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款蠔油對比測評:味精勾兌成常規,2款防腐劑過高,1款檢出重金屬

2020-11-29 騰訊網

什麼樣的蠔油才是真的「好」?相信不少消費者心中都已有評選的標準:鮮味濃鬱真實、安全有保障。

2020年5月,《消費者報導》向權威第三方檢測機構送檢了市場主流的12款蠔油產品,測試了胺基酸態氮、蛋白質、穀氨酸鈉(味精)等鮮味指標以及防腐劑、揮發性鹽基氮重金屬等安全指標。

測試樣品

測試結果

1、按照國家標準,蠔油必須以生蠔為主要原料製作,但是,蠔油到底用了多少生蠔原料卻是一個謎,因為標準既沒有規定生蠔用量,廠家也極少標註。2、欣和、味事達鮮味值分別為3.0和2.8,鮮味較濃鬱、真實;珠江橋、老才臣等多款鮮味值均為1.8,鮮味較遜。

3、12款送檢的產品均有添加穀氨酸鈉(味精)。其中,廚邦穀氨酸鈉含量最高,達到5.0g/100g,東古最低,只有3.3g/100g。

4、12款蠔油的防腐劑含量均符合國家標準,不過,廚邦、老才臣等2款蠔油防腐劑添加量均超過了更為嚴格的蠔油行業標準。

5、欣和的揮發性鹽基氮含量較高,說明生蠔原料新鮮度可能生產工藝不及其他11款,也可能是由於它的蠔汁添加量較高造成 ;海天、李錦記、加加、廚邦、老才臣等5款則均低於檢出限,生蠔原料相對更新鮮。

6、12款蠔油中,只有味事達檢出了部分的重金屬鎘,含量為0.04mg/kg,但符合標準限值(0.1mg/kg),消費者無需擔心。

7、綜合測評結果顯示,欣和、味事達2款蠔油表現較好,CCR總評分別為8.9和8.3;廚邦、珠江橋、老才臣CCR總評分別只有6.8、6.8和6.3,排名靠後。

蠔油是怎麼來的?

蠔油並不是生蠔(牡蠣)的油脂,而是生蠔經過熬煮濃縮之後的「精華」。

在傳統的蠔油製作工藝中,只需要用到生蠔和水這兩種原材料。生蠔去殼之後,衝洗乾淨,然後加入水進行熬煮。

點擊播放 GIF 2.1M

點擊播放 GIF 4.1M

過濾後得到的蠔水再進行長時間的慢火熬煮濃縮,最終得到棕色的蠔油,這也是最原始的蠔油。

點擊播放 GIF 4.8M

點擊播放 GIF 4.5M

生蠔在熬煮水解過程中,蠔肉中的蛋白質都會發生變化,降解形成具有鮮味的胺基酸、多肽等小分子,這就是蠔油的鮮味來源。

一般而言,熬煮水解形成的胺基酸種類和含量越豐富的話,最終蠔油成品的鮮味也會相應更高。

通常,傳統的蠔油製作工藝中,2000斤的生蠔到最後只能熬製出150~180斤的蠔油,可謂價值不菲。

不過,傳統工藝難以適應巨大的需求量。工廠化的生產方式是生蠔加水熬煮濃縮成蠔汁,然後取一定比例的蠔汁加入其他輔料製成蠔油。

珠江橋、老才臣等鮮味值低

胺基酸態氮可以衡量蠔油中胺基酸的種類和含量,胺基酸態氮越高,蠔油的表面鮮味越濃。目前,蠔油調味品的胺基酸態氮含量必須≥0.3g/100g。

然而,由於12款蠔油都添加了增鮮劑,它們可以提高胺基酸態氮的數值,因此,單純的胺基酸態氮並不能完全反映蠔油的真實鮮味。

蠔油中的蛋白質主要來自蠔汁原料,蛋白質含量高,就意味著添加的蠔汁越多,蠔油鮮味就越本真。因此,綜合蛋白質和胺基酸態氮來評價蠔油的鮮味更加合理。

測試結果顯示,欣和味事達2款蠔油的胺基酸態氮和蛋白質含量均較高,鮮味值最終達到了較高的3.0和2.8。

珠江橋、老才臣等蠔油蛋白質含量較低,添加的蠔汁可能偏少,胺基酸態氮也不高,鮮味值均為1.8。

值得注意的是,廚邦的胺基酸態氮雖然較高(0.41g/100g),但蛋白質含量只有2.7g/100g,反映出它的鮮味可能過多依賴增鮮劑,鮮味值也僅為1.8。

對消費者來說,在選購蠔油時,有兩個需要特別留意的地方:蠔汁添加量和蛋白質含量。一方面留意包裝上是否有標註蠔汁添加量,添加比例越高越好。

另一方面,如果沒有標註蠔汁添加量,那麼可根據營養成分表上蛋白質含量的高低來作出判斷。通常,蛋白質含量越高,添加的蠔汁比例也越大。

蠔油到底添加了多少味精?

據了解,常見的增鮮劑有3種,包括味精(穀氨酸鈉)、呈味核苷酸、酵母抽提液,配合添加能使醬油鮮味「翻倍」,同時提高胺基酸態氮的含量,可以降低部分成本。

以味精為例,它的胺基酸態氮含量約為7%,如果在100mL調味品中添加1g味精,可以使其胺基酸態氮含量增加大概0.07g。

本刊發現,12款蠔油的配料均在10種以上,全部添加了穀氨酸鈉這一增鮮成分,大部分排在5~7的位置(所有配料會按多到少排列)。

測試結果顯示,廚邦、魯花等2款蠔油的穀氨酸鈉含量最高,均達到了5.0g/100g;東古、珠江橋、鳳球嘜3款蠔油則相對低一些,均在3.7g/100g以下。

不過,上述測試數據並不能反映出人為添加的味精有多少。

「蠔油本身也含有一定量的穀氨酸鈉,現在的測試方法並不能區分它是人為添加還是本身含有的。」負責此次檢測的工程師表示。

那麼,這些蠔油到底添加了多少味精?

而石家莊珍極釀造集團的一份公開的蠔油研發資料顯示,在蠔汁添加量達到20%的情況下,仍需加入1.5%(1.5g/100g)的味精增鮮。

深圳市疾控中心曾對7個蠔油廠家進行過調查,發現蠔汁在蠔油生產中的添加量一般是10%~15%,並測試了52份蠔汁原料本身的穀氨酸鈉含量,平均值為11.8g/100g。

本刊送檢的12款蠔油中,只有欣和味事達2款蠔油標註了蠔汁添加量,分別為≥10%和15%,其餘都未有標註。

不妨以「高標準」假定此次送檢的12款蠔油,蠔汁添加量均為20%,那麼在測試結果中有2.4g的穀氨酸鈉(味精)來自於蠔油本身。

剔除這2.4g本身的穀氨酸鈉之後,我們發現12款蠔油人為添加的味精是0.9g/100g~2.6g/100g,其中5款在2g/100g以上,6款在1.3g/100g以上。

當然,如果蠔汁的添加量都低於20%的話,那麼添加的味精和其他增鮮劑會更多。

不同品牌的蠔油到底會添加多少的味精和其他增鮮劑,我們無法清楚地知道。但如果過多依靠味精等來勾兌的話,那「蠔油」就失去了本身的意義。

廚邦、老才臣防腐劑超過行業標準

山梨酸鉀和苯甲酸鈉是最為常用的食品防腐劑,在本次送檢的12款蠔油中,基本都添加了其中的一種或兩種。

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2760-2014》規定,山梨酸鉀、苯甲酸鈉在蠔油中的添加限量均為≤1.0g/kg,若同時使用這兩種防腐劑,則總限量也應≤1.0g/kg。

蠔油水產行業標準《SC/T 3601-2003》更為嚴格,山梨酸鉀、苯甲酸鈉的最大添加量均不能超過0.8g/kg,總添加量也不能超過0.8g/kg。

測試結果發現,10款蠔油檢出了上述一種或兩種防腐劑,添加量為0.4g/kg~0.86/kg,符合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2760-2014》。

不過,廚邦、老才臣等2款蠔油的防腐劑總含量都分別達到0.86g/kg和0.85g/kg,超過了蠔油水產行業標準《SC/T 3601-2003》。

此外,農業部牽頭制定的綠色水產調味品標準《NY/T 1710-2009》禁止在蠔油中添加苯甲酸鈉這種防腐劑,只允許使用山梨酸鉀。

據了解,苯甲酸鈉是生物毒性要大於山梨酸鉀,因此,苯甲酸鈉在更為嚴格的綠色食品標準中就不能夠使用,而廚邦、老才臣東古等3款蠔油使用了苯甲酸鈉。

值得注意的是,欣和、李錦記等2款蠔油均未檢出山梨酸鉀和苯甲酸鈉等防腐劑,跟它們的「零添加」宣稱相符。

然而,蠔油一種作為營養豐富的調味品,很容易成為細菌、黴菌的生長繁殖的溫床,不含防腐劑能不能守住舌尖上的安全?

《消費者報導》在2017年1月的醬油測試中,做了一個模擬消費者日常使用習慣的實驗,每天開蓋10分鐘使用7天後,發現加防腐劑和不加防腐劑的醬油,菌落總數並無明顯增加。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臨床營養科主任卞華偉曾認為這是由於鹽充當了防腐劑,「通常調味品本身屬於含鹽量比較高的食品,一般情況下可以抑制細菌生長。

負責測試的技術員也表示,如果調味品的生產工藝和衛生條件比較好的話,那麼是可以做到無需添加防腐劑的。

食品工程雲無心曾指出,添加防腐劑還是有必要的,因為它是保證食品安全的一道防線,不能因為菌落總數無增加就認為不需要防腐劑。

「調味品營養豐富,較容易發生腐敗、變質,生產過程往往是要添加一些防腐劑。」大連工業大學食品學院教授農紹莊也表示。

但是,加了防腐劑也不意味著百分百安全。2018年7月,海天的一款醬油就由於出現蛆蟲而遭到消費者投訴。

「從實驗來看,即使加了防腐劑,只要感染了蒼蠅、蚊子或別的蟲子產卵,醬油、蠔油等調味品都能長出蛆蟲來。」一名從事醬油生產多年的業內人士告訴本刊。

他提醒,防腐劑的主要作用在於延長食品的保質期(貨架期),消費者不可認為添加了防腐劑就是絕對的安全。

本刊建議,開啟後的蠔油最好存放在冰箱中,或者陰涼清潔的地方,並保持蓋子密閉,這才是保證蠔油食用安全的關鍵。

【特別聲明】:本報導中試驗結果、提及品牌僅對測試樣品負責,不代表其同一批次或其他型號產品的質量狀況。

相關焦點

  • 12款彩泥/橡皮泥測評:9款有掉色、掉屑或粘手情況!
    本期花爸挑選了12款熱銷的橡皮泥進行測評,一起看看哪些比較好吧~目錄樣品信息&測評指標做工細節使用體驗復原能力性價比綜合評分實驗室檢測消費建議推薦產品:樣品信息根據電商平臺銷量和品牌知名度,花爸選擇了12款兒童橡皮泥,作為本次的測評樣品。
  • 22款高價、普通醬油對比測評報告:高檔醬油真的值得買嗎?
    然而,通過對比上述22款產品的胺基酸態氮、穀氨酸鈉(味精)等2個指標,顯示,珠江橋御品頭抽、加加原釀醬油、廚邦純釀醬油、海天365高鮮醬油等4款高價醬油的鮮味不如其相應的普通醬油;而售價高達180元的老恆和太油鮮味則與它的普通醬油無差異,並未更鮮美。
  • 對12個蠔油品牌檢測,廚邦防腐劑含量超標,味事達含有重金屬
    蠔油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成為我們做菜時候不可缺少的調味料,但是很多人不知道蠔油是由怎麼做成,蠔油中一定會有防腐劑,為了防止物品腐爛,增加產品的使用期限,但是蠔油中的防腐劑到底有多少呢?生蠔是做蠔油的原材料,生蠔中很容易滋生重金屬物質,而這一特點就是人們最關注的一點,到底哪個牌子的蠔油更好一點呢?
  • 24款兒童潤唇膏:1款過氧化值超標!半數加了礦物油!
    10款幼童潤唇膏對比測評:哪款更滋潤、更安全?這兩款值得推薦》,多款潤唇膏的包裝和配方都已更新。為此,花爸重新挑選了24款兒童潤唇膏,進行對比測評(之前的推薦產品均已無法購買,所以未納入本次測評)。現在,一起來看看哪些潤唇膏更值得購買吧~
  • 13款洗潔精對比測評報告:洗碗、洗果蔬 哪款洗潔精更溫和有效?
    測評報告為你揭開謎底。  測評報告一:10款檢出二噁烷,斧頭牌防腐劑含量高   洗碗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除了油膩的觸感,洗完之後一雙嫩手變糙了更令人絕望,甚至許多人因為「不想洗碗就連飯都不想做了」。  因此,市面上出現了許多宣稱「溫和」「不傷手」的洗潔精,事實是否如此?
  • 16款兒童含氟牙膏測評:半數含有刺激性表面活性劑
    解決了是否需要使用含氟牙膏的疑惑之後,接下來開始正式測評~測評樣品根據品牌知名度和產品銷量,花爸在某寶上選取了16款熱門的兒童含氟牙膏,進行對比測評。本次16款兒童牙膏樣品中,摩擦劑均為二氧化矽,令人滿意。防腐劑不含高風險防腐劑牙膏中如果含有高風險的防腐劑,就可能會對口腔造成刺激。花爸將16款牙膏含防腐劑的情況,整理如下:小結1.
  • 歐萊雅、施華蔻等10款染髮劑測評:染色成分是大問題
    歐萊雅、施華蔻等10款染髮劑測評:染色成分是大問題 CBO首頁 | 作者: | 來源:優恪  2015-09-12  訪問量:6231
  • 膠原蛋白口服液測評:熱銷的這兩款居然不是膠原蛋白!
    為此我們將4款產品送去實驗室,採用《GB/T 22729-2008 海洋魚低聚肽粉》方法,檢測了肽分子量分布,結果如下:小結:1.與標稱值對比,4款產品實測膠原蛋白含量均接近標示值,符合國標。2.對比每瓶液體體積,換算得到的膠原蛋白實測濃度,4款口服液存在較大的差距。
  • 香港多款奶粉檢出基因致癌物?有必要恐慌嗎?
    在本次香港消委會的檢測中,15款奶粉樣品全部檢出了氯丙二醇,檢出量在13—120微克/公斤(120ug/kg)之間。其中,貝拉米香港版1段的氯丙二醇檢出量最高。以寶寶體重4.5公斤來計算,食用該款貝拉米1段奶粉,寶寶每日吃約106克的奶粉,將會攝入約12.72微克的氯丙二醇。而4.5公斤寶寶每日氯丙二醇的TDI和PMTDI分別是:9微克、18微克。
  • 12款電熱水壺對比測評:電熱水壺哪一款最安全?
    近些年來,「電熱水壺重金屬超標」、「高錳鋼電熱水壺會導致失憶」等傳言讓不少消費者擔心惶恐,面對著市面上琳琅滿目的熱水壺,我們該怎麼選呢?▲12款電熱水壺結果顯示,12款電熱水壺的安全性方面均符合國家標準,消費者可放心使用。
  • 哪款安全又好用,2018年保溼面膜應該怎麼選?——9品牌保溼面膜測評...
    《消費者報導》的面膜系列測評進入第二期了。   在此前的雙11,面膜依舊火爆,銷售額佔清潔護膚類產品的25.2%。位列榜首的膜法世家雙11當天狂攬1.2億,「賣出的面膜可繞地球5圈」。
  • 12款飲用水測評報告告訴你 礦泉水不是越貴越好喲
    12款飲用水測評報告告訴你 礦泉水不是越貴越好  1.5元的礦泉水比27元的進口礦泉水更加無汙染,有些礦泉水不適合高血壓患者長期喝  對這些礦泉水的測試結果顯示,礦泉水的品質和售價,並不完全成正比
  • 12款電熱水壺對比測評:你買到的真的304不鏽鋼嗎?
    近些年來,「電熱水壺重金屬超標」、「高錳鋼電熱水壺會導致失憶」等傳言讓不少消費者擔心惶恐,面對著市面上琳琅滿目的熱水壺,我們該怎麼選呢?2019年10月,《消費者報導》聯合聯測科技(廣州)有限公司選購了市面上熱銷的12款電熱水壺,送到第三方權威檢測機構進行檢測。測試品牌
  • 10款維生素E對比:全部檢出重金屬鉻,紅桃K、禾博士稍高
    有沒有重金屬殘留? 這些都是消費者選購維生素E的擔憂。帶著疑問,《消費者報導》向第三方權威檢測機構送檢了市面熱銷的10款維生素E。 10款測試產品
  • 蓋得排行:42款海草對比測評,這款酸甜可口,爽脆開胃
    今天想要跟大家分享的是一款開胃小菜——參侯海草!下面請看我們蓋得排行測評團隊出的專業測評報告:011蓋得測評員總結海草是一道經典的日料小食,也是佐餐的佳品。試吃測評過程超過30名測評員試吃,並填寫問卷,由此篩選出NPS淨推薦值滿足基準線(40分)的產品;再與業內人士、檢測機構討論,確定食品安全檢測項目,委託權威機構檢測。蓋得僅推薦口味卓越,且安全合標的產品。
  • 12款大容量兒童保溫杯評測:99塊和389塊的,差別在哪裡?
    其中,有9款是600ml的。 2、12款保溫杯中,7款為一杯三用式(吸管式/直飲式/倒水式),5款為一杯兩用式(吸管式/倒水式)。吸管式,即含著吸管喝;直飲式,即仰起脖子喝;倒水式,即將水倒到杯蓋裡喝。
  • 17款軟泥玩具中13款檢出過量毒性元素 這些品牌要注意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近日,深圳消費者委員會發布軟泥玩具比較試驗結果:市面上所售17款軟泥玩具中,有16款都檢出了硼元素,其中13款所含硼元素超過了歐盟的限制要求!一些硼元素遷移量超標的產品竟然還宣稱安全無毒!已知研究表明,嬰兒攝入2-5g硼砂即可導致死亡!
  • 兒童清爽型面霜測評:重滋潤輕保溼,敏感肌成人也可用!
    但是經過測評,以上4款最終因為含有一定風險成分,或檢出微量重金屬,而未被推薦。 2.五款保溼能力適中: 南方清爽型面霜對保溼能力的會要求相對低一些,本次測評產品中,鱷Y寶B、野Y、初B都屬於保溼能力適中,適合在南方使用。
  • 商家號稱無刺激 近半數嬰幼兒溼巾檢出防腐劑
    近日,上海市消保委發布的溼巾比較試驗結果顯示,超過四成溼巾被檢出防腐劑CIT。現代快報記者昨天進行市場調查,受訪消費者表示,看不懂溼巾的成分表,很多品牌未提及防腐劑,到底有沒有呢?在標稱「嬰幼兒」等字樣的樣品中,13件檢出了CIT,檢出率達到48%,而且不少樣品CIT含量甚至高於普通溼巾。此外,還有2件樣品的MIT(甲基異噻唑啉酮)檢出量較高。  據了解,2014年歐盟禁止單獨使用CIT,且不再允許駐留類化妝品使用CIT和MIT的混合物。CIT能引發皮膚過敏,長期接觸可能導致起水泡,寶寶長期接觸還可能起紅疹。MIT濃度過高時可能造成化學灼傷。
  • 鍾薛高虛假宣傳,檢出蔗糖!這2款網紅雪糕熱量爆炸!9款雪糕實測...
    9款雪糕/冰淇淋衛生狀況較好,均未檢出大腸菌群,檢出微量菌落總數;  2.總糖(以葡萄糖計)含量較高的是德芙和和路雪,分別為19.1%和19.2%,其糖分接近可樂的2倍。    測評結果顯示,每款雪糕/冰淇淋提供的能量為603~1030kJ/100g,其中寧波冠生園、和路雪能量較低,德芙、鍾薛高能量較高,能量最高的鐘薛高是能量最低的寧波冠生園的1.7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