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面上的醬油種類很多,什麼樣的醬油才是最好的?

2021-01-09 笑笑的麥子

醬油是我們生活中常用的調味料,烹飪菜餚必不可少。不同品牌、不同種類的醬油,風味也會有些不同,市場上那麼多醬油,什麼樣的醬油才是最好的呢?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醬油的分類吧。醬油因為製作使用的材料不同,大致可分為三類:純釀醬油、蔭油、化學醬油。

純釀醬油所謂的純釀醬油是以傳統釀造方式釀成,價錢昂貴,但味道甘醇,豆味香濃。它以黃豆和小麥為原料,先將黃豆浸漬蒸熱,同時將小麥烘培再磨碎,然後將兩者混合加入特別培養的種曲,在28·30℃的環境下慢慢製成醬油曲。

接著在醬油曲中拌入鹽水,7天後,就會變成醬油醪。這個醬油醪會漸漸發酵成熟,而整個發酵所需的時間約在半年以上。最後用壓榨的方式將固體與液體分開,液體部分就是我們一般俗稱的生醬油,生醬油必須經過殺菌的過程,才會裝瓶變成我們所看到的醬油。

萌油萌油的釀造方法和純釀醬油差別不大,不同的是,它使用黑豆取代黃豆來做原料。而且蔭油製作到後期,還會分離出固體的豆豉,風味獨特,較一般醬油更為甘甜,很適合拿來製作許多小吃的醬料。

化學醬油至於化學醬油,顧名思義就是用化學的方式製成;它是利用鹽酸來分解黃豆蛋白質所製成的醬油,費時不多,過程也較為簡便快捷。

由此來看,我們可以明白為什麼醬油有如此大的差價。純釀醬油和蔭油儘管售價較高,但由於風味甚佳,所以市場上仍然非常流行。而化學醬油因為可以省下不少成本,所以也頗受消費者歡迎。

事實上,絕大部分的醬油都是以純釀醬油和化學醬油混制而成的,兩者混合的比例不同,口味和售價也會有差異。純釀比例愈高,品質愈佳。因為化學醬油的售價低,在製作大量醬料的時候常被拿來使用。

以上是醬油根據不同製作材料的大致分類,而根據用途的不同,又可以分為很多種,下面是我們比較常見的幾類。

醬油膏所謂的醬油膏,其實只是在醬油殺菌之前,加入一些糯米粉和各廠家自家調配的調味料,味道因品牌而異。如果醬料要求有比較濃稠的口感,比如炒醬等,通常會選用醬油膏來調製。

醬油露醬油露是一種純釀比例較高的醬油。也因為如此,所以它非常適合拿來當作蘸醬,如果您想要烹煮一大鍋食物,用醬油露也可以,只是有點奢侈。如果你所調的醬料需要「鮮味」口感,比如蘸蝦用的醬料,最好選用醬油露,這樣味道比較好。

陳年醬油陳年醬油在市場上也算主要產品之一。它的特殊之處,在於釀造的時間特別長。一般的醬油醪,大約只要半年就能發酵成熟,但陳年醬油卻需要2-3年的時間。它味道甘醇,而且更為純淨,所以價格也特別昂貴。

薄鹽醬油這種醬油的鹽分含量,約為普通醬油的一半,但醬油香味毫無減損,對於有慢性心血管腎臟疾病者、在飲食上必須控制鹽量攝取的人比較適用。使用薄鹽醬油和減少醬油用量的意義其實並不一樣,因為減少醬油的用量雖然會降低鹽分的攝取,但食物中醬油的香味也會減少,使用薄鹽醬油就沒有這樣的缺點。不過薄鹽醬油的保存時間也較短,應特別注意。

無鹽醬油無鹽醬油中幾乎是不含氯化鈉,即一般意義上的食鹽。它之所以會有鹹味,是因為添加了氯化鉀等成分。這種人工合成的醬油,最好依照營養師或醫師的建議才能使用。

生抽和老抽所謂「抽 」,就是「提取」的意思,用傳統古法釀造醬油,一缸醬要經過至少半年的發酵,之後抽出的第一道醬油,叫「生抽」。生抽的顏色淺,味道也要淡一些。而老抽是在生抽的基礎上,把榨制的醬油再曬制2-3個月,經沉澱過濾即為老抽,顏色深,味道也要鹹一些。

生抽一般用來拌涼菜,或者是炒菜時提個鮮;老抽是深色醬油,顏色較深,一般用來給食品著色用,比如做紅燒、滷菜等需要上色的菜時使用比較好。

此外,還有許多用途不同的醬油,不過基本上它們都是運用以上介紹的這幾類醬油再搭配不同的調味料製成的。

在生活中,我們要看什麼醬油好,一般會看醬油的鮮味。醬油的鮮味取決於胺基酸態氮含量的高低,一般來說胺基酸態氮越高,醬油的等級就越高,也就是說品質越好。

胺基酸態氮含量的高低是反映醬油質量的主要指標之一,也是醬油級別劃分的主要依據。

"胺基酸態氮"的指數越高,代表醬油的風味成分越高,鮮甜口味就越明顯。

按照釀造醬油國家標準,醬油產品質量的級別:

⑴ 特級:胺基酸態氮≥ 0.80克/100毫升,全氮≥1.5克/100毫升

⑵ 一級:胺基酸態氮≥0.70克/100毫升,全氮≥1.3 克/100毫升

⑶ 二級:胺基酸態氮≥0.55克/100毫升,全氮≥1.0 克/100毫升

⑷ 三級:胺基酸態氮≥0.40克/100毫升,全氮≥0.7克/100毫升

但是,並不是說胺基酸態氮越高,醬油就越好。因為配兌醬油的胺基酸態氮也很高,或者是有一些不法的供應商在裡面加了很多鮮味劑,胺基酸態氮也很高,這也不等於是完全很好的醬油。

所以我們選擇醬油時需要看一下醬油的包裝上有沒有一個QS標誌,這是醬油進入市場的準入標誌;再看看醬油是釀造的還是配兌的,如果醬油沒有標明是釀造還是配製,這個醬油就是不合格產品。

此外,還需要注意標籤上標明的是佐餐用還是烹調用,這兩者的衛生指標也是不同的。供佐餐用的醬油是可以直接入口,衛生指標較好,而烹調用的只能用於烹調炒菜用。

什麼樣的醬油才是最好的?綜上所述,以傳統釀造方式釀成的醬油最好,對於用哪一種,取決於個人對醬油口感和香味的要求。

生活是很真實的柴米油鹽,一簞食,一瓢飲。謝謝閱讀,大家有什麼更好的想法,歡迎在下方評論或留言!如果大家喜歡這篇文章的話,希望大家能為我點個讚,並關注我一下,最後別忘了幫我分享,轉發一下哦!特別感謝!

相關焦點

  • 什麼醬油烹飪蔬菜最好?醬油在什麼情況下使用最好?後悔看晚了!
    簡單說,用「熟醬油」,巖鹽的最好。其實醬油本身就不適合烹製素菜。大多數素菜味道清淡,吃的就是個原味,而醬油的味道是很重的,非常容易搶味。當然,非要用醬油也不是不可以,只是在細節上有很多注意事項。就素菜來說,最好用「熟醬油」。市面上絕大多數醬油都不是熟的,而是生的。
  • 全國哪個地方的醬油最好?
    雖然測試數據並不能說明醬油裡面添加了多少的味精,因為在發酵的過程中,本身也會產生一部分穀氨酸鈉。但翻閱22款醬油的配料表,發現包括海天365高鮮頭道醬油、致美齋天頂頭抽、味事達臻品味極鮮醬油、加加原釀造醬油等6款高價醬油的確添加了味精、核苷酸等2~3種鮮味劑。
  • 吃了幾十年的醬油了,才知道出現這幾個字的醬油最好吃!
    吃了這麼多年的醬油,每次一到超市,看到琳琅滿目的醬油品種,就會「強迫症」、「選擇困難症」齊發,不知道該選哪一種。醬油品種繁雜,除了生抽、老抽,還有諸如海鮮醬油、增鮮醬油、菌菇醬油、兒童醬油等等, 但凡下過廚的人都知道:生抽拌菜,老抽紅燒。其實,生抽和老抽之間,主要就差了一味配料:焦糖色而已。
  • 22款高價、普通醬油對比測評報告:高檔醬油真的值得買嗎?
    本刊了解到,市面上多數普通(特級)醬油的胺基酸態氮值都在0.8g/100mL左右,那麼近年來出現的頭道醬油、特級頭抽、原釀等售價昂貴的醬油,鮮度是否又更高呢?  結果顯示,珠江橋御品頭抽、加加原釀造醬油、廚邦原釀醬油、萬字濃口醬油(進口)、海天365高鮮醬油等4款高檔醬油的鮮度要低於對應的普通醬油。
  • 日本著名醬油大賞,比國內好喝多了去!
    醬油的起源所謂醬油最早出現與於上古先秦時期,論語中孔子云「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醬不食 」中的醬便是醬油的雛形。至漢時崔實所著《四民月令》中所描述的「正月可作諸醬。至六七月之交,可以做清醬」中的清醬實際上就是「醬油」的前身,直至南宋,「醬油」的稱謂才正式出現。
  • 買醬油時,不管什麼品牌,只要有這「兩行字」,再便宜也是好醬油
    生抽醬油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調味品。面對超市各種各樣的生抽醬油,你會怎樣選擇呢?是買最便宜的,還是隨便拿一瓶就走?其實生抽醬油的挑選也是很有講究的!要知道,生抽的含鹽量很高,即便是隨手拿一瓶,它的含鹽量也都在1000毫克(每15毫升)。
  • 胺基酸態氮高,就是好醬油?營養師剝繭抽絲,揭開醬油的真相
    醬油,大眾一點也不陌生,炒菜做湯都離不開醬油的參與。70後、80後,可能對於醬油還有著小時候的回憶,拿個瓶子打上五毛錢的醬油就可以。而如今,想買上一瓶醬油,真要好好看看。走進超市,看看調味區裡擺放的醬油,那真是叫人眼花繚亂。不僅品牌多,品種也多。有些人是拿起醬油挑挑選選,有些人嫌麻煩,乾脆拿起一瓶就走人。
  • 不長蛆的醬油就是好醬油嗎?
    歷史上最早的醬油叫做「醢」(hǎi),是用肉醬醃製發酵得到的,類似於今天的魚露,是上層貴族的調味品。本質上它是利用微生物分解動物蛋白產生鮮味胺基酸。後來出現了利用豆醬(植物蛋白)發酵的技術,才慢慢發展出如今普羅大眾都消費得起的醬油。正如民間俗語講的「井裡蛤蟆醬裡蛆,飯裡的沙子老規矩」,意思就是說醬裡有蛆是很常見的。
  • 買牛奶、酸奶、醬油、醋,關鍵看一個指標!挑這樣的才是最好的
    同樣,也要看蛋白質含量,和牛奶一樣,最好蛋白質含量≥2.9克/100克。1克/100克<蛋白質含量<2.3克/100克,屬於乳酸飲料,蛋白質含量在2.3克/100克以上才能稱為酸奶製品,優質的酸奶中蛋白質含量要達到2.9克/100克以上。
  • 3種食物要買低鈉的:鹽 蝦皮 醬油
    原標題:3種食物要買低鈉的:鹽 蝦皮 醬油   眾所周知,減少高鹽或高鈉食品的攝入量具有重要的健康意義。現在,市面上已經有不少低鹽或低鈉的食品,可惜不被大家所認識。  鹽。低鈉鹽即用部分氯化鉀、氯化鎂代替部分氯化鈉的食鹽。其鹹度與普通食鹽相當,但鈉含量減少1/4~1/3。
  • 醬油品種那麼多,怎麼選才健康?只要記住這3點,就能挑到好醬油
    醬油品種那麼多,怎麼選才健康?只要記住這3點,就能挑到好醬油嗨,大家好,今天小廚又來給大家分享美食啦,今天小廚要跟大家分享的是挑選醬油的小技巧。在挑選醬油的時候,很多朋友都會被市場上很多品種和品牌的醬油迷花了眼。
  • 醬油生蛆、吃醬油變黑,真的不怪醬油_
    今年7月中旬,有媒體報導稱有消費者在開封醬油食用後,發現醬油出現生蛆現象,事件涉及幾個知名品牌。事件引起了一眾網友的議論,隨後,專家也出來解釋了醬油生蛆的原因。在大家的持續關注下,不知不覺,醬油生蛆事件已經傳出有一個月之久了。近日,江西、江蘇、四川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先後在官方微博或微信上進行闢謠,表示醬油生蛆、吃醬油變黑,與醬油本身並沒有什麼關係。
  • 臺灣著名「豆油伯」醬油被指摻入其他醬油
    食品夥伴網訊   據臺灣「中央社」消息,獲今年屏東縣10大伴手禮的「豆油伯竹田驛客缸底醬油」被民眾質疑混調金蘭醬油;對此臺屏東縣政府衛生局說,這不違法;豆油伯在官網公告,商品如有問題,10倍退費。
  • 吃了這麼多年醬油,你買對了嗎?!別再買「化學醬油」了!
    醬油,生抽,老抽,豉油,蠔油這些東西到底都是什麼?到底有什麼區別?分別該怎麼用?來,今天我們一起來整個明白啊。先來說醬油。醬油其實是古時候做黃豆醬時的副產品。黃豆蒸熟後,加入米曲,黴變、發酵到一定程度,表面上會冒出一顆顆液體珠子,跟出油似的。制醬的人一嘗,味道很好,後來就開始專門研究製造醬油用來調味了。根據考證,最晚從南宋時期開始,中國人就已經開始吃醬油啦。
  • 醬油炒飯怎麼做最好吃?
    醬油炒飯怎麼做最好吃,醬油炒飯想要更好吃,最好用隔夜米飯,炒之前用醬油把米飯拌均勻再炒,可以放入自己喜歡吃的配菜,炒制的時候火候要掌握好,這樣做出來的醬油炒飯顏色油亮,味道鮮美。米飯可是我的最愛,雖然是北方人,但是從小就特別喜歡吃米飯,記得小的時候,媽媽經常會開玩笑地說我,是不是一個假的北方人,我家人都不喜歡吃米飯,每次媽媽都要單獨給我做米飯,剩的米飯就給我做成炒飯吃,我也最喜歡吃媽媽做的醬油炒飯,味道鮮美,非常好吃,下面就來分享一下醬油炒飯怎麼做最好吃。
  • 買醬油時,認準包裝有這幾個數字,不管什麼牌子,都是好醬油
    買醬油時,認準包裝有這幾個數字,不管什麼牌子,都是好醬油。醬油是我們廚房裡不可或缺的調味料,如果缺了醬油,做出來的飯菜可能都少了一些滋味、少了幾分美味,也就進而少了幾分胃口和食慾。就像湖南人炒菜如果不放辣椒,就不知道怎麼做菜一樣,很多人如果不放醬油,也不知道怎麼做菜了。既然醬油那麼重要,而市場上的醬油品牌眾多,種類琳琅滿目,那麼你知道如何從中選擇出好的醬油嗎?
  • 有的兒童醬油含鈉量比成人的還高
    由此,市面上出現了各種各樣價格高昂的兒童食品,不僅價格高昂,而且外包裝上更是以「兒童食品」或「低鹽」、「低鈉」為賣點,引得爸媽們慷慨解囊。不過記者連日走訪發現,不少兒童食品的含鈉量「超標」,甚至有些兒童食品的含鈉量,比成人食品含鈉量還要高。
  • 查出兩個牌子的醬油不衛生,黃豆醬油、葵花醬油全在內
    炒菜放點醬油添味,做湯滴幾滴醬油提鮮,就連醬油拌白米飯,都能吃得津津有味,醬油是日常飲食中必不可少的調料品黑龍江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網站發布關於10批次食品不合格情況的通告。該局組織完成了食品安全監督抽檢任務421批次,16類食品,共10批次不合格。
  • 「醬油」的由來
    發展簡況 醬油是從豆醬演變和發展而成的。中國歷史上最早使用「醬油」名稱是在宋朝,林洪著《山家清供》中有「韭葉嫩者,用薑絲、醬油、滴醋拌食」的記述。此外,古代醬油還有其他名稱,如清醬、豆醬清、醬汁、醬料、豉油、豉汁、淋油、柚油、曬油、座油、伏油、秋油、母油、套油、雙套油等。公元755年後,醬油生產技術隨鑑真大師傳至日本。後又相繼傳入朝鮮、越南、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等國。
  • 為何飯店的醬油吃起來比家裡的香,很多人不知道,就是多加了這一步
    為何飯店裡的醬油吃起來比家裡的香,很多人不知道,就是多加了這一步說到醬油這樣的一種調味品,可以說是非常的常見的一種調味品,並且醬油的種類也是非常的多,所以不同的醬油吃起來的味道可以說是有很大的不同,醬油其實也是可以說是在生活當中必不可少的一種調味品,不管怎樣的醬油吃起來的味道都是非常的不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