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聶永豐:把垃圾問題歸結於焚燒不公平

2020-12-05 每日經濟新聞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李彪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李彪 發自北京

據了解,垃圾焚燒過程中產生的二噁英,非常容易在生物體內積累,對人體健康產生危害,這是很多民眾對垃圾焚燒談之色變的主要原因之一。

然而,從一些發達國家的經驗來看,垃圾焚燒廠卻能夠與居民「和睦相處」。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我國居民對垃圾焚燒廠耿耿於懷?垃圾焚燒廠的排放到底會不會給周圍居民的健康產生影響?企業如何才能走出垃圾焚燒選址的困境?帶著這些問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NBD)專訪了多年從事固體處置研究的清華大學環境學院聶永豐教授。

暫無二噁英影響健康證據

NBD:如果您有朋友想買房,但是目標樓盤周圍有垃圾焚燒廠,您會給出什麼建議?

聶永豐:確實有本校的教師和外地的一些朋友因為這個事情諮詢過我。我一般是跟他們說,房子周圍有垃圾焚燒廠是沒有關係的。

這幾年,在垃圾焚燒廠問題的宣傳上,因為個別人的偏執或者片面看法,抓住一點無限放大,在社會上引起了負面效應。同時,在垃圾焚燒廠選址問題的爭議上,相當一部分人是因為有利益在裡面。那麼,垃圾焚燒廠到底對身體有沒有影響?客觀來說,離垃圾焚燒廠越近的居民,吸入的二噁英越多,對此,已有相關調查數據作出佐證。但從統計數據來看,人體的發病率與二噁英吸入量並沒有正相關性,到目前為止,還找不到二噁英危害身體健康的例子。

不過,如果從房子升值角度來考慮,我的建議自然是勸他們別買垃圾焚燒廠周圍的房子,因為這涉及到大家的信心問題,這是個社會問題,不是靠技術手段可以解決的。

實際上,國外垃圾焚燒行業在發展過程中,也經常在選址時遇到公眾反對,但大多數人是從項目對地區經濟發展和個人財產的影響出發的,只有極少數人會擔心項目對其健康產生影響。

NBD:目前我國針對垃圾焚燒行業制定的標準水平如何?相關企業排放達標的情況如何?

聶永豐:我國垃圾焚燒排放標準和世界其他國家基本上一致,企業排放的達標情況應該也還是可以的。但是,大家現在的憂慮是,企業在檢查的時候達標,不檢查的時候就不達標,有時候企業為了降低環境治理成本會弄虛作假。

總的來說,在垃圾焚燒行業,我們現在做得不比國外差太多,不會存在大量二噁英排放的問題。全球二噁英排放最多的時候是上世紀80年代,中國二噁英排放最多的時候應該是上世紀90年代到上世紀末。

令人不解的是,公眾對一些大的垃圾焚燒廠談之色變,但對很多亂燒、亂排的小焚燒廠卻泰然處之,很多地方甚至出現垃圾露天焚燒的現象。

不過,一些民眾反對在自己家周圍建垃圾焚燒廠無可厚非,因為焚燒廠對他們的生活或多或少總會有些影響,比如垃圾臭味等。

NBD:您提到了臭味問題,這是不是反映出了一些企業違規排放,甚至部分企業未取得環評就擅自運營的問題?這也是民眾擔憂的焦點之一。

聶永豐:我並不認為垃圾焚燒的危害很大,反之,垃圾不處理導致的疾病危害更大。世界衛生組織曾做過研究,後者危害人體健康的概率是百分之七八十,二噁英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只是百萬分之幾。現在大家把整個垃圾問題都歸結到焚燒,這是不公平的,垃圾焚燒只是一種處理手段,如果沒有焚燒處理,垃圾問題只會更突出。

至於臭味問題,由於垃圾焚燒廠受到公眾反對,找不到地方建設,往往和垃圾填埋場建在一起,很多地方的臭味主要是由垃圾填埋場產生的;再就是垃圾運輸途中可能也會產生臭味。

此外,垃圾焚燒廠能不能及時取得環評驗收,取決於很多因素,有企業的問題,也有管理部門的問題。當然,一些地方政府在垃圾焚燒方面有時候很急,不按規矩辦事,比如江浙地區某個垃圾焚燒廠,還沒有完全準備好,政府就要求調試。

企業低價競爭帶來低水平運營

NBD:您怎麼看待一些垃圾焚燒企業的快速擴張呢?

聶永豐:這幾年,垃圾焚燒行業確實有點亂,特別是在項目招標上,低價競爭問題較嚴重。低價會帶來垃圾焚燒項目低水平、低標準的建設和運營,進而對環境埋下隱患。

同時,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發展很快,是因為國家把它作為可再生能源,享受發電上網的優惠收購價,也就相當於中央直接掏出一部分錢給垃圾處理廠,這個錢能夠佔到工廠收入的三分之二。這也是為什麼垃圾焚燒項目招標中,很多地方報的處理價錢比填埋還便宜,垃圾焚燒地方最多出三分之一,中央資金佔比很高。我原本認為企業每處理一噸垃圾收40元處理費根本難以運營,後來發現有企業甚至提出每處理一噸垃圾只收費1元錢。

NBD:針對當前在垃圾焚燒領域的「鄰避運動」,您有什麼建議呢?

聶永豐:「鄰避運動」是垃圾處理行業面臨的共同問題,本質上反應的是個人利益訴求和整體利益的不一致問題。政府可以在垃圾焚燒廠附近建立地鐵站、公園等基礎設施,以彌補因垃圾焚燒項目對地區發展產生的不利影響。

名詞解釋

鄰避運動

指居民或當地單位因擔心建設項目(如垃圾場、核電廠、殯儀館等鄰避設施)對身體健康、環境質量和資產價值等帶來諸多負面影響,從而激發人們的嫌惡情結,滋生「不要建在我家後院」的心理,及採取的強烈和堅決的、有時高度情緒化的集體反對甚至抗爭行為。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要進行垃圾分類——經濟日報訪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劉建國
    北極星固廢網訊:普遍推行垃圾分類制度,關係13億多人生活環境改善,關係垃圾能不能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記者日前採訪了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固體廢物處理與環境安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劉建國,請他談談對垃圾分類的看法。一問:為什麼要進行垃圾分類?
  • 陳道毅受聘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
    陳道毅受聘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  清華新聞網3月26日電 陳道毅,1959年11月生。2011年起擔任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教授、海洋科學與技術學部主任。2012年任環境學院教授。  1982年獲重慶大學學士學位,1984年和 1988年先後獲清華大學碩士學位和博士學位。1988年起在美國康奈爾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1990年起擔任助理研究員。
  • 傾倒垃圾被判刑6年半!清華大學教授:垃圾處理鏈變成灰色利益鏈
    12月21日,江蘇省常熟市人民法院公開宣判了備受環保領域關注的「長江口垃圾違法傾倒案」。10名被告人中,主犯倪某被指控犯「汙染環境罪」,判處有期徒刑6年零6個月,並處罰金100萬元;另外兩名主犯分別被判5年、4年3個月有期徒刑,並被處罰金40萬元及以上。
  • 清華大學教授這樣說:不清楚的可以都當成幹垃圾!
    每經記者 李彪    每經編輯 陳旭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劉建國居民分類投放之後這些垃圾又是如何處置?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垃圾分類標準如何?針對這一系列問題,《每日經濟新聞》(以下簡稱NBD)記者專訪了常年從事垃圾分類研究的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劉建國。他介紹,中國的廚餘垃圾分類比較精細,比如乾濕垃圾並非以含水來區分,能較好降解的就屬於溼垃圾,難以降解的歸屬幹垃圾。
  • 垃圾焚燒發電廠是否會對周邊環境造成危害?
    生活垃圾焚燒處理到底對周邊環境居民有沒有危害?如何控制垃圾焚燒排放的汙染物?如何看待二噁英?直面這些問題,是做好垃圾焚燒處理的第一步。鄭報融媒採訪了中國城市建設研究院有限公司總工、教授徐海雲,為大家揭開垃圾焚燒處理的面紗,一一解答心中疑慮。
  • 趙章元:垃圾焚燒務必考慮環境承載力
    一些焚燒設備製造商和一些項目承擔人員則過分誇大垃圾焚燒技術,認為「垃圾焚燒無任何汙染」,甚至「焚燒爐還能減少垃圾中的二惡英」,「發達國家都是把垃圾焚燒廠建在都市中心區」,似乎成了一種能淨化環境的好方法,不存在選址問題。這種過分地宣傳會適得其反,更增加民眾的不信任感。 對於民眾的陌生,可由政府出面組織民眾進行社區學習得到解決。
  • 垃圾焚燒對周圍環境和人體有多大危害?
    如今,垃圾圍城圍村的問題屢見不鮮,就地露天焚燒也是很多地方採取的方式。但是焚燒垃圾所產生的煙味非常刺鼻,對人和環境會有哪些危害?焚燒生活垃圾也會帶來二次汙染,尤其焚燒產生二噁英的環境毒性和健康危害性。村鎮的「垃圾圍村」窘境亟待解決,更令人擔憂的是村鎮垃圾處置正處於起步階段。
  • 河北省《生活垃圾焚燒大氣汙染控制標準》(附解讀),垃圾焚燒,垃圾...
    4.2對生活垃圾焚燒廠廠址進行環境影響評價時,應重點考慮生活垃圾焚燒廠各單元設施可能產生的有害物質洩漏、大氣汙染物(含惡臭物質)的產生與擴散以及可能的事故風險等因素,根據其所在地區的環境功能區類別,綜合評價其對周圍環境、居住人群的身體健康、日常生活和生產活動的影響,確定生活垃圾焚燒廠與常住居民居住場所、農用地、地表水體以及其他敏感對象之間合理的位置關係。
  • 城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存在問題的分析及應對措施的探討
    北極星固廢網訊:一、城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的存在問題及原因分析(一)垃圾焚燒發電行業違法、超標現象普遍,刺激放大了「鄰避效應」。垃圾焚燒發電行業居民投訴頻繁,環境違法率高。尤其是循環流化床焚燒發電廠,超標排放問題更加突出,超標排放現場更加普遍。
  • 垃圾焚燒爐及垃圾電廠熱力系統設計中的幾個問題
    北極星固廢網訊:摘要:近年來,垃圾焚燒爐及垃圾發電廠熱力系統設計問題得到了業內的廣泛關注,研究其相關課題有著重要意義。本文首先對相關內容做了概述,分析了主要焚燒爐型技術特點,並結合相關實踐經驗,分別從多個角度與方面就機組熱力系統優化問題展開了研究,闡述了個人對此的幾點看法與認識,望有助於相關工作的實踐。
  • 上海環境科學研究院關於江橋生活垃圾焚燒廠的回覆
    2/上一輪固體廢棄物處置發展規劃曾擬在閔行建設3000噸/日的生活垃圾焚燒廠,2000年開展閔行生活垃圾焚燒廠環境影響評價時進行了公眾參與,從未發生過「老百姓鬧」的情況。   3/本市各個時期的固廢處置規劃均未規划過在松江新建大型生活垃圾焚燒廠。所以也不可能發生過「老百姓鬧」的情況。   3、垃圾焚燒廠擴建項目為何不建到郊區?
  • 綠色奧運破解「垃圾圍城」
    黃世平說,沒有想到專家們分成兩派,爆發了激烈的衝突,一方是以工程組專家、清華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聶永豐教授為首的「主燒派」,一方是以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院士劉洪亮、趙章元為主的「反對派」。「到最後,專家之間的爭論都到人格侮辱的地步了,差點沒有打起來。」黃世平說。
  • 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安全管理及運營監管標準
    摘要:從安全環保、 汙染物控制、 經濟性管理及運營評價等方面論述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的管理, 以求提高運營管理效率, 嚴格控制各項汙染物排放, 保證公眾利益。前言: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固體廢棄物量猛增,已成為影響環境汙染的主要因素之一,生活垃圾焚燒發電以其佔地少、對環境影響小、資源利用率高得到迅速發展,目前成為垃圾末端處理的主流方式。
  • 上海交大教授:沒有火的燃燒 讓有機垃圾變成無汙染的寶
    特別是生活垃圾處置,一直是上海的老大難問題。針對這一問題,上海交通大學環境學院金放鳴教授團隊利用水熱氧化技術率先進行了利用該技術燃燒處理生活垃圾,這種沒有「火」的燃燒讓垃圾變成了無汙染的「寶」。這種在水中的「燃燒」不產生硫化物等汙染,更不會生成致癌物二噁英,就算塑膠袋之類的東西也能化解,而且在首次點燃後,就不再消耗能源。
  • 煙氣脫硝技術在垃圾焚燒發電廠達標排放的重要作用
    2019年,生態環境部公開發布《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自動檢測數據用於環境管理的規定(試行)》的徵求意見稿,逐步完善垃圾焚燒發電行業達標排放的監管政策。垃圾焚燒煙氣脫硝是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運營的重要環節之一,氮氧化物作為垃圾焚燒廠日常監測的重要數據,採用合理有效的煙氣脫硝技術對實現垃圾焚燒廠的達標排放具有重要影響。
  • 城鎮生活垃圾分類對垃圾焚燒發電的影響應對措施
    國內最早的城市垃圾分類採用的是無序和簡單的方式,也就是回收站回收廢物方式。目前垃圾焚燒是最基礎,也是最便捷的生活垃圾處理方式;但隨著社會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現有的垃圾焚燒逐漸暴露出處理效果不佳及成本高等諸多問題。在21世紀經濟結構逐步調整的狀態下,重新對城市生活垃圾進行合理地分類利用,將成為新一輪環境問題應對手段。(2) 分類後各種垃圾的比例。
  • 2018清華大學環境學院賀克斌院士團隊和地球系統科學系張強教授...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賀克斌院士團隊和地球系統科學系張強教授團隊依託大氣重汙染成因與治理總理基金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聯合招收博士後1-2名,合同制研究人員1-2名,科研助理2名。
  • 【洞察】垃圾焚燒的「死亡螺旋」
    中國的城市,無一例外地都面臨垃圾的高增長問題。城市要發展,「垃圾圍城」便是一座不得不逾越的大山。眾所周知,減量化、資源化與無害化是垃圾處理的三大準則。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遵循三大準則的基礎上,城市垃圾極小的部分經過回收利用,剩餘的大部分需要無害化處理,而目前主流的處理方式有兩種:填埋和焚燒。填埋已經不再適合國情,焚燒又成為最主要的處理方法。
  • 中衛市城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結論公示
    北極星固廢網訊:根據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暫行辦法》的有關要求,歡迎社會各界有關團體、人士對「中衛市城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結論」來信、來電,提出具體意見。二、建設項目對環境可能造成的影響垃圾焚燒廢氣、貯存惡臭氣體及灰渣貯存、破碎系統粉塵等對大氣環境的影響;生活及生產廢水、垃圾滲濾液對水環境的影響;生產過程中設備噪聲及垃圾運輸車輛對聲環境的影響;灰渣、飛灰、汙水處理汙泥、廠內生活垃圾等對周圍環境的影響。
  • 杭州九峰垃圾焚燒廠負責人:一味逃避非萬全之策
    隨後,記者聯繫杭州市九峰垃圾焚燒項目建設推進領導小組辦公室,對於九峰項目,相關負責人給出了36問36答,解答市民心中的疑問。  據了解,這36個問題回答了杭州為什麼要新建垃圾處理設施、為什麼要選擇垃圾焚燒處理、為什麼要選址九峰、周邊水源和環境等市民所關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