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的月亮十六圓,這句說話很早就有,誰總結出來的,我一時查不到。但科學的解釋卻是這樣的:這是一個天文現象,朔如果出現在初一,那麼望就會出現十五那天,經常發生朔出現初一之後,那麼望就出現十六號。
我們前輩為什麼說到這樣的一句話,因為經驗。中秋節那一天,如果是晴天,月亮就會掛在天邊,賞月就是中秋節最為重要的一個娛樂的內容。

經常是這樣發生:
坐在天台上,一家大小,邊吃月餅邊賞月,這種人倫快樂是一年之中難得的團圓日子,長大的孩子應該陪著父母的身邊,看看月亮,聽聽孩子們的歡笑。
得到這樣的情景,靠是多年以來的經驗。因為年年中秋都這樣過,難免有些過膩了。
特別在異鄉的朋友,中秋節那天喝一頓醉酒,把賞月也錯過了。十五那天看不見的月亮,十六那天讓你看到了,你會發現怎麼十六那天的月亮比十五更亮。
多少人因為思念錯過了賞月的好時光?月亮似乎是懂得人意的,多少有點像天人合一。

因為經驗會讓我們有許多「曾經」,有些人著迷於「曾經」,這種人屬於活在過去的人,在佛學說是「執」是一回事,老抓住一點不放,這樣的人生往往充滿著灰暗和漆黑,臉上看不到一絲絲的笑容。
有些人雖然不著迷於「曾經」,對厭倦過去的發生的事情,對待「曾經的人」十分的粗暴。
比如你無法原諒前任或前夫前妻,比如你無法原諒曾經犯錯的家人,比如你逃避來自親人的關心,僅僅是因為給你的未來帶來了障礙。
無法正視自己的過去,無法原諒曾經令自己不安的人,自然在此刻思緒翩翩。
有些人選擇今朝有酒今朝醉,把過去的「曾經」記得一乾二淨,只專注於今天的享樂。不知過去,那知道未來,人未必一定為未來而活,但知道未來應該走向何處,活在當下是不是一種獨特的體驗。
相信不少人在這樣的團圓之日,內心會有許多的感慨,你的情緒應該會令內心有一些反思,人有千面,不管是哪一個面具,這月亮還得看看,這人倫還得管管。

當年蘇東坡還是杭州做官,期滿之後主動跟宋神宗要去密州。當時密州不僅地方偏僻,而物質極不豐富,蘇東坡作為密州知州,連飯都吃不上。
在這裡的一年中秋節,蘇東坡寫出一篇千古絕唱《水調歌頭 月明幾時有》,一方面思念自己的弟弟,另一方面探討人生哲學。
在密州那幾年,蘇東坡雖然天天吃糠咽菜,但為人積極樂觀,帶領這裡的人改變自己生活困境。
寫到這樣,我想起《東方華爾街》中的華源建材的老闆,面臨公司即將破產,不僅束手無策,而且在罵自己「怎麼這樣倒黴」。這時我在想,人處於逆境之中,經常罵街,卻什麼都做不了,當壓力已經壓碎神志,從此就人生再難抬頭。
如果你明白十五的月亮十六圓,也許你會想想,會不會還有另外一條路,可能還有另外一個視野等著你呢。
祝所有點擊本文的朋友,中秋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