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10時27分,在我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託舉高分九號05星、多功能試驗衛星和天拓五號衛星直衝雲霄,衛星隨後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本次任務是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的第343次發射,是長二丁火箭2020年的收官之戰,至此該火箭本年度7次發射任務圓滿完成。
據悉,高分九號05星是由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所屬航天東方紅有限公司研製的光學遙感衛星,地面像元解析度最高可達亞米級,主要用於國土普查、城市規劃、土地確權、路網設計、農作物估產和防災減災等領域,可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信息保障。
搭載發射的多功能試驗衛星由軍事科學院研製,將在軌對通信、導航、遙感等新技術進行試驗驗證;天拓五號衛星由國防科技大學研製,將在軌對船舶、航空器、浮標及物聯網等信息採集新技術進行試驗驗證。
執行本次發射任務的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由航天科技集團八院研製,是一款常溫液體兩級運載火箭,起飛推力約300噸,對應700公裡太陽同步圓軌道的運載能力為1.2噸,具備不同軌道要求的單星、多星發射能力。
今年,長二丁火箭的密集發射節奏,令人目不暇接。七戰七捷的背後,離不開長二丁火箭發射試驗隊的付出。
永不止步的管理與技術優化
長二丁火箭曾經創造了60天內五戰五捷、40天異地4發、30天同地兩連發等發射記錄,這得益於火箭發射試驗隊的早謀劃、早推進。
8月的酒泉,晝夜溫差大,部分火箭用產品和地面測試設備,特別是精密設備對環境保障溫度要求較高。為此,長二丁火箭發射試驗隊逐項梳理產品的保障要求和應對措施,保證每一臺單機環境保障條件滿足要求。
高溫環境發射的火箭推進劑貯箱氣枕是關鍵因素,火箭發射試驗隊開展系列化的保障工作,多次試算、修正推進劑溫度相關的參數,提出合理的庫房調溫要求,全過程管控停放溫度,保證火箭發射按時進行。
火箭發射試驗隊還通過多種措施,保障火箭全箭保溫,特別為衛星整流罩提供了系列保溫服務,可以使衛星處在最舒適的溫度及溼度範圍內。
據了解,早在2017年,長二丁火箭便實現了從硬體的小型化、自動化、智能化、高可靠等方面的技術創新升級。同時,火箭發射試驗隊管理上不斷流程優化、人員配置上精簡有效,做到「進度緊湊,標準不降」。
長二丁火箭不僅具有高可靠性,還具備強大的環境適應性,可以在酒泉、太原、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執行任務,不懼風霜雨露,無論春夏秋冬,為衛星提供舒適的地面環境、飛行環境。
據悉,2021年,長二丁火箭還將全面推行圖像測量系統,火箭飛行段觀測將更直觀。
提高工作效率,嚴把質量關
據了解,本發火箭與上一發同時進場。長二丁火箭控制系統副主任設計師杜建峰說,「為保障兩發任務圓滿成功,火箭發射試驗隊統籌策劃,將很多管理工作前移。同時,火箭發射試驗隊員變動小,實現了兩次任務的一氣呵成。」
兩次火箭發射任務期間,讓杜建峰印象最深的是, 8月6日長二丁火箭圓滿完成第50次發射任務,隊員們歡慶成功後,迅速投入了第51次發射任務中,這種狀態的轉換讓他出乎意料,「大家都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將每一次任務都作為首次來對待的精神,作為團隊的一員,我非常驕傲。」
「這次發射任務節奏非常緊湊!」長二丁火箭控制系統指揮李婷告訴記者,通過前幾次發射任務的經驗總結,火箭發射試驗隊制定了詳細的射前準備流程。從8月8日開始,火箭發射試驗隊便中途無休,晚上還在進行火箭轉場工作。
時間雖緊,但對火箭射前的檢查和確認到位沒有任何鬆懈。李婷介紹,試驗隊實行操作、指揮雙崗制,並且以過程為導向,每天都要查看火箭狀態檢查是否到位,測試是否到位,數據是否正常。「兩總」也要對關鍵測試數據進行檢查,強調每個人的工作都要眼見為實。
推進劑加注、射前功能檢查等是火箭射前的最後幾項工作。長二丁火箭動力系統指揮滕豐健表示,雖然工作流程已經固定,但是試驗隊的每個隊員從不懈怠。「精心操作、精心判讀,將射前準備工作落實到位,是大家心中唯一的想法。」
文/ 中國航天報記者 劉巖
攝/ 王淇俊
編輯/ 鄭恩紅
審核/ 陳立
監製/ 索阿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