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重生源短缺,香港2/3私立高校未招滿,有大學今年只招到82名學生

2021-01-15 上觀

摘要:《南華早報》舉例稱,建校73年的香港珠海學院今年只招到82名學生,是10年來最低值。

在今年疫情與去年「修例風波」的雙重影響下,香港私立高校今年遭受嚴重的生源短缺,有約2/3的私立高校今年未招滿,其中數所高校差距還相當大。

據香港《南華早報》9日報導,香港教育局最新數據顯示,當地28所私立大專院校中,至少19所都沒招滿2020/21學年的學生。除了本地學生人口減少因素外,去年「修例風波」影響很多內地學生赴港求學的意願。據介紹,香港私立高校主要接受的是未考上公立大學的考生,而8所公立大學在過去數年未減少招生。有專家引用數據稱,香港本地高中畢業生從2016年的5.7萬人驟減到今年的4.39萬人,而公立大學招生名額一直都為約1.5萬人。《南華早報》舉例稱,建校73年的香港珠海學院今年只招到82名學生,是10年來最低值,而它原本的招生名額為800人。         

據了解,香港私立大學中,樹仁大學、公開大學與珠海學院排名靠前,在內地知名度較高。2018年,港府曾檢驗私立高校,發現不少都不符合教育標準。有學校期待更多內地生能到香港上學,以及從2023年起,香港高中畢業生數量或許會再次增加。

欄目主編:張武 文字編輯:肖雅文 題圖來源:圖蟲創意 圖片編輯:笪曦

相關焦點

  • 臺灣高校大陸招生三年未招滿
    原標題:臺灣高校大陸招生三年未招滿  臺灣高校在大陸招生已有三年,但每年都沒有招滿。昨天,在2013年海峽兩岸教育論壇上,多位臺灣高校校長建議臺灣教育部門出臺更多支持性政策,吸引大陸學生報考。  2011年,臺灣高校首次面向大陸招生。
  • 高考:粵二B批次錄取開始 近半獨立學院未招滿
    二B批次錄取院校兩極分化明顯  省外高校奪「高分王」 近半獨立學院未招滿  南方日報訊 昨日我省高考二B批次院校錄取正式開始。筆者從省教育考試院獲悉,從第一志願組投檔情況看,二B省內多數院校延續了二A錄取時的「火爆」生源,不少學校投檔線較高。
  • 臺灣輔仁大學大陸招生 學生畢業後不得留臺就業
    今年是臺灣高校在大陸招生的第二年,相比香港高校在寧波的熟悉度,臺灣高校則顯得很生疏。  昨天下午3點30分,臺灣輔仁大學前教務長劉兆明博士到鎮海中學舉行了見面會。今年也是臺灣輔大來大陸招生的第二年,結束了上周在江蘇南京的宣講後,他們將浙江首站定在了鎮海中學。
  • 臺灣世新大學校長:島內私立高校2016年後將陸續倒閉
    受到少子化衝擊,島內愈來愈多大學招不到學生,面臨生存危機(圖片來源:臺灣「東森新聞網」)   中國臺灣網2月7日消息 臺灣的大學學測剛落下帷幕,許多考生正考慮要填什麼志願。但「少子化」讓許多學校招生不足,私校的情況更是嚴重。臺灣世新大學校長賴鼎銘認為,2016年開始臺灣的私立學校會陸續倒閉。他主張,應該擴大招收大陸學生,增加生源。  據臺灣「東森新聞網」報導,臺灣世新大學校長賴鼎銘表示,1998年逢虎年,當年的新生兒只有28萬人,算是特別少,這些人將在2016年進入大學就讀,就算全部讀,也填滿不了臺灣快170所大學。
  • 湖南2所高校學生可到臺灣讀研
    今年研招比往年熱鬧,香港、臺灣高校加入優秀本科畢業生「掐尖大戰」。同時,民辦高校首次參與碩士研究生招生,讓正在緊張備考的考生有了更多選擇。  赴臺讀研須過名校戶籍兩道坎  今年,臺灣高校首次獲準在大陸招收碩士研究生。大陸考生報考臺灣高校研究生要求申請年齡在40歲以下。臺灣認可的大陸地區高校共41所,均是全國知名院校,多是「211」或「985」高校。
  • 去臺灣還是去香港讀大學
    在教學中,有的課目會有「業師協同教學」的內容,方式就是老師可以邀請與本課程相關的業界人員來學校講課,一個學期的課程中一般會安排1~2次,學生可以通過這種方式了解本課程在行業中的應用,也會對課程有更加深刻的了解。    像王巖一樣對臺灣充滿憧憬的大陸學生,其實不在少數。    今年是臺灣高校在大陸招生的第一年。
  • 第一次公民同招,均衡分校不掐尖,為何家長還送孩子去「私立」?
    原因一:教師資源無變化儘管公民同招後,公立學校和民辦學校做到了生源均衡,但是教師資源在短時間內是沒有變化的,私立學校在招聘的時候,薪資待遇給的比較高,會吸引到一些985畢業生來學校教學,他們對教學事業熱情、負責任、且有更適合現在孩子的教學方法,所以教學效果更突出。
  • 畢業三年之內可再考大學 25所省屬本科高校第二學士學位招7200人
    青島日報/青島觀/青報網訊 7月30日,記者從省教育廳了解到,今年25所省屬高校第二學士學位計劃招生7200人。當年高校本科畢業並獲得學士學位的應屆畢業生,以及近三年普通高校本科畢業並獲得學士學位目前未就業的往屆生可以報考。其他人員原則上不得報考。招生高校可在本校招生總計劃內,自主確定分專業招生計劃,還可根據生源情況按不超10%比例上浮。
  • 2020考研需要調劑的學生,這些「211」院校不要錯過,每年都招不滿
    考研初試成績已經出爐,時下,考生都在焦急地等待著國家線和報考院校的複試線,雖然今年高校預計將會擴招,但是總還會有考生會面臨調劑,那麼在調劑過程中,有沒有一些211院校可以選擇呢?其實是有的。2020考研需要調劑的學生,這些「211」院校不要錯過,每年都招不滿。
  • 考研,211院校有招不滿的情況嗎?學姐:所有高校都招不滿
    不少非211院校學生,也想通過考研考一個211/985院校,來實現自己的名校夢。所以有人問:211院校有招不滿的情況麼?這個分兩類:第一所高校內部部分專業招不滿,內部調劑可以完成招生任務,大部分211,985是這一類型第二是大量專業招不滿,只能接受外部調劑,這一類211/985比較少咱先說第一類,因為研究生專業特別多,冷熱不均,所有所有的211/985都不能保證第一志願全部完成招生計劃。
  • 香港中文大學:到香港高校讀研無需考試(圖)
    到香港高校讀研不需考試    黃永成院長說,這是香港中文大學第一次由學校出面在內地召開研究生的招生說明會。    香港中文大學研究院現有1萬多名學生,分成兩類,一種是修課式研究生,約有8000人,像MBA就屬於這種類型。
  • 山東三高校省內減招471人 屬地生源計劃下降
    齊魯晚報訊(見習記者 許亞薇)根據教育部2008年的要求,中央部委所屬「985」「211」高校在屬地招生比例原則上不高於30%.目前,中國海洋大學和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招收屬地生源的人數已經低於30%.近年來,部屬高校對屬地生源的招生人數均有所減少。
  • 哈爾濱工程大學增加兩大類招生 英語專業只招文科生
    今年計劃招生3900人,比去年增加50人,按投檔成績從高分到低分安排專業,分數優先,遵從志願;新增加兩個大類招生,一個經濟學類,一個工商管理類。今年的英語專業只招文科生,不招理科生。藝術類招生今年暫停招生。  新浪教育訊 2016年高考即將拉開大幕,高校招生有哪些新政策?2016各高校招生計劃、招生政策有何變化?
  • 41高校畢業生可申請臺灣讀研 對學生戶籍有限制
    41高校畢業生可申請臺灣讀研 對學生戶籍有限制   2012年臺灣高校研究生報名工作已經啟動
  • 港媒:香港珠海學院有望明年底「升格」為私立大學
    港媒:香港珠海學院有望明年底「升格」為私立大學 2017-02-22 14:13:17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分校明年招生 學費擬每年6萬
    香港中文大學香港本部。(資料圖片)   信息時報訊 (記者 鄺凝丹 朱小勇 實習生 吳燁) 記者從廣東省教育廳獲悉,香港中文大學(深圳)計劃於2013年開始招生。錄取學生以內地生源為主,其中有三成將為深圳學生,準入條件與校本部持平,均在重點本科線以上。
  • 2020年高考過後,黑龍江這所一本大學「有點慘」,3次補錄都沒招滿
    文/好奇的萌娃控 目前各省市的高考錄取情況已經進行過半,相信很多考生都已經查詢到自己的錄取結果了,甚至有些高校的大學錄取通知書已經郵寄到準大學生的手中了,比如清華、北大的錄取通知書已經早早的開始郵寄了。
  • 解讀:去臺灣讀大學其實比香港容易
    ■新快報記者 何寧 實習生 李思文  近日,香港各高校招生計劃陸續出爐,也預示著今年港校報名到了最後的階段。有意願去境外讀大學的考生們在三四月份就要開始留意港澳臺高校的招生信息了。今年是臺灣高校赴大陸招收本科生解禁的第三年,「大陸生赴臺讀大學」這一「新鮮事」也漸漸撥開迷霧,越來越多考生把去臺灣讀大學當作一個新的選擇。
  • 擬在河南招3名理科生
    對中醫學感興趣的河南考生注意了,今年高招,上海中醫藥大學學制九年的本博連讀「屠喲呦班」計劃在河南招3名理科生。近日,中醫學「屠呦呦班」首次招生的消息引發關注。據上海中醫藥大學官方微信發布消息,今年,該校與中國中醫科學院聯合開展「高層次中醫人才培養試點專項」,開設本博連讀中醫學「屠呦呦班」,將於2020年起開始招生,培養具備「胸懷祖國、敢於擔當,團結協作、傳承創新,情系蒼生、淡泊名利,增強自信、勇攀高峰」暨「青蒿素精神」的中醫拔尖創新人才,首批擬面向河南、北京、山東、山西、浙江5地招15人。
  • 臺灣公立大學將只招陸生讀碩博士 私立大學不設限
    臺當局「教育部」昨天(19日)表示,未來臺灣公立大學只能招收赴臺讀碩、博士班的大陸學生,私立大學則不設限。陸生赴臺讀碩、博士,要通過申請入學及論文審查;陸生赴臺讀大學部,則以大陸高考成績作為入學依據。    針對採認學歷部分,臺當局「教育部」說,將不溯及既往,過去臺生在大陸取得的學歷,均不會被承認。