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軌照片不僅令人讓人遐思無限不禁感嘆宇宙的奇麗無比。
拍攝星軌並不需要很複雜的技術,當你真正的去拍上一次星軌,就會知道,星軌的拍攝方法是如此的簡單:只要有星星,一切都不是個事兒。
一、設備
一部單眼相機+廣角鏡頭,10-24焦段比較合適,有線定時快門線,穩定性好的三角架和手電筒。
二、確定前景和北鬥星
選擇前景很重要。單拍星軌,隨便找一個光汙染少的地方就可以,但沒有什麼意義。只有選擇能表達某種意義的前景與燦爛的星軌完美結合,才能拍攝出生動的照片。確定北鬥星很容易,稍有地理常識的人就很容易找到這顆星星,相對於地球來說,位置是不動的,是拍攝星軌的中心點,你可以在構圖的時候,考慮到把這個星軌的中心點放在前景的一個合理的位置。
三、時間和地點的選擇
關於拍攝星軌的時間選擇,有很多說法,總得來說,就是要避開月光的幹擾。根據我拍攝星軌的體會,只要是天空晴朗,都是可以拍攝星軌的。如果一點月光沒有,天太黑了也不太好,這樣前景由於光線不足,需要補光,但補光往往不均衡,明暗不均,影響畫質。大地漫著淡淡的月光,正是拍攝星軌的好時間,這樣前景明亮,又不怎麼影響星軌。有人說,月圓前後三四天不太適合拍攝,其實不然,我就在八月十五月最亮的時候成功拍攝了河邊的星軌。地點當然要選擇在光汙染比較少的地方,但也不是說不要任何一點光。有的人成功的拍攝了燈火輝煌的城市上空的星軌,本人也嘗試過,效果不太好。試想如果用漸變鏡,效果可能會好些。
三、相機的設置
拍攝星軌有兩種方法,一種是一次曝光,一種是多次曝光進行後期疊加。
先說一次性曝光拍攝方法的相機設置,B門是一定的,要把光圈開到最大,對焦調至M檔手動對焦。白平衡也有多種設置,為了讓天空更藍,可以用2500左右的色溫值,我大多情況下是用自動白平衡。先用高ISO拍一張照片進行構圖,正式拍攝時要把ISO調到最低。曝光時間要根據環境光線而定。
注意,有些變焦鏡頭廣角端的時鏡頭是伸出的,尼康24-70就是這樣,這就要用膠帶臨時粘好,防止鏡頭滑動後變焦。
多次曝光拍攝星軌的方法成功率很高,幾乎是100%。相機設置也是B門,最大光圈,白平衡也可以自行設置,一些人說是要設定在白熾燈下,我看不一定,不同的白平衡有不同的色彩效果。ISO要根據天空和周圍環境的亮度設置,一般要比一次曝光的方法要高,800、1600都有可能。在拍攝之前要反覆試幾次,總體來說,感光度略高一些更能表現出星星的明亮。拍攝時間也是要根據周圍環境的亮度而定。我拍的時候,每張大多在40秒到90秒之間。最後還要蓋上鏡頭蓋,用同樣設置拍7-10張用於降噪。
用這種方法拍攝一定要關閉相機的降噪功能,原因很簡單了。
在疊加合成前,要把一些受光汙染的片子剔除,再選擇一兩張調亮前景,然後進行疊加。疊加軟體網上可以下載,這個軟體是由兩部分組成。安裝dotNetFx40_Full_x86_x64這個軟體,點擊Startrails這個圖標打開軟體進行疊加,如何使用這個軟體,網上有比較詳細的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