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垃圾變甲酸 發電材料添新員

2020-12-01 生意社

生意社01月07日訊

  人類一直在致力於解決塑料垃圾對環境造成的汙染,塑料垃圾橫行已有一世紀有餘,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情況並沒有得到良好的解決。

  在垃圾填埋場容量日趨緊張和能源有限的危機感日益增長的情況下,人們對塑料垃圾的處理也逐漸顯露出新的方向。除了垃圾分類和可再生資源的利用,基於前二者對資源的整合,再通過科技手段使塑料垃圾重新轉化為可利用資源也成為當下平衡環境和發展天平上的重要砝碼。

  日前,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的科學家提出了一種關於塑料垃圾的新型降解方法,而在此前關於塑料垃圾處理的研究中似乎並沒有先例,今年10月份的《先進科學》(AdvancedScience)雜誌報導了這一成果。

  這是一種化學處理方法,使用金屬釩來充當催化劑,將其與塑料製品相混合,再通過「可見光」的作用,使塑料分子被溶解,形成甲酸,該化學反應過程約為6天。

  甲酸也叫蟻酸,是一種用途廣泛的天然化學物質。在食品防腐、抗菌清潔、氫能燃料電池等產品的製造過程中都有所涉及。而金屬釩作為一種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低毒性的一種資源,通常也見於在飛機或汽車的合金製造中。

  這種處理方法的原理在於通過「可見光」驅動的級聯碳-碳鍵斷裂,令塑料垃圾可以被有機轉化並回收利用。利用釩催化劑降低反應過程中的能量勢壘,使塑料中惰性化學鍵「碳-碳」鍵在「可見光」的作用下發生斷裂,繼而呈現塑料降解的現象。而「可見光」使用的是集成光源,即「人造陽光」。

  南洋理工大學物理與數學科學學院的負責人SooHanSen對此表示「我們將有機會使汙染海洋的塑料垃圾轉化為有用的化學物質」。目前這種轉化反應還需要催化劑且還不能在真實的陽光下進行,但是科學家們正在嘗試令該種工藝能夠克服這些難點。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一反應過程中還會產生一定的二氧化碳氣體,而目前我們所知道的利用二氧化碳進行資源生產的方法已有頗多,比如利用二氧化碳轉化為一氧化碳後與氫結合的物質來生產甲醇及對化學和生物加工,或者利用二氧化碳重新製作成為塑料,再次進入循環等等。基於反應產物來看,該方法具有有一定的實踐可行性。

  然而這種處理方法目前已知可以對聚乙烯塑料產生作用,但是對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無顯著效果,因而商業可行性尚且不足,而且目前研究使用的是塑料片,與使用混雜的真實情況下的塑料垃圾情況不同,而科學家也正在對這一處理方法進行探索改進,在對資金有較大需求之餘,預計可能還要花費5年左右的時間。

  (文章來源:塑料機械網,作者:李翔)

【版權聲明】秉承網際網路開放、包容的精神,生意社歡迎各方(自)媒體、機構轉載、引用我們原創內容,但要嚴格註明來源生意社;同時,我們倡導尊重與保護智慧財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將版權疑問、授權證明、版權證明、聯繫方式等,發郵件至dana@netsun.com,我們將第一時間核實、處理。

相關焦點

  • 塑料垃圾變甲酸發電材料添新員
    人類一直在致力於解決塑料垃圾對環境造成的汙染,塑料垃圾橫行已有一世紀有餘,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情況並沒有得到良好的解決。在垃圾填埋場容量日趨緊張和能源有限的危機感日益增長的情況下,人們對塑料垃圾的處理也逐漸顯露出新的方向。
  • 新加坡用陽光分解塑料 白色汙染搖身一變成發電燃料
    生意社03月31日訊   塑料的白色汙染已成為全球性環境問題,如何減少塑料使用、處理既有的塑料製品,這些都是迫在眉睫的挑戰,現在新加坡科學家決定將令人愛恨交織的塑料轉換另一種化學物質,在陽光下將之轉變成用途多樣的甲酸(formicacid)。
  • 垃圾變寶貝 海鹽這個垃圾焚燒廠有個神奇的「胃」
    在光大環保能源(海鹽)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克進眼裡,垃圾不僅能焚燒發電,還能經過處理製作成生物柴油、天然氣、建築材料……垃圾變寶貝,得益於今年建成投產的海鹽綠能環保項目。數據顯示,海鹽的生活垃圾產生量逐年增加,儘管2017年初海鹽開始大力推進垃圾減量分類,每天仍有500噸左右的垃圾需要處理。「此前海鹽處置垃圾的方式主要有減量、外運處置和衛生填埋三種。」
  • 奧德賽峽谷傳說皮膚添新員
    前言:今晨美服10.21版本PBE測試服更新,奧德賽、海克斯系列皮膚添新員,而峽谷傳說主題皮膚則是阿木木、伊莉絲,更有大量英雄、裝備等改動(以下皮膚命名、數據等以正式服更新為準)......
  • 中石化生物可降解塑料生產再添新品種
    中石化生物可降解塑料生產再添新品種 2020-11-09 18:17:23 來源:中國證券網 作者:陳其珏
  • 中國石化生物可降解塑料生產再添新品種
    原標題:中國石化生物可降解塑料生產再添新品種   中國石化
  • 聚氨基甲酸酯主要用途
    由於聚氨酯含有強極性氨基甲酸酯基團,調節配方中NCO/OH的比例,可以製得熱固性聚氨酯和熱塑性聚氨酯的不同產物。按其分子結構可分為線型和體型兩種。體型結構中由於交聯密度不同,可呈現硬質、軟質或介乎兩者之間的性能,具有高強度、高耐磨和耐溶劑等特點。 在高鐵防水施工中,通常使用以「聚脲材料」做成的塗層。
  • 用「超快相機」,南大團隊「揭秘」塑料材料光電轉換過程
    太陽能發電是一種綠色環保可持續的清潔能源,太陽能光伏發電如今已成為新興產業。由於利用晶矽等無機半導體的傳統光伏造價昂貴,科學家們逐步把目光轉向了有機材料太陽能電池領域。   如何實現更高的光電轉化效率,設計製備新的有機光電材料,需要弄清楚發電的微觀過程。
  • 甲酸的作用是什麼?
    甲酸是基本有機化工原料之一,廣泛用於農藥、皮革、染料、醫藥和橡膠等工業。甲酸可直接用於織物加工、鞣革、紡織品印染和青飼料的貯存,也可用作金屬表面處理劑、橡膠助劑和工業溶劑。在有機合成中用於合成各種甲酸酯、吖啶類染料和甲醯胺系列醫藥中間體。
  • 低成本甲酸脫氫催化劑研製成功
    俄羅斯科學院西伯利亞分院博列斯科夫催化研究所研發出基於多層碳納米管的催化劑,用以從甲酸中獲取氫燃料。目前,分子氫被認為是最具前景的綠色替代能源之一。但游離態的氫屬於最輕氣體,同時也是沸點最低的氣體之一。
  • 探索 | 南大團隊用「超快相機」揭秘「塑料」材料光電轉換過程
    太陽能是綠色環保可持續清潔能源,太陽能光伏發電已成為新興產業。
  • 大掛車撞邊坡百桶甲酸飛濺而出2死1傷
    事發現場,具有強腐蝕性的工業甲酸洩漏,導致高速路封閉1小時排險。事故中,包括貨車司機在內的3人被洩漏甲酸嚴重燒傷,截止記者發稿時,其中兩人因傷重死亡,一人尚在搶救中。    記者看到,事故現場一輛車頭損毀變形嚴重的贛E號牌半掛貨車,車廂斜靠在一個小山坡上,車頭與車廂幾乎已完全「分家」,山坡上到處都是藍色塑料桶,其中不少已破裂。車後,是100多米長被撞毀的金屬護欄。路邊幾棵小樹也被貨車撞斷。
  • 原甲酸三乙酯
    原甲酸三乙酯(triethyl orthoformate)是一種醫藥中間體,也是一種可用於聚氨酯體系的除水劑。原甲酸三乙酯別名為三乙氧基甲烷,分子結構式為CH(OCH2CH3)3,分子式為C7H16O3,分子量為148.2,CAS編號為122-51-0。
  • 科學家發明新型透明材料可作太陽能發電(圖)
    導讀: 據國外媒體報導,美國洛斯阿拉莫斯實驗室和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的科學家們發明了一種新型的透明材料來吸收太陽能,這一新的發明,有望在將來使整棟房子都可以利用太陽能發電。人們可能聽說過薄膜太陽能電池,但透明的材料做成的電池肯定沒聽過。
  • 有了這種透明的塑料,窗戶就可以變成太陽能導體發電
    有了這種透明的塑料,窗戶就可以變成太陽能導體發電  Connor Feng • 2020-07-07 15:21:19
  • 宜昌市夷陵區化解垃圾焚燒發電「鄰避效應」
    宜昌市夷陵區化解垃圾焚燒發電「鄰避效應」發布時間:2020年11月26日 11:42 來源:湖北日報 (通訊員 張國榮 攝)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張樂克 通訊員 夷宣  11月18日,宜昌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建設核心用地徵地補償協議全部籤訂完成,即將在年內正式開工。
  • 地熱發電技術為環保添助力 一文了解該領域專利布局情況
    原標題:地熱發電技術為環保添助力,一文了解該領域專利布局情況! 地熱發電系統的常見類型為熱水型地熱發電,就是將從蒸汽井裡抽出的水氣混合液中分離出的蒸汽引入汽輪發電機組驅動發電,剩下的熱水可通過還原井送回地下。本文通過對地熱發電技術進行專利檢索與分析,探析該領域的專利布局情況,以期為行業發展提供參考。
  • 綠猴首次亮相,上海野生動物園再添新員
    綠猴首次亮相,上海野生動物園再添新員
  • 鄰羥基苯甲酸、對羥基苯甲酸和間羥基苯甲酸、酸性對比
    由於羥基是第一類定位基(由於P-π共軛推電子效應大於炭氧之間的誘導效應),是鄰對位定位基,對間位推電子效應小於鄰對位,因此,間羥基苯甲酸失去質子後的帶電分子的負電荷比對羥基苯甲酸的要分散。其酸性就稍強一些。
  • 史上最全的塑料7大鑑別方法,速度收藏!
    ,可初步鑑別出塑料製品所屬大類:熱塑性塑料,熱固性塑料或彈性體。 3 密度鑑別 塑料的品種不同,其密度也不同,可利用測定密度的方法來鑑別塑料,但此時應將發泡製品分別出來,因為發泡沫塑料的密度不是材料的真正的密度。在實際工業上,也有利用塑料的密度不同來分選塑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