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闢謠了!醬油生蛆、吃醬油變黑,真的不怪醬油_

2020-12-02 VR日報

   今年7月中旬,有媒體報導稱有消費者在開封醬油食用後,發現醬油出現生蛆現象,事件涉及幾個知名品牌。事件引起了一眾網友的議論,隨後,專家也出來解釋了醬油生蛆的原因。在大家的持續關注下,不知不覺,醬油生蛆事件已經傳出有一個月之久了。近日,江西、江蘇、四川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先後在官方微博或微信上進行闢謠,表示醬油生蛆、吃醬油變黑,與醬油本身並沒有什麼關係。現在,我們一起來看看到底醬油生蛆、吃醬油變黑的真相是什麼吧!

  專家:醬油生蛆通常非品質問題

  丁香醫生作者、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加工與安全碩士潘海坤指出,通常情況下,醬油生蛆不是醬油品質問題,更可能是因為沒封存好,導致蟲卵繁殖。因為醬油主要是以大豆、麵粉為原料發酵而成的,不僅含有豐富的胺基酸,還有特殊的鮮味,這就非常容易吸引蒼蠅產卵。而且夏季是蒼蠅繁殖的好季節。蟲卵孵化時間短,12 小時就能孵出蛆蟲,當氣溫升高,還會縮短到 6~8 小時。如果使用醬油後沒關好蓋子,或者瓶口殘留醬油過多,就會大大增加蒼蠅產卵的風險。不僅是醬油,米醋、大醬等在夏季也容易因為保存不當而生蛆。

  醬油出現生蛆現象多為消費者在開封使用後沒有保存好,吸引蒼蠅在瓶蓋上產卵,當再次關上瓶蓋,蟲卵就會掉進瓶中,孵化成蛆。在醬油生產過程中,掉進蟲卵的概率非常低。因為在現代醬油工業中,生產醬油基本上在全封閉的空間內進行。哪怕是釀曬,也是採用密閉的曬池或發酵大罐發酵。灌裝環節也非常乾淨。用食品級管道輸送醬油,並在極度清潔的潔淨區進行灌裝,甚至部分品牌企業的灌裝潔淨度達到了藥品生產級別。外加上超過 120℃ 的高溫滅菌和過濾,即使有蒼蠅卵,也沒有條件孵出蛆蟲。

  吃醬油會變黑、會致癌?都是假的!

  除了醬油生蛆,網上還流傳著吃醬油會令皮膚變黑,會致癌。事實上,這些都是謠言。醬油顏色深,是因為釀造過程中產生色素,但是它們會在體內消化分解,不容易被身體吸收,因此食用醬油並不會影響膚色。

  也有的人說,受外傷以後不能吃醬油,不然會留下疤痕。這種說法也是沒有科學依據的。專家指出,醬油和傷口癒合的關係不大,皮膚是否會留下疤痕,主要取決於損傷的深淺度、細菌感染程度、個體差異等因素。傷口癒合後會留下黑印子,是因為當皮膚存在炎症時,為了抵禦外界一些諸如細菌之類的微生物的入侵,我們的身體會在局部釋放一些炎症介質,來激活局部的免疫應答。這些炎症介質會對黑素細胞造成刺激,導致局部的色素沉著,跟是否食用醬油沒有關係。 即使不吃醬油,假如傷口癒合很慢,炎症刺激存在的時間長,還是有可能會留下色素沉著,使得局部的皮膚顏色更深一些。

  此外,網上還流傳,有的醬油含有微量致癌物4-甲基咪唑,食用會致癌。這也是不科學的說法,雖然有些醬油在生產過程中添加了焦糖色素,其中確實含有這種成分,但焦糖色素是食品安全國家標準中允許添加的食品添加劑,國標中嚴格規定,焦糖色素中4-甲基咪唑含量不得超過 200mg/kg,這個量的4-甲基咪唑既不具毒性,也不會致癌,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只要是在正常範圍內食用醬油,都是安全、放心的。

  健康食用醬油的注意事項

  儘管醬油含有較為豐富的營養價值,但它的含鹽量較高。為此,在食用醬油時要注意控制鹽的攝入量。如:一匙10 mL左右的醬油大概含 1.5~2 g 鹽,而鹽的推薦攝入量一天為6g。為此,在食用醬油的同時,要適當減少鹽的攝入,避免超標。此外,平時患有高血壓、腎病、妊娠水腫、肝硬化腹水、心功能衰竭等疾病的人,平時應該尤其注意控制鹽的攝入。

  夏天是蚊蠅活躍、細菌滋生的季節,醬油若儲存不當,容易發生變質或生蟲。以下三點需特別留意。

  一是要保存在陰涼乾燥的地方,避免陽光直射,遠離高溫的灶臺,有條件的話可以放在冰箱冷藏。

  二是使用後關好瓶蓋,擦乾淨瓶蓋附近殘留的醬油,不要用溼水的手碰醬油瓶口。

  三是要及時清理廚房垃圾,搞好清潔廚房衛生,營造乾淨的廚房環境。

  作為中華美食最經典的調味料,醬油在中國人的餐桌上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下班回家,不妨用醬油為自己和家人做上一盤紅燒肉、清蒸草魚、三杯雞,又或是醬油炒飯,在為菜式加點鮮的同時,也為生活加點甜。

手機掃描左側二維碼

或微信搜索公眾號VR一點通,每日獲取精彩的VR資訊

關注VR一點通  完整你的虛擬實境夢!

相關焦點

  • 不長蛆的醬油就是好醬油嗎?
    不長蛆的醬油就是好醬油嗎?傳統古法生產醬油是露天曬制,這樣的工藝條件,你想豆醬不長蛆還真不容易。小時候打過醬油的人,是否還記得醬油長黴、生蛆的情形?現代工業化的醬油釀造絕大多數環節是封閉進行的,整個醬油生產過程充斥各種加熱、過濾等工業控制技術,因此在未開封的醬油中,不大可能看到蛆。醬油生蛆也不是稀奇事,年年都有,但這個蛆跟企業真沒什麼關係,理由前面也講了,管他什麼蛆都扛不住加熱、過濾這樣的工藝。
  • 海天醬油出現第6起生蛆事件 都怪消費者保存不當?
    (原標題:海天醬油自去年來出現第6起生蛆事件,全怪消費者保存不當?)近日,據媒體報導,江西新餘消費者王女士從某商超購入一瓶海天生抽醬油,剛開封不到一周,仍在保質期內的醬油出現了大量活蛆。隨後,該超市檢查了同一批海天生抽,但並未發現生蛆情況。
  • 無解的「醬油生蛆」現象:搞不懂是產品變質,還是真相「變質」
    圖片來源:海天官網在聲明中,海天味業強調:「關於醬油生蟲的現象,完全系消費者儲存不注意、不當造成,與醬油自身質量無關。」圖片來源:藍鯨財經值得一提的是,在媒體報導中,2018年7月13日的「海天醬油安全合格,請放心購買使用」的聲明中海天味業再次強調了醬油生蟲與質量無關。
  • 吃醬油,會讓傷口或者皮膚變黑?
    相信大家都聽過這樣的說法,長痘或者身上有傷口時不能吃醬油。因為吃醬油會讓你的傷口疤痕變黑。你是不是因為這樣的謠言而不敢吃醬油呢?吃醬油會讓人變黑嗎?  醬油主要是由大豆、澱粉和小麥粉經過發酵而成,這些成分被吃下後會變成無色的胺基酸和多肽混合物。所以並不會讓人變黑,之所以會由這樣的謠言,可能是因為醬油的顏色吧,就像喝牛奶也不會讓人變白是一個道理的。
  • 從海天醬油生蛆事件看企業應如何應對輿情
    2018年7月,食品行業熱點不斷,海天醬油生蛆事件、A2奶粉違規宣傳被罰款10萬元引起自媒體深挖其過往不良記錄等鬧得沸沸揚揚。為了完整呈現食品行業熱點事件的傳播情況,中國網「食品中國」聯合「深眸自媒體智能輿情平臺」,從本月起推出食品行業熱點觀察,不定期對行業熱點事件進行綜合分析與解剖。
  • 關於醬油的兩大誤區,你知道嗎?
    於是目光長遠的我把眼光瞄準了醬油。作為居家旅行,殺人越貨必備良品,醬油可謂是一寶啊!為了後期方便恰飯讓大家對醬油有更深刻的認識,今天Douky就來為大家闢辟謠。醬油吃多了會變黑?NO!,吃了一定容易變黑。
  • 海天醬油自去年來出現第6起生蛆事件,全怪消費者保存不當?
    海天回應醬油生蛆系消費者保存不當近日,據媒體報導,江西新餘消費者王女士從某商超購入一瓶海天生抽醬油,剛開封不到一周,仍在保質期內的醬油出現了大量活蛆。隨後,該超市檢查了同一批海天生抽,但並未發現生蛆情況。
  • 醬油吃多了,皮膚容易發黑?闢謠:黑色素沉澱,跟飲食幾乎沒關係
    經常聽人說醬油吃多了皮膚會變黑,因為做菜的時候一般加醬油來染色非常有效,而且以形補行的理論非常深入人心,還有人說吃醬油會使有外傷的患者傷口癒合後顏色變深,使疤痕更加明顯,真的是這樣嗎?事實上,醬油只是一種糧食發酵後製成的調味品,主要成分就是胺基酸、糖類和色素,吃下去以後會被消化吸收,變成小分子物質,被運送到需要它們的地方,與其他食物並沒有什麼不同,裡面的色素也不具有能夠直接到達皮膚的能力。
  • 草木開花母嬰闢謠知識來咯!兒童醬油真的健康嗎?
    今日闢謠:傳說中的兒童醬油,真的健康嗎?×兒童醬油的成分和普通醬油沒有很大差別,唯一的區別就是食品添加劑的數量,有的普通醬油添加劑的數量高達五種之多,而兒童醬油的食品添加劑僅包含穀氨酸鈉、呈味核苷酸二鈉、山梨酸鉀三種添加劑,但並沒明確註明添加了何種微量元素。
  • 闢謠 | 醬油不會給孕媽肚子裡的寶寶「染色」
    對於新手媽媽來說,也是希望自己的寶寶皮膚白嫩的,但長輩總會告誡這一句話:孕期期間吃太多的醬油,會導致寶寶的皮膚變黑。醬油到底會不會讓肚子裡的寶寶變黑?而且土豆、牛奶等食物中含有的酪氨酸要遠遠多於醬油裡的。所以,結論是:孕婦吃醬油不會影響孩子膚色總結來說:1、黑色色素≠皮膚黑色素2、含有酪氨酸≠皮膚會變黑所以,你家娃黑這個鍋,醬油可不背!
  • 查出兩個牌子的醬油不衛生,黃豆醬油、葵花醬油全在內
    炒菜放點醬油添味,做湯滴幾滴醬油提鮮,就連醬油拌白米飯,都能吃得津津有味,醬油是日常飲食中必不可少的調料品黑龍江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網站發布關於10批次食品不合格情況的通告。該局組織完成了食品安全監督抽檢任務421批次,16類食品,共10批次不合格。
  • 闢謠:脫脂大豆釀醬油是「廢物利用」?
    搞得不少人都不敢買這類醬油了。脫脂大豆到底是什麼,它做出來的醬油就不好嗎?它的用途非常多,確實可以用於飼料,但也可以用於食品工業,比如發酵醬油,或者做成「大豆分離蛋白」用於肉製品、烘焙食品、麵製品、植物蛋白飲料、嬰幼兒食品、運動營養品等。但不同用途有不同的要求,食品用食品級的,飼料用飼料級的,兩不相干。
  • 吃了這麼多年醬油,你買對了嗎?!別再買「化學醬油」了!
    醬油,生抽,老抽,豉油,蠔油這些東西到底都是什麼?到底有什麼區別?分別該怎麼用?來,今天我們一起來整個明白啊。先來說醬油。醬油其實是古時候做黃豆醬時的副產品。黃豆蒸熟後,加入米曲,黴變、發酵到一定程度,表面上會冒出一顆顆液體珠子,跟出油似的。制醬的人一嘗,味道很好,後來就開始專門研究製造醬油用來調味了。根據考證,最晚從南宋時期開始,中國人就已經開始吃醬油啦。
  • 這個「黑」鍋,醬油不背!
    吃醬油與皮膚變黑沒關係[J].發明與創新,2016, (04):514. 杜志雲,湯志愷,潘文龍,莫容清,張 焜.醬油對酪氨酸酶抑制用的研究  [J]. 食品科技.2010,(04):235-2375. 馬方勵,唐青濤,楊宜婷.反相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醬油 製品中兩種異黃酮苷元的含量[J].中藥材,2008,(01):154-156 6.
  • 海天味業稱醬油生蛆「不是企業品控問題」 屢現食安事件或影響生產...
    中國網財經9月18日訊(記者 賈玉靜)面對一個月內數起醬油生蛆事件,海天味業(603288.SH)方面今日回應稱「完全不是企業品控問題」。9月16日,湖南的李先生向媒體反映稱其購買的海天醬油在開瓶使用不到一周後,發現瓶內有活蛆蠕動;9月9日,有媒體報導杭州的周先生發現其買回家不到兩周的海天味極鮮醬油,表面漂浮著十幾隻白色蛆蟲;8月27日,有網友爆料稱自己數日前剛買的的海天金標生抽,開封後瓶內出現蛆蟲。對此,海天味業董秘張欣表示,公司產品生產環節會超細過濾及高溫巴氏滅菌,不能有蟲子在產品中。
  • 吃了幾十年的醬油了,才知道出現這幾個字的醬油最好吃!
    吃了這麼多年的醬油,每次一到超市,看到琳琅滿目的醬油品種,就會「強迫症」、「選擇困難症」齊發,不知道該選哪一種。醬油品種繁雜,除了生抽、老抽,還有諸如海鮮醬油、增鮮醬油、菌菇醬油、兒童醬油等等, 但凡下過廚的人都知道:生抽拌菜,老抽紅燒。其實,生抽和老抽之間,主要就差了一味配料:焦糖色而已。
  • 「醬油」的由來
    發展簡況 醬油是從豆醬演變和發展而成的。中國歷史上最早使用「醬油」名稱是在宋朝,林洪著《山家清供》中有「韭葉嫩者,用薑絲、醬油、滴醋拌食」的記述。此外,古代醬油還有其他名稱,如清醬、豆醬清、醬汁、醬料、豉油、豉汁、淋油、柚油、曬油、座油、伏油、秋油、母油、套油、雙套油等。公元755年後,醬油生產技術隨鑑真大師傳至日本。後又相繼傳入朝鮮、越南、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等國。
  • 醬油炒飯怎麼做最好吃?
    醬油炒飯怎麼做最好吃,醬油炒飯想要更好吃,最好用隔夜米飯,炒之前用醬油把米飯拌均勻再炒,可以放入自己喜歡吃的配菜,炒制的時候火候要掌握好,這樣做出來的醬油炒飯顏色油亮,味道鮮美。米飯可是我的最愛,雖然是北方人,但是從小就特別喜歡吃米飯,記得小的時候,媽媽經常會開玩笑地說我,是不是一個假的北方人,我家人都不喜歡吃米飯,每次媽媽都要單獨給我做米飯,剩的米飯就給我做成炒飯吃,我也最喜歡吃媽媽做的醬油炒飯,味道鮮美,非常好吃,下面就來分享一下醬油炒飯怎麼做最好吃。
  • 醬油含鹽超標?有致癌物?其實誤會太多!這樣吃營養好還提鮮
    如果要問廚房裡什麼調料用得最多,醬油絕對是其中之一,紅燒、醬香、清炒、涼拌……等等都少不了它。醬油本身的營養也豐富,含有多種胺基酸、有機酸、糖分、色素和香料成分。然而有些人卻視醬油為「洪水猛獸」,特別是在夏天,有擔心吃了醬油皮膚就會變黑的,有擔心醬油不乾淨會生蟲的,甚至還有懷疑醬油含有致癌物的……到底醬油能不能天天吃、放心吃呢?
  • 胺基酸態氮高,就是好醬油?營養師剝繭抽絲,揭開醬油的真相
    醬油,大眾一點也不陌生,炒菜做湯都離不開醬油的參與。70後、80後,可能對於醬油還有著小時候的回憶,拿個瓶子打上五毛錢的醬油就可以。而如今,想買上一瓶醬油,真要好好看看。走進超市,看看調味區裡擺放的醬油,那真是叫人眼花繚亂。不僅品牌多,品種也多。有些人是拿起醬油挑挑選選,有些人嫌麻煩,乾脆拿起一瓶就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