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變成現實,不一定都是好事。
前幾日,劉慈欣在克拉克獎頒獎典禮上說了這麼一句話:
「未來就像盛夏的大雨,在我們還不及撐傘時撲面而來。」
沒想到,這場雨來得如此之快。
11月26日上午,人民網發文稱:世界首例免疫愛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在中國誕生。這對經過基因修改的雙胞胎,出生便自帶抵抗愛滋病的能力。
財經網微博截圖
人類歷史上,我們從未像今天這樣手握如此方便的DNA修改工具——
這次採用的CRISPR基因編輯技術,讓科學家可以輕易地刪除、修改或插入基因,經濟又精確。
只不過,以往的實驗都會終止在胚胎發育早期,讓修改過的胚胎完全發育到誕生,這還是第一次。
1997年的經典科幻片《千鈞一髮》描繪了基因決定命運的未來世界
劉慈欣認為,當科幻變為現實,沒人會感到神奇,它們很快會成為生活中的一部分。
「科幻小說將以越來越快的速度變成平淡生活的一部分,作為一名科幻作家,我想我們的責任就是在事情變得平淡之前把它們寫出來。」
那麼,他是怎麼看待基因編輯的?
在三篇小說裡,劉慈欣曾提出3個疑問,並深入討論了由此帶來的倫理、社會問題。
01 基因編輯會變成有錢人的特權嗎?
《贍養人類》講述了這麼一個故事:遙遠的外星,富人用基因技術優化後代,變得越來越聰明,越來越富有。
連空氣都被富人壟斷的世界,當整個星球的財富集中在一個人手裡,資源耗盡的窮人終於揭竿而起。
02 基因改造人如何看待自己?
在《人生》中,母親跟腹中的胎兒對話,告訴ta人類已經可以對受精卵的基因進行修改,讓孩子沒出生就擁有母親的全部記憶。
結果,具備成人思維的嬰兒拒絕這樣的人生,扭斷臍帶自殺了。
03 基因編輯可以消滅貧窮和疾病嗎?
《天使時代》可能是三篇中最接近今日現實的一篇:
非洲的桑比亞一直飽受貧窮和飢餓的折磨,但桑比亞有一名厲害的科學家——伊塔。他本來是一個計算機科學博士,偶然發現基因工程和軟體工程有共同之處,於是將軟體工程學應用到分子生物學中,創造了「生命BASIC」和「伊甸園C++」兩種基因程式語言。
人們發現,上帝原來是個程式設計師,與此同時,程式設計師也可以做上帝。
小說中是這樣描述的:
「有一天,項目經理把一張光碟遞給一位臨時招來的這樣的上帝,告訴他光碟中存有兩個未編譯的基因程序模塊,讓他給這兩個模塊編一個接口程序。談好價錢後上帝拿著光碟回到他那間悶熱的小閣樓中,在電腦前開始他那為期一周的創世工作,他幹起活兒來與上帝沒有任何共同之處,倒很像一個奴隸。一周後,他搖晃著從電腦前站起來,從驅動器中取出另一張拷好的光碟,趟著淹沒小腿的菸蒂和速溶咖啡袋走出去,到那家生命科學公司把那個光碟交給項目經理。項目經理把光碟放入基因編譯器中,在一個球形透明容器的中央,肉眼看不見的分子探針精巧地撥弄著幾個植物細胞的染色體。然後,這些細胞被放入一個使館的營養液中培養,直至其成長成一樹小小的植株,後來這個植株被放入無木栽培車間,長成樹苗後再被種進一個熱帶種植園,最後成長成了一棵香蕉樹。當第一串沉重的果實從樹上砍下後,你掰下一個香蕉剝開來,發現裡面是一個碩大的橘瓣……」
在聯合國生物安理會第119次例會上,桑比亞國申請了一項基因工程成果審查。伊塔博士負責介紹這項科研成果。
他上臺的時候看起來特別瘦特別虛弱,一問才知道,桑比亞正面臨著嚴重的旱災。
旱災中的桑比亞有多窮?人們有多飢餓?
伊塔講述了一個關於自己妹妹的故事:
「那也是一個大旱之年,大地像一個滿是裂縫的火爐子,地上被渴死的蛇又被烈日烤乾,腳一踏就碎成了末兒……當時桑比亞正在連年的內戰中,就是那場由東方政治集團操縱的推翻布薩諾政權的戰爭。我們的村子被一起了,什麼吃的都沒有了,雅拉就去吃甘草和樹葉,哦,雅拉是我的小妹妹,剛懂事,大大的眼睛……她去吃乾草和樹葉……」
「她吃得渾身浮腫,腸道也堵塞了……那天晚上,她嘴裡含了什麼東西,碰著牙喀啦啦響,我問她含著什麼,她說在吃糖……她以前只吃過一塊糖,是一年前一個來村裡招募遊擊隊員的蘇聯顧問給的。我看到一道血從她嘴裡流出來,就掰開她的嘴看,雅拉含的不是糖塊,是一個箭頭,一個塗著響尾蛇的毒液,用來射殺豺狗的箭頭。她最後對我說:雅拉難受,雅拉不想再活了,雅拉死後哥哥把雅拉吃了吧,然後哥哥就有勁兒走到城裡去,聽說那裡有吃的……我還記得那天晚上的月亮,從乾旱的大地盡頭升起來,昏紅昏紅的……我沒吃小妹妹,但那年在村子裡,確實發生了人吃人的事,有些老人立下遺囑,餓死了後讓孩子們吃……」
作為一名科學家,伊塔突然意識到,科學如何解決飢餓,這就是他這次要展現的科學成果。
他請了一位桑比亞的小孩上臺,這個孩子跟傳說中飢餓的孩子不一樣,長得特別健壯。他就是伊塔使用「伊甸園++」編程改造過基因的孩子,改造的結果,竟然是讓人可以吃草為生。
「這個桑比亞孩子抓起一大把青草,捲成粗繩狀的一根,像吃香腸那樣咬下一大截,津津有味地嚼了起來,草莖被嚼碎時發出的吱吱聲清晰可聞……他吃得很快,轉眼把那粗粗的一把草吃光了,又開始大口吃樹葉……」
這樣被改造基因的人,桑比亞有兩萬多名。
這項成果讓世界震驚,同時也遭到了強烈的反對。伊塔和孩子被大家稱為「惡魔」,被排擠和驅逐,準備逃回桑比亞。
但就在飛機上,這個孩子被暗殺了。
桑比亞成為了世界的公敵,文明世界以維護人類「第一倫理」的名義,對桑比亞展開了攻擊。
執行「第一倫理」行動的有三艘航空母艦,持續的攻勢下,桑比亞不得不交出兩萬名被改造的個體,可人們發現,桑比亞還隱瞞了另外兩萬名基因改造人。
就在伊塔苦苦請求、艦隊卻堅持討伐時,兩萬名基因改造人反擊了。
「戰鬥警報尖厲地響起。已衝到海邊的桑比亞步兵爭先中突然出現了一大片白色的東西,那一片白色急劇抖動著,激起了高高的塵埃,艦隊的人們一時無法相信自己的眼睛。
所有的桑比亞士兵都長著一對白色的翅膀,這是20000多名會飛的人!」
艦隊沉沒了。
「在那塊百萬年前誕生人類的土地上,飛人群正在夕陽中盤旋。」
(小說選段經作者劉慈欣本人授權發表,如需洽談合作請聯繫未來事務管理局)
《2001:太空漫遊》中的星孩預示著「後人類」的樣子
未來從未如此迫近,它似乎正發生在中國這個地方。
只是,科幻變成現實,不一定都是好事。
11月26日晚,數百位科學家發布聯合聲明:
"這項所謂研究的生物醫學倫理審查形同虛設。直接進行人體試驗,只能用瘋狂形容......潘多拉魔盒已經打開,我們可能還有一線機會在不可挽回前,關上它。"
人類似乎真的擁有了一雙上帝之手。正是由於我們掌控了這種力量,今天的事情,才會又一次引發全社會熱議:
未來的我們還是人類嗎?
基因改造應該被終止嗎?
定製嬰兒符合倫理道德嗎?
......
雖然都是些老生常談,但我們需要它。
我們需要這樣的追問,也需要進行這樣追問的科幻作品,需要思考到底該如何運用這種能力,一次又一次,不厭其煩,直至找到答案。
著名科幻作家Terry Bison在亞太科幻大會後答記者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