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自1983年開始舉辦,至今已經陪伴我們37年了,每年除夕夜萬家團圓的時刻,總有一些人犧牲著自己的團圓,給每一位春晚觀眾帶來歡樂和慰藉。
在這些人中,給我們帶來最多歡樂的就是語言類節目的表演者了,可以說每一個小品都是一代人的記憶,九十年代的小品大師每個人都形象鮮明。
在春晚舞臺上有許許多多的「黃金搭檔」,這些人曾經都是春晚舞臺上的臺柱子,比如大家熟悉的趙本山和宋丹丹、郭達和蔡明、趙麗蓉和鞏漢林等。
他們都曾陪伴我們度過了許多個春晚,帶給觀眾無數的歡聲笑語。
而我們今天要說的這位,他曾和馮鞏做了10年的搭檔,並一同登上春晚的舞臺,演繹了很多經典的小品。
馮鞏連續登上了32次春晚,被大家稱為「春晚釘子戶」,而牛群卻漸漸消失在了大眾的視線中,被人們所遺忘。
01.
1946年,牛群出生於曲藝之鄉天津,家中有六個兄弟姐妹,他排行最小,深受家人的寵愛。
牛群從小耳濡目染,他對相聲這個語言藝術產生了十分濃厚的興趣。
在那個年代,知識青年需要上山下鄉,高中畢業後的牛群,開始了他的插隊之旅,在農村的日子非常的無聊。
後來,他偶遇到了一位老人在打快板,機靈的牛群總能跟著學上一段。
1974年,牛群毅然進入北京軍區戰友文工團,從事相聲創作表演,拜師常寶華門下,相聲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1988年,牛群在電視劇《那五》的拍攝中結識了馮鞏,此後兩人多次合作,成為了一對黃金搭檔。
02.
牛群和馮鞏經過了不斷的磨合,兩人的默契十足,次年便登上了央視春晚的舞臺,表演了相聲《生日說辭》。
他們的組合深受觀眾的喜愛,此後就成為了春晚的常駐嘉賓,連續11年登上春晚的舞臺,帶來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小品,有《拍賣》、《最差先生》、《明天會更好》等。
爆紅後的牛群,似乎有些膨脹,他不安於現狀,經常會嘗試著各種領域。
他選擇了下海經商,可惜不到半年的時候,就把生意虧得一塌糊塗,他還去北大進修了兩年,之後還組成了個明星足球隊。
2000年,牛群做了一個驚人的決定,他去安徽的蒙城縣當了縣長,利用自己的名人效益,拉去了不少投資。
在一次走訪中,牛群看到一個聾啞學校,裡面設施非常的簡陋,他看到這些孩子們十分可憐,便利用自己的人脈為這個學校募捐。
然而牛群的這一舉動,卻遭來了許多人的非議,很多人覺得牛群將這些善款私吞了。
牛群為了證明自己的清白,把所有錢都捐了,而這時候的牛群已經傾家蕩產。
而這種不穩定的生活也給他的家庭帶來了極大的不安全感,妻子想要安穩度日,所以最終選擇了離開他。
牛群的經歷也向我們證明了堅持走好一條路是多麼重要。
END:版權聲明;
原創作品,抄襲、洗稿必究。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