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了這麼多年醬油,你買對了嗎?!別再買「化學醬油」了!

2021-01-09 小羽私廚

醬油,生抽,老抽,豉油,蠔油這些東西到底都是什麼?到底有什麼區別?分別該怎麼用?來,今天我們一起來整個明白啊。

先來說醬油。醬油其實是古時候做黃豆醬時的副產品。黃豆蒸熟後,加入米曲,黴變、發酵到一定程度,表面上會冒出一顆顆液體珠子,跟出油似的。制醬的人一嘗,味道很好,後來就開始專門研究製造醬油用來調味了。根據考證,最晚從南宋時期開始,中國人就已經開始吃醬油啦。

在舌尖上的中國裡,介紹過醬油是怎麼製作出來的,你可以看看下面這個視頻:

老抽和生抽,這個說法來自於廣東地區,其實它們都是醬油。所謂「抽 」,就是「提取」的意思。用傳統古法釀造醬油,一缸醬要經過至少半年的發酵,之後抽出的第一道醬油,叫「頭抽」或者「生抽」;然後繼續發酵,等過一陣子再抽出來一道,就是是「二抽」;再往後提取的,就是「三抽」了。後面的吸乾了精華,就抽抽了,沒法用啦,哈哈。

所謂「老抽」,則是經過幾個月的晾曬,蒸發了一部分水分後得到的醬油。有些講究的老抽,發酵、晾曬的時間要超過一年。

在顏色上,生抽的顏色淺、偏紅棕色;老抽的顏色深,更接近黑色。在味道上,生抽比較淡,而老抽比較鹹。最關鍵的,兩者使用的場合很不同。生抽一般用來拌涼菜,或者是炒菜時提個鮮;老抽一般在紅燒時做上色用。你可以簡單地記成: 生抽調味提鮮,老抽增亮上色。

在南方,人們習慣用生抽來做蘸料。一小碟生抽,可以發揮無限的想像空間。加上辣椒、蒜末,也可以加上沙薑末或者金桔汁……就可以用來搭配各種白切的肉類或者其他食物了,隨便你創造。

老抽更適合做各種紅燒的菜,可以讓肉的顏色變得加紅潤有光澤,看起來非常有食慾。燉肉時,如果需要生抽和老抽搭配起來用,那麼差不多3:1的比例就可以了。

在挑選醬油的時候,可以注意這麼幾點:

1、首先看配料表

按照國標,醬油被分成

釀造醬油和配製醬油兩種

純釀造醬油當然是首選,配料表裡主要有:水、大豆、小麥、鹽,這幾種主要原料。這樣的醬油還是採用傳統方法釀造,就像上面的片子裡講到的,真的是吸收了天地日月雨露之精華,是時間的饋贈。

另外挑選時,還可以詳細看看,大豆是有機的還是轉基因的;用的是大麥還是麩皮,用大麥的醬油比用麩皮的好。

至於配製醬油,你可以看一下配料表,裡面會有些你不認識的化學名稱,而且除了穀氨酸鈉、山梨酸鉀等常見的提鮮防腐的添加劑外,還會有很多特別生僻添加劑的名稱。不過,按照國標規定,即使是配製醬油中,也必須要含有不低於50%的釀造醬油,然後再加入其他食品添加劑,這大多是為了提高醬油的鮮度添加的。

 

如果你遇到了配料表裡全部都是你不認識的各種化學名稱,那恭喜你,你很可能遇到了所謂的「化學醬油」。這個我就不多說了,呵呵,你懂的。

2、挑選醬油還要看「胺基酸態氮 」含量的數據,這標明的是醬油的質量等級。

這條標準只適用於挑選釀造醬油時用,因為配製醬油可以通過調整化學添加劑的比例來實現下面這個標準。

「胺基酸態氮 」都會在醬油的配料表裡註明,一般以每百毫升為單位,釀造醬油的品質越好,這個數越大,按照國家標準,「胺基酸態氮」含量每百毫升大於等於0.8克為特級醬油,大於等於0.4克為三級醬油,兩者之間為一級或二級醬油。

蒸魚豉油其實也是醬油,因為在粵語中,醬油一直被稱為「xi油」,就是「豉油」,豉其實就是大豆呀,豉油就是大豆釀造出來的醬油。蒸魚豉油我覺得是個超級成功的概念營銷,搞得大家現在覺得蒸魚就要用蒸魚豉油,之所以大家會覺得蒸魚豉油做魚很鮮,是因為裡面添加了 「穀氨酸鈉,酵母抽提物,5'-肌苷酸二鈉,5'-鳥苷酸二鈉」這幾種讓你口感覺得「鮮 」的添加劑。

其他的可能還有什麼宴會醬油、紅燒醬油之類的,都是在醬油裡添加了不同的食品添加劑,以保證其不同的風味,你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就行啦,不用過分迷信名字。

另外再說說跟醬油很像的蠔油和魚露

蠔油,是以生蠔即牡蠣為主要原料熬成的調味料。做菜的時候加入蠔油,可以很好的提升菜的鮮味。所謂的蠔油並不是油哦,它其實是煮生蠔的時候,剩下的湯的濃縮汁。因為營養價值很高,所以人們常常把蠔油叫做海底的牛奶。蠔油中有豐富的微量元素和胺基酸,其中主要是鋅。還有可以增強我們的免疫力的牛磺酸。蠔油很百搭,跟很多食材都很配,不管是鮑魚海參還是豆腐油菜,他都能給對方增色不少。

需要注意的是: 蠔油開瓶之後一定要避免陽光直射;不能放在高溫高溼的地方;最好是蓋好蓋子放在冰箱裡保存。否則你會發現你家的蠔油越來越稀,後面就變得跟醬油一樣了,這種時候的蠔油就不能要了,所以買的時候儘量別買大瓶啊。

魚露在南方地區和東南亞地區很常見,是用小魚蝦做原料,經醃漬、發酵、熬煉後得到的一種味道極為鮮美的汁液,色澤呈淡淡的琥珀色,鹹中帶鮮。適合搭配海產品來調味。

再來說說推薦品牌吧

目前市場上比較容易買到的

臺灣地區的金蘭醬油

日本的龜甲萬

國內福建廈門的古龍天成、煙臺的禾然有機,都是不錯的選擇。上面這些的醬油的價格基本都在幾十塊錢一瓶。

另外便宜點的,品質有不錯的,可以選擇李錦記。

以上是我吃過的還不錯的醬油

你還有什麼推薦的不錯的醬油,來聊聊~

 

相關焦點

  • 買醬油看胺基酸態氮含量真的可行嗎?其實看這裡最準確,買對了嗎
    買醬油看胺基酸態氮含量真的可行嗎?其實看這裡最準確,買對了嗎?醬油作為家家戶戶必備的調料品,每家每戶都不可缺少,現在市面上醬油的品種牌子實在是太多了,每次去購買醬油的時候,都不知道如何挑選,看了網上有很多關於醬油質量鑑別好壞的標準,都是看醬油裡面的胺基酸態氮的含量,那麼這個方法真的可行嗎?
  • 吃了幾十年的醬油了,才知道出現這幾個字的醬油最好吃!
    吃了這麼多年的醬油,每次一到超市,看到琳琅滿目的醬油品種,就會「強迫症」、「選擇困難症」齊發,不知道該選哪一種。醬油品種繁雜,除了生抽、老抽,還有諸如海鮮醬油、增鮮醬油、菌菇醬油、兒童醬油等等, 但凡下過廚的人都知道:生抽拌菜,老抽紅燒。其實,生抽和老抽之間,主要就差了一味配料:焦糖色而已。
  • 超市買醬油,真不是越貴越好,看清4個指標,1分鐘學會挑好醬油
    可做出來的紅燒肉、小雞燉蘑菇真的很好吃,現在醬油品種太多,什麼生抽、老抽、海鮮醬油、紅燒醬油……,超市貨架一排排醬油,讓人眼花繚亂,不知道該選哪種,總不能都買回家吧?它們到底有什麼區別?該選哪種?
  • 不長蛆的醬油就是好醬油嗎?
    不長蛆的醬油就是好醬油嗎?傳統古法生產醬油是露天曬制,這樣的工藝條件,你想豆醬不長蛆還真不容易。小時候打過醬油的人,是否還記得醬油長黴、生蛆的情形?現代工業化的醬油釀造絕大多數環節是封閉進行的,整個醬油生產過程充斥各種加熱、過濾等工業控制技術,因此在未開封的醬油中,不大可能看到蛆。醬油生蛆也不是稀奇事,年年都有,但這個蛆跟企業真沒什麼關係,理由前面也講了,管他什麼蛆都扛不住加熱、過濾這樣的工藝。
  • 闢謠:脫脂大豆釀醬油是「廢物利用」?
    搞得不少人都不敢買這類醬油了。脫脂大豆到底是什麼,它做出來的醬油就不好嗎?存在這麼多年,一定有其合理之處。醬油的主要作用是提鮮和上色,其中提鮮主要靠大豆蛋白分解產生的胺基酸,而上色主要靠胺基酸和糖類反應得到的「美拉德產物」(老抽主要靠焦糖色)。看明白了嘛?脂肪在這裡面並沒什麼用啊。實際上大豆油幾乎不參與發酵過程,最後絕大部分隨醬渣丟棄而不是留在醬油裡。
  • 醬油生蛆、吃醬油變黑,真的不怪醬油_
    今年7月中旬,有媒體報導稱有消費者在開封醬油食用後,發現醬油出現生蛆現象,事件涉及幾個知名品牌。事件引起了一眾網友的議論,隨後,專家也出來解釋了醬油生蛆的原因。在大家的持續關注下,不知不覺,醬油生蛆事件已經傳出有一個月之久了。近日,江西、江蘇、四川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先後在官方微博或微信上進行闢謠,表示醬油生蛆、吃醬油變黑,與醬油本身並沒有什麼關係。
  • 胺基酸態氮高,就是好醬油?營養師剝繭抽絲,揭開醬油的真相
    醬油,大眾一點也不陌生,炒菜做湯都離不開醬油的參與。70後、80後,可能對於醬油還有著小時候的回憶,拿個瓶子打上五毛錢的醬油就可以。而如今,想買上一瓶醬油,真要好好看看。走進超市,看看調味區裡擺放的醬油,那真是叫人眼花繚亂。不僅品牌多,品種也多。有些人是拿起醬油挑挑選選,有些人嫌麻煩,乾脆拿起一瓶就走人。
  • 你選對了嗎,面對超市和網店琳琅滿目的醬油,我們如何選擇?
    美食愛好者或普通民眾喜歡在家做家常菜或美食,醬油是我們製作美食常用的調味品,但是你到了超市購買或網購時,面對許多的類型醬油,你了解它們的區別嗎?下面我們來看看產品說明上是如何描述下面幾點關鍵信息的:一、產品生產工藝:是釀造醬油還是配製醬油。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現在配製醬油越來越少了 。一般釀造醬油好於配製醬油,釀造醬油中的高鹽稀態發酵醬油(含固稀發酵醬油)好於低鹽固態發酵醬油。還有一個釀造時間有180天有380天,一般釀造發酵時間長的風味好於時間短的。
  • 買醬油時,只要配方中有這兩種,無論是國產還是進口
    在去年熱播的電視連續劇《芝麻胡同》中,導演和編劇們再現了古代醬油的製作過程(類似於醬油的製作),不僅需要優質的大豆作為原料,還需要長時間的乾燥和發酵,期間還要人工反覆攪拌,這不僅費時又費力。看到這一點,我不禁要問,為什麼醬油在超市裡,經過嚴格的原料選擇、人工攪拌和長期發酵,能賣到這麼便宜?事實上我們吃的醬油大多不是這樣生產的。
  • 關於醬油的兩大誤區,你知道嗎?
    那麼按照核桃長得像人腦,所以吃了一定補腦這種樸素的唯心主義觀念,醬油這麼黑,吃了一定容易變黑。所以吃醬油根本不會影響膚色。如果我們剛吃完吃完這類食物,緊接著曬太陽,就會加速黑色素的合成,讓人更容易變黑哦!醬油導致留疤?NO!
  • 市面上的醬油種類很多,什麼樣的醬油才是最好的?
    醬油是我們生活中常用的調味料,烹飪菜餚必不可少。不同品牌、不同種類的醬油,風味也會有些不同,市場上那麼多醬油,什麼樣的醬油才是最好的呢?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醬油的分類吧。醬油因為製作使用的材料不同,大致可分為三類:純釀醬油、蔭油、化學醬油。純釀醬油所謂的純釀醬油是以傳統釀造方式釀成,價錢昂貴,但味道甘醇,豆味香濃。
  • 同樣是醬油,生抽和味極鮮哪個好?大廚:區別很大,別隨便買
    如果你也喜歡美食,點擊關注,每天不斷更新精彩內容!導語:同樣是醬油,生抽和味極鮮哪個好?大廚:區別很大,別隨便買!一說到醬油,平時我們做菜或者是做醬料的時候,都會用到醬油,但是生活中的醬油也是多種多樣的,我們最常見的生抽,老抽以及味極鮮其實都是醬油中的一種,在生活中用到是最多的,這2種將醬油到底在生活中佔據著怎樣的重要調料位置呢?今天就讓大廚跟大家分享一下這兩個的區別到底是什麼,大家在購買的時候千萬不要買錯了,而且在用的時候也不要用錯了。
  • 海天醬油內被曝有活蛆 回應:醬油生蟲在夏天很常見
    前幾天有人在海天耗油裡吃出了一整隻的蝙蝠,近日又用消費者在海天醬油裡吃出了活動的蛆蟲。明明沒有過保質期,這些蟲子又是哪來的呢?下面我們就來一起看一下到底是什麼情況。 據了解,家住湖南的李先生在超市裡買了一瓶海天醬油,吃了不到一周就在瓶子裡發現了蠕動的蛆蟲,一些小白蟲就漂在醬油上面,特別噁心。李先生表示,還特意看了一下保質期沒有過期。
  • 22款高價、普通醬油對比測評報告:高檔醬油真的值得買嗎?
    那麼,這些高價醬油真有如「頭啖湯」那般物有所值嗎?抑或只是「改頭換臉,換湯不換藥」的產品呢?、欣和原釀醬油和六月鮮醬油、味事達臻品味極鮮醬油和味極鮮醬油、老恆和太油和鮮上鮮醬油、金蘭無添加原味醬油和釀造醬油、八珍濃釀生抽和特級生抽王、萬字濃口醬油(進口和國產)。
  • 買醬油時,認準包裝有這幾個數字,不管什麼牌子,都是好醬油
    買醬油時,認準包裝有這幾個數字,不管什麼牌子,都是好醬油。醬油是我們廚房裡不可或缺的調味料,如果缺了醬油,做出來的飯菜可能都少了一些滋味、少了幾分美味,也就進而少了幾分胃口和食慾。就像湖南人炒菜如果不放辣椒,就不知道怎麼做菜一樣,很多人如果不放醬油,也不知道怎麼做菜了。既然醬油那麼重要,而市場上的醬油品牌眾多,種類琳琅滿目,那麼你知道如何從中選擇出好的醬油嗎?
  • 醬油品種那麼多,怎麼選才健康?只要記住這3點,就能挑到好醬油
    到買醬油或者其他調味品的時候,大家在挑選的時候就弄不清了,那要怎麼樣買才是最好的,才能買到最健康,而且最實惠最好吃的呢?今天小廚就來給大家分享一下,挑選醬油的小技巧。醬油品種那麼多,該怎麼挑選才健康?瓶身上有「它」,才是好醬油!第一種:咱們在買的時候,不管是買什麼調料,首先要知道品牌,然後確認瓶身上是否有食品安全的標識。
  • 買醬油時,不管什麼品牌,只要有這「兩行字」,再便宜也是好醬油
    生抽醬油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調味品。面對超市各種各樣的生抽醬油,你會怎樣選擇呢?是買最便宜的,還是隨便拿一瓶就走?其實生抽醬油的挑選也是很有講究的!要知道,生抽的含鹽量很高,即便是隨手拿一瓶,它的含鹽量也都在1000毫克(每15毫升)。
  • 什麼醬油烹飪蔬菜最好?醬油在什麼情況下使用最好?後悔看晚了!
    簡單說,用「熟醬油」,巖鹽的最好。其實醬油本身就不適合烹製素菜。大多數素菜味道清淡,吃的就是個原味,而醬油的味道是很重的,非常容易搶味。當然,非要用醬油也不是不可以,只是在細節上有很多注意事項。就素菜來說,最好用「熟醬油」。市面上絕大多數醬油都不是熟的,而是生的。
  • 夏天醬油裡長蛆是正常現象?這不是唬人!-夏天,醬油,蛆,蟲子,生活...
    那麼,你聽說過醬油裡長蟲子嗎?前段時間有消費者反映家中的醬油出現了生蟲現象。江西新餘的王女士最近買了一瓶知名品牌生抽醬油,剛開封用了不到一周,瓶子裡竟出現了大量活蛆,畫面不忍直視。醬油發生生蟲現象,一定程度上反而說明醬油經過了充分的發酵和釀造,如果是配製的醬油一般不容易吸引昆蟲。
  • 吃醬油,會讓傷口或者皮膚變黑?
    相信大家都聽過這樣的說法,長痘或者身上有傷口時不能吃醬油。因為吃醬油會讓你的傷口疤痕變黑。你是不是因為這樣的謠言而不敢吃醬油呢?吃醬油會讓人變黑嗎?  醬油主要是由大豆、澱粉和小麥粉經過發酵而成,這些成分被吃下後會變成無色的胺基酸和多肽混合物。所以並不會讓人變黑,之所以會由這樣的謠言,可能是因為醬油的顏色吧,就像喝牛奶也不會讓人變白是一個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