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0月31日電 題:中秋之後第一個月圓之夜,「藍月亮」是浪漫還是災難?
作者:劉丹憶
10月初,「雙節」之夜的皎皎明月,
想必給不少人留下了美好回憶。
而在月末之時,另一輪圓月又將升上夜空。
這次,它還有個浪漫的名字——「藍月亮」。
「藍月亮」遇上萬聖節
錯過要等19年!
「藍月亮,你看我獨自徜徉,
心中沒有夢想,也沒有愛人在身旁;
藍月亮,你知道我就在那裡,
你可聽見我為心中在乎的人,
淺吟低唱。」
這段歌詞源自美國經典流行歌曲《藍月亮》。
提起「藍月亮」,
人們想到的場景可能和這首歌一樣,
浪漫中帶有一絲憂傷。
但事實上,這個詩情畫意的名字,
與月亮的顏色並沒有關係,
指的只是天文曆法中的一種特殊現象
如果1個公曆月中出現兩次滿月,
第二次滿月就被稱作「藍月亮」。
月亮逐漸升起。圖片來源:NASA視頻截圖。
通常兩個滿月間的時間間隔為29.53天,
比每月的平均天數略短,
因此大約每2.1754年中會累積出一次額外的滿月,
上一次 「藍月亮」出現是在2018年3月。
事實上,以「藍月亮」指代同一個公曆月中第二次滿月,
這個用法起源於一次誤會。
1946年,天文學家詹姆斯·休·普魯特在《天空和望遠鏡》雜誌上,
發表的一篇文章「Once in a Blue Moon」中,
誤解了美國緬因州農民的曆書,
把一個月中的第二個滿月稱為「藍月亮」。
而實際上,該曆書中「藍月亮」指的是,
一個季度中出現的4次滿月中的第3個。
1980年,美國一檔廣受歡迎的廣播節目引用了普魯特的定義,
這個說法就流傳開來。
「Once in a Blue Moon」在英語中,
有著「非常罕見、千載難逢」的意思。
雖然「藍月亮」兩年多出現一次,
並沒有特別稀奇。
但2020年「藍月亮」在萬聖節現身,卻是難得一遇。
錯過了這一回,
下一次要等到2039年。
藍色月光是災難預兆?
魔幻「美景」無關浪漫想像
有民間傳說稱,「藍月亮」預示著災難,
該說法並沒有科學依據。
但每當火山爆發或發生森林大火時,
這些自然災害,
卻真的可能會讓月亮變成藍色。
1883年,印尼喀拉喀託火山爆發。
科學家稱其威力相當於1億噸核彈爆炸。
聲響傳到足足600公裡外,
引發的火山海嘯造成超3.6萬人死亡。
火山灰雲中充滿了直徑約1微米的粒子。
紅、黃光等波長較長的光繞不過去,會被反射或吸收,
而藍、紫光等波長較短的光,雖繞不過1微米的微粒,
但可以從顆粒間的孔隙穿過,
這就形成了藍色月亮,
並一度持續了數年時間。
其他威力較小的火山噴發也「染藍」過月亮。
1980年美國聖海倫斯火山、1991年菲律賓皮納圖博火山後爆發後,
人們都看到了藍色的月亮。
類似於火山爆發,森林大火也會改變月亮的顏色。
1950年9月,加拿大阿爾伯塔省發生森林大火,
煙霧散去後,太陽呈現出淡紫色或藍色。
大洋另一端的蘇格蘭愛丁堡天文臺,
觀測到月亮折射出「藍光」。
天文學家認為,這是因為當時月亮折射的光線經過一片
夾雜了加拿大森林火災造成的灰塵和粒子,
才導致月光變藍。
70年後的2020,美國西部山火燃燒面積屢創紀錄,
目前火勢依舊在蔓延。
也許在萬聖節時,
該地區的觀測者,
真的會看到青藍色或紅藍色的月亮。
「藍月亮」名不副實
「粉月亮」也平平無奇?
從天體物理學觀點分析,月亮的顏色是反射太陽光形成的,
一般來講,月亮都是珍珠白色。
事實上,不僅「藍月亮」不是藍色,
還有一些有關月亮的美麗稱呼,
都逃不開「徒有虛名」。
4月份的滿月,有一個充滿春天氣息的名字——「粉月亮」,
不過它並沒有玫瑰色的風採。
之所以叫「粉月亮」,
是因為當時正是春天粉紅色花朵盛開的時候。
6月的滿月得名「草莓月亮」,
也不是因為月亮看起來像紅通通的草莓。
這個名字源於美國原住民認為採摘草莓的最佳時機到了。
自古以來,神秘的月亮就一直讓人為之傾倒,
各種充滿浪漫色彩的名字也寄託了人們對其濃厚的興趣。
今晚,只要天氣晴朗,不用任何裝備,
大家就能看得到圓圓的「藍月亮」,
不如走出家門,披上外套,
再去感受下這個遙遠星球的獨特魅力吧。(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