螞蟻是一種雖然渺小,但不容小覷的物種。
即使處在困境之中,它們依然能想盡一切辦法存活下去。
這是一個勵志的故事:大約有100萬隻螞蟻被困在地下掩體中,在如此狹窄的環境中,沒有光,沒有明顯的食物來源,甚至沒有蟻后的情況存活了30多年,它們是如何做到的呢?
吃同類屍體存活下來
2013年, 科學家們在一處廢棄的地下掩體中發現了大量螞蟻,事實上它們被困在了這個地方。
這是一個封閉的地堡,唯一的出入口在天花板上,周圍都是牆壁,牆壁足足有2.3米高。
那這些螞蟻是從哪裡進來的呢?當然也是從天花板。
螞蟻原來的巢穴就建立在掩體之上,由於掩體的一些設施老舊生鏽,導致不斷有螞蟻掉落下來。
一旦進入這個封閉環境,想要出去就難了。
2.3米的牆壁對於螞蟻來說是個大難題,況且還要經過與地面平行的天花板才能到達出入口,這是完全不可能的。
於是螞蟻就越積越多,科學家首次發現的時候,就有大約100萬隻被困在地堡中,而且完全由工蟻組成,這意味著它們無法繁殖。
科學家們對這個群體非常感興趣,並跟蹤監測,推測該群體已經存活30多年了,不斷有螞蟻死去,也不斷有新的螞蟻掉落進來,整個群體似乎正在蓬勃發展。
根據堆積在地堡地板上的螞蟻屍體,認為這些螞蟻之所以能存活下來,完全是靠啃食同伴的屍體維持的。
同類相食,在人類看來是非常不道德的,但在自然界中是非常普遍的。
倉鼠媽媽會因為壓力大而吃掉自己的幼崽,為了補充體力,雌性土撥鼠會吃掉其他人的幼崽,螳螂也會在交配後吃掉自己的配偶。
但對於螞蟻來說,這樣的情況一般都發生在蛋白質食物缺乏的春季,不同種群的螞蟻會通過所謂的「蟻戰」來獲得新鮮食物。
最後
沒有蟻后的領導,一群工蟻在沒有食物的情況下,蓬勃發展,毋庸置疑螞蟻的生態進化是非常成功的,它們對邊緣棲息地和次優條件的環境,有著巨大的適應能力。
2016年春天,科學家們決定進行幹預,釋放這些被困的螞蟻。
首先,他們將100隻螞蟻從掩體釋放到蟻穴的外圍,確認地堡上和地堡下螞蟻群體之間的關係。也正如預期的那樣,沒有觀察到攻擊性行為。
然後,在9月,人為搭建了一條3米長的垂直木板路,一端埋在地堡的土堆中,另一端通向通風管。
很快,螞蟻找到了這條逃生路線,到2017年2月,地堡徹底被遺棄。
雖然它們的巢就在上方,仍有螞蟻不斷通過管道往下掉,但是掉下來的螞蟻依然能沿著木頭找到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