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配繁衍是所有生物的第一追求,為了達到這個目標,有些生物甚至願意放棄自己的生命,例如每次前去赴約都面臨生命危險的螳螂、蜘蛛以及章魚等。這三種生物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性食同類,交配過程中很容易被體型更大的雌性吃掉填飽肚子。
當然,並非所有生物的求偶都面臨著這樣的危險,在自然界中鳥類大多數都是雄性來求偶,並且有著很複雜的求偶方式,這跟它們極端的性選擇壓力有關。
下邊圖片中是兩隻紅頂侏儒鳥,它們主要生活在中美洲的也帶雨林中,右側光鮮亮麗色彩斑斕的是雄鳥,左側是雌鳥。紅頂侏儒鳥被稱為鳥類中的舞者和歌唱家,它們擁有非常歡快的舞姿,並且會給自己的跳舞節奏配上美麗的「歌聲」,還有最誇張的一點,紅頂侏儒鳥在求偶的時候會選擇一個枝條上表演經典的太空漫步,為了獲得雌鳥的青睞是出了渾身解數。
大部分鳥類在求偶活動中都是雄性在使出渾身解數,爭取獲得雌性的認可,最終得到交配權擁有自己的後代,在整個過程中雄性在各方面展現的比較優越,但是作為被選擇的一方,而雌性普普通通但要作為選擇的一方。
我們再來看下邊圖片中的主角,仔細看圖片正中間有一個「亭子」,底下站著一隻園丁鳥,這裡就是它的「求偶亭」。園丁鳥科下有8屬20種,其中17種都是一雄多雌制的,但是它們的求偶代價也很大,那就是需要搭建鳥巢。同時還會用心的裝飾鳥巢,之後會在這裡開始展示自己美麗的歌喉,吸引雌鳥的到來。
當然交配結束後,雌鳥就會離開,雄鳥繼續它的求偶大業。
實際上在這些求偶的過程中可以看到雄性完全是被選擇的一方,需要打扮自己以及展示出優美舞姿和動聽的歌來獲取對方的好感。在生物學上對這樣的行為有一種解釋,被稱為「親本投資理論」,也就是對於後代的傾入程度。
很多一雄多雌制的鳥類,它們並不會幫助雌鳥去孵化養育後代,對於後代的投入非常少,最多就是投資了一半雄性基因,因此雌鳥擁有絕對的選擇權,雄鳥只能努力的表現自己增加被選擇的機會。
而像帝企鵝就是一雄一雌制的生物,只要它們都活著就會一直在一起,帝企鵝的雄性和雌性外表形態上差異就很小,這也可以說是它們相互選擇的一種結果。帝企鵝生活在南極大陸,在極寒之地生存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尤其是繁育後代更是重中之重。
雌性帝企鵝每次產下1-2枚蛋,它們會選擇看起來較大的那一隻進行孵化,當然孵化工作主要是雄性帝企鵝來完成,雌性帝企鵝在產蛋完成後需要長途跋涉的去尋找食物填飽肚子,接下來的幾個月時間都是雄性帝企鵝在「減脂」硬扛著。等到小企鵝孵化後,這個時候也是雌性帝企鵝回歸的日子,當完成交接雄性帝企鵝會去覓食,雌性帝企鵝開始照顧出生的寶寶,它們會用食囊裡的食物餵養小企鵝。
可以看到當親代雙方對後代付出不同的時候,就會產生這種情況,一方被選擇就需要打扮自己增加競爭力,另外一方掌握主動權具有選擇的機會。
人類比較特殊,漂亮柔美都是形容女性的,男性靠著智慧、能力、才華等提升自己的社會地位,說句直白的話男性的漂亮又不能當飯吃。這也是雙方選擇的結果,男性靠能力靠財力來增加自己的競爭力,女性靠美貌智慧給自己增加選擇權。
對於野生動物判斷配偶的能力,只能通過視覺上的外在效果,例如光鮮亮麗的羽毛意味著營養好,優美的舞姿歌喉意味著有活力。但是人類卻不相同,完全可以靠「財力」,這是肉眼可見的實力。
文/科學黑洞,圖片來源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