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醬油」的由來

2021-01-10 網易科技

2005-12-11 03:23:09 來源: 網易科學

舉報

用豆、麥、麩皮釀造的液體調味品。色澤紅褐色,有獨特醬香,滋味鮮美,有助於促進食慾。是中國的傳統調味品。

發展簡況 醬油是從豆醬演變和發展而成的。中國歷史上最早使用「醬油」名稱是在宋朝,林洪著《山家清供》中有「韭葉嫩者,用薑絲、醬油、滴醋拌食」的記述。此外,古代醬油還有其他名稱,如清醬、豆醬清、醬汁、醬料、豉油、豉汁、淋油、柚油、曬油、座油、伏油、秋油、母油、套油、雙套油等。公元755年後,醬油生產技術隨鑑真大師傳至日本。後又相繼傳入朝鮮、越南、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等國。

生產工藝 醬油用的原料是植物性蛋白質和澱粉質。植物性蛋白質遍取自大豆榨油後的豆餅,或溶劑浸出油脂後的豆粕,也有以花生餅、蠶豆代用,傳統生產中以大豆為主;澱粉質原料普遍採用小麥及麩皮,也有以碎米和玉米代用,傳統生產中以麵粉為主。原料經蒸熟冷卻,接入純粹培養的米麴黴菌種製成醬曲,醬曲移入發酵池,加鹽水發酵,待醬醅成熟後,以浸出法提取醬油。制曲的目的是使米麴黴在曲料上充分生長發育,並大量產生和積蓄所需要的酶,如蛋白酶、肽酶、澱粉酶、穀氨醯胺酶、果膠酶、纖維素酶、半纖維素酶等。在發酵過程中味的形成是利用這些酶的作用。如蛋白酶及肽酶將蛋白質水解為胺基酸,產生鮮味;穀氨醯胺酶把萬分中無味的穀氨醯胺變成具有鮮味的俗穀氨酸;澱粉酶將澱份水解成糖,產生甜味;果膠酶、纖維素酶和半纖維素酶等能將細胞壁完全破裂,使蛋白酶和澱粉酶水解等更徹底。同時,在制曲及發酵過程中,從空氣中落入的酵母和細菌也進行繁殖並分泌多種酶。也可添加純粹培養的乳酸菌和酵母菌。由乳酸菌產生適量乳酸,由酵母菌發酵生產乙醇,以及由原料成分、麴黴的代謝產物等所生產的醇、酸、醛、酯、酚、縮醛和呋喃酮等多種成分,雖多屬微量,但卻能構成醬油複雜的香氣。此外,由原料蛋白質中的酪氨酸經氧化生成黑色素及澱份經典黴澱粉酶水解為葡萄糖與胺基酸反應生成類黑素,使醬油產生鮮豔有光澤的紅褐色。發酵期間的一系列極其複雜的生物化學變化所產生的鮮味、甜味、酸味、酒香、酯香與鹽水的鹹味相混和,最後形成色香味和風味獨特的醬油。

普遍採用的低鹽固態發酵工藝流程如圖。

原料處理 分為3步。①餅粕加水及潤水:加水量以蒸熟後曲料水分達到47—50%為標準。②混和:餅粕潤水後,與軋碎小麥及麩皮充分混和均勻。③蒸煮:用旋轉式蒸鍋加壓(0.2MPa)蒸料,使蛋白質適度變性,澱粉蒸熟糊化,並殺滅附著在原料上的微生物。

制曲 分兩步。①冷卻接種:熟料快速冷卻至45℃,接入米麴黴菌種經純粹擴大培養後的種曲0.3—0.4%,充分拌勻。②厚層通風制曲:接種後的曲料送入曲室曲池內。先間歇通風,後連續通風。制曲溫度在孢子發芽階段控制在30—32℃,菌絲生長階段控制在最高不超過35℃。這期間要進行翻曲及鏟曲。孢子著生初期,產酶最為旺盛,品溫以控制在30—32℃為宜。

發酵 成曲加12—13°Be'熱鹽水拌和入發酵池,品溫42—45℃維持20天左右,醬醅基本成熟。

浸出淋油 將前次生產留下的三油加熱至85℃,再送入成熟的醬醅內浸泡,使醬油萬分溶於其中,然後從發酵池假底下部把生醬油(頭油徐徐放出,通過食鹽層補足濃度及鹽分。淋油是把醬油與醬渣通過分離出來。一般採用多次浸泡,分別依序淋出頭油、二油及三油,循環套用才能把醬油成分基本上全部提取出來。

後處理 醬油加熱至80—85℃消毒滅,再配製(勾兌)、澄清及質量檢驗,得到符合質量標準的成品。

展望 醬油工業正在打破傳統的方法而逐步採用新方法。如原料連續蒸煮處理,將加水的原料在0.16—0.18MPa壓力下蒸煮3分鐘,並快速冷卻,可使原料全氮利用率由原來旋轉蒸煮鍋的75%提高到85%左右;制曲使用圓盤機後,成曲酶活性高,質量好,還減少勞動力和改善勞動條件。此外,誘變育種出優良突變新菌株及液體曲的應用,也是重要的發展方向。

本文來源:網易科學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醬油生蛆、吃醬油變黑,真的不怪醬油_
    今年7月中旬,有媒體報導稱有消費者在開封醬油食用後,發現醬油出現生蛆現象,事件涉及幾個知名品牌。事件引起了一眾網友的議論,隨後,專家也出來解釋了醬油生蛆的原因。在大家的持續關注下,不知不覺,醬油生蛆事件已經傳出有一個月之久了。近日,江西、江蘇、四川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先後在官方微博或微信上進行闢謠,表示醬油生蛆、吃醬油變黑,與醬油本身並沒有什麼關係。
  • 不長蛆的醬油就是好醬油嗎?
    不長蛆的醬油就是好醬油嗎?傳統古法生產醬油是露天曬制,這樣的工藝條件,你想豆醬不長蛆還真不容易。小時候打過醬油的人,是否還記得醬油長黴、生蛆的情形?現代工業化的醬油釀造絕大多數環節是封閉進行的,整個醬油生產過程充斥各種加熱、過濾等工業控制技術,因此在未開封的醬油中,不大可能看到蛆。醬油生蛆也不是稀奇事,年年都有,但這個蛆跟企業真沒什麼關係,理由前面也講了,管他什麼蛆都扛不住加熱、過濾這樣的工藝。
  • 查出兩個牌子的醬油不衛生,黃豆醬油、葵花醬油全在內
    炒菜放點醬油添味,做湯滴幾滴醬油提鮮,就連醬油拌白米飯,都能吃得津津有味,醬油是日常飲食中必不可少的調料品黑龍江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網站發布關於10批次食品不合格情況的通告。該局組織完成了食品安全監督抽檢任務421批次,16類食品,共10批次不合格。
  • 市面上的醬油種類很多,什麼樣的醬油才是最好的?
    醬油是我們生活中常用的調味料,烹飪菜餚必不可少。不同品牌、不同種類的醬油,風味也會有些不同,市場上那麼多醬油,什麼樣的醬油才是最好的呢?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醬油的分類吧。醬油因為製作使用的材料不同,大致可分為三類:純釀醬油、蔭油、化學醬油。純釀醬油所謂的純釀醬油是以傳統釀造方式釀成,價錢昂貴,但味道甘醇,豆味香濃。
  • 臺灣著名「豆油伯」醬油被指摻入其他醬油
    食品夥伴網訊   據臺灣「中央社」消息,獲今年屏東縣10大伴手禮的「豆油伯竹田驛客缸底醬油」被民眾質疑混調金蘭醬油;對此臺屏東縣政府衛生局說,這不違法;豆油伯在官網公告,商品如有問題,10倍退費。
  • 胺基酸態氮高,就是好醬油?營養師剝繭抽絲,揭開醬油的真相
    醬油,大眾一點也不陌生,炒菜做湯都離不開醬油的參與。70後、80後,可能對於醬油還有著小時候的回憶,拿個瓶子打上五毛錢的醬油就可以。而如今,想買上一瓶醬油,真要好好看看。走進超市,看看調味區裡擺放的醬油,那真是叫人眼花繚亂。不僅品牌多,品種也多。有些人是拿起醬油挑挑選選,有些人嫌麻煩,乾脆拿起一瓶就走人。
  • 吃了這麼多年醬油,你買對了嗎?!別再買「化學醬油」了!
    醬油,生抽,老抽,豉油,蠔油這些東西到底都是什麼?到底有什麼區別?分別該怎麼用?來,今天我們一起來整個明白啊。先來說醬油。醬油其實是古時候做黃豆醬時的副產品。黃豆蒸熟後,加入米曲,黴變、發酵到一定程度,表面上會冒出一顆顆液體珠子,跟出油似的。制醬的人一嘗,味道很好,後來就開始專門研究製造醬油用來調味了。根據考證,最晚從南宋時期開始,中國人就已經開始吃醬油啦。
  • 吃了幾十年的醬油了,才知道出現這幾個字的醬油最好吃!
    吃了這麼多年的醬油,每次一到超市,看到琳琅滿目的醬油品種,就會「強迫症」、「選擇困難症」齊發,不知道該選哪一種。醬油品種繁雜,除了生抽、老抽,還有諸如海鮮醬油、增鮮醬油、菌菇醬油、兒童醬油等等, 但凡下過廚的人都知道:生抽拌菜,老抽紅燒。其實,生抽和老抽之間,主要就差了一味配料:焦糖色而已。
  • 什麼醬油烹飪蔬菜最好?醬油在什麼情況下使用最好?後悔看晚了!
    簡單說,用「熟醬油」,巖鹽的最好。其實醬油本身就不適合烹製素菜。大多數素菜味道清淡,吃的就是個原味,而醬油的味道是很重的,非常容易搶味。當然,非要用醬油也不是不可以,只是在細節上有很多注意事項。就素菜來說,最好用「熟醬油」。市面上絕大多數醬油都不是熟的,而是生的。
  • 用頭髮就可以做出醬油?真假醬油,2種方法,1分鐘辨別真假
    醬油是日常飲食中常見的調味品,炒菜的時候放上點醬油,菜餚的味道也會變得更有滋味。只不過有些人總是想著節約成本,依靠所謂的捷徑來賺錢。醬油,也被一些不法廠家盯上了。為了賺錢,也是想了很多方法。這不,醬油的原材料中甚至出現了頭髮。看著這些醬油,對於消費者來說有時候真的是難辨真假。
  • 全國哪個地方的醬油最好?
    頭道油基本會用來生產頭抽、原釀等高價醬油,因而鮮味更濃鬱、豐富,所以胺基酸態氮的值在理論上也更高。「如果是真正的頭道油,那麼它的胺基酸態氮有可能達到1.2g/100mL以上。」廣東省食品工業協會調味品專業委員會理事長張水華曾強調。檢測結果顯示,珠江橋御品頭抽、加加原釀造醬油、廚邦純釀醬油、海天365高鮮醬油等4款高價醬油的鮮度反而要低於對應的普通裝醬油。
  • 22款高價、普通醬油對比測評報告:高檔醬油真的值得買嗎?
    、欣和原釀醬油和六月鮮醬油、味事達臻品味極鮮醬油和味極鮮醬油、老恆和太油和鮮上鮮醬油、金蘭無添加原味醬油和釀造醬油、八珍濃釀生抽和特級生抽王、萬字濃口醬油(進口和國產)。  本刊了解到,市面上多數普通(特級)醬油的胺基酸態氮值都在0.8g/100mL左右,那麼近年來出現的頭道醬油、特級頭抽、原釀等售價昂貴的醬油,鮮度是否又更高呢?  結果顯示,珠江橋御品頭抽、加加原釀造醬油、廚邦原釀醬油、萬字濃口醬油(進口)、海天365高鮮醬油等4款高檔醬油的鮮度要低於對應的普通醬油。
  • 醬油炒飯怎麼做最好吃?
    醬油炒飯怎麼做最好吃,醬油炒飯想要更好吃,最好用隔夜米飯,炒之前用醬油把米飯拌均勻再炒,可以放入自己喜歡吃的配菜,炒制的時候火候要掌握好,這樣做出來的醬油炒飯顏色油亮,味道鮮美。米飯可是我的最愛,雖然是北方人,但是從小就特別喜歡吃米飯,記得小的時候,媽媽經常會開玩笑地說我,是不是一個假的北方人,我家人都不喜歡吃米飯,每次媽媽都要單獨給我做米飯,剩的米飯就給我做成炒飯吃,我也最喜歡吃媽媽做的醬油炒飯,味道鮮美,非常好吃,下面就來分享一下醬油炒飯怎麼做最好吃。
  • 夏天醬油裡長蛆是正常現象?這不是唬人!-夏天,醬油,蛆,蟲子,生活...
    那麼,你聽說過醬油裡長蟲子嗎?前段時間有消費者反映家中的醬油出現了生蟲現象。江西新餘的王女士最近買了一瓶知名品牌生抽醬油,剛開封用了不到一周,瓶子裡竟出現了大量活蛆,畫面不忍直視。醬油發生生蟲現象,一定程度上反而說明醬油經過了充分的發酵和釀造,如果是配製的醬油一般不容易吸引昆蟲。
  • 海天醬油內被曝有活蛆 回應:醬油生蟲在夏天很常見
    前幾天有人在海天耗油裡吃出了一整隻的蝙蝠,近日又用消費者在海天醬油裡吃出了活動的蛆蟲。明明沒有過保質期,這些蟲子又是哪來的呢?下面我們就來一起看一下到底是什麼情況。 據了解,家住湖南的李先生在超市裡買了一瓶海天醬油,吃了不到一周就在瓶子裡發現了蠕動的蛆蟲,一些小白蟲就漂在醬油上面,特別噁心。李先生表示,還特意看了一下保質期沒有過期。
  • 買醬油時,認準包裝有這幾個數字,不管什麼牌子,都是好醬油
    買醬油時,認準包裝有這幾個數字,不管什麼牌子,都是好醬油。醬油是我們廚房裡不可或缺的調味料,如果缺了醬油,做出來的飯菜可能都少了一些滋味、少了幾分美味,也就進而少了幾分胃口和食慾。就像湖南人炒菜如果不放辣椒,就不知道怎麼做菜一樣,很多人如果不放醬油,也不知道怎麼做菜了。既然醬油那麼重要,而市場上的醬油品牌眾多,種類琳琅滿目,那麼你知道如何從中選擇出好的醬油嗎?
  • 認識醬油誕生 來金蘭博物館
    (記者劉愛生/攝影)      大溪鎮金蘭醬油博物館近日添購金蘭三太子、釀醬達人兩個超大玩偶,以預約參觀方式,讓上門遊客懷念古早味,讓小朋友體認從選料、釀造到熟成的醬油誕生之路,感受醬油產業隨時代潮流的蛻變。
  • 超市買醬油,真不是越貴越好,看清4個指標,1分鐘學會挑好醬油
    可做出來的紅燒肉、小雞燉蘑菇真的很好吃,現在醬油品種太多,什麼生抽、老抽、海鮮醬油、紅燒醬油……,超市貨架一排排醬油,讓人眼花繚亂,不知道該選哪種,總不能都買回家吧?它們到底有什麼區別?該選哪種?
  • 醬油品種那麼多,怎麼選才健康?只要記住這3點,就能挑到好醬油
    醬油品種那麼多,怎麼選才健康?只要記住這3點,就能挑到好醬油嗨,大家好,今天小廚又來給大家分享美食啦,今天小廚要跟大家分享的是挑選醬油的小技巧。在挑選醬油的時候,很多朋友都會被市場上很多品種和品牌的醬油迷花了眼。
  • 買醬油時,不管什麼品牌,只要有這「兩行字」,再便宜也是好醬油
    生抽醬油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調味品。面對超市各種各樣的生抽醬油,你會怎樣選擇呢?是買最便宜的,還是隨便拿一瓶就走?其實生抽醬油的挑選也是很有講究的!要知道,生抽的含鹽量很高,即便是隨手拿一瓶,它的含鹽量也都在1000毫克(每15毫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