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配圖
9月15日,2016年中秋節到來,家人圍坐在一起賞月、吃月餅、看中秋晚會成為約定俗成的項目。中秋節期間,秋高氣爽,被認為是舉家團圓賞月的最佳時節。民間有「十五的月亮十六圓」的說法,那麼,今年的月亮何時圓呢?
記者從氣象部門了解到,今年的月亮有點不按套路出牌,因為今年月亮最圓的時候不是在農曆八月十五當天,也不是「十六圓」,更像是一個姍姍來遲的姑娘,今年的中秋月最圓的時間出現在農曆八月十七3時5分左右。
據悉,月亮最圓的時刻是月亮運行到一個特殊的位置,太陽地球月亮幾乎在一條線上的時候,月亮的亮面完全面向地球。但由於月球繞地球運行的軌道是橢圓形的,其公轉的速度快慢不等,因此導致月圓的時間有差異。十五的月亮十五圓、十六圓甚至十七圓,都是有可能的。
據統計,從2007年至2016年10年間,中秋節的月亮「十五圓」的時候出現3次,「十六圓」有5次,「十七圓」僅有2次。
市民也不必太過苛求賞月時間,中秋期間的月亮都較圓,肉眼幾乎分辨不出差距,對普通人賞月的影響甚微。十五的月亮雖然十七圓,但八月十五當天觀測也不影響效果。
相關新聞:
今年中秋「趕前」比去年早12天
9月15日,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就要到了。與2015年的中秋節相比,今年的中秋節比去年整整提前了12天。而到了2017年,中秋節卻「任性」推遲到10月4日,跟「十一」7天長假邂逅,比今年整整錯後19天。同樣是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對應的陽曆日期卻相差不少。據了解,這一現象被稱為中秋節的「趕前錯後」,與我國採用的農曆和陽曆並行的曆法相關。
中秋節是農曆八月十五,農曆以月亮的圓缺周期為一個月。二十四節氣便是依此指定用以指導農業生產,故稱農曆。
據了解,農曆分為大月30天,小月29天,一年12個月共354天或355天,比一個回歸年的天數(365天或366天)少11天左右,3年下來,就少了1個月還要多。隨著時間的推移,時序和季節就會錯亂。為解決這個問題,便用「19年7閏」法,即在19個農曆年中,規定7個閏年,每年增加1個閏月,以此彌補錯位。
天文教育專家趙之珩表示:「正是陽曆和農曆的區別,導致中秋節趕前錯後。」他解釋說,2017年中秋比2016年錯後19天就是閏6月所致。除了中秋,其他一些農曆節日,如春節、重陽節等也會出現農曆對應的農曆日期年與年之間差距比較大的現象。
中秋節一般是「一錯後兩趕前」,即一年錯後,接下來的兩年趕前、再趕前。比如2017年的中秋節對應陽曆10月4日,錯後19天;2018年中秋節是9月24日,趕前10天;2019年中秋節是9月13日,趕前11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