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常有「十五的月亮十六圓」的說法不過,今年元宵節卻是「十五的月亮十五圓」。那麼,月亮究竟什麼時候最圓呢?
出品:科普中國
製作:鄭永春、陳潔、孔嘯、張碩(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
監製: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
民間常有「十五的月亮十六圓」的說法,寓意好事不一定出現在你期望的時刻。不過,今年元宵節卻是「十五的月亮十五圓」。那麼,月亮究竟什麼時候最圓呢?

從上一個新月到出現下一個新月的周期稱為一個「朔望月」,陰曆初一出現的新月稱為「朔」,十五出現的滿月稱為「望」。一個「朔望月」平均需要29.53天,月亮從新月、上弦月逐漸長大為滿月,而後又逐漸瘦下去成為下弦月,之後成為一彎殘月。

為什麼會出現「十五的月亮十六圓」呢?
這是因為月球繞地球運行的軌道是橢圓形的,因此月球在不同位置公轉的速度快慢並不相等。月亮離地球近時公轉速度快一些,離地球遠時公轉速度慢一些。「朔」之後平均要經過14天18小時22分才出現「望」,一個「朔望月」所需最長時間與最短時間相差13個小時。因此每個月滿月出現的時間也有差異。如果「望」以前月亮走得慢,那麼從「朔」到「望」需要的時間可能是16-17天,所以會出現十五的月亮十六圓,甚至是十七圓的現象。
一般來說,滿月出現在農曆十四、十五、十六和十七都是正常的,其中以農曆十五、十六居多。像今年,就是「十五的月亮十五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