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天味業稱醬油生蛆「不是企業品控問題」 屢現食安事件或影響生產...

2021-01-09 中國經濟網

中國網財經9月18日訊(記者 賈玉靜)面對一個月內數起醬油生蛆事件,海天味業(603288.SH)方面今日回應稱「完全不是企業品控問題」。

9月16日,湖南的李先生向媒體反映稱其購買的海天醬油在開瓶使用不到一周後,發現瓶內有活蛆蠕動;9月9日,有媒體報導杭州的周先生發現其買回家不到兩周的海天味極鮮醬油,表面漂浮著十幾隻白色蛆蟲;8月27日,有網友爆料稱自己數日前剛買的的海天金標生抽,開封後瓶內出現蛆蟲。

對此,海天味業董秘張欣表示,公司產品生產環節會超細過濾及高溫巴氏滅菌,不能有蟲子在產品中。張欣認為,醬油生蟲主要原因是開蓋後香氣散發,如未蓋好蓋子會吸引蒼蠅,而有蒼蠅會直接產蟲。「這種情況夏天很常見,很多消費者都能正常理解。」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分析稱,海天醬油生蛆事件,一方面和海天味業在生產醬油過程中的殺菌環節有關,另一方面,消費者是否合理使用及存放環境也會影響產品質量。「出現一次蛆蟲事件可能是偶然現象,但多次出現活蛆,不禁讓人質疑產品本身的質量問題,也將嚴重損害該品牌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形象和信任度。」

公開資料顯示,海天味業成立於2000年4月,並於2014年上市。公司專注調味品的生產和銷售,自公開財務數據以來,每年營收和淨利潤均保持穩定增長,因此成為機構輪番推薦的「白馬股」,由於受到市場追捧,海天味業股價一路高漲。

9月3日,海天味業盤中摸到203元/股,創上市後新高,市值突破6500億元,隨後公司陷入估值過高的質疑。截至發稿,海天味業報收158.22元/股,股價回調約22%,市值蒸發超1500億元。

朱丹蓬表示,作為調味品行業體量最大、利潤最高的企業,海天味業在二級市場上曾受到資本的追捧和青睞,但經歷了近半個月的股價回調後,海天味業市值大幅縮水。如果此時在消費端屢次出現食品安全問題,將直接影響海天味業的生產經營情況,或將進一步對股價和市值產生衝擊。

來源:中國網財經

相關焦點

  • 海天醬油出現第6起生蛆事件 都怪消費者保存不當?
    對此,海天味業新餘總代理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醬油含有胺基酸,夏天溫度過高就會出現這種情況,最好放在冰箱內保存,或者放在陰涼通風處。7月13日,海天味業在其官網發布「海天醬油安全合格,請放心購買使用」聲明。聲明稱,海天味業出場的產品均按照國家標準生產,在出廠前均經過檢驗合格。因此,未開封的產品不會有活蟲和蟲卵生長。
  • 從海天醬油生蛆事件看企業應如何應對輿情
    海天醬油生蛆事件輿情概況7月9日,江西廣播電視臺《都市現場》報導稱,江西新餘消費者王女士從某商超購入一瓶海天生抽醬油,剛開封不到一周,仍在保質期內的醬油出現了大量活蛆。對此,海天味業新餘總代理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醬油含有胺基酸,夏天溫度過高就會出現這種情況,最好放在冰箱內保存,或者放在陰涼通風處。
  • 無解的「醬油生蛆」現象:搞不懂是產品變質,還是真相「變質」
    原創茅石調料家昨天「我們公司產品生產環節會超細過濾,會高溫巴氏滅菌,不能有蟲子在產品中。」針對再次出現醬油生蛆事件,海天味業董秘張欣在9月18日中午回復《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時稱。儘管張欣在回覆中表示很多消費者都能正常理解這件事情。但面對「又雙叒叕」的生蛆事件,難免讓人質疑:「為什麼『生蛆』的總是你?」
  • 海天味業頻曝衛生問題 多元化意欲突破天花板
    就此,海天味業公開回復稱,醬油生蛆是因為消費者存放不當,蝙蝠事件則是「惡意黑化企業,無中生有的惡搞企業的行為,我們會充分收集證據,維護公司和股東的合法權益」。至於目前海天味業調查情況如何,截至發稿,《中國經營報》記者未收到回復。受此次曝光事件的影響,近日海天味業股價持續走低,已經從今年9月2日的最高203元/股下跌至最低153元/股,市值蒸發超過1500億元。
  • 海天醬油自去年來出現第6起生蛆事件,全怪消費者保存不當?
    對此,海天味業新餘總代理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醬油含有胺基酸,夏天溫度過高就會出現這種情況,最好放在冰箱內保存,或者放在陰涼通風處。7月13日,海天味業在其官網發布「海天醬油安全合格,請放心購買使用」聲明。聲明稱,海天味業出場的產品均按照國家標準生產,在出廠前均經過檢驗合格。因此,未開封的產品不會有活蟲和蟲卵生長。
  • 一個月遭三次蛆蟲事件 專家:海天味業食安問題或再衝擊市值
    事實上,這已經是海天味業近一個月內第三次被發現醬油瓶內出現蛆蟲。分析人士稱,就現有信息來看,海天醬油屢次出現蛆蟲很難進行事實責任鑑定。在經歷了近半個月的股價回調後,海天味業市值已縮水超千億元人民幣。如果此時在消費端再出現食品衛生安全問題,這將直接影響海天味業的經營銷售情況,或將進一步對股價和市值產生衝擊。
  • 被曝出活蛆後又現蝙蝠 海天味業接連遇「劫」 半個月市值已蒸發逾...
    同時,海天味業還表示,公司所有流通的產品,均設有同批次產品的留樣,每一批次的產品均可追溯產品生產過程及源頭,確保產品安全可追溯。「但是對於惡意黑化企業,無中生有的惡搞企業的行為,公司也會充分收集證據,維護公司和股東的合法權益。」值得注意的是,就在蝙蝠事件發生前幾日,海天味業正處在「活蛆門」爭議中。
  • 醬油生蛆、吃醬油變黑,真的不怪醬油_
    今年7月中旬,有媒體報導稱有消費者在開封醬油食用後,發現醬油出現生蛆現象,事件涉及幾個知名品牌。事件引起了一眾網友的議論,隨後,專家也出來解釋了醬油生蛆的原因。在大家的持續關注下,不知不覺,醬油生蛆事件已經傳出有一個月之久了。近日,江西、江蘇、四川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先後在官方微博或微信上進行闢謠,表示醬油生蛆、吃醬油變黑,與醬油本身並沒有什麼關係。
  • 知名品牌醬油被曝「內有活蛆」
    近日,湖南李先生爆料其購買的海天醬油在開瓶使用不到一周後,發現瓶內有活動的蛆蟲。而今年以來,海天味業生產的海天醬油不止一次被曝發現醬油瓶內有蛆蟲。網絡圖海天味業連續曝出蛆蟲事件9月16日,湖南的李先生向媒體反映稱,其購買的海天醬油在開瓶使用不到一周後,發現瓶內有活動的蛆蟲。爆料人李先生提供了當時自己記錄下來的圖片和視頻。
  • 海天醬油裡驚現大量活蛆,廠家竟說夏天就這樣...吐了!你還敢吃嗎
    江西新餘的王女士近日買了一瓶海天牌生抽醬油剛開封用了不到一周瓶子裡竟出現了大量活蛆畫面已不忍直視…王女士說,她家裡大部分調味品都是海天味業的,每次都是定點在一家正規特產超市購買。從包裝上看,這瓶醬油是今年4月份生產的,仍在保質期內,王女士也表示平時都注意封存使用。
  • 醬油被指長蛆蟲 海天味業稱開始內部核查
    近期,有多位消費者爆料,在超市買的海天醬油,開封後一到兩周內,瓶內生出了活蛆蟲。北青-北京頭條記者9月18日了解到,對於此事,海天稱「公司正在走內部的核查流程。」9月16日,湖南的李先生稱其購買的海天醬油在開瓶使用不到一周後,發現瓶內有活動的蛆蟲。
  • ...端屢次出現食品安全問題,這將直接影響海天味業的生產經營情況...
    【海天醬油疑現活蛆 業內擔憂影響股價】在廣州日報報導海天醬油疑現活蛆後,9月17日,爆料人李先生又給本報提供了當時自己記錄下來的圖片和視頻。在視頻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在瓶內有疑似蛆蟲在蠕動。目前,因個人原因,爆料人已在社交平臺上刪除了這段視頻,同時向記者證實,圖片和視頻確係自己拍攝。
  • 早安·青城|知名品牌醬油出事了,瓶內有活動的蛆蟲!很多人都買過……
    知名品牌醬油出事了,瓶內有活動的蛆蟲!很多人都買過...近日,湖南的李先生爆料稱,其購買的海天醬油,在開瓶使用不到一周後,發現瓶內有活動的蛆蟲,而今年以來,海天味業生產的海天醬油,不止一次被曝出發現醬油瓶內有蛆蟲。
  • 不長蛆的醬油就是好醬油嗎?
    2020-11-13 07: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鍾凱 食品與生活前段時間某知名調料品牌被曝光的醬油生蛆事件
  • 又到一年3·15,哪些食品安全事件影響了你?
    (原標題:又到一年3·15,哪些食品安全事件影響了你?)不過,有諸多業內人士表明,醬滷企業的食品安全問題仍成隱患。鴨脖食品安全問題屢被曝光2015年5月,有媒體曾暗訪絕味鴨脖生產基地——江西阿南食品有限公司時發現,員工未戴口罩徒手裝鴨脖,掉到地上的鴨脖直接撿起繼續加工;隔夜滷菜繼續賣;員工偷吃一半的脆皮腸又放回去繼續包裝等。消息發布後,敲響了整個食品行業的警鐘。
  • 媒體曝光前食安監管在幹啥?(健康中國)
    食品安全再次成為熱搜話題:小龍坎加盟店兩年製售2噸地溝油,漢堡王使用過期麵包做漢堡……這些大品牌曝光出的大問題,令人瞠目結舌又義憤填膺。
  • 海天醬油裡現大量活蛆,廠家這樣回應……
    王女士表示醬油剛剛開封一周左右,購自正規超市,從包裝上看,這瓶醬油生產日期在今年4月,仍在保質期內。王女士也表示平時都注意封存使用。業內人士認為,醬油是由大豆發酵製成的,含有蛋白質和胺基酸等物質,任何品牌的醬油都有滋生活蛆的可能,但短時間內滋生活蛆,有可能是醬油在出廠的時候就已經出現了問題。深圳食品行業協會秘書長韓香南表示醬油七天之內,它不可能發酵成裡面長那麼大的蛆,可能是醬油在出廠的時候密封沒有密封好,產生了漏氣的現象,和空氣接觸產生了細菌。
  • 海天味業估值走到新的十字路口:業績+佔位雙重思考
    海天味業河南省南陽區域代理商、職業投資人獅峰紫玉(化名)在接受《紅周刊》採訪時表示,海天在醬油以外涉足了醋、料酒、雞精等品類,這些品種存在較大地域口味差異,海天可能不是要在這些品類上擊敗對手,而是「卡位」之舉。在發展新品類以外,海天業績的主要增量來源於渠道擴張和提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