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電2020年優青獲資助5人 立項創新高

2020-11-30 澎湃新聞

西電2020年優青獲資助5人 立項創新高

2020-09-25 14: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近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了部分2020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申請項目評審結果,醫學部尚未公布。學校人才項目立項成績突出,機電工程學院教授張逸群、通信工程學院教授項水英、人工智慧學院教授吳金建、物理與光電工程學院教授鄧敬亞、微電子學院副教授劉術彬共5位教師獲得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資助,項目直接經費均為120萬元,創西電歷史優青立項數最高。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自2012年起設立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旨在支持基礎研究方面已取得較好成績的青年學者自主選擇研究方向開展創新研究,促進青年科學技術人才的快速成長,培養一批有望進入世界科技前沿的優秀學術骨幹。

本年度榮獲工程與材料科學部資助的為:

張逸群,1984年生人,博士、教授。空間太陽能電站系統陝西省重點實驗室副主任。長期從事大型空間可展開機構/結構的分析與設計研究工作。主持及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國家重點項目10餘項。發表論文60餘篇,其中第一/通信作者在SCI、《機械工程學報》、《宇航學報》發表論文30篇(其中中科院I、II區17篇),截止2020年2月他引264次。申請/授權國家發明專利50餘項,其中第一發明人22項,登記軟體著作權7項。研究成果獲陝西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中國電子學會科學技術一等獎。

本年度榮獲信息科學部資助的為:

項水英,1986年生人,ISN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期從事半導體雷射器非線性動力學及類腦計算交叉研究,提出神經元和突觸器件全光化新思路、發展全光類腦計算理論及算法。入選國家首屆博士後創新人才支持計劃(合作導師:郝躍院士),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項,參與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多項國家重大項目。以第一/通信作者發表SCI論文50餘篇(中科院2區及以上30餘篇),獲教育部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吳金建,1986年生人,教授、博士生導師,人工智慧學科負責人。2014年博士畢業於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9年破格晉升教授。面向人工智慧國家戰略及重大需求,長期從事仿生成像、智能信號處理等方面研究。主持國家自然基金等多項國家課題,開發出多套智能信息處理系統並已交付使用。已發表SCI源學術論文50餘篇(其中一區論文20餘篇),ESI高被引論文3篇。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第三完成人)、陝西省青年拔尖人才、教育部霍英東青年基金等。

鄧敬亞,1984年生人,物理與光電工程學院教師。2011年博士畢業於西電天線與微波技術重點實驗室後留校工作。2013年晉升為副教授,2016年破格晉升為教授。長期從事天線理論與工程、微波/毫米波/太赫茲系統、天線測量與信號處理等領域的基礎和工程研究。在IEEE TAP、TMTT等權威期刊和會議上發表論文40餘篇。獲發明專利授權8項,第一完成人獲科研成果獎1項。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省重點產業創新項目等項目十餘項,解決了一系列無線收發系統中的瓶頸問題。

劉術彬,1982年生人,碩士生/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混合信號集成電路和射頻集成電路,研究成果面向無線移動通信、物聯網與傳感器、雷達與精確制導、航天高分相機、儀器儀表與醫學成像等諸多應用領域。先後主持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面上項目、聯合基金重點項目、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子課題等項目10餘項。在IEEE JSSC、IEEE TCAS I/II、IEEE Sensors J等期刊上發表SCI論文40餘篇。授權國家發明專利10多項。獲陝西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1項,廳局級一等獎2項。擔任APCCAS 2018會議TPC Member, IEEE JSSC、TCASI、TCASII、Sensor Journal等期刊審稿人。

(來源:西電新聞網)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2020年我省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經費創新高
    2020年我省高校科研院所等單位共申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各類項目5688項,獲批准立項929項、資助經費5.88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5.2%、3.2%、7.6%。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總預算較上年略有減少的情況下,獲批准經費實現逆勢增長,為「十三五」劃上圓滿句號。
  • 2020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出爐,深大348個項目獲資助,國家優青項目數再...
    9月27日,2020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立項結果出爐。深圳大學獲資助項目348項,資助率高於國家平均水平,其中獲資助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5項,繼去年傑青項目創歷史新高之後再創歷史新高。
  • 2020年中國農業科學院獲資助5項國家優青項目
    9月18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公布2020年度科學基金項目評審結果,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科所李慧慧研究員,蔬菜花卉所郭兆將副研究員,生物所王寶寶副研究員,基因組所張春芝副研究員、程時鋒研究員喜獲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資助,獲批直接費用各120萬元,資助期限3年。
  • 官宣:南京航空5位專家,獲2020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傑青和優青項目資助
    # 「 2020年傑青名單出爐「 2020年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傑青、優青資助名單 99贊 近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了2020年度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和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立項名單,
  • 深圳先進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立項數創新高,獲批6項國家優青
    日前,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了2020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集中受理期項目評審結果。澎湃新聞記者從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下稱「深圳先進院」)方面獲悉,深圳先進院共有145項項目獲得資助,立項項目數創歷年新高,較2019年度同期資助項目數增長率達46.5%。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立項結果出爐,深圳大學獲資助項目348項
    9月27日,2020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立項結果出爐。深圳大學獲資助項目348項,資助率高於國家平均水平,其中獲資助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5項,再創歷史新高。在公布結果中,深圳大學獲資助348項,基本與去年持平。其中面上項目119 項,青年科學基金 212項,重點項目5項,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5項,國際(地區)合作與交流項目7項,聯合基金重點項目、重大研究計劃等類型尚待公布結果。深圳大學資助率為20%,高出國家平均資助率4.2%。
  • 2020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立項結果出爐深圳大學共獲348項資助
    近日,2020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立項結果出爐。深圳大學獲資助項目348項,其中獲資助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5項,繼去年傑青項目創歷史新高之後,又創一項新紀錄。在全國平均資助率下滑的背景下,深圳大學保持穩定,資助率高於國家平均水平。
  • 國家優青項目再創新高!2020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結果發布
    高校科技進展 9月17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網站公布了2020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申請項目評審結果。據悉,今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共接收到項目申請269671項,經過專家評審後,決定資助項目32486項。
  • 直面「卡脖子」難題,西電獲批我國集成電路設計領域的第一個創新研究群體
    微電子學院朱樟明、楊銀堂教授領導的「高效模擬前端集成電路和集成系統」團隊入選2020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群體,直接經費1000萬元,是我國集成電路設計領域的第一個創新研究群體,也是西電第二個創新研究群體。
  • 直面「卡脖子」難題,西電獲批集成電路設計領域首個創新研究群體
    微電子學院朱樟明、楊銀堂教授領導的「高效模擬前端集成電路和集成系統」團隊入選2020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群體,直接經費1000萬元,是我國集成電路設計領域的第一個創新研究群體,也是西電第二個創新研究群體。
  • 深圳先進院2020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立項數再創新高
    (以下簡稱「深圳先進院」)共有145項項目獲得資助,立項項目數創歷年新高,較2019年度同期資助項目數增長率達46.5%。同時,大部分獲資助者具有良好的產業化背景,也體現出深圳先進院的工研院定位以及學術引領服務產業的特色。數理科學部優青獲得者孟龍副研究員,主要從事超聲操控的研究,發展了超聲相位調製聲場理論,發明了超聲特異性細胞篩選技術;發明了超聲操控神經元放電技術,實現了超聲對神經元放電頻率的精確控制。曾獲廣東省技術發明一等獎、深圳市自然科學一等獎。7項專利實現產業化。
  • 博士畢業四年就獲2020年優青項目資助
    年度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資助清單,中國農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郭兆將副研究員喜獲資助。目前,他主持或參與國家級課題項目4項,獲省部級獎勵2項,發表SCI論文25篇。其中,近5年來,以第一或通訊作者在Nature Communications、PLoS Genetics、Insect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等著名SCI期刊發表論文12篇,授權國家發明專利7項,並多次受邀在國內外重要學術會議上做大會報告;曾先後獲得北京市優秀博士畢業生、中國農業科學院優秀博士學位論文和中國昆蟲學會青年科技獎
  • 中科院深圳先進院2020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立項數再創新高 145個...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深圳先進院」)獲悉,該院共有145項項目獲得資助,立項項目數創歷年新高,較2019年度同期資助項目數增長率達46.5%。其中,國家優秀青年基金項目6項,重點項目2項,面上項目47項,青年項目88項,國際合作項目2項;獲批直接經費合計6222萬元。
  • 博士畢業四年即獲2020年優青項目資助
    近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了2020年度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資助清單,中國農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郭兆將副研究員喜獲資助。郭兆將副研究員自2016年在中國農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博士畢業後留所工作至今,主要從事蔬菜害蟲抗藥性研究。
  • 國家優青625項!2020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結果發布
    9月17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網站公布了2020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申請項目評審結果。據悉,今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共接收到項目申請269671項,經過專家評審後,決定資助項目32486項。除上述3個資助數量較多的項目以外,重點項目、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含港澳)、重點國際(地區)合作研究項目、創新研究群體項目、重大項目,各資助737項、625項、102項、7項、1項,NSAF聯合基金、天文聯合基金、大科學裝置科學研究聯合基金項目的資助項目數量共計180項。
  • 深圳先進院立項數再創新高—新聞—科學網
    2020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集中受理期項目評審結果公布
  • 多個項目由院士牽頭,2020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群體項目立項情況...
    2020年全國共立項批准了37項創新研究群體項目,相比2019年的45項減少了8項。也是西電第二個創新研究群體。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廖宏教授牽頭申報的「大氣環境與氣候相互作用」喜獲創新研究群體項目資助,項目直接經費1000萬元,這是該校首個獲批立項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群體。
  • 我院口腔修復科青年醫師張文杰獲批2020年國家優青項目
    近日,2020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評審結果正式公布,我院口腔修復科青年醫師張文杰的「口腔頜面部血管化骨再生」項目獲準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優秀青年科學基金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自2012年開始設立的人才項目,主要支持38周歲(女性40周歲)以下在基礎研究方面已取得較好成績的青年學者自主選擇研究方向開展創新研究,促進創新型青年人才的快速成長,與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構成年齡梯次並形成有效銜接,是我國高層次人才梯隊的重要組成部分。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朱樟明和楊銀堂教授團隊入選國家自然基金創新研究群體
    未來網高校頻道9月24日訊(記者 楊子健 通訊員 侯智)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微電子學院朱樟明、楊銀堂教授領導的「高效模擬前端集成電路和集成系統」團隊入選2020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群體,直接經費1000萬元,是我國集成電路設計領域的第一個創新研究群體,也是西電第二個創新研究群體。
  • 吉首大學2020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立項數再創新高
    紅網時刻湘西9月20日訊(通訊員 湯自軍)9月18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公布了2020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立項評審結果(不含醫學部),吉首大學25項項目獲得資助,立項數創近三年來新高,突破20項大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