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年的中秋節就這樣不輕易間悄悄地划過了,人們有歡笑有纏綿。但更多的是愁暢,是遺憾。其實沒關係的,生活還得繼續,不是還有十五的月亮十六圓這種說法嗎?那這十五的月亮十六圓真的是自然事實現象,還是另有其更深遠的含義呢?接下來我們一起來分析分析吧。
首先,可以肯定的告訴你是一種自然現象:根據自然法則,導致滿月遲來的根本原因,是由於月球圍繞地球公轉的速度是不恆定的:受幾百種外界因素的不斷幹擾,月球繞地球的公轉速度有時快、有時慢,如果我們把初月時叫朔滿月時叫望的話,那麼從「朔」到「朔」或從「望」到「望」,科學測定其所經歷的平均周期是29.53天,但最長與最短周期相差會有13個小時之多。 如果「望」以前月亮的「腳步」慢,則從「朔」到「望」可能要走16-17天,所以會出現「十五的月亮十六圓,甚至是十七圓」的自然現象。
而且根據歷史觀測記錄,十五晚上出現的圓月,最早記錄都是在農曆十六的子時或以後,目前為止最圓的月亮還沒有在農曆十五出現過。那麼既然如此,為什麼中秋節不定在農曆十六呢?這當然是肯定不行的。大家都知道一個月是三十天左右,而農曆一個月的平均天數還不足三十天,況且中秋節是以農曆為基礎而設立的,所以月半還不足十五天,但中國文化一直講究陰晴圓缺陰陽平衡,所以中秋節設在農曆十五是最合適的,與自然現象與關的。
要說十五的月亮十六圓之說有沒有其它更深遠的含義,這個肯定是有的:大家都知道月亮本身是不發光的,它自身並不帶任何發光源。我們之所以能在夜空中看見它發出明亮的月光,完全是因為地球是圓的,而太陽光能夠照射到地球上的光線始終都只有半個地球,而暫時還照不到陽光的那半個地球,就會進入黑夜狀態。而地球的衛星月亮則完全不同,它幾乎與地球同軌道運行,而且隨時高掛我們上空,我們看見的月出月落,完全是因為它運行到地球的另一半球去了,加上它的體積比地球小太多,我們的夜晚已無太陽強光的幹擾,所以我們就能看見太陽照射月球而折射出的月亮光了。
同樣的哲理也出現在我們人類世界裡,我們所有人出生時都默默無聞的,當然也有自帶光環的,但那是父輩,甚至父輩的父輩,許多輩共同的努力奮鬥得來的,並不是你自己的。
人類社會之所以能不斷進步,就是作為人都有其張揚性,誰都不想平凡,都想像月亮那樣,那怕發一點微弱的光也好呀。既然你要想發光,你就得去外面的世界去遠方去闖。
本來許多人的夢想早就計劃好了的:什麼時候大學畢業,什麼時候考研讀博,什麼時候結婚什麼時候買房,什麼時候生子什麼時候無望時寄望,直到什麼時候該享一下清福了以及該何時去天堂都有了打算。
但現實是總那麼不如人意:該大學畢業的年紀卻大學還沒考上,至於考研讀博更別指望;該買房的時候卻沒錢,有錢的時候你那點錢面對高房價又成了無望;該結婚生子的時候,不要說對象,丈母娘在何方都沒了方向;後來到了該享清福的年紀,你卻好不容易有了該捧的月亮。就這樣你到了該去天堂的年紀,但您卻老不死依然奮鬥在遠方。不為別的,就為了那十六的月亮。只要能圓,遲一些又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