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茅石調料家昨天
「我們公司產品生產環節會超細過濾,會高溫巴氏滅菌,不能有蟲子在產品中。」針對再次出現醬油生蛆事件,海天味業董秘張欣在9月18日中午回復《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時稱。
儘管張欣在回覆中表示很多消費者都能正常理解這件事情。但面對「又雙叒叕」的生蛆事件,難免讓人質疑:「為什麼『生蛆』的總是你?」
醬油「又雙叒叕」生蛆
9月17日,《廣州日報》報導稱,湖南的李先生爆料稱其購買的海天醬油在開瓶使用不到一周後,發現瓶內有活動的蛆蟲。
後據「貝殼財經」報導稱,記者與海天味業取得聯繫,對方表示,針對此事,「公司正在走內部的核查流程。」
今日(18日)午間,張欣在對《每日經濟新聞》的回覆中稱:「這完全不是企業品控問題。醬油生蟲在夏天很常見,主要原因是開蓋後,如未蓋好蓋子,醬油的香氣會吸引蒼蠅,有種蒼蠅會直接產蟲,因此有個研究機構專門做過研究,並出過一份科普視頻。」
張欣還表示,晚一些時候海天味業將對此事發布一份說明。
截至《調料家》發稿時,暫未收到海天味業對此事的說明。但在查詢海天味業官網時發現,早在2017年10月12日,海天味業就曾發過「海天醬油安全合格,請放心購買使用」的聲明。
圖片來源:海天官網
在聲明中,海天味業強調:「關於醬油生蟲的現象,完全系消費者儲存不注意、不當造成,與醬油自身質量無關。」
圖片來源:藍鯨財經
值得一提的是,在媒體報導中,2018年7月13日的「海天醬油安全合格,請放心購買使用」的聲明中海天味業再次強調了醬油生蟲與質量無關。
從連續兩年的「同名」聲明來看,海天味業2017和2018年都被媒體爆出了醬油生蛆事件,並且,海天味業均表示完全系消費者保存不當,與產品質量無關。
實然,海天味業醬油生蛆的相關報導並不止兩起。
據《新京報》報導,2018年7月,江西新餘消費者王女士從某商超購入一瓶海天生抽醬油,剛開封不到一周,仍在保質期內的醬油出現了大量活蛆。隨後,該超市檢查了同一批海天生抽,但並未發現生蛆情況。同年6月底,江蘇崑山消費者陳先生也遇到了類似的情況,僅開封三天的海天醬油也生了蛆蟲。
此外,僅2017年,在江西便有4起海天醬油生蛆事件被曝光。
2017年9月,江西南昌魏先生、郭先生均發現自家海天醬油有蛆蟲;鄒女士則反映,一歲多的孫女在食用了生蛆的海天醬油後,出現腹瀉、嘔吐等反應;同年10月,江西徐女士在只是拉開了一下塑封、還沒有完全開封和食用過的海天醬油裡發現蛆。
當時,此事件風波正盛,律師肖文軍曾對媒體表示,一而再再而三的海天醬油生蛆事件,讓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共同發力,不久的將來,或向海天醬油提起公益訴訟。
而早在2013年7月,南方都市報曝出拆封3天的海天醬油瓶裡有蛆蟲遊動;2014年,當代生活報曝出消費者購買的1.9升海天金標生抽食用過兩次後出現數十條白色小蟲;2016年,深圳新聞網曝出,深圳男子在海天醬油裡吃出蟲子,維權三個月未果。
為什麼「生蛆「的總是你?
從目前的信息來看,對於醬油生蛆,海天味業無疑成為「中招」最多的品牌,甚至給人一種「生蛆的總是你」的錯覺。
事實上,從媒體報導信息看,除了海天味業外,李錦記、廚邦旗下的醬油產品都曾被爆出過「生蟲」現象。
對此,無論是從各大企業的回覆還是事件調查結果看,醬油「生蛆」與消費者保存不當確實有著直接關係。畢竟,在爆出的生蟲事件中,大部分的醬油產品是消費者購買回家開封使用一段時間後才發現的,而在後續的工商調查和執法檢查中,並未發現生蟲的醬油產品。
而對於醬油為何會「生蟲」,如果我們排除惡性競爭的「陰謀論」聯想,那麼這種事件的發生概率不會比買中500萬的彩票概率更大。
眾所周知,作為釀造類產品,越是大廠家、大品牌,無論從生產設備、生產環境還是生產工藝等層面看,其要求均處在業界領先水平,而這也是企業有底氣和產品自信的重要基礎。
但是,公關危機已經發生,海天味業也不得不接招。基於醬油本身的特性,以及無法預知的消費者行為,未來事件調查的結果,往往也會因為缺乏必要的事實證據,而最終又一次走向「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結局。
是食品安全隱患,還是消費者保存不當,無論哪種結果,都足以警示當前國內食品安全問題的複雜性與重要性——供應鏈管制不能鬆懈,企業責任重於泰山,但消費教育也亟需跟上。
同時,從市場層面看,無論是海天味業、李錦記還是廚邦,均是國內領先的醬油品牌。因此,有業內人士分析稱,海天味業之所以「生蛆」事件頻發,這與「樹大招風」不無關係。當然,這裡的樹大招風並非單指市場競爭,也因其體量大、市場覆蓋率廣,被爆出問題的概率也大大變高,並且,輿論的受關注度也會更高。
眾所周知,作為唯一一個實現全國化的醬油品牌,海天味業在全國範圍內所有省份都實現了過億的營收。查閱海天味業歷年財報可見,自2014年02月11日正式上市以來,無論從營收、淨利潤還是扣非淨利潤三大指標來看,均呈現兩位數以上的快速增長。
海天味業近年來營收情況
聚焦醬油品類,2017至2019年,海天味業旗下醬油品類分別實現營收88.36億、102.36億和116.29億,分別同比增長16.59%、15.85%和13.6%;即便在疫情影響之下,海天味業在今年上半年醬油品類依舊實現營收66.29億元,同比增長10.71%。
當然,無論如何,在輿論面前,我們都不應該盲目的將矛頭指向企業,更不應該指向「受傷」的消費者。
比如就醬油生蛆這事兒來說,有可能是原料本身附著蟲卵、生產工藝出問題、包裝不嚴和運輸過程受損、保存不當等因素造成,但究竟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很難界定。因此,企業簡單粗暴的歸結為消費者保存不當顯然不能被消費者所接受;同理,開封之後的產品出現問題,消費者也不能盲目指責企業產品存在問題。
因此,一方面,企業應該以更加嚴苛的標準和要求來完善自己的產品,保障流通過程中的產品品質不會發生變化,從源頭上杜絕食品安全風險;另一方面,消費者在購買產品時應該選擇正規渠道,保留消費憑證,在使用過程中科學存放,注意防止食物汙染,若家庭消費量不算大,儘可能選擇小包裝的產品,減少開封後儲存的時間。
參考資料:
藍鯨財經(作者:楊澤世)《海天味業醬油生蛆,官方稱消費者儲存不當所致》報導連結: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06292190178478551&wfr=spider&for=pc
新京報《海天醬油自去年來出現第6起生蛆事件,全怪消費者保存不當?》報導連結: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07058916604214042&wfr=spider&for=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