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的寒冷已經不能阻擋Mate 10 是時候去南極試試了

2021-01-08 泡泡網
東北的寒冷已經不能阻擋Mate 10 是時候去南極試試了
2018年01月30日 10:19作者:王瑞編輯:王瑞文章出處:泡泡網原創

  如今手機的性能越來越強,用戶體驗也做得越來越出色,不過作為一個東北人,我對於手機還有一個要求,那就是得抗凍。對於動不動就零下二三十度的天氣來說,手機經常就會以為低溫而死機或者失靈了。 不過,就是有這麼一群人,對手機到底多抗凍這件事,就有著超常的執念。

  說到手機抗凍,華為Mate 10 系列可以說是名聲在外,不單是是在東北,甚至連遠在北歐的華為用戶對TA也是讚不絕口。於是以越野探險而聞名的《越野路書》腦洞大開,突發奇想竟把Mate 10 Pro帶到了南極,進行了一番「變態」測試。

  由知名汽車節目主持人陳震帶隊的這支極地探險團隊,在橫穿南極的過程中給華為Mate 10 Pro提出了n多項考驗。單單帶著手機到達南極的過程,就已經是長路漫漫了。如果你從北京出發,需要先搞定籤證,穿越大半個地球來到南美洲國家智利最南端城市蓬塔,至此,你已經飛行了44個小時以上。然後再搭乘一架軍用運輸飛機,飛越世界上寬度最大的德雷克海峽,抵達位於埃爾斯沃思山脈赫裡蒂奇嶺峽谷內的聯合冰川營地。到這裡,才開始與Mate 10 Pro一起徵服南極的第一步。

  首先,在極寒環境中將Mate 10 Pro放入水中,然後水慢慢冰凍起來;在被冰封長達半小時的過程中,Mate 10 Pro不僅沒有關機,屏幕計時器甚至還在正常跳動,更驚人的是,在破冰之後Mate 10 Pro依舊可以正常使用。

  而在尋找地理南極點的測試中,在這樣一個純白視界裡想要找準方向,難度不言而喻。好在即使在戶外Mate 10 Pro也始終保持著出色的穩定性,在零下幾十度的環境下,正常運轉了一整天,引領大家向南極點挺進。

  值得一提的是,從Mate 10系列拍出的南極沿途景色來看,即使在極寒環境下,相機功能也依舊出色。「觸手可及」的藍天白雲、腳下千萬年堆積的皚皚白雪,也因為Mate 10系列的存在變得更加壯麗、優美怡人,這番成像能力也讓隨性攝影師可以踏實的放下笨重的單反,用Mate 10系列記錄眼前的一切。

  據了解,華為Mate 10 Pro 標註的產品工作溫度也是0-35℃,但看起來實際適應溫度要遠超這一範圍。理論上來說,在正常溫度下,電池裡的鋰離子會保持良好的活性,電解質通過化學反應的變化在正負極出現電勢差,從而產生電流。溫度降至0℃以下之後,正負電極的離子擴散性變差,放電能力變弱,看上去電池就好像沒電了,手機也就自動關機了。

  不論是我國寒冷的東北三省還是環境更加惡劣、寒冷的南極大陸,Mate 10系列都完美的完成了在極寒環境下的極限測試,而這種成功絕非偶然,這樣可以改變鋰電池本身耐寒性的情況,是因為華為本身內部結構對電池保護到位的體現。結合多年積累的抗凍設計經驗,配備4000mAh的高密度大容量電池,還有來自麒麟970的AI智慧節電技術的支持,對電池、電路及軟體設計等進行系統優化,才讓Mate 10系列更經得住寒冬的考驗。在面對極端低溫的環境下,華為Mate 10系列手機展示不同於其他手機的可靠性以及穩定性。經過這次測試不難看出,連南極如此寒冷的環境已經阻擋不了華為Mate 10 Pro了,完全被它的強悍所折服。

  從去年開始,華為Mate 9系列手機就完成三項壯舉——踏足北極、到達南極、攀上珠峰。在各種嚴苛條件的考驗下,正常流暢運行,並留下一組震撼大片 。而作為常用設備進行長期極限測試,在Mate 10 Pro上還是第一次,外加IP67的防水效果,Mate 10 Pro的品質已無愧機皇之名。

相關焦點

  • 東北漠河,零下40度下午4點天就黑了,南方人:並不覺得很寒冷
    東北漠河,零下40度下午4點天就黑了,南方人:並不覺得很寒冷隨著「小雪」時節的到來,中國各大城市基本進入寒冷季節,地處南方的人也開始毛衣棉襖的穿起來,而相比南方,北方地區似乎早已開始了過冬時節,經常關注天氣的朋友會發現
  • 「去南極」的另一面:如果我不能去南極,也想看你去南極!
    但是我覺得會有這樣一個心理輪廓的可能性,當他們決定要製作「描寫女孩子奮鬥青春的故事」的時候,他們就已經不打算從成年人的視野描寫這些少女,不想抬高,貶低亦或者多麼偉大,而是想遵從少女們的一種感性,製作一個從最初開始反映少女們內心的作品。就和當時繪出「少女漫畫」的那些前輩一樣,這種題材的確定肯定不會去遵從殘酷的現實,追求純文學所樂於立足的絕望之上。
  • 當北極不再寒冷,南極變為綠洲,這不是我們想要的世界
    ,全球最應該寒冷的北極和南極卻傳出來了壞消息。今年早在2月的時候,南極就被爆出來破紀錄的20°C高溫。,已經成為了南極融化最快且最影響全球海水水位上升的冰川。有專家認為,斯韋茨冰川可能正在經歷一個無法阻擋的融化過程!
  • 世界上「最寒冷」的村莊,不在北極、南極,最低溫度零下67℃
    北方的冬天是非常寒冷的,居住在這裡的人們是非常不喜歡這個季節的,很多人選擇去溫暖的南方過冬。我國北方的溫度相比較於世界上最冷的村莊,差距非常大。在世界上最寒冷的村莊裡,1月份的最低溫度能夠達到零下67℃。很多人會想到這個村莊是不是在北極圈或者南極圈附近呢,小編給大家帶來的這個世界上最冷的村莊位於俄羅斯。
  • 南極為何沒有北極熊?如果把北極熊送到南極,它還能生存嗎?
    南北兩極作為地球上相距最遠的兩個點,常年被冰雪覆蓋,我們對南北兩極的印象便是寒冷,南極更是因為惡劣的氣候環境成為了人類最後踏足的地區。別看這兩個地方如此寒冷,在南北兩極仍然生存著不少的動物,這些動物在進化過程中已經適應了寒冷環境,成為了南北兩極的「土著居民」,比如大家所熟悉的北極熊。北極熊的體型十分龐大,有著出色的嗅覺和觀察力,它的反應敏捷,捕食能力也十分強大。很多小型的海洋生物在面臨北極熊時,都被它的兇悍勇猛所收服。
  • 華為Mate20中的「mate」到底是什麼意思嗎?
    從華為的mate1到今年的mate20,mate系列已經更新到了第八代了,而涉及的產品也是十分豐富,總共有十二款。分別是mate1,、mate2、mate7、mate8、mate s、mate9/mate9pro、mate10/mate10pro以及mate20/mate20pro/mate20x。"mate"在英文中表示「夥伴,伴侶」的意思。
  • 日本的冬天像東北一樣寒冷,卻沒有供暖氣,他們如何取暖呢?
    很多人都去日本旅遊過,畢竟日本是一個非常著名的旅遊國度,而且日本的旅遊資源也非常豐富。但是當我們到日本旅遊的時候,卻發現一個非常奇怪的事情,那就是日本的冬天像東北一樣寒冷,卻沒有供暖氣,他們如何取暖呢?其實原因非常的簡單,下面我們一起去看一下。
  • 阿蒙森:第一個同時徵服南極和北極的偉大探險家,永遠消失在北極
    (兒時的阿蒙森)1897年(25歲),阿蒙森加入比利時號南極探險隊,擔任大副。這是第一支冬季前往南極探險的隊伍。結果探險隊被浮冰阻擋,在寒冷和飢餓中度過了一整個冬季後,被迫折返。雖然探險活動很不順利,但阿蒙森從船醫那裡學到了補充維生素C的方法——吃生肉!阿蒙森最關注的還是北極。
  • 去南極旅行—一個美麗而真實的童話
    潔白的「肌膚」,神秘的「內心」,勾起了多少人探訪的欲望;而冷酷的「表情」,冰凍的「體溫」,又讓多少人望而卻步;而最終,人們用不屈不撓的意志打動了她,在她的身旁築起了小屋,南極終於向人們敞開了心扉。去白色沙漠—南極,是需要勇氣的。南極洲包括南極大陸及其周圍的島嶼,面積約1400萬平方公裡,相當於我國面積的145倍,佔世界陸地面積的10%,是世界第5大洲。
  • 南極氣溫超過 20 度:當南極不再寒冷,Ta們的日子也不好過了
    引發了大家對南極升溫和氣候變遷的關注。然而發布該消息的科學家提醒公眾,這個數據「並不能用作解讀氣候變化的趨勢,因為這僅僅是一個單值記錄,而不是源自長期的數據集分析。」這下子,讓擔心南極升溫等環境影響的群眾們又放下了焦慮。
  • 南極重現臭氧層巨洞,又大又深面積堪比北美洲,形成模式不同以往
    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南極上空出現巨大的臭氧層空洞,讓地球氣候和環境學家們十分擔憂,因為如果沒有臭氧層的阻擋,那麼太陽的紫外線將直達地表,對地球上的生命物種造成較大傷害,南極上空的臭氧層空洞一直到近幾年才呈逐漸縮小的狀態。
  • 去南極旅遊一次究竟需要多少錢?
    一直以來,南極這個極地旅遊都是很多人們心目中的終極目標,然而,昂貴的團費,往往讓人望而卻步。如何去南極遊得划算,預算又如何能儘量降低,本篇將一一討論影響這個極地旅遊的種種因素,讓大家也能像筆者一樣以市價的一半遊覽南極。
  • 如果南極的冰化了會怎樣?最黑暗的時刻已經到來!
    從2016年末開始,隨著太陽直射點的移動到最南端,南半球一年中最溫暖的時候到來,到2017年上半年,在南極有陽光照射的幾個月裡,南極洲的冰發生著令世界驚慌的變化。從去年開始,科學家們密切監視著南極半島拉森C冰架上裂縫的發展。
  • 科學家在南極冰川下發現一個巨型空洞,可容納百億噸冰,已經融化
    北極相對於南極來說,不管是規模還是寒冷的環境都有很大的區別,南極才是地球上最冷的區域。在很多人的眼裡,南極就是無法踏足的區域,那裡常年冰封,寒冷的環境讓人們望而卻步。可是近年來,南極卻成為了不少人們的旅遊之地,越來越多的人們在適宜的季節前往南極旅遊觀光,欣賞美麗的冰雪世界,看看可愛的企鵝。
  • 平均溫度比南極還低,生活著500名居民!
    平均溫度比南極還要低,生活著500戶居民!一場降雨之後,北方多個地區都迎來了大幅度的降溫,南方的小夥伴都表示非常的羨慕,馬上就可以看到下雪了,甚至還出現了一個新興的「行業」代寫。在我國最寒冷的地區莫過於東北了,在降溫後,東北大集上的大媽為了保暖揣上了「暖寶寶」,這是由6斤的鵝毛所製成,網友們也感嘆道,在東北沒點手勁還活不下去了,也有人說過完冬天,大媽可以去舉重了。那麼在世界上最寒冷的地方是哪裡呢?肯定會有人說是南極地區。其實在世界上有一個地區的平均氣溫比南北兩極還要低,被稱為冰雪王國。
  • 東北哈爾濱比北極南極都要冷?一圖刷屏朋友圈,這是真的嗎?
    而在這其中,北極渦旋最先進駐的東北,就成了我國最近一段時間最冷的地方。更有「哈爾濱比北極南極都要冷」的圖片刷屏朋友圈和各大社交網站。從這張圖上,大家看到的是我國東北的哈爾濱氣溫為零下36度,而南極洲則為零下35度,北極則是零下30度,哈爾濱真的比北極南極都要冷了?這是真的嗎?
  • 地球的南極和北極這兩個地方,哪兒更寒冷?
    如果北極和南極地區來對比,那麼南極地區的氣溫更低,為什麼南極會更冷呢?首先,南極地處南極洲,而北極地處北冰洋,地處陸地的南極地區比熱更小,冬季降溫更快,氣溫更低。其次,南極地區地處高原,南極擁有全球最厚的冰川,使得南極地區平均海拔為2350米,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海拔高大氣層稀薄,對於地面輻射的吸收作用較弱,也使得南極氣溫偏低。此外,南極大陸周圍存在南極環流和西風漂流,阻擋了高低緯度之間的熱量交換,使得南極地區成為一個低溫孤島。
  • 能不能把北極熊弄到南極去?
    北極熊北極熊離開了北極,企鵝離開了南極就不活不了。不好意思,這個偽命題不成立。上個星期陪孩子去上海動物園。看到園裡活蹦亂跳的北極熊,和企鵝,現在回想起來,感覺自己看到的千真萬確,確實是活生生的北極熊和企鵝,相信它們離開南極和北極也不是一天兩天了。某些人口中所說的「脆弱的」北極熊和企鵝進化是殘酷的,生存下來的的都是強者,猶豫不決的,和不適應的物種都已經滅亡。
  • 普通人怎麼去「南極」旅遊?
    前言應讀者「段子內城管396」要求,出一篇關於南極的旅遊攻略。他的夢想是去一趟南極。小編早上搜集了不少關於普通人如何去南極的資料。寫成了這篇簡單的攻略,中間可能有不對的地方,且當參考用吧。也希望這位網友真的可以實現自己的夢想。
  • 地球上最酷的建築在南極,第一個科學考察站至今還在維護
    對今天來說,我們去南極是科研考察,但在百餘年前,與其說當時的那些人是科學家,不如說他們是不畏犧牲的探險家。第1個建立在南極的考察站1903年,當時蘇格蘭有一個探險隊來到了南極地區,這個探險隊的成員一共33人,他們原本想在南極勘探更多,但是由於厚重的冰層阻擋了他們的去路,以至於他們後來不得不先找一個地方紮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