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為一年一度的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已有2000餘年歷史的它作為愛國主義詩人屈原的紀念日,儼然形成了極具民族和地域特點的文化內涵。
端午臨近,揚州大學旅遊烹飪學院·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的「準大廚」們利用周末時間,深入基層,進行關於《論端午粽子有多少種製作技法》的市場調研。一周的調研歸類整理後,這些「準大廚」們帶著整理好的資料,向當地富有經驗的村民進行請教,學習粽子的獨特包法,為的是能將這些獨特粽子技法能夠更好地傳承下去。與此同時,他們用實際行動來呼籲:讓更多的年輕人去關注那些本以為習以為常、其實是非常古老的優秀手藝!
經典三角粽
百姓包三角粽,已有1000餘年的歷史,傳說浦東群眾在紀念屈原的活動中,發現枕頭粽在河水裡容易被魚啄開,於是便發明了三角狀,因為魚嘴碰到角就會疼得不敢偷吃粽子,後來就一直延續至今,被稱之為「浦東鄉土粽」。三角粽由於其製作簡單、造型簡潔,被很多的村民所偏愛。
北方四角粽
四角粽在北方地區非常流行,個頭不是很大,為斜四角形,多以小棗、豆沙做餡,也可以適當放一些果脯蜜餞等等。也可以蒸全白粽,蒸後直接蘸白糖食用。
寶塔霸王粽
寶塔粽子主要是廣東地區的特色粽子,體型龐大,可以說是粽子中的霸王粽,由於可以裝非常多的東西,因此也形成了甜餡和鹹餡兩種口味,甜餡主要是豆沙,鹹餡則是用醃漬好的雞肉或者豬肉來做。
錐形角黍粽
錐形粽又叫牛角粽,外觀尖尖的像極了牛角。在古代,粽子被叫做「角黍」,可能是和古代中最相像的一個品種。
樸實長方粽
這種粽子多見於廣西等地,一般用粽葉包裹,粽葉非常龐大,像芭蕉葉一般,這樣可以在其中放入豐富的餡心之後,用繩子捆綁。
南方四角粽
有北方四角粽,當然也有南方四角粽。南方四角粽以鹹味為最大特色,餡料相當豐富,可以是醃肉、蛋黃、乾貝、冬菇、綠豆、叉燒、海米,慄子等等。
除以上幾種類型的粽子,在我國還有很多其它的包法等著我們去發掘。粽子早在春秋之前就已經出現,最初它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到了晉代,粽子成為端午節慶食物。端午食粽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並且流傳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諸國。隨著我國文化自信的趨勢,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關注到傳統手藝上來,據悉,本次實踐調研期間,這些「準大廚」們線上線下充分融合,運用直播等平臺,與更多的年輕人共同探討,直播當天,吸引眾多愛好者前來觀摩!
知否青年說整合自中青校園、揚州大學(通訊員:張士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