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款高價、普通醬油對比測評報告:高檔醬油真的值得買嗎?

2021-01-09 東方財富網

  在赤腳打醬油的年代,無非就那一種醬油,幾毛錢就打能上滿滿的一瓶,做飯炒菜卻不乏滋味。

  如今,第一道、頭道、原釀、太油等等各種名字的醬油鋪天蓋地般湧向貨架,少則十幾塊,多則一兩百,但購買的人依然不少。

  那麼,這些高價醬油真有如「頭啖湯」那般物有所值嗎?抑或只是「改頭換臉,換湯不換藥」的產品呢?

  2018年9月,《消費者報導》向第三方權威檢測機構送檢了11個品牌22款的高價及對應的普通醬油,產品包括珠江橋御品頭抽和特級金標生抽、致美齋天頂頭抽和生抽XO、海天365高鮮頭道醬油和金標生抽、廚邦純釀醬油和特級生抽、加加原釀醬油和金標生抽、欣和原釀醬油和六月鮮醬油、味事達臻品味極鮮醬油和味極鮮醬油、老恆和太油和鮮上鮮醬油、金蘭無添加原味醬油和釀造醬油、八珍濃釀生抽和特級生抽王、萬字濃口醬油(進口和國產)。

  

  通過測試胺基酸態氮、穀氨酸鈉(味精)等鮮味指標;食鹽、總酸、銨鹽等品質指標;山梨酸、苯甲酸(防腐劑)等安全指標,對比高價醬油和普通醬油的差別。

  檢測結果顯示,海天、珠江橋、味事達、廚邦等多款高價醬油的綜合得分並不比其普通醬油更好,頭道、原釀醬油多屬概念炒作,並非物有所值。

  測評報告一:「天價」老恆和與普通醬油無異5成高價醬油靠味精增鮮

  增鮮提味,是醬油最彌足珍貴的特點和優勢。所以,鮮味一直以來都是不少頭道醬油、原釀醬油共同主打的一大賣點。

  「鮮香醇厚」、「鮮味升級」、「精華中的精華」。。。滿眼誘惑人的話語,仿佛在腦海中就能感覺到醬油的鮮。

  然而,通過對比上述22款產品的胺基酸態氮、穀氨酸鈉(味精)等2個指標,顯示,珠江橋御品頭抽、加加原釀醬油、廚邦純釀醬油、海天365高鮮醬油等4款高價醬油的鮮味不如其相應的普通醬油;而售價高達180元的老恆和太油鮮味則與它的普通醬油無差異,並未更鮮美。

  另外,珠江橋頭抽、海天365高鮮頭道醬油、致美齋天頂頭抽、味事達臻品味極鮮醬油、加加原釀醬油、廚邦純釀醬油等6款高價醬油都添加了味精或增鮮劑來提鮮。其中,味事達臻品味極鮮醬油的味精含量是22款產品中最高的,達到10.9g/100mL。

  加加、廚邦、珠江橋等4款高價醬油鮮味不如普通

  無論是高價醬油還是普通醬油,「鮮」是衡量一款釀造醬油品質的重要指標。在醬油的鮮味中,胺基酸態氮起到了關鍵性作用。

  大連工業大學食品學院教授農紹莊指出:「胺基酸態氮可以判斷醬油發酵的程度,它的值越高,說明醬油的發酵程度更高且鮮味更好。」

  有專業人士表示,一批發酵成熟的醬醅原料會有60%左右的醬汁流出,這被稱為頭道油或頭油,餘下的醬渣會經過兩次物理壓榨,分別叫二、三道油。

  他指出,頭道油基本會用來生產頭抽、原釀等高價醬油,因而鮮味更濃鬱、豐富,所以胺基酸態氮的值在理論上也更高。

  「如果是真正的頭道油,那麼它的胺基酸態氮有可能達到1.2g/100mL以上。」廣東省食品工業協會調味品專業委員會理事長張水華曾強調。

  本刊了解到,市面上多數普通(特級)醬油的胺基酸態氮值都在0.8g/100mL左右,那麼近年來出現的頭道醬油、特級頭抽、原釀等售價昂貴的醬油,鮮度是否又更高呢?

  結果顯示,珠江橋御品頭抽、加加原釀造醬油、廚邦原釀醬油、萬字濃口醬油(進口)、海天365高鮮醬油等4款高檔醬油的鮮度要低於對應的普通醬油。

  另外,珠江橋御品頭抽的胺基酸態氮僅為1.0g/100mL,是11款高價醬油中最低的一款,同品牌的普通醬油金標生抽王反而達到了1.2g/100mL。

  更值得關注的是,售價180元/瓶的老恆和太油跟12.9元/瓶的老恆和鮮上鮮醬油胺基酸態氮值都同為1.4g/100mL,並未體現出與身價相符的「鮮味」。

  胺基酸態氮不僅衡量鮮味,還決定醬油品質等級,幾乎是每增加0.1g/100mL,就高一個等級。如果按此邏輯,上述幾個品牌則出現了「等級」低價格卻高的反常現象。

  有分析認為,「這可能與營銷成本有關,頭抽、原釀等高價醬油打入市場需要更多的推廣費用,包括渠道、貨架、經銷商等,所以售價更高就不奇怪了。」

  當然,也不排除部分高價醬油可能只是「一樣的配方,不一樣的名字」。南昌大學醬油研發專家吳文惠高級工程師就提醒過,不能單一地以價格的高低來衡量醬油的好壞。

  味事達、海天、加加等6款高價醬油靠味精增鮮

  其實,醬油中的胺基酸態氮並非全部來自於大豆、黃豆本身,也有可能來源於其它的食品添加劑。

  據了解,常見的增鮮劑有3種,包括味精(穀氨酸鈉)、呈味核苷酸、酵母抽提液,配合添加能使醬油鮮味「翻倍」,同時提高胺基酸態氮的含量,可以降低部分成本。

  以味精為例,它的胺基酸態氮含量約為7%,如果在100mL醬油中添加1g味精,可以使其胺基酸態氮含量增加大概0.07g。

  由於醬油標準中對包括味精在內的增鮮劑使用限量並沒有加以限制,也就是說企業在生產醬油的時候可以適度的添加。

  不過,一位有多年研發經驗的業內人士向本刊表達了不同意見,「通常頭油中的多肽、胺基酸等鮮味成分十分豐富,醬香醇厚,以此生產的頭抽、原釀等高價醬油是完全無需添加味精這些增鮮劑的。」

  「當然,生產中如果減少了頭油的使用比例,那麼要達到特級或者更高的胺基酸態氮,就要添加味精了。」他補充到。

  另據介紹,二、三道油也會被使用,但鮮味成分已經下降了不少,這時需要加入較多的味精,生產一些價格相對便宜的普通醬油,如餐飲業常見的桶裝、袋裝產品。

  檢測結果顯示,所有22款醬油都檢出了一定含量的味精成分(穀氨酸鈉),其中八珍特級生抽王含量最低,而味事達臻品味極鮮醬油則含量最高。

  「這個數據並不能說明醬油裡面添加了多少的味精,因為在發酵的過程中,本身也會產生一部分穀氨酸鈉。」農紹莊指出。

  負責此次檢測的工程師也表示,「現在的測試方法,並不能判斷出穀氨酸鈉是否來自於額外添加的味精,因此也無從知道具體的使用量。」

  本刊翻閱22款醬油的配料表,發現包括海天365高鮮頭道醬油、致美齋天頂頭抽、味事達臻品味極鮮醬油、加加原釀造醬油等6款高價醬油的確添加了味精、核苷酸等2~3種鮮味劑。

  由此分析,這可能是部分品牌高價醬油使用的頭油比例不足,需要添加味精等來提升鮮味。

  測評報告二八珍濃釀生抽或已變質,高價醬油品質並未更好

  許多消費者都認為:商品的價格越高,品質越好,越有保證。不過,事實是否如此?

  對比測試總酸、銨鹽佔比、食鹽等3個品質指標,以及山梨酸和苯甲酸(防腐劑)等2個安全性指標。

  檢測結果顯示,八珍濃釀生抽總酸超過國家標準的要求,或已變質。

  珠江橋御品頭抽、欣和原釀醬油、味事達臻品味極鮮醬油、加加原釀造醬油和廚邦純釀醬油等5款高價醬油的總酸及銨鹽佔比要高於對應的普通醬油,說明品質並未更優異,甚至稍遜。

  此外,11款高價醬油有9款未檢出防腐劑,而11款普通醬油也有6款未使用防腐劑,說明醬油產品越來越迎合消費者的「無添加」心理。

  八珍濃釀生抽總酸超出國家標準

  醬油不僅具有鮮味,也有一定的酸味。「它的酸味主要來自於發酵過程產生的有機酸,包括乳酸、醋酸、檸檬酸和琥珀酸等,以乳酸為主。」四川大學輕紡與食品學院研究員任堯指出。

  正常條件下,適量有機酸的存在能夠對醬油風味起到一定的增強作用。但含量過高的話,則反映出生產發酵過程的工藝水平有所欠缺。

  「一般來說,釀造菌種不純或者在工藝過程中引入了其他雜菌,那麼都有可能導致總酸過高,繼而使醬油產生明顯的酸味,影響產品的內在品質。」任堯表示。

  醬油衛生標準《GB 2717-2003》指出,正常釀造的醬油不得有酸、澀等異味,且總酸指標要≤ 2.5g/100mL。

  除總酸含量外,醬油中還含有一種非營養成分的物質——銨鹽,它也是衡量醬油品質的另一個關鍵指標。

  無錫市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所工程師錢萍撰文表示,有些廠家生產的醬油胺基酸態氮含量能達到0.8~1.0g/100mL以上,但滋味卻並不鮮美,原因是銨鹽含量過高導致。

  據她介紹,銨鹽的存在會造成胺基酸態氮值的虛高,它的來源主要有三種,包括由添加的醬色(焦糖色)帶入、雜菌過多分解蛋白質產生游離的無機銨或者為提高胺基酸態和全氮值故意加入銨鹽。

  所以,銨鹽越低,一定程度說明醬油的發酵工藝和品質控制得更好。釀造醬油標準《GB 18186-2000》以銨鹽佔比來限制它的含量,即銨鹽含量不得超過胺基酸態氮的30%。

  那麼,高價醬油與普通醬油在總酸和銨鹽佔比這兩個品質指標上又有什麼差別?

  檢測結果顯示,八珍濃釀生抽總酸達到3.4g/100mL,超過了國標≤2.5g100mL的限定值,即為不達標產品。

  此外,珠江橋御品頭抽、欣和原釀醬油、味事達臻品味極鮮醬油、加加原釀造醬油、廚邦純釀醬油等5款高價醬油的總酸及銨鹽佔比均要高於對應的普通醬油,這說明其品質與同品牌的普通醬油幾乎無差別。

  實際上,總酸和銨鹽並不會因產品定位的不同而被區別「對待」。

  本刊從某大型醬油廠了解到,一個工廠生產的所有醬油,總酸、銨鹽等指標都是依據國標限值來進行要求,沒有特殊之處。

  香港消委會表示,目前由於缺乏相應的標準,所以港產醬油產品的判定也多是依照國家標準進行。

  針對八珍的總酸含量結果,任堯分析指出「如果滅菌不徹底的話,醬油裡的細菌可能會繼續繁殖腐敗,進行二次發酵並且產酸。」。

  不過,如此高的總酸也可能是生產發酵階段就產生。上海釀造一廠的研究指出,一些胺基酸態氮較高的特級醬油,總酸往往會超過2.5g/100mL。

  然而,對比數據發現,老恆和、廚邦、味事達等4款醬油的胺基酸態氮值同為1.4g/100mL,總酸值只有1.5g/100mL左右。說明現有釀造技術既能做到高鮮味,又能讓酸味符合標準。

  味事達、八珍等6款高價醬油更「鹹」

  醬油帶有鹹味,這種鹹味正是來自於鹽。它是醬油中除了大豆、小麥、水等原料外,含量最多的成分。

  鹽不僅使醬油具有鹹味,還有其他作用。「首先,在發酵階段它能夠防腐和抑制雜菌,其次,可以與穀氨酸形成鈉鹽,增加鮮味,突出香氣。」齊魯工業大學食品學院調味品專家王君高在研究中指出。

  「國內主流的發酵工藝是高鹽稀態法,這種方法生產的醬油品質、衛生等方面都較好,但含鹽量就比較高,一般為17%~20%。」任堯表示。

  高含量的鹽,也引起了不少消費者的關注。膳食指南強調,進食過多的鹽,會導致體內鉀鈉失衡,造成高血壓等各種慢性病。

  所以,鹽對於醬油來說一把「雙刃劍」。不過,由於醬油標準中未對鹽含量有一個限定值,通常認為鹽含量低一點的醬油會更健康。

  檢測結果顯示,欣和原釀醬油、味事達臻品味極鮮醬油、萬字濃口醬油(進口)、金蘭無添加原味醬油、廚邦純釀醬油、八珍濃釀生抽等6款高價醬油含鹽量要高於對應的普通醬油,說明大部分高價醬油要偏鹹。

  其中,八珍濃釀生抽、味事達臻品味極鮮是所有22款產品中最高的2款,含鹽量分別達到25.8g/100mL及23.5g/100mL;金蘭釀造醬油、老恆和太油則較低,只有14.4g/100mL和14.6g/100mL。

  此外,數據也呈現一個大致的規律,一般胺基酸態氮值高的醬油,含鹽量也高,也就是說高鮮味也意味著高鹽。

  這對消費者來說,似乎是一種不可兼得的矛盾。不過,整體上大部分醬油的含鹽量都在16~18g/100mL之間,屬於高鹽稀態工藝的正常範圍。

  當然,市面上還有比較常見的低鹽、減鹽醬油,含鹽量大概只有常規醬油的一半左右,也就是10g/100mL以下,那這種醬油是否值得購買?

  有業內人士透露,生產低鹽醬油並非在發酵過程減少鹽的添加量,而是在調配階段加入更多的水稀釋,這樣鹽就降低了,但也衝淡了鮮味成分,需要補充更多的味精增鮮。

  換句話說,大多低鹽醬油都是以犧牲部分胺基酸態氮來達到減鹽的目的,即品質下降了,但價格不變。

  因此,本刊建議消費者選購正常鹽含量的普通醬油即可,同時通過控制食用量來減少鹽的攝入。

  防腐劑不等於絕對安全

  防腐劑,是一種非常基礎的食品添加劑,在乾果、糕點、飲料等許多預包裝食品裡十分的常見,但在醬油中的情況又如何?

  本刊的檢測結果顯示,11款高價醬油有9款未檢出防腐劑,對比之下,11款普通醬油也有6款未添加防腐劑。

  這反映出越貴的醬油,越傾向於不使用防腐劑,同時,總共22款醬油中有多達15款未使用防腐劑也說明「零添加」可能是一個趨勢。

  實際上,這或與迎合消費者「害怕」防腐劑的心理有關。此前,本刊做過一份關於醬油中防腐劑的問卷調查,150名消費者中,有57%的人認為醬油無必要添加防腐劑。

  不過,醬油一種作為營養豐富的調味品,很容易成為細菌、黴菌的生長繁殖的溫床,不含防腐劑能不能守住舌尖上的安全呢?

  在2017年1月的醬油測試中,也有一個模擬消費者日常使用習慣的實驗,每天開蓋10分鐘使用7天後,發現加防腐劑和不加防腐劑的醬油,菌落總數都無明顯增加。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臨床營養科主任卞華偉認為這是由於鹽充當了防腐劑,「醬油本身屬於含鹽量比較高的食品,一般情況下可以抑制細菌生長。」

  負責測試的技術員也表示,如果醬油的生產工藝和衛生條件比較好的話,那麼是可以做到無需添加防腐劑的。

  也有專家並表達了不同意見。食品工程雲無心認為,添加防腐劑還是有必要的,因為它是保證食品安全的一道防線,不能因為菌落總數無增加就認為不需要防腐劑。

  「醬油屬於發酵製品,較容易發生腐敗、變質,生產過程往往是要添加一些防腐劑。」大連工業大學食品學院教授農紹莊也指出。

  但是,加了防腐劑也不意味著百分百安全。2018年7月,海天的一款醬油就由於出現蛆蟲而遭到消費者投訴。

  「從實驗來看,即使加了防腐劑,只要感染了蒼蠅、蚊子或別的蟲子產卵,醬油都能長出蛆蟲來。」一名從事醬油生產多年的業內人士告訴本刊。

  他提醒,防腐劑的主要作用在於延長食品的保質期(貨架期),消費者不可認為添加了防腐劑就是絕對的安全。

  本刊建議,開啟後的醬油最好存放在冰箱中,或者陰涼清潔的地方,並保持蓋子密閉,這才是保證醬油食用安全的關鍵。

  綜合測評高價醬油多屬概念炒作,不推薦八珍濃釀生抽

  綜合測評結果顯示,廚邦特級生抽、老恆和鮮上鮮醬油等2款普通醬油性價比較高,值得推薦。

  老恆和太油CCR指數雖然較高,但鑑於180元的「天價」,並不建議消費者嘗鮮;八珍濃釀生抽因總酸超過國家標準,被列為不推薦產品。

  另外,珠江橋、味事達、加加、海天、廚邦、萬字等6款高價醬油的CCR指數要低於同品牌的普通醬油,顯得名不副實。

  同時,11款普通醬油的CCR平均指數為7.1,要高於11款高價醬油的6.6,也說明高價醬油在鮮味、品質及安全性等方面與普通醬油沒明顯差別,甚至稍遜。

  「高價醬油」只是特級醬油

  本次測試中,無論是第一道醬油、頭抽,還是原釀、純釀醬油,大部分的綜合評分都未能與高昂的售價相匹配。

  北京某食品有限公司技術顧問曾對外透露,「在實際生產中並沒有頭道、原釀等說法,企業都是按照醬油國家標準中規定的等級去生產。」

  他表示,醬油有4個等級,分別是特級、一級、二級和三級,其中特級是品質最好的醬油,不同等級醬油之間的主要差別就在於胺基酸態氮這個指標上,其次是調配的口味或口感不一樣。

  換句話說,市面上所見到的頭抽、頭道醬油、原釀醬油等,都是屬於特級醬油,它們只是起了個新名字,但價格卻要貴好幾倍。

  實際上,早在2017年1月本刊也曾做過一次關於兒童醬油的測試,結果發現在營養指標、食品添加劑用量、安全性等方面,它們都與普通醬油沒有明顯區別。

  顯然,這些所謂的「高價醬油」同樣是一種概念炒作,對消費者來說並沒有太大的實際意義。

  「現在的消費終端高度碎片化,商家也是竭盡所能來迎合消費者的喜好,爭取能找到新的營銷增長點。」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副教授朱毅此前表示。

  所以,本刊建議消費者並不需要被這些五花八門的概念所誤導,而要挑選一款好的醬油其實也並不困難。

  首先是選定大品牌的產品,這是保證品質的前提;其次是配料表的調味劑越少越好,因為釀造醬油的原料一般就是大豆、小麥、水、食鹽這幾種;最後是挑選胺基酸態氮含量高的醬油,特級醬油在0.8g/100mL以上。

(文章來源:消費者報導)

(責任編輯:DF207)

相關焦點

  • 買醬油時,秘密都在配料表裡,其中最鮮的是廚邦,八珍排名靠後
    好的醬油光是製作過程都得一年,並且發酵時間越長,醬油的品質越高。在發酵過程中,還會產生多種營養物質,比如胺基酸、有機酸、維生素B12,還能產生一種天然的抗氧化劑,能夠抵抗自由基對人體的傷害,延緩衰老。二、買醬油時,先看配料表1.配料表越簡單,醬油越純正買醬油時,首先要看配料表,純糧釀造的醬油成分更簡單。
  • 全國哪個地方的醬油最好?
    頭道油基本會用來生產頭抽、原釀等高價醬油,因而鮮味更濃鬱、豐富,所以胺基酸態氮的值在理論上也更高。「如果是真正的頭道油,那麼它的胺基酸態氮有可能達到1.2g/100mL以上。」廣東省食品工業協會調味品專業委員會理事長張水華曾強調。檢測結果顯示,珠江橋御品頭抽、加加原釀造醬油、廚邦純釀醬油、海天365高鮮醬油等4款高價醬油的鮮度反而要低於對應的普通裝醬油。
  • 買醬油看胺基酸態氮含量真的可行嗎?其實看這裡最準確,買對了嗎
    買醬油看胺基酸態氮含量真的可行嗎?其實看這裡最準確,買對了嗎?醬油作為家家戶戶必備的調料品,每家每戶都不可缺少,現在市面上醬油的品種牌子實在是太多了,每次去購買醬油的時候,都不知道如何挑選,看了網上有很多關於醬油質量鑑別好壞的標準,都是看醬油裡面的胺基酸態氮的含量,那麼這個方法真的可行嗎?
  • 吃了這麼多年醬油,你買對了嗎?!別再買「化學醬油」了!
    醬油,生抽,老抽,豉油,蠔油這些東西到底都是什麼?到底有什麼區別?分別該怎麼用?來,今天我們一起來整個明白啊。先來說醬油。醬油其實是古時候做黃豆醬時的副產品。黃豆蒸熟後,加入米曲,黴變、發酵到一定程度,表面上會冒出一顆顆液體珠子,跟出油似的。制醬的人一嘗,味道很好,後來就開始專門研究製造醬油用來調味了。根據考證,最晚從南宋時期開始,中國人就已經開始吃醬油啦。
  • 超市買醬油,真不是越貴越好,看清4個指標,1分鐘學會挑好醬油
    可做出來的紅燒肉、小雞燉蘑菇真的很好吃,現在醬油品種太多,什麼生抽、老抽、海鮮醬油、紅燒醬油……,超市貨架一排排醬油,讓人眼花繚亂,不知道該選哪種,總不能都買回家吧?它們到底有什麼區別?該選哪種?
  • 買醬油時,不管什麼品牌,只要有這「兩行字」,再便宜也是好醬油
    生抽醬油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調味品。面對超市各種各樣的生抽醬油,你會怎樣選擇呢?是買最便宜的,還是隨便拿一瓶就走?其實生抽醬油的挑選也是很有講究的!要知道,生抽的含鹽量很高,即便是隨手拿一瓶,它的含鹽量也都在1000毫克(每15毫升)。
  • 不長蛆的醬油就是好醬油嗎?
    不長蛆的醬油就是好醬油嗎?傳統古法生產醬油是露天曬制,這樣的工藝條件,你想豆醬不長蛆還真不容易。小時候打過醬油的人,是否還記得醬油長黴、生蛆的情形?現代工業化的醬油釀造絕大多數環節是封閉進行的,整個醬油生產過程充斥各種加熱、過濾等工業控制技術,因此在未開封的醬油中,不大可能看到蛆。醬油生蛆也不是稀奇事,年年都有,但這個蛆跟企業真沒什麼關係,理由前面也講了,管他什麼蛆都扛不住加熱、過濾這樣的工藝。
  • 什麼醬油烹飪蔬菜最好?醬油在什麼情況下使用最好?後悔看晚了!
    簡單說,用「熟醬油」,巖鹽的最好。其實醬油本身就不適合烹製素菜。大多數素菜味道清淡,吃的就是個原味,而醬油的味道是很重的,非常容易搶味。當然,非要用醬油也不是不可以,只是在細節上有很多注意事項。就素菜來說,最好用「熟醬油」。市面上絕大多數醬油都不是熟的,而是生的。
  • 兒童醬油真的健康嗎?
    今日闢謠:傳說中的兒童醬油,真的健康嗎?×兒童醬油的成分和普通醬油沒有很大差別,唯一的區別就是食品添加劑的數量,有的普通醬油添加劑的數量高達五種之多,而兒童醬油的食品添加劑僅包含穀氨酸鈉、呈味核苷酸二鈉、山梨酸鉀三種添加劑,但並沒明確註明添加了何種微量元素。
  • 醬油生蛆、吃醬油變黑,真的不怪醬油_
    今年7月中旬,有媒體報導稱有消費者在開封醬油食用後,發現醬油出現生蛆現象,事件涉及幾個知名品牌。事件引起了一眾網友的議論,隨後,專家也出來解釋了醬油生蛆的原因。在大家的持續關注下,不知不覺,醬油生蛆事件已經傳出有一個月之久了。近日,江西、江蘇、四川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先後在官方微博或微信上進行闢謠,表示醬油生蛆、吃醬油變黑,與醬油本身並沒有什麼關係。
  • 買醬油時,只要配方中有這兩種,無論是國產還是進口
    醬油生產:原料非常重要如今醬油是人們家庭中常見的調味品,看來我們比古人幸運得多,因為在古代,買得起醬油的家庭並不多,因為做一小瓶醬油的過程並不簡單。在醬油生產過程中,第一次榨出的原料醬油廢料,仍會殘留一部分醬油,因此一些商家為了降低成本,將這些廢渣重新利用,用水浸泡進行二次壓榨,但「醬油」的香精原料很薄,因此不僅需要添加香精劑,還需要添加大量人工香料。例如,從上面的醬油原料表可以看出,人們根本沒有使用發酵步驟,而是直接生產醬油「勾兌」。
  • 買醬油時,認準包裝有這幾個數字,不管什麼牌子,都是好醬油
    買醬油時,認準包裝有這幾個數字,不管什麼牌子,都是好醬油。醬油是我們廚房裡不可或缺的調味料,如果缺了醬油,做出來的飯菜可能都少了一些滋味、少了幾分美味,也就進而少了幾分胃口和食慾。就像湖南人炒菜如果不放辣椒,就不知道怎麼做菜一樣,很多人如果不放醬油,也不知道怎麼做菜了。既然醬油那麼重要,而市場上的醬油品牌眾多,種類琳琅滿目,那麼你知道如何從中選擇出好的醬油嗎?
  • 3種食物要買低鈉的:鹽 蝦皮 醬油
    原標題:3種食物要買低鈉的:鹽 蝦皮 醬油   眾所周知,減少高鹽或高鈉食品的攝入量具有重要的健康意義。現在,市面上已經有不少低鹽或低鈉的食品,可惜不被大家所認識。  鹽。低鈉鹽即用部分氯化鉀、氯化鎂代替部分氯化鈉的食鹽。其鹹度與普通食鹽相當,但鈉含量減少1/4~1/3。
  • 江蘇省消保委發布120款醬油產品比較試驗報告
    一、基本情況:  本次比較試驗的樣品是由省消保委和檢驗機構的工作人員以普通消費者的身份,從我省的南京、徐州、揚州、蘇州4個城市的商場、超市、農貿市場以及網絡電商平臺購買。月16日日本(上海津豐食品有限公司)德基廣場BHG高端超市碳水化合物(g/100g)≥9.17.516八珍釀造醬油三級八珍2016年08月02日八珍國際有限公司碳水化合物(g/100g)≥27.022.4
  • 查出兩個牌子的醬油不衛生,黃豆醬油、葵花醬油全在內
    炒菜放點醬油添味,做湯滴幾滴醬油提鮮,就連醬油拌白米飯,都能吃得津津有味,醬油是日常飲食中必不可少的調料品黑龍江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網站發布關於10批次食品不合格情況的通告。該局組織完成了食品安全監督抽檢任務421批次,16類食品,共10批次不合格。
  • 你選對了嗎,面對超市和網店琳琅滿目的醬油,我們如何選擇?
    美食愛好者或普通民眾喜歡在家做家常菜或美食,醬油是我們製作美食常用的調味品,但是你到了超市購買或網購時,面對許多的類型醬油,你了解它們的區別嗎?味極鮮醬油的配料老抽配料:主要是普通醬油中增加了 著色劑-焦糖色,見下圖
  • 日本著名醬油大賞,比國內好喝多了去!
    這種讓普通食材的口味發生了翻天覆地改變的醬油滋味,甚至成為日本人對「家的味道」的最好詮釋。日本醬油的種類日本目前有1400多家醬油企業,做出的產品分類也是五花八門,對日本醬油不太了解的人很容易被繞得頭暈。
  • 有的兒童醬油含鈉量比成人的還高
    她曾經網購過宣稱使用了減鹽(鈉)工藝的兒童醬油,為的就是能給孩子增加食慾,同時不至於鹽(鈉)攝入過量。而當她仔細對比這瓶兒童醬油與同品牌同系列普通醬油時,卻發現兒童醬油的鈉含量不低反高,類似的問題還存在於她購買的兒童麵條上。記者發現,在南京,兒童食品並不是每個超市都有,只有各區商業中心較大的超市才有兒童食品專櫃。
  • 一碗黃豆一碗水,自己在家做醬油,乾淨健康無添加!
    一碗黃豆一碗水,自己在家做醬油,乾淨健康無添加!大家好,今天繼續和大家分享美食故事,在我們的國家美食種類真的是非常多,無論是高檔的餐廳還是路邊的小攤都有各種各樣的美食供咱們選擇,現在咱們的生活條件真的是越來越好了,上升了好幾個檔次,對於衣食住行也是有了更高方面的要求,特別是對吃也是越來越講究質量,現在人們吃東西不僅僅要求自己能夠吃飽更要求營養價值,無論自己在家裡面做美食或者說到外面的飯店吃飯,要求也是越來越多
  • 闢謠:脫脂大豆釀醬油是「廢物利用」?
    搞得不少人都不敢買這類醬油了。脫脂大豆到底是什麼,它做出來的醬油就不好嗎?脫脂大豆發酵醬油不好嗎?古人發明醬油的時候沒有脫脂工藝,要是有的話,說不定你今天吃到的「正宗醬油」就是另一番滋味了。真正的傳統醬油是「日曬夜露」靠天吃飯,這種方式不僅很難支撐起巨大的市場需求,也不符合消費者對醬油風味穩定性的要求。目前主流的醬油釀造工藝早已變成工業化的大型發酵罐,從制曲到發酵「一切盡在掌握」。就算你用的是完整大豆,又有幾分古時的模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