十;明知道有毒還給別人吃或者販賣導致人生病,判處有期徒刑一年;如果給人食用或者販賣導致病死,將會被處以絞刑;如果別人偷盜脯肉食用而死,也要按照過失殺人來處理。

這條法律一定程度上是參考漢朝時期的《二年律令》,《二年律令》在脯肉有毒這一條中並沒有記載販賣的情況,主要的目的也是維護社會安全,而非打擊假冒偽劣。《唐律疏議》中這條法律也是一樣,不過添加了販賣一則,或多或少也能警示一些打算用腐敗不新鮮的肉來販賣獲利的不良商販。

《二年律令》:"諸食脯肉,脯肉毒殺、傷、病人者,亟盡孰(熟)燔其餘。其縣官脯肉也,亦燔之。當燔弗燔,及吏主者,皆坐脯肉臧(贓),與盜同法。"

另外按照《唐六典》中的記載,一些售賣的器具要籤署製作者的姓名方便管理;如果有偽劣商品就會強制充公,有商品不符合尺度標準的要退貨。而且《唐律疏議》中記載,商販本人也要受到杖六十的懲罰。打擊假冒偽劣的法律到清朝也沒有鬆懈,比如往鹽中摻沙土要處以八十杖,製造、銷售、窩藏大量假茶還會被發遣充軍。

《唐六典》:"以偽濫之物交易者,沒官;短狹不中量者,還主。"《唐律疏議》:"有行濫、短狹而賣者,各仗六十。"《大清律例》:"凡客商將[驗過有引]官鹽插和沙土貨賣者杖八十。""做造假茶五百斤以上者,本商並轉賣之人俱問,發附近地方充軍。若店戶窩頓一千斤以上者亦照例發遣。"

小結

至少從周朝開始,官府就一直在管控市場上假冒偽劣的現象。禁止不合格的次品在市場上流通,不僅商品充公,商販也會受到杖刑;涉及到人們身體健康安全,因為食物有毒導致人患病或者死亡,甚至還有徒刑與死刑,這個懲罰力度不可謂不高。

然而即便如此,在古代仍然有形形色色的假冒偽劣產品在市場上交易;無數不良商販追逐利用趨之若鶩。所謂"利令智昏",在巨大的利益面前,很多人會放棄自己的理智和良心,冒著危險博利。古代的假冒偽劣現象應該是一個清晰的寫照了吧。

參考文獻:《閱微草堂筆記》、《西湖遊覽志餘》、《袁氏世範》、《癸辛雜識》、《清波雜誌》、《賢博編》、《武林舊事》、《周禮註疏》、《禮記正義》、《唐律疏議》、《二年律令》、《唐六典》、《大清律例》

相關焦點

  • 紀曉嵐出一個字謎,乾隆皇帝都猜不出來,紀曉嵐一句話彰顯高情商
    ——譚昆智大家都知道,中國古代歷史上,有很多的才子,他們往往都有著很深的文學造詣,有的人因為才華橫溢,還會得到皇帝的重用,甚至還會和皇帝成為朋友,而在歷史上,皇帝和才子發生故事最多的當屬清朝乾隆皇帝和紀曉嵐了,皇帝雖然高高在上,但說到底也是一個普通人,他們不光有七情六慾,而且也有屬於自己的愛好,比如有的喜歡打獵,有的喜歡吟詩作對,而乾隆皇帝就是後者。
  • 與紀曉嵐比鄰而居
    原來那是紀曉嵐故居,我理所當然萬分欣喜。   紀曉嵐雖說是乾隆進士,《四庫全書》總纂官,可是在華蓋雲集、名流畢至的北京,紀曉嵐實在算不了什麼。再說,那二進四合院,也不是紀曉嵐建造的。在清雍正初年,這裡住的是嶽飛的後裔、奮威將軍嶽鍾琪。到了乾隆年間,這兒的主人才是紀曉嵐,住了30多年。二百年前——嘉慶十年(一八〇五年),紀曉嵐病逝於此。之後,屢換屋主。
  • 紀曉嵐出一字謎,乾隆帝說自己猜不到,紀曉嵐:陛下已經猜對了
    ——譚昆智大家都知道,中國古代歷史上,有很多的才子,他們往往都有著很深的文學造詣,有的人因為才華橫溢,還會得到皇帝的重用,甚至還會和皇帝成為朋友,而在歷史上,皇帝和才子發生故事最多的當屬清朝乾隆皇帝和紀曉嵐了,皇帝雖然高高在上,但說到底也是一個普通人,他們不光有七情六慾,而且也有屬於自己的愛好,比如有的喜歡打獵,有的喜歡吟詩作對,而乾隆皇帝就是後者。
  • 《鐵齒銅牙紀曉嵐》紀曉嵐演繹聰明才智,和珅演繹老奸巨猾
    《鐵齒銅牙紀曉嵐》紀曉嵐演繹聰明才智,和珅演繹老奸巨猾回首以前的幾部老劇,《鐵齒銅牙紀曉嵐》,不僅演繹了紀曉嵐的聰明才智,更是演繹了和珅的老奸巨猾,但是,現在你回首再看看這部老劇,可以看出紀曉嵐是一個具有很高情商的人,說話也是一套一套的,更是讓我們不僅誇讚真是一部好劇啊。看一部好劇,勝讀一本好書。
  • 紀曉嵐都對不上來
    現代的朋友或同學聚會,基本都是手機不離手,要麼是相互攀比,聊一些毫無營養的話題,古人就不同了。古代沒有手機,尤其是文人雅士聚到一起,必然少不了酒,但只喝酒很沒意思,彼此之間吟詩作對,這樣才更有濃厚的氛圍。
  • 亳州一網店銷售假冒偽劣清潔劑 被立案調查!
    原標題:網店售「假貨」 查你沒商量在日常生活中,洗衣粉、清潔劑是大家再熟悉不過的日用產品,這些日用品的質量問題直接關係到人們的健康,但一些商家卻在網上銷售假冒偽劣洗衣粉、清潔劑。近日,我市就有一家網店因銷售假冒偽劣清潔劑被市場監督部門立案調查。
  • 「對聯大王」紀曉嵐,可以把乾隆對到哭!
    紀曉嵐,清朝大學士、大才子, 據說,紀曉嵐對對聯是一絕, 有許多關於他對對聯的傳說, 今天,我們就通過幾個對聯故事 來領略紀曉嵐的的對聯才華。
  • 古代人近視眼是如何正常生活的?
    那麼古代人有沒有近視?要是近視的話怎麼辦呢?比起我們今天,除非先天原因,整體來說古代近視的可能性比我們現代要小得多,近視眼比例也只有比較小的一部分。現在我們每天抱著手機對著電腦,寫字的時候還常常埋到書裡去,這都是導致視力下降的原因。古人本身讀書人比例就小,農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實在是沒有什麼費眼睛的地方。
  • 紀曉嵐在《山海經》中發現了什麼,為什麼要極力銷毀?
    在《四庫全書》完全定稿之後,作者主編的紀曉嵐沒有參與群臣的慶功宴,而是與乾隆「密談良久」後,帶人毀掉了多達十五萬部古籍甚至是孤本,而其中一部更是被紀曉嵐親自下令銷毀。這部古籍,就是《山海經》。紀曉嵐在《山海經》裡面,發現了什麼?為什麼要極力銷毀?
  • 乾隆罵了紀曉嵐一句話,埋下了清朝滅亡的禍根!
    得益於《戲說乾隆》、《銅齒鐵牙紀曉嵐》等電視劇,讓乾隆成為了歷代知名度最高的皇帝。在諸多電視劇中,乾隆和紀曉嵐的關係,可謂君臣相得益彰,一個英明一個賢達,這對好基友一時傳為美談!  乾隆對紀曉嵐的態度:視同妓女  紀曉嵐是乾隆欽點的《四庫全書》總編輯官。因此,紀曉嵐看起來頗得聖寵,地位顯赫,在乾隆心目中的分量應該很重。但事實很具有顛覆性!
  • 清朝大官紀曉嵐跟暴富土豪一樣遭遇風水報應,令人毛骨悚然的故事
    風水的神奇故事,不僅僅暴富土豪,就連高官紀曉嵐也中招早在戰國時期,人們就開始有地理風水的概念,1975 年考古學家在中國湖北省雲夢縣西的睡虎地發掘一批秦簡,這批秦簡中的《日書》中,透露當時的人在選擇居住場所時,就有選擇良辰吉日之觀念。
  • 《紀曉嵐故居》裡的書法欣賞,看看皇帝寫的如何
    昨天去《紀曉嵐故居》,被很多名人書法作品吸引,發上來大家一起欣賞吧!這是乾隆皇帝題寫賜給紀曉嵐的紀曉嵐因編撰《四庫全書》有功,乾隆皇帝稱讚他為最有功德之人,並賜給他「福田花雨」這四個字這是紀曉嵐寫給乾隆皇帝的這中間還有一個小故事呢!
  • 乾隆死後不久,和珅被嘉慶處死,那嘉慶是怎麼對待紀曉嵐的呢?
    從真實歷史上看,紀曉嵐並沒有和和珅有過什麼交集,更談不上什麼鐵三角一說。同樣作為乾隆朝的重臣,和珅倒臺後,紀曉嵐的結局如何呢? 紀曉嵐是清朝中期有名的大才子,他從小就飽讀詩書。乾隆十九年,紀曉嵐考中了進士,不久,他就被乾隆提拔為翰林院庶吉士。翰林院相當於清政府的國史館,它沒有上朝議政的權利,純屬皇帝的私人秘書。
  • 紀曉嵐:傻人有傻福,壞人必自敗
    清代紀曉嵐,也就是電視劇《銅齒鐵牙紀曉嵐》裡的那個「紀大菸袋」,在他的晚年,寫了一本書《閱微草堂筆記》。婢女急忙磕頭說道:「主人的妻妾都美如天仙,哪會鍾情於我呢?就算會看中我,我高興還來不及,怎麼會去死呢?實在是因為聽說父親不知什麼原因被官府拷打而死,因為悲痛絕望,才憤而求死,並沒有別的原因。」縣官大失所望而去。像這樣逢兇化吉的事還有很多。周圍的人都納悶,這個富翁又蠢又笨,怎麼會這麼有福氣!
  • 「鐵三角」重聚劇場,《鐵齒銅牙紀曉嵐》第5部開拍?
    對於第五部大家的呼聲都特別高,都希望三位老藝術家可以給觀眾們帶來更多的歡樂。然而十年過後第五部依然沒有消息,但是近日,有人爆出「鐵三角」張國立、王剛、張鐵林三個老哥們在劇場同框談笑風生,並且穿著和《鐵齒銅牙紀曉嵐》中角色一樣的衣服,觀眾們都非常驚喜,期待已久的《鐵齒銅牙紀曉嵐》第五部終於要到來了?而這時候我們的「紀曉嵐」張國立老師就在社交平臺上回應了。
  • 張國立神回復粉絲留言,清奇腦迴路引發爆笑,網友:紀曉嵐本嵐
    三人合作的《鐵齒銅牙紀曉嵐》是幾代人的熒幕記憶,三位演員也把三個截然不同的形象演繹的生動鮮活。尤其是該劇的主人公紀曉嵐,可以說是「張國立之後再無紀曉嵐」。最近網友在翻看張國立動態時發現張國立老師也經常會翻牌粉絲的留言,和粉絲之間的爆笑互動真是承包了今日份快樂。張國立老師這「說話的藝術」,可以說是「紀曉嵐本嵐」了!
  • 紀曉嵐給老鄉寫對聯,嚇人家一身冷汗,乾隆聽完解釋誇他機靈
    春節的時候一般家裡都會貼春聯,雖然每家每戶都會貼上春聯但我們都不會去仔細閱讀,可能因為它太普遍了所以我們對它失去了興趣。我們不去閱讀春聯這也是能理解的,因為現在的春聯幾乎都是固定的句子,而且都是由機器統一列印出來的,所以一點新意都提不起來。
  • 紀曉嵐發現後要銷毀?如今謎底被解開
    提起紀曉嵐,大家都不陌生,他是《鐵齒銅牙紀曉嵐》中的風流才子,實際上,在歷史記載當中,他只是一位被乾隆羞辱的文人,因其博學多識,被皇帝任命撰寫《四庫全書》。據說他在撰寫《四庫全書》時,毀掉了多達十五萬部古籍,其中就有《山海經》。
  • 清朝紀曉嵐墓被發掘,發現7名女屍骸體態各異,專家:歷史沒寫偏
    相信很多朋友都會對那個鐵齒銅牙、敢於伸張正義,與和珅鬥一輩子的紀曉嵐的印象根深蒂固,簡直就是正面人物的典型,但歷史上的紀曉嵐真的如此嗎?今天我們為您揭開一段不為人知的歷史,在清朝紀曉嵐墓被發掘時,發現7名女屍骸體態各異,專家說:正史沒寫偏。這是怎麼回事呢?
  • 為何紀曉嵐要銷毀?如今已被破解
    《山海經》這本記錄了很多神奇古怪生物,以及世界山川地理文學的著作,從古至今對它的評價一直都是褒貶不一的,尤其是清朝時期的大官紀曉嵐,曾經竭力的想要燒毀這本書,到底是為什麼呢?幾百年後的專家揭開了這個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