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用陽光分解塑料 白色汙染搖身一變成發電燃料

2021-01-18 生意社

生意社03月31日訊

  塑料的白色汙染已成為全球性環境問題,如何減少塑料使用、處理既有的塑料製品,這些都是迫在眉睫的挑戰,現在新加坡科學家決定將令人愛恨交織的塑料轉換另一種化學物質,在陽光下將之轉變成用途多樣的甲酸(formicacid)。

  塑料是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生活用品,但因為使用習慣不佳與回收機制效果不明顯,基本上塑料也無處不在。

  而現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NTU)已提供一個解決方案,透過新型釩光催化劑,可以將塑料轉換成甲酸,其中釩是種生物兼容性金屬,我們也可以在汽車或是飛將上的鋼鋁合金髮現它們的身影,而現在科學家還知道,釩在聚乙烯等塑料回收也是頗有用處。

  相較於傳統的熱分解反應,光催化劑較為環保,能用光催化劑來讓陽光碟機動化學反應,也不需要燃燒化石燃料,且釩的地殼含量多,毒性、成本也都比白金、鈀或釕催化劑還要低。

  科學家首先將釩催化劑加入塑料溶液中,把它加熱到85°C後再暴露於陽光模擬光源系統下,大約6天後,就能破換塑料內的碳-碳化學鍵,之後就能進一步將塑料轉換成甲酸。團隊實驗證實,可分解30多種化合物的碳-碳鍵。

  甲酸又稱蟻酸,是簡單的氫和二氧化碳組合,常用於橡膠、醫藥、染料、皮革種類工業,而現在甲酸也能用在氫燃料電池中,先前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EPFL)氫氣製造機HYFORM,利用釕催化劑將甲酸液體轉換成二氧化碳與氫氣,再把生成的氫氣運送到燃料電池進行發電;由荷蘭恩荷芬理工大學(TU/e)學生成立的新創公司TeamFAST也打算製造出甲酸燃料公交車。

  甲酸是良好的氫氣載體,1公升甲酸可製造590公升氫氣,研究負責助理SooHanSen教授表示,團隊希望能開發出永續、成本效益高的方式,用陽光來產生可用燃料和化學品,而這種化學處理方法是目前*用可見光、不含重金屬催化劑的處理塑料方法。

  (文章來源:集邦新能源網)

【版權聲明】秉承網際網路開放、包容的精神,生意社歡迎各方(自)媒體、機構轉載、引用我們原創內容,但要嚴格註明來源生意社;同時,我們倡導尊重與保護智慧財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將版權疑問、授權證明、版權證明、聯繫方式等,發郵件至dana@netsun.com,我們將第一時間核實、處理。

相關焦點

  • 新加坡研製微生物燃料電池 用廢水發電節省能源
    中新社香港九月十四日電 新加坡消息:新加坡國大環境科學與工程系助理教授黃浩勇研製出微生物燃料電池系統,利用廢水發電,不但所需成本較低,節省能源,也非常環保。    此間《聯合早報》十四日報導,今年三十五歲的黃浩勇是本年度新加坡國家科學與科技獎青年科學家獎得主之一。
  • 背靠大海合成生物塑料 阻斷「白色汙染」不是夢
    背靠大海合成生物塑料 阻斷「白色汙染」不是夢本報記者 趙漢斌在過去的50年裡,全球留下了70億噸塑料垃圾,被稱為「白色汙染」。塑料垃圾對海洋的汙染最為明顯。據《科學》雜誌報導,每年有800萬噸的塑料被衝入大海。
  • 陽光照一照,塑料變燃料:這種催化劑可以變廢為寶
    相比於其他垃圾,如何有效處理廢棄塑料一直是人們熱議的問題。這類垃圾帶來的環境問題還有一個哥德式的稱謂——白色汙染(white pollution)。早期常用的塑料主要為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氯乙烯(PVC)等高分子聚合物材料,這類材料最大的問題是在自然條件下很難降解,大量生產、使用後沒有得到正確的回收處理,隨意丟棄,不僅帶來視覺汙染,也會導致嚴重的環境汙染。「白色垃圾」散落至自然界各處,對生態環境造成巨大的影響。
  • 新型材料已出世,全面代替塑料,跟白色汙染說再見
    塑料自從在人類生活中廣泛使用後,雖然給人們帶來了許多便利,但同時也變成生活中最常見的垃圾,重要的是「白色汙染」日益嚴重,科學家們一直以來都在尋找一種新型的環保的材料代替塑料。功夫不負有心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團隊在Science Advances 雜誌上發表一份研究論文,報告了一種名叫纖維素納米纖維板(CNFP)的高性能結構材料,未來很有可能取代塑料。
  • 可以吃塑料的細菌,被華裔女生發現,「白色汙染」有救了?
    現在地球上的白色汙染日益嚴重,很多廢棄的垃圾根本就無法得到快速的分解,所以它們依舊殘存於自然界當中可以達到幾百年,甚至上千年,對於土地所造成的汙染是非常嚴重的,雖然曾經有人提出採用焚燒的方式解決這一問題,但這是一個治標不治本的方式,因為焚燒之後的塑料製品會發出非常難聞的氣味,對於大氣造成的汙染也是不可逆的過程。
  • 降解塑料、生物分解塑料、可堆肥塑料與生物基塑料的區別
    可降解塑料是一大類,包括光降解塑料、熱氧化降解塑料和生物降解塑料。可生物降解塑料是指在自然環境或堆肥條件、土壤條件或高固形物條件下可生物降解的一種塑料,而可堆肥塑料是指在堆肥條件下可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的一種塑料。
  • 塑料可以分解了,「白色汙染」問題有望徹底解決!
    研究人員表示,這種仿生薄膜材料集成了優異的光學、力學和熱學性能,並且在自然條件下可以完全生物降解,克服了廢棄塑料難以降解的問題。感謝中國科研工作者做出的突破,有了這個塑料降解技術,「白色汙染」問題有望徹底解決。
  • 白色汙染的潛在危害
    自從20世紀40年代發明塑料保鮮盒,1940年塑料才開始被廣泛使用。但是現在我們一天也離不開它,儘管很有用,塑料也會引起一些嚴重的問題。你們應該聽說過這些事情,海龜被六罐裝飲料的塑料固定環套住,和德克薩斯州一樣大的垃圾場,塑料垃圾比沙子還多的海灘,畢竟每年有數百萬噸的塑料流入海洋,雖然聽起來已經很糟糕,但白色汙染的後果可能還是會讓你吃驚。首先塑料會一直釋放溫室氣體,不僅僅在製造和處理它們的過程中。
  • 發現12小時就能消化塑料的蟲子,白色汙染能解決了?
    塑料,作為20世紀最偉大而又最失敗的發明,以其便利性和價格低廉而大量生產,廣泛的應用在人們的生活中,同時也極大的方便了人們的生活。但其也有缺點,說是缺點,完全可以說是優點:塑料的穩定性太高了。高到要用幾百年甚至三千年才能完全分解掉,這些沒有分解掉的,同時是廢棄的塑料,給全球各個地區帶來了嚴重的「白色汙染」。為了不讓這些塑料在陸地上「傷害」人類,人類把垃圾丟向了包容性極大的大海。但是大海不會消解這些垃圾,它只會把這些垃圾沉入海底或者繼續漂在水中,這也算是好的結果,也是暫時的辦法。一直在為這個頭疼的人類,從未停止想怎麼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
  • 這個小型反應爐可讓白色汙染轉化為柴油
    「白色汙染」這個詞我們並不陌生,從大方面來說其指的就是塑料垃圾,直到現在塑料垃圾汙染仍然是人類不得不面對的問題。如今已經有不少研究團隊試圖通過較為環保的方式來處理這些塑料垃圾,而相關報導也不少,但很多看似不錯的技術卻沒能實現大範圍推廣。
  • 塑料:扼住地球呼吸的「白色汙染」,何去何從
    ,聽到這些觸目驚心的數字時,我們不禁要問,塑料到底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材料,還是扼住地球呼吸的「白色汙染」?有科學報導稱塑料分解的時間可能從20年到1000年不等,而這樣的結論只是理論上的推測,並且是在提供了陽光、微生物、水分、空氣流動等實驗室條件下進行的。然而在自然條件下,特別是在填埋條件下,塑料其實是很難分解的,即使某些塑料可能在一定條件下發生光降解,但其被分解後形成碎片、形成微塑料反而是更危險的環境健康問題。微塑料進入水源,危及海洋生態系統,甚至通過食物鏈進入人體,危害人體健康。
  • 可降解塑料真能解決「白色汙染」嗎?
    海南「禁塑令」引起一時轟動,禁止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鼓勵可降解塑料作為替代方案,「可降解塑料」這個話題又熱起來,近年這項技術也有新的進展,但是目前能解決「白色汙染」嗎?據聯合國統計,塑料佔海洋所有汙染物的90%。
  • 白色汙染日益嚴峻 而這個小型反應爐可讓其轉化為柴油
    「白色汙染」這個詞我們並不陌生,從大方面來說其指的就是塑料垃圾,直到現在塑料垃圾汙染仍然是人類不得不面對的問題。如今已經有不少研究團隊試圖通過較為環保的方式來處理這些塑料垃圾,而相關報導也不少,但很多看似不錯的技術卻沒能實現大範圍推廣。
  • 突變體酶有望成為治理白色汙染的利器
    2020年4月8日,《Nature》雜誌刊登的一項研究,拓寬了人類高效降解塑料和治理白色汙染的道路。本研究中,來自法國的多名研究人員,利用工程改造技術,將原有的一種低效PET塑料降解酶,構建成了一種能高效降解PET的突變體酶,並發現用該酶降解得到的材料,製作的塑料製品強度未下降,PET塑料的再利用率被有效提高。
  • 破解白色汙染難題 金暉兆隆生物降解塑料大有可為
    塑料無法降解,會形成白色汙染,能不能將塑料做成可降解的產品?11月19日,第十五屆全國網絡媒體山西行採訪團來到全國百強縣市孝義市的一家生產生物降解塑料的企業——金暉兆隆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暉兆隆」)。
  • 白色汙染的救贖
    眾所周知,白色汙染是當今世界的治理難題。塑料製品雖然具有使用輕便成本低等優勢,但是白色垃圾影響城市景觀,回收分類困難,燃燒後產生有毒氣體,埋在土壤裡幾百年無法降解,影響土壤結構和水質,嚴重影響生態環境。塑料製品中的鹽酸二甲苯直接進入母親體內時,會抑制男性胎兒的雄性激素生長,雄性激素所發揮的作用就會減弱。
  • 新型燃料電池直接利用生物質發電
    一種新型的太陽能誘導的直接生物質發電混合燃料電池可以使用像粉木一樣的燃料。「這是一種非常通用的方法,可以利用多種生物質和有機廢物來發電,而無需純化起始原料。」 2014年2月7日,《自然通訊》雜誌描述了這種新型的太陽能直接生物質發電混合燃料電池。
  • 漲姿勢,可降解塑料真的是「白色汙染」剋星嗎
    在全面限制塑料製品之後,很多人不免關心:一次性不可降解塑膠袋全面被禁後,該用什麼替代?有人提出,用「可降解塑料」代替,是否是一個不錯的解決方案?「可降解塑料」是什麼?根據材料的不同和特性的各異,我們可以簡單地將常見的塑料分為以下四大類型。
  • 白色汙染的後遺症!科學家在人類體內發現多種塑料顆粒,不是偶然
    ,但因為人類還沒有找到能夠快速分解塑料製品的核心技術,所以塑料製品會逐漸堆積,我們經常能夠在海洋上、河流上看到漂浮的白色垃圾。而且是從多名對象的糞便中找到不同類型的塑料顆粒,他們吃的都是相同的食物,喝著相同的水。很明顯,他們身體所排出的塑料顆粒都是從日常生活中通過飲食所攝入的,而這些塑料顆粒的存在,就是水以及各種食物。塑料顆粒是一種難以分解難以消化的產品,所以只能隨著糞便一同排出。
  • 塑料垃圾變甲酸 發電材料添新員
    生意社01月07日訊   人類一直在致力於解決塑料垃圾對環境造成的汙染,塑料垃圾橫行已有一世紀有餘,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情況並沒有得到良好的解決。  在垃圾填埋場容量日趨緊張和能源有限的危機感日益增長的情況下,人們對塑料垃圾的處理也逐漸顯露出新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