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報
鹹鴨蛋和吸管,似乎八竿子都打不到一起。
然而,五芳齋的一個創意,卻將兩者連成了一個奇妙的組合。這則鹹鴨蛋的創意畫面令人饞涎欲滴,文案更讓人捧腹:「網課雖煩惱,考試跑不了,考前吃一個,心中有把握」「也適用於駕考、國考、女朋友考,自己人生思考」「油多到可以用吸管吃的鹹鴨蛋」……如此腦洞大開的創意視頻,五芳齋今年已推出108支。有演繹經典懷舊風的,有主打硬殼科技風的、還有賣弄「反差萌」風的……99歲的老字號儼然成了一個「老頑童」,在傳統與現代間來回跳躍,自信而自如。
近日,記者與「體驗官」王暉一起,走進五芳齋,看這個老字號如何「永葆青春」。
堅守匠心
36道工序守衛老味道
作為「70後」嘉興人,王暉對五芳齋的記憶從小就有。許多嘉興人踏實的一天,都是從一顆肥而不膩、香糯可口的五芳齋粽子開始。得知要到五芳齋走訪,王暉掩飾不住激動:「感覺就像是要去見一位老朋友。」
沿著嘉興市區繁華的中山路一路向西,我們便來到了位於秀洲高新區的五芳齋產業園。在浙江五芳齋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徐煒的帶領下,我們穿過粽藝文化長廊。透過走廊玻璃,裹粽車間壯觀景象牢牢拽住了我們的眼球:裹粽技師身著白色工作服,戴著口罩和帽子,手眼配合,捏箬葉、注粽餡、繞細繩,手指翻飛間,一隻只飽滿的四角粽就裹好了。
「這些工人手法這麼熟練,培訓多久可上崗呢?」一旁的王暉不禁發問。 「一個裹粽技師從培訓到上崗需5個月,三年後才能真正出產量。」五芳齋裹粽技藝第四代「非遺」傳承人胡建民解釋說。
確實,看似簡單的裹粽,其中門道可不少。胡師傅一邊講解著裹粽的七個步驟,一邊演示。但見他拈起兩片粽葉,輕輕一折,再抓一把粽餡……不一會兒,一隻稜角分明的粽子就在他手中誕生了。
輪到王暉上手時,問題就來了:裹完的粽子不是少一個角,就是會漏米。
「一個粽子繞幾道線、繞線的角度,粽子長度、角度是否對稱都有講究。」胡建民說,他27歲一進五芳齋,就跟著師傅,從裹粽子、燒粽子學起,光基本功就練了三年。當年還沒有機械化設備,剔肉、去皮、切肉、淘米等全靠手工。為此,他吃了不少苦頭,但還是咬牙堅持下來。如今,他已在粽子世界裡沉浸了整整30個年頭。
36道工序,胡建民瞭然於胸。五芳齋的發展之路亦是一條技藝傳承之路,老字號經久不衰,靠的是一代代人的「匠心打磨」。
無數人小小堅持,換來一口香糯的粽子。2011年,五芳齋粽子製作技藝被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抓住年輕人的胃
黑松露糯玉米都成粽餡
巧克力和粽子,風馬牛不相及。
但五芳齋卻將兩者緊緊聯繫起來。巧克力粽?王暉頭一回聽說如此口味的粽子。在徐煒建議下,王暉帶著好奇心「拔了草」。「一口下去,正好是流心巧克力和糯米各一半。巧克力微甜不苦,搭配甜甜的糯米恰到好處,滿嘴都是甜蜜的享受。」王暉抹了抹嘴。
不止巧克力粽。在五芳齋產業園裡,有一幢4層樓的研發大樓。每隔一段時間,這裡就會有新產品、新工藝、新技術誕生。大黃米巧克力粽、黑松露排骨粽、松茸雞肉粽等一系列新品種,這幾年相繼問世。
「2008年,我們在四川成都建立了五芳齋食品有限公司的生產基地,還創新開發了麻辣口味的粽子。」徐煒說,那一年,五芳齋把江南口味帶去了內陸,也把其他地方的飲食習慣帶來了江南。
曾經,五芳齋就是粽子的代名詞。但這次體驗卻讓我們發現五芳齋不再只是「賣粽子」。在五芳齋工廠體驗店裡,我們看到除了粽子,還有月餅、大米、蛋品、糕點、滷製品等各品類的產品。
「為適應年輕人消費習慣,產品在營養方面,做了提升。」徐煒指著一款有著波普風插畫風格的粽子禮盒說,除了粽子,還有綠豆糕、堅果穀物杯以及調味盤和蘸醬包,尤其是粽子「很特別」。
「這可不是以往的糯米粽了,這裡裹的是糯玉米。」徐煒說,現在很多年輕人注重養生,用熱量稍低的粗糧代替米飯,飽腹的同時還能減肥。今年五芳齋面向年輕人主推FANG粽滿足禮禮盒,俏皮的外包裝下,是以遼寧錦州的糯玉米為主材製成的糯玉米粽。
FANG粽禮盒「放縱」吃。王暉嘗試著用筷子夾了幾塊粽子,分別淋上番茄醬和黑胡椒醬,再塞進嘴裡。「玉米香裡夾雜了酸甜和鹹辣,真是神奇的組合!突破了我對粽子的想像。」王暉一邊回味,一邊說道。
前不久,這款禮盒還入選了首屆「浙江特色伴手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