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有什麼用處?在光大環保能源(海鹽)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克進眼裡,垃圾不僅能焚燒發電,還能經過處理製作成生物柴油、天然氣、建築材料……
垃圾變寶貝,得益於今年建成投產的海鹽綠能環保項目。數據顯示,海鹽的生活垃圾產生量逐年增加,儘管2017年初海鹽開始大力推進垃圾減量分類,每天仍有500噸左右的垃圾需要處理。
「此前海鹽處置垃圾的方式主要有減量、外運處置和衛生填埋三種。」海鹽縣環衛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道,但垃圾產生量與日俱增,各地垃圾焚燒廠的處置能力「告急」,海鹽本地的應急填埋場也接近飽和,海鹽生活垃圾一度面臨「無處可去」的艱難處境。
垃圾「自產自銷」,迫在眉睫。2017年11月,海鹽啟動綠能環保項目,今年3月建成投產,項目包含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配套飛灰填埋和餐廚垃圾綜合處理三個子項目,生活垃圾與餐廚垃圾實行分類收集、分開運輸、分開處置,從源頭做好垃圾分類工作,並落實了終端處置。
依城傍海處,一座現代化的美麗工廠赫然矗立,漫步廠區,綠樹成蔭、流水潺潺,時不時有白鷺和鴿子在園中棲息,煙囪沒有明顯煙霧、空氣中毫無異味,這分明是一座公園。
無異味,關鍵在負壓環境。垃圾運輸車進入密封通道後,將垃圾倒入全封閉設計的垃圾儲存倉,並使倉內和卸料大廳處於負壓狀態,這樣一來,臭氣就「跑」不出來了。
廠區佔地面積不大,效益卻不小。當前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日處理規模為800噸,平均每噸垃圾可產出綠色電能350千瓦時左右,一年發電約1億千瓦時。此外,垃圾經過處理後,25%變成爐渣,可被用於製成建築材料。
「吃」進易腐垃圾,「吐」出生物柴油和沼氣。餐廚垃圾經過預處理後分離出水、油、渣,其中廢棄油脂出售後,經過酯化反應、脫醇處理、去甘油等工序可製成生物柴油,供汽車使用。「目前我們正嘗試將易腐垃圾發酵產生的沼氣提純,納入天然氣管網。」陳克進說。
值得一提的是,海鹽綠能環保項目在國內開創了焚燒項目和餐廚項目「合二為一、高度協同」的新模式,兩個項目通過共用地磅、引橋、卸料大廳等,實現工藝協同,有效節約土地資源,提高資源利用率。「焚燒項目不僅能有效解決餐廚車間的臭氣和汙水,產生的電、蒸汽還可供餐廚項目使用,而餐廚項目產生的沼氣、沼渣等可用於增加焚燒熱值,提高發電效率。」陳克進解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